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建筑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建筑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建筑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4页
建筑方案设计总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建筑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1 项目概述新芝宾馆改建项目位于宁波市翠柏路396号,通途路以北,翠柏路以东。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 257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810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222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875平方米。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共有客房餐饮区、会议区、接待厅三个部分。2 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宁波市规划局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登记表 甬发改备20118号业主提供的地堪报告宁波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20114号,本项目配建人防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2.本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及标准: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J114-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33/1036-2007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2.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二)设计构思说明1 设计原则及思路本设计贯彻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及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在尽量满足建筑单位要求的同时,结合地块的自然景观条件,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力求使本工程达到功能明确,使用方便,环境舒适,美观大方,设备先进,经济合理。

3、设计中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做到节电、节水、节能。2 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本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a 如何有效与新芝宾馆东侧已建部分的建筑肌理相融合,共同营造和谐的空间氛围。b 酒店与地下室功能繁多,本设计的重点在于解决好各个功能的关系,使得各功能既相互独立不受干扰,又可以相互连通c 地下室的设计要兼顾轨道交通站点、酒店后勤及地下停车。本设计对以上重点及难点的应对处理如下:A 整个建筑形体体现出一种半围合式的空间体验,L型酒店的主楼居于西北角,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朝向中心大庭院,与已有建筑相呼应。B 本设计将客房餐饮区位于本地块的北侧,作为整个宾馆地块客房与餐饮休闲部分,地块南侧

4、为会议区,包括宴会厅和会议室,两大功能之间用两层通高接待厅相连接,功能分区明确。C 地下室轮廓线根据地块用地红线设计,地下室主要功能包括汽车库、自行车库、员工餐厅、厨房、员工淋浴及相配套的设备用房等,同时兼有地下轨道交通站点。(三)总体布局设计说明1 总体功能分区本项目共有客房餐饮区、接待厅、会议区三个部分。三者依次从北向南布置,功能块之间分区明确,其中接待厅是连接客房餐饮区和会议区的枢纽。地块西侧于翠柏路处设置酒店主入口,东侧紧接休息厅位置为庭院景观区,为客人提供一个休闲、散步、赏景的场所。2 交通组织2.1 出入口布置本地块在西侧设有入口广场,各功能主要出入口沿广场布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南

5、侧及西北侧各一个;后勤及会议中心入口位于南侧。广场部分根据地下室疏散要求以及地铁安排布置出入口。2.2 人行流线本地块人流主要由南、西侧通过地块内广场和步行街绿地的组织进入建筑。地块西侧布置主要的入口广场进入酒店的接待厅。而后勤以及会议中心的次入口安排在酒店南侧。2.3 机动车流线本地块设有环形机动车道路。西侧的中心广场联系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此处为机动车主要出入口。后勤物流可在南侧地下车库出入口进入地块,装卸货物。2.4 地下交通与停车地下室轮廓线根据地块用地红线设计,共两层,主要功能包括汽车库、自行车库、员工餐厅、厨房、员工淋浴及相配套的设备用房等,同时兼有地下轨道交通站点。3 景观绿化绿化

6、和景观设计注重与建筑设计及东侧已建部分风格的协调,塑造出具有体量感的绿化及树列。景观关注建筑的正式性。线性对称的景观设计布局与正统建筑形状相辅相成。主要景观线包括西侧主要广场的绿化布置以及东面沿河绿化。客房餐饮区二层屋顶结合L型客房主楼形体布置屋顶花园,朝向东侧庭院,与东侧景观围合,将绿化融入酒店。(四)建筑方案设计说明1 功能设计1.1、客房餐饮区:位于本地块的北侧,作为整个宾馆地块客房与餐饮休闲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客房、特色餐厅、中餐厅、室内游泳池、SPA,另外还有接待、足浴、棋牌等功能。客房餐饮区主要功能为客房和餐饮休闲,地上13层,地上总建筑面积34073平方米。一层布置全日餐厅,通过接

7、待厅均可到达,同时一层部分还布置有大堂吧、商务中心、咖啡厅,方便顾客;二层布置中餐厅和特色餐厅,并设置大小不同的包厢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三层主要布置室外游泳池、健身房、SPA、棋牌、足浴等休闲用房,同时设置泳池配备用房及接待、更衣等;四至十三层为客房部分,每层配置服务用房,共有标准间289间,套房10间。1.2、会议区:位于地块南侧,主要功能包括会议、多功能厅和宴会厅等,会议区南侧设有办公入口及会议中心次入口;会议及多功能厅设置于地上一层,两部分功能分区相互独立;宴会厅位于二层部分,配置前厅、厨房等;会议区共设两个出入口,一个为会议厅次入口,一个为办公及后勤出入口,两个出入口既相互分开,又可以通

8、过地块内部道路联系在一起。1.3、接待厅:连接客房餐饮区与会议区,二层通高设计。1.4、地下室:轮廓线根据地块用地红线设计,地下室主要功能包括汽车库、自行车库、员工餐厅、厨房、员工淋浴及相配套的设备用房等,同时兼有地下轨道交通站点。在地下室集中布置了厨房、员工餐厅、员工淋浴、洗衣房等后勤用房,方便日常管理,厨房货运由地下室汽车坡道进入,设有独立厨房货运卸货点。同时,地下室结合轨道交通的地下站点进行设计,兼顾轨道交通站点、酒店后勤部分及地下停车;地下室总面积为35875平方米(不包括轨道部分面积),其中地下一层面积21504平方米,地下二层面积14371平方米。2 流线组织地块的主入口设计在西侧

9、广场,由外部城市空间进入广场空间的部位。进入两层通高的接待区,丰富而流动的大堂空间增加了整个营业区域的档次。大堂内南侧自动扶梯引导人流进入二层的宴会区;北侧直跑楼梯引导人进入二楼特色餐厅。接待区域联系各咖啡厅、大堂吧、西餐厅以及会议区,是整个建筑交通枢纽。后勤入口和会议中心次入口安排在南侧,与主要交通人流分离。3 建筑造型设计遵从稳重,简洁的现代设计手法,建筑形态体现建构的实质。主楼建筑形体采用L形,与东侧已建部分相围合;中部的接待大厅的大面积玻璃处理强调了建筑的开放性和现代感;会议中心部分造型简约时尚,材质的大面积对比增加建筑的体量感,突出酒店的标志性。4 空间设计设计注重内外空间的流动性,注重交往空间的形成,由外向内从中心广场、入口小广场、步行街不同类型广场空间变化形态丰富,通过大尺度的大堂空间过渡。酒店的交通枢纽是大进深的通高空间,通过自动扶梯引导垂直交通,通高的设置使空间更丰富。花园式的屋顶花园布局引入阳光空气,增加了大空间的活力和商务交往场所的品质。5 材料与风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