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明白考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属于鉴赏与评价,能力层级为D级。归纳起来就两个方面:(1)鉴赏文学(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解读为:1、诗歌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包括作品中塑造的形象(如蜀相中诸葛亮的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如离骚中的屈原);自然形象就是经诗人选择写入诗中的且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即意象(如雨霖铃中的“寒蝉”“残月”等)。2、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涉及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等,其中鉴赏古诗中的“诗眼”词句最为常见。3、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或艺术技巧,包括诗词运用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等

2、)、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和风格流派等。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键在于能分析出诗人在诗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并准确地概括全诗的中心主旨;能正确地评价诗歌内容的积极意义和思想局限。明白了考纲的要求,复习就有了方向,也就能有的放矢地备考。二、剖析高考试题,做到心中有数2012年湖南高考古诗鉴赏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解析:古诗鉴赏题改变了2011年“任选一

3、个角度赏析”的形式,设两道题,一是判定诗歌的类别,一是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赏析的材料为中唐著名诗人李益的度破讷沙。从题材角度判断此诗的类别本不难,根据沙漠、战初归、铁衣应可知是边塞诗,但不少考生未注意“题材”的限制,也可能不理解“题材”这一常规术语所指,而填写了“近体”“七言”等答案;也有的考生未把握“边塞诗”“咏史诗”“田园诗”等常见题材分类的诗体概念,导致“爱国诗”“反战诗”等一些想当然的答案出现,这正表明适当考查文学常识很有必要。把握本诗的意境营造本来是不难的,撇开“安史之乱”那段历史,仅就诗中几个意象也能分析出来。前两句中有茫茫大漠,大雁在天空高飞,战士凯旋,一派喜庆;后两句更

4、好分析,甚至可以联想到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杔,寒光照铁衣”。当然本诗是在“平明日出”的环境中。答案:(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阅卷反馈:本题平均得分4.18,得分率为52.3%(去年64.6%,前年51%)。这说明题目与去年比,难度有了一定的加大,同时也说明我们的考生还有进一步提高古诗鉴赏的必要。三、梳理考点

5、常识,做到有备无患诗歌是正统的文学体裁之一,自然也就有其固有的本质特征。“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即诗歌,“言”即为表达,“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甚至可以扩充为诗人的思想意愿和感情。即“诗是抒发人的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那么诗歌是怎样来“言志”的呢?诗歌是以语言为载体,借助某些意象,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营造出某种特定的意境,塑造某种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抱负、志向和情感的。1、古典诗歌的分类。(1按形式分,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词、曲)。(2按表达方式分,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3按题材内容分,种类很多,主要掌握:田园山

6、水诗(写景抒情诗)、咏物诗(托物言志诗)、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闺怨诗、送别诗等。2、诗歌的特点。(1)丰富的想象,(2)强烈的抒情性,(3)鲜明的节奏和韵律。3、常见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的人格特点。(2)借景抒情。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的“野渡无人舟自横”蕴含着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无奈、忧虑和悲伤的情怀。(3)托物言志。如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

7、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4)叙事抒情。如张籍的秋思“忽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句,将羁旅之人对家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5)借古讽今。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朝统治者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6)用典抒情。如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4、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有:比兴、虚实结合、衬托(正衬和反衬)、对

8、比、抑扬、象征、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用典、动静结合、细节描写、渲染、联想、想象以及别的一些修辞手法4、古诗中常有的情感。(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同情人民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叹(3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想、闺中怀人等。(4送别伤情:如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5咏史怀古:如借古讽今的情怀、昔盛今衰的慨叹等。(6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的悠闲、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阐释生活哲理等。5、古诗中的两类形象: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6、古诗词语言的风格。如形象生动、豪迈雄

9、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此外还有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常用的修辞手法等,尤其是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的重点诗人及其作品,更值得注意。鉴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四、掌握答题技巧,做到胸有成竹根据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和常用的鉴赏角度,结合多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类常见的鉴赏题型,每类题型都有其答题的要点和要求。我们在备考训练时,若能注意各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和要点,应考时就可能将答案写得准确规范,避免遗漏和无谓的失分。(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自然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此类题型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0

10、12年湖南卷则是:请从意境的角度,赏析全诗;山东卷则是: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的意境,即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般地说,意境的营造都离不开意象,即意境是有几个意象组合而成的。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的基本步骤或程序:意象+意象特点+情感。列举意象并不难,诗中都可以找到,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也是可以做到的,不过一定要忠实于原诗,不必作过度夸张联想。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需要有一定的生活或艺术的感悟力,不过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可以积累一些诸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11、壮阔、萧瑟凄凉等实例,久之,就可以准确地概括了。作者营造意境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情,切记千万别忘了分析意境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如: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

12、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人物形象(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既可以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在结合诗句中的相关内容来分析证明;也可以从文本出发,逐一分析鉴赏,然后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1)(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问: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

13、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2012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问: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传统的提问方式:这首诗(某句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诗人是

14、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准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使用了这样手法。运用此手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或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格式:手法+内容+效果。如: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重庆卷)(6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问:“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

15、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更好。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传统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或某一联、一句中生动传神的词等。从近些年的高考试题看,赏析语言风格的题型较少,而赏析诗中的特定词句的类型较多。若出现前者,则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解答:先用一两个词准确指明语言特色,再结合诗中的语句具体分析这

16、种特色,最后还要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古诗词语言的风格。如形象生动、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若是后者,即炼字、炼句的内容,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分析,而应该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的步骤是: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1、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规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17、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问: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

18、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主旨传统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或某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某事物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答题时要结合全诗,不能断章取义。注意那些直抒胸臆的诗句或词语,抓住暗示作者情感的景物特征、意境氛围等。另外还要知人论世,留意注释的写作背景提示,综合作答。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情感、思想、主旨的表述要具体,不能只是用简单的愁苦、喜悦、思念等词语,需要说明对什么或为什么。答题步骤: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旨)+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简要评价。如:(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答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问: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