(遵义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篇阅读一现代文二议论文课件.pptx_第1页
(遵义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篇阅读一现代文二议论文课件.pptx_第2页
(遵义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篇阅读一现代文二议论文课件.pptx_第3页
(遵义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篇阅读一现代文二议论文课件.pptx_第4页
(遵义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篇阅读一现代文二议论文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阅读,一现代文,(二)议论文,1,考 纲 研 读,2,3,真 题 回 放,4,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5,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

2、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6,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

3、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7,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选自青年文摘第11期,有删改),8,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案】承受磨难,我们才能更好。(或:

4、磨,会把我们变得更好;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2第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答案】对比论证,用莫言和拿破仑的经历作对比,证明了“欢乐和盛誉也是一种磨蚀”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9,3文章第段和第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3分) 【答案】不能。理由:因为第段和第之间有递进(逻辑)关系,困难和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难,然而欢乐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砺(它们之间存在层次上的递进关系)。 4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引用了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再次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再次总结中心论点,提出希

5、望与建议;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10,11,“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生长于天地 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 “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醇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德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记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正在

6、于“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12,孔子曰:“政者,正也。”政治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

7、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13,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4,15,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答案】人应刚健中

8、正(人应具有正义、正气)。 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 【答案】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要秉持公道正义,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对自己岗位事业的担当和使命);接受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16,3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3分) 【答案】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俗语通俗地阐述了不坚守正义,就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道理,进而论证了本文要坚守正义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3分) 【答案】示例:要有正气,有责任与担当;要守正气,守住底线,不忘

9、初心,不随波逐流;要接受别人的批评与监督,听取别人好的意见。,17,18,考 点 解 码,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 (1)明确:中心论点一个(统率分论点);分论点多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论述。(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19,2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2)开门见山,提出中心

10、论点; (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5)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20,二、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1)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2)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警句、科学道理、定律、数据等)。 2论据的要求。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3分析论据的答题格式。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21,三、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11、。 (2)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3)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喻证法:比喻。,22,2具体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所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23,(3)引用论证:议论文中所引用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奇闻趣事等。 作用: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

12、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4)比喻论证:能直接证明观点的比喻句。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24,四、分析论证过程 1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表

13、述。 开头的作用: (1)引出论题; (2)提出中心论点。 以上两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轶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25,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26,2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并列式。“总分”式:A总分总;b总分;c分总。递进式。 3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2)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

14、运用); (3)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4)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27,4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观点是什么?,28,一、2018安顺 让人,乃众妙之门 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29,让人,并不是懦弱

15、,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

16、处之道。,30,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31,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

17、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32,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答案】B 【解析】题干要求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首先要掌握寻找论点的一般方法,看题目、看开头句、看第一段的末尾句、看文章各个段落的开头、看文章结尾等。本题可以在通读全文,整体感

18、知的基础上进行。段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让人的好处所在,围绕第段中心句“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展开论述,“可见”一词更具有归纳作用,从而明确文章中心论点在第段。,33,考点1:归纳中心论点。 【答题技巧】(1)掌握论点的表述形式。(2)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位置。(3)整合分论点。,34,2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答案】示例一: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散文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示例二:对比论证。假设“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 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示例三

19、: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示例四: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示例五:事实论证,用沈从文事业发展受挫后懂得退让而发展新的事业的事实材料证明本段论点。,35,【解析】第段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散文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即是举例论证。接着联系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具体分析列举这一事例是如何证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第段开头“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即是要证明的论点,属于分论点。最后,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结合举例论证的答题格式,联系文章内容,运用通畅

20、的语言,进行简洁表述即可。,36,考点2: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技巧】需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等。,37,3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观点。 【解析】第段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具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还与第段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

21、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因此,从故事写起,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38,考点3: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 【答题技巧】(1)引出论点和论题;(2)增强文章的趣味性;(3)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39,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本文首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文章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接着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然后说明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 【解析】论证

22、思路的把握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其次是结合文章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第三要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第四要考虑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40,考点4:分析论证思路。 【答题技巧】(1)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41,42,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在一个和平的年代

23、,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43,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

24、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44,1文章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答案】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全国中小学正在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英雄烈士保护法全票表决通过。 【解析】根据第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第段“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三条解

25、答即可。,45,考点5:提取、整合信息。 【答题技巧】(1)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 2第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答案】这句话赞美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的人。 【解析】“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言外之意是说“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这句话是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的人的赞美,所以会被网友反复点赞。,46,考点6: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 【答题技巧】首

26、先要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其次要理解句子具体的意思,然后再进行回答。 3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 材料: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47,【答案】示例:英雄应该是有高度事业心、自尊心、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像机长刘传健这样,在生死关头,挽回了巨大的损失。英雄不单单只是一些成功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些背后为别人无私贡献,为国家默默奉献的人。 【解析】本题为阅读启示题,不要求统

27、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结合文本中提出的“英雄精神”的含义及材料中“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事例来表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48,考点7:扩展与探究。 【答题技巧】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我们在答题时要先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什么,再结合自身实际或社会现实,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进行答题。,49,50,中 考 冲 刺,一、2018赤水模拟 创造生活 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承受生活,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地活到老;再一种人迎接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像手中的一副牌,虽然牌面是注定的,但

28、出法却由自己掌握;另一种人则梦想创造生活,认为生活就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美好的前景全由自己去勾画。 “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生活就是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剪去命运的繁枝冗叶,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长。创造生活,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51,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方向,有了希望梦想的归宿才不再是雾里若隐若现的一幅剪影。创造希望也就是拥有了无尽的温暖动力,哪还管什么脚长路短四顾迷茫;创造希望更是创造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一颗自由梦想的心就像天际候鸟滑翔的身影,永远带领我们去寻找一种怦然心动的生活。 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人没有激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29、就像花朵没有阳光。如果生活是一只船,那么希望是帆,激情就是不停鼓荡的一帆风满;如果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希望是脚下的灯,激情就是漫漫风尘中的万丈雄心。创造激情就是在生活的风浪中创造了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襟和美丽的执着。,52,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自我也是崭新的,每一天的生活更应是崭新的。就像在蓝天上点缀白云,就像在大海上点缀风帆。创造生活的内容就是在匆匆游走的岁月中加上一颗时常感悟的心,就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创一片蜂飞蝶舞的芳草地,可以让灵魂时时在其中憩息。 学会创造生活,生命便展示给你一片常看常新的风景。如果没有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创造生活是人类文明发

30、展的唯一路途。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 放眼一切赏心悦目的存在,你会感悟: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53,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 2文章开头第1段有什么作用? 归纳三种人的生活态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创造生活”这一论题,引起下文。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创造生活? 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 4第4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述全文的中心论点。,54,二、2018遵义一中模拟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怎样读书才

31、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55,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

32、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56,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

33、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57,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

34、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58,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5

35、9,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论证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段所论证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4第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60,三、2019

36、遵义名师改编 交友之道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61,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62,交友之道关键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