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ppt_第1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ppt_第2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ppt_第3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ppt_第4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夏商周青铜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艺术的根脉 夏商周青铜器,一、青铜与青铜器文化 二、青铜器的分类 三、夏商周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沿革 四、课堂练习:鉴定鉴赏青铜器 五、知识拓展:,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器与古代文化礼制的关系?,一、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 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是黄金般的土黄色,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先秦时期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我国的青铜器由于材

2、料的稀有和铸造工艺的先进性,使得它与陶器、木器和石器等相比,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青铜器作为食器、酒器、盛水器等的实用功能与作为礼器在先民精神生活中标出的意义是互为表里、融贯一致的。可以说,没有古代青铜器,就不可能有商、周以来文质彬彬的贵族等级体制和先秦时代特色独具的权力表达系统。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中国的鼎文化 。,(1)你所知道得最有名的青铜器鼎是什么?,商代司母戊方鼎,(2)鼎有哪些用途?,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商周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

3、先的“礼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用鼎制度,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用以“别上下,明贵贱”)又有“铸九鼎,像九州”的说法。(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3)你能说出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食器:鼎、鬲(l) 、甗(yn) 、簋(gu)、 簠(f) 、盨(x) 、敦(du) 、豆 酒器:爵、角、斝(ji)、觚(g)、觯(zh)、兕(s)(雌犀牛)觥(gng)、尊 、卣(yu)、盉(h)、方彝 (y)、勺 水器:罍(le)、壶、 盘、 匜(y)、 瓿(b)、 盂 乐器:编铙(no)、编钟 兵器:钺(yu),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

4、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鬲 (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甗 (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簋 (gu) 相当于现在的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簠 (fu, 音甫) 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盨 (x),盛黍sh ,稷j ,稻,粱用。椭圆形,敛lin口,二耳,圈足,有盖。,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敦 (du) 盛黍sh 、稷j 、稻 、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爵 (ju)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

5、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斝 (ji)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pn 。,觚 (g) 饮酒器。 长身、 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觯 (zh),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兕觥 (sgng)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pn ,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尊 盛酒器。形似觚g ,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卣 (yu)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ch xio形或虎食人

6、形。,盉 (h) 盛酒或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pn ,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间有链相连接。,方彝 (y)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还有觚g棱。腹有曲、直的;有的腹旁还有两耳。,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罍 (li)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和圆形两种形式。方罍宽肩、两耳,有盖;圆罍大腹、圈足、两耳。,壶 盛酒或盛水器。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h形等多种形状。,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 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匜 (y) 古代盥gun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瓿 (b) 盛酒和盛水,亦用于盛

7、酱。圆体,敛lin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gu ,但比簋大。,编铙 商朝时军队盛行乐器。呈圆片形,形制与钹b基本相同。,编钟 打击乐器(宫廷雅乐)。 面较大而薄,多为弧形,根部凹进,边部稍作翘起。,兵器,钺 yu 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器。 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兽面纹(饕餮纹):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具有威慑力,渲染这狰狞与恐怖。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

8、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夔龙纹: 通常指那种长身弓起,头上有角的侧面龙形图像,有的腹下有鳍形足,有的没有。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凤鸟纹: 是商周两代共有的青铜器纹饰,鹰的钩喙和利爪,孔雀的高冠和长尾,有的有角,尾羽纷披,高度提炼的鸟的侧面形象。常用于主要的装饰面。商晚期至西周时期流行长尾的鸟纹和小鸟纹,多用于装饰带或作辅助性纹饰。,动物纹 : 动物纹是以具体的动物形象为题材,加以图案化处理的纹饰。这些纹饰多数以单个或成行成列的形式装饰于青铜器上。主要虎纹、牛纹、象纹、鱼纹、龟纹、蝉纹、,几何纹: 由点

9、、线、圈等图案组成的装饰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类:(1)云雷纹、(2)重环纹、(3)波曲纹、(4)垂鳞纹、(5)细密的蟠螭纹和蟠虺hu纹,二、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沿革 1、萌生期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断 代(见考古年代学)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 ,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

10、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距今约为3500至3800年,距今约为3500至38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王朝时期,二里头遗址,束腰爵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爵是古代的饮酒器,相当于现代的酒杯。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之一。它有一个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口,虽然它的形制还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型趋于规整,表明铸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熟练的程度,镶嵌十字纹方钺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钺是古代用于杀戮的刑具。此器方形平刃,阑旁有两方孔,似用于皮条捆扎。器物中心有一圆孔,其周围用绿松石镶嵌十字纹六组,纹饰较为特殊。此方钺大而重,使用不便,且有绿

11、松石作镶嵌,当是仪仗用具。,2、育成期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於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发展的基础,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公元前16-前14世纪) 斝是古代盛酒器,兼作祭神的祼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目突出,带有神秘感。此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

12、造特色。,3、鼎盛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於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徵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庄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体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这一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特点:崇高肃穆,雄厚凝重,富丽繁缛。,青铜觥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这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的盛酒器。觥盖前端为一昂首而出的兽首,后端作牛首形,中脊为一小龙,前端兽耳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体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尾逶迤

13、,形态优雅。整器装饰手法纯熟灵巧,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的作品。,龙纹扁足鼎 商晚期(公元前14一前11世纪)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浅腹、圆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构别致协调。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青铜方尊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 尊也是一种盛

14、酒器,一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兽面纹为主,肩部四周各饰有立体的大象,象鼻高高翘起,庄严中略带诙谐。尊的四角有镂雕棱脊,雕工精细。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仿佛大器。,司母戊鼎 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上有虎噬人图案,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四羊方尊 商代青铜器,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其

15、造型独特和工艺精美而堪称国宝。 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约34.5公斤,尊的肩部四角各有一个卷角羊头,其中羊角是先铸成后再合范浇铸而成,因为高超的技术而难见接口,浑然一体。整个器物通体饰繁缛的凤鸟纹、兽面纹、蕉叶纹和云雷纹,纹饰精美。 人面纹方鼎 全名是大禾人面纹方鼎,是商周时期的铸品。 原器通高38.5厘米,重12.85公斤,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鼎呈长方形,口沿外翻,立有两耳,鼎腹外四面有四个人面纹,边角有象征性的角、爪纹装饰。,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该鼎的人面纹造型生动严肃,十分罕见, 以人面作为主体装饰的方鼎仅此一件 ,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中国青铜器的设计因与该特殊的礼

16、制文化紧密相关,形成以下主要特点: 1、象物 2、纹样狰狞 3、繁缛富丽,系统严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 蝉纹,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螭龙纹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

17、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中国青铜器还有一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兽面纹,兽面纹铜爵,商晚期 蝉纹鼎,蝉纹,4、转变期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的器型开始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大克鼎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

18、。鼎也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大克鼎为西周后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都属于一个名叫克的贵族。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齐侯匜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

19、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5、更新期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徵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的产生,使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 钟鸣鼎食世俗化自由化的青铜器设计 特点:自由多变,开放张扬,复杂细腻,丰富多彩,功能实用。,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前6世纪上半叶) 盉为调酒器。此盉口部呈钝三角形,长流作龙形,以张开的龙口为流口;盖顶是一个盘旋而出的龙头,与流口的龙头层叠趋前,呈双龙继起的姿

20、态。这是春秋中期南方的越族人模仿西周盉并加以创造的杰作。,牺尊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牺尊的整体造型是一基本写实的牛,凝重壮健。背上有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置一只小锅,是用来盛酒的;牛的腹部中空,与前后两个孔穴相通,可以往孔穴里注水后,因此是一只用以温酒的温酒器。其形制独特,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器物。,6、晚期 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及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最终建立,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

21、作品还是不少的。,青铜铭文,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因而本网对中国古代铜器发展的研究,至隋唐为止。 如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 这两乘车马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小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精巧。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秦始皇陵铜车马,铭文铜镜,虎牛形案,长信宫灯(西汉),错银铜双翼神兽,鎏金铜薰炉,七牛储贝器 西汉,铜奔马(马踏飞燕)(东汉),

22、骑士贮贝器(西汉),三、分类禮器:禮器是宗廟和宮室陳設的器物,使用於各種祭祀、饗宴和各種典禮儀式的場合,可區分 飪食器、酒器、水器、樂器(一)飪食器,(一)飪食器,(三)水器,(四)樂器,三、兵器,四、青銅工具,五、青銅農具,四、青銅紋飾 (一)演變 古代青銅器上經常有各種精麗神秘的紋飾,這些大多受宗教觀念影響。 夏商:青銅紋飾崇拜鬼神,青銅器即出現怪異和想像的動物紋樣。 西周也信仰上帝和鬼神,反映在饕餮紋上,中期較流行不強烈、變形的簡樸的紋飾。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主要為龍紋,另反應上層社會生活有作戰勇 猛的宴樂、攻戰等紋飾,以及純幾何圖形的紋飾出現。,(二)獸面紋:舊稱饕餮紋,(三)龍紋

23、,(三)鳳鳥紋:包括鳳紋和各種鳥屬圖紋,(四)獸體變形紋:,(五)幾何紋:,(六)人物畫像紋:,五、青铜器特点 青铜器物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像瓦当砖瓦、甲骨陶瓷及书画碑帖等易于破碎,而是便于长期收藏。再则青铜器皿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线条畅达,这也是其他古玩所无法企及的。 其一,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有人统计过,仅以有铭文的青铜器物而论,从汉代到今天,出土就达一万件以上。若加上无铭文的铜器,其数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一应器

24、物。众多的青铜器皿,造型生动、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数量大、品种繁的中国青铜器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这是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之一。 其二,中国青铜器分布地区广,且质量上乘。中国青铜器出土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原,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东北、西北、巴蜀、岭南甚至西藏及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精美,风格各异,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形状瑰异、花纹随意、富丽典雅,其精品不胜枚举,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双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莲鹤方壶、双雄宝剑、勾践剑、长信宫灯、嵌绿松石卧鹿、铜车马一流,铸造精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当然深受国内外藏

25、家钟爱。其他各类青铜器物,铸造者根据不同的硬度要求,准确把铜锡比例,使器皿质量优良,这是国外青铜器铸品望尘莫及的。,其三,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这些铭文字体,或粗犷放达,或苍劲有力,具有很高的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的一环。 其四,以容器为主的中国青铜器也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就世界范围而言,从印度河流域到巴尔干半岛,从米诺斯文明到迈锡尼文明,其青铜器的代表作大多为武器,如戈、矛、刀、箭、剑、戟、镞等,而中国却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这些容器,尤其鼎,是为国家重器。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终是鉴定家及藏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欧洲青铜文化以武器为代表,中国青铜文化以容器为代表,这是不是前者富于侵略性,而后者安于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古蜀文明 东周、秦汉时期,边远地区各族的青铜文化获得长足发展。南方的越族,西方的巴、蜀族,西南夷诸族以及北方的匈奴族均有成熟的青铜铸造业。所铸青铜器深受中原青铜艺术的影响。同时,强烈体现出本民族的风格和特色。,三星堆出土文物代表,青铜立人像 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