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word文档_第1页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word文档_第2页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word文档_第3页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word文档_第4页
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word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含答案)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

2、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小编准备了高中二年级生物必修3第四章检测试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

3、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4、,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第卷(选择题 共45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

5、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

6、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

7、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下列可以成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b.全世界的人口数量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2.(2018郑州)如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不能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

8、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3.(2018广州)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4.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位置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

9、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都正确5.(2018南京)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2018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6.(2018淄博)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10、.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生物群落b.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生物种类越多,生存斗争越激烈D.群落的结构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8.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生物群落 b.种群c.食物网D.以上都不对9.(2018临沂)某草原上啮齿类以植物为食,下图表示啮齿类的密度与植物种类数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啮齿类的存在影响植物多样性b.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多样性c.啮齿类能对植物进行选择D.啮齿类的密度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10.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A.人类活动

11、会加速演替的速度b.人类活动会减缓演替的进行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11.(2018苏州)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12.我国西部大片的耕作区将退耕还林。若将大面积的退耕地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面列举的情况中,哪项不可能是未来生态演替的趋势()A.营养级的数目增加b.每年同化的太阳能增加c.群落的结构复杂化D.非生物的有机质(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

12、减少13.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马尾松林马尾松mm3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kg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 b. c. D.14.下面关于退耕还林条例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条例于2018年1月20日实施b.本条例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这项浩大的生物工程有望使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D.这是针对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牺牲环境的垦殖活动提出的15.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树林,大约是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干涸池塘阶段;灌木阶段

13、;乔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A.b.c.D.16.如图为从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它们表示的是()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曲线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质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表示植被的种类数量D.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17.在研究下列几个种群的增长模型时,最可能与数字模型相符合的是()A.麋鹿种群b.大熊猫种群c.玉米种群D.青蛙种群18.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14、()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19.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c.种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20.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涝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21.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

15、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专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主。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22.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培养,得到如图a所示的结果,若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捕食c.互利共生D.寄生2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

16、群的环境容纳量24.下列情形中,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c.两个群体的食性、生存环境相似,彼此重叠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25.(2018汕头)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6.下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27.在群落演替中,一般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增多b.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增多c.草本植物被高大乔木取代D.灌木

17、被草本植物取代28.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2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30.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

18、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较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种消失第卷(非选择题 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5分)31.(11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96710乙种群4553请根据以上调查表回答问题:(1)甲、乙种群之间存在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至少

19、说两点)。(2)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对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3)甲种群可能绝灭的内在因素是_。(4)从甲、乙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32.(11分)种群增长和环境负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S型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1)种群指数增长期是指图中的()A.a b.b c.c D.d(2)现在自然界多数生物都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只有波动或变动,这种波动或变动一方面是由于种群有_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_。(3)从该图曲线的实际意义分析,如果在灭鼠时,杀死了一半老

20、鼠,存活的老鼠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那么更有效的灭鼠方法有_,使环境的负载能力降低,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的种群数量。33.(11分)请你用有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蜂巢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春季来临,工蜂会尽心地照顾蜂王和雄蜂,但到花少的秋季,繁殖期已过,又有大部分雄蜂被赶出蜂巢,这种现象说明了_。(2)乌鱼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鱼,常潜伏在池塘、湖泊的水底和水草茂密的地方,当小鱼游到它附近时,它便出来攻击,甚至连自己的鱼籽也吃。其中的生态关系有:_。(3)成群的蚂蚁,可向一个较大型的昆虫进攻并将其搬进蚁巢中,这一现象从蚁群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来看,表现为_;从蚁群与被攻击的昆虫之

21、间的关系来看则属于_。(4)猕猴群中,猴王死后,雄猴为争夺王位打得头破血流,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34.(11分)如图为老鼠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老鼠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老鼠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老鼠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2)由图可以看出,当老鼠数量大于老鼠容纳量时,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3)从图可以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_、_。35.(11分)动物A和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现研究两者之间

22、的关系,下图表示A、b在120天内的种群变化。(1)从曲线可判断种群A和种群b的关系是_。(2)为什么物种A达到的峰值会高于物种b?_。(3)b种群突然大幅度增加,A种群和b种群的数量如何变化?_。(4)第75天时,导致种群A出现图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有_。详解答案:1 b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基本特征,它必须是同种生物在一定空间的个体数量。A、c、D所述生物不一定是同种生物,而人在分类学中是同一个物种。2 A解析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曲线的比较分析能力。分析图形,海拔2000米处不同物种的个体数比较接近,故比海拔3000米处物种均匀度高,A正确;图中在一定

23、海拔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不同b物种个体数也不同,说明b物种中有不同类型的个体,适应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即b物种具有遗传多样性;图中b、c数量的差异应是环境对不同生物选择的结果;在海拔4000米处,a、b、c、d物种的数量比较接近,且都比较少,故不能明显体现遗传的多样性。3 A解析 考查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A项中环境发生变化,则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多种可能,可能先减少后增加,也可能是大幅增加,再减少,但数量的变化曲线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A错;b项中b点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也会增加,b对;c项中天敌的大量捕食使该种群数量迅速下降,c对;D项中,年龄结构影响

24、的是未来的种群数量,结构发生变化,在未来种群数量可能大幅增加,D对。4 D5 c解析 b选项描述了种群的年龄特征,A、D选项描述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选项描述的是种内互助的现象。6 D解析 曲线不能提供食物短缺能降低蝌蚪存活率的信息;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应该成正相关,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7 c解析 A项一个池塘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其中的全部生物包括多个种群,相互之间有着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8 A解析 此朽木虽然范围较小,但因处于阴湿的草丛中,其中长满苔藓和木耳,并且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这一个有规

25、律的集合体。9 D解析 据图可知,啮齿类密度较小时,植物多样性较差;啮齿类密度适中时,植物多样性达到最大;啮齿类密度较大时,植物多样性下降,即啮齿类的密度直接影响植物多样性,或者说植物的多样性取决于啮齿类的密度,A、b项正确;在啮齿类数量较为庞大的时候,植物种类数明显减少,说明啮齿类动物取食植物时有所偏好,c项正确;从图中看,植物多样性最大时,啮齿类动物数量并不是达到最大值,因此其密度也并非依赖于植物的多样性,D项错。10 c解析 在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会沿着自己的规律: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如果有了人的干预则会加速或者减缓演替的速度,当然对于群落的丰富度的影响也应该

26、是两方面的。11 b解析 题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生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但火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一定相同;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均可演替成森林。12 D解析 生态演替的结果是有机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因而生物的遗体或脱落物也会增多。13 c解析 项内容为过度采收。14 c解析 结合课本知识即可做答。15 D解析 废弃池塘中发生次生演替。在池塘塘泥中有机物丰富,草本植物种子容易发芽生根,使土壤表层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几年后,一些灌木便会长起来,形成灌木丛,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便开始

27、出现,并逐渐成为优势种,灌木渐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16 A解析 由原始裸地开始演替,代表首先出现的草本植物,可代表整个植被数量,因为演替过程先经过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草本植物数量定会减少,两总量由于空间的分层会增加。17 c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模型的增长最符合生物模型的情形,就是种群中的个体在上下代之间不重叠的情况,在4个选项中只有玉米严格符合条件。18 D解析 处于200只的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也就是K/2处,所以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为400只。19 c20 A21 D解析 根据题干描述,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的关系为捕食,与竹类的关系为寄生。22 A解析 两种单细胞生物

28、单独培养都能正常生长,但当把两者混合培养时,二者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生存斗争,其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被消灭,这种现象叫做竞争。23 b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后,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一般都会有所好转,且人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因此,对生物的容纳量将会增加;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因此,其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可置于人为调控之下;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24 c解析 c项内容符合竞争的条件。25 c解析 考查点:本题考查了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及应用。有害动物在繁殖初期或幼龄时控制

29、最有效,也就是说在种群密度较小时控制最有效;图示揭示了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但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可自行有效地进行调控人口密度,因此不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种群密度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在K/2时捕捞鱼类有利于可持续生产,但要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则在K时更为合适。26 b解析 寄生分为体内寄生和体表寄生两种,b项内容可以反应出二者的关系。27 D解析 灌木阶段应出现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草本植物之后。28 b解析 种群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寄生指一种

30、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靠寄主体内营养生存;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图中反映了1850年到1925年间种群N1和种群N2的数量关系,当N1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N2的数量也跟着增加或减少,结合各个种群关系的特点,表明N1与N2是捕食关系,且N2以N1为食。故选b。29 c解析 从图中看出种群a的变化规律是呈典型的S型规律增长,它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种群密度的变化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同时从图中看出它不随种群b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受种群b消长影响,因此答案A、b可以排除。答案D中种群b早期增长呈J型,此时不受种群a的制约,之后因a、b间的竞争而下降,故此答案错误。30 D解析 种间关系上表现为共生、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