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10篇[14页]_第1页
学术报告10篇[14页]_第2页
学术报告10篇[14页]_第3页
学术报告10篇[14页]_第4页
学术报告10篇[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报告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展望时间2014年12月06日(周六)上午 9:30报告人杜心言 教授地点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心得体会:杜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轨道交通的形式与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轨道建筑物在城市内所处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的运量大小、运行方式、轨道结构、治理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地下铁道、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交通、小型地铁以及轨道新交系统。然后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我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目前,我国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目前,北京地下铁道总长41.6km,天津有地铁7.4km,香港有地铁43.2km,上海地铁总长48.81km,拥有轻

2、轨22.0km。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有:南京、深圳;正在规划或预备上马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武汉、成都、西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等城市。最后进行了展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凡是在超大城市、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具有很强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无论目前是否有地铁,在大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都应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考虑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杜教

3、授让我清晰认识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也与自己所学专业息息相关,感受到了建设祖国的热情。报告2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与相关工程思考时间2014年11月04日(周二)上午10:00报告人郭建光 高级工程师地点铁道校区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心得体会:沪昆客专江酉公司总一郭建光在国际报告厅为大家作了题目为“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与相关程思考”的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城市轨逆交通制式分类、国家机电设备系统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前沿与最新研究进展、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城市轨适交通运营管理等九个方而的内容。杜心一言教授指出了轨逆交通的运输能力灵活、舒

4、适、女全等技术特性和一些发展遇到的瓶颈,并提出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现况构想了城市轨逆交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进步。杜心言教授表示随着中国城市人口膨胀,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己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最重要的手段。在各国的城市轨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也在迅速推进,然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城市轨道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譬如在交通运营与管理方而的不合理竞争、各部门信息沟通程度不足等。杜心言教授指出应建立一个创新型网络平台,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同时统一对安全管理的标准。报告结束后,针对同学们对城市交通提出的疑问,杜心言教授一一做了解答,获得场下热烈掌声。报告3京沪高速

5、铁路时间2015年01月13日(周二)下午15:00报告人蔡庆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地点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心得体会:蔡教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背景,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华北和华东地区,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域。所经区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人口占全国地26.7%,人口100万以上城市11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客货运输较繁忙、增长潜力较大的客运专线。然后又介绍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所遇到的困难7以及解决办法,包括路基问题,主要有砂土液化,松软土、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岩溶区路基及其受环境影响的问题,膨胀土改良后做为填料的力

6、学性质及耐久性问题,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及其对行车的影响,石膏土路基受水浸泡后的变形问题,路基防洪问题及其受气候环境的影响问题。然后又介绍了施工历程,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通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通车典礼线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总投资约2209亿元,设23个车站。基础设施设计速度为380公里/小时,目前运营速度降低为300公里/小时。北京到上海的G1最快只需4时48分。最后又阐述了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二是有利于完善综

7、合运输体系;三是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四是有利于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五是有利于提振民族信心和展示综合国力。蔡教授的见识让我深深震撼,也让自己对铁路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让自己更加认真的投入到铁路建设学习与工作中。报告4工业建筑诊治关键技术及应用时间2015年8月31日报告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岳清瑞院长地点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心得体会:岳教授首先介绍了现在工业建筑物的大环境,工业建筑物数量大、结构物复杂、作用环境复杂、荷载工况多、具有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等诸多背景,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及表格引出了工业建筑物诊治的重要性。 接着岳教授介绍了工业建筑物结构可靠性鉴定评估技术、典型工业环境下

8、锈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修复技术。第三部分,岳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这种复合纤维被频繁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具有高强、耐腐、轻便、可造型高等特点。对此,岳教授团队也建立了土木工程用FRP材料性能表征评价体系、CFRP加固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等技术。岳教授关于FRP材料还补充了钢吊车梁疲劳评估及CFRP加固技术,他表示这种碳纤维材料对于钢吊车梁疲劳修复具有不错的效果。 报告最后,岳教授详尽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强调现在国内工业建筑诊治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严重不足,呼吁专家学者多做这方面的研究。报告5美国城市交通规划与市政工程管理概况时间2015年11月11日 下午3:00报

9、告人刘琼湘 博士 美国北拉斯维加斯市政府首席执行官(CEO)地点世纪楼国际报告厅(C座201)心得体会:刘琼湘博士的报告对中美两国城市的交通规划作了对比分析,重点介绍了美国“维护型”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城市规划。刘博士列举了丰富的关于美国市政工程的建设维护案例,诸如消防设施、城市公园、交通设施等公共基础建设维护解决方案。 作为我校运输系84届的校友,刘琼湘博士在报告中不时地谈及了自己从长沙铁道学院到美国的求学经历与感悟,她建议想出国留学的交通土建类学子在留学期间尝试去市政施工、设计的相关企业实习,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国外的运作模式,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她鼓励在座的同学不管做什么都要

10、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即便不一定成功,但是从长远来看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问答环节。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十分活跃,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刘琼湘博士均一一解答。当学生问及有关中美两国工程监理职务的问题时,她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不同国情和文化,透彻地分析了两国工程监理职务的背景、地位和职责,同时她建议大家在工程领域的职业发展要从基层做起,她认为只有做过并且做好基础工作,才知道一个项目的各个细节之处与需要注意的地方,才能领导他人做好项目。报告6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及高速列车技术时间2015年12月2日报告人陈春阳副校长地点铁道校区大礼堂心得体会:陈春阳副校长分别从基本概述、世界铁路发展史、中国高铁发展及规划、

11、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及创新、对中国高速列车未来发展的认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陈校长以我国铁路列车的发展历史、技术的不断变革、形成的影响力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为话题引入,向同学们从一个整体和宏观的角度介绍了高速铁路发展及高速列车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很多学术讲座,陈校长在讲解过程中,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阐述了很多技术问题,而且还通过许多亲身经历来向大家介绍相关知识。在讲到我国高速列车的服务发展时,陈校长就通过引用自己年轻时乘坐列车的一次经历,买站票用了10几个小时才找到座位的状况与当下的人性化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从列车的服务角度说明了我国高速列车的发展趋势。 据悉,陈校长

12、过去曾现场指挥了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的综合试验,该条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列车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也为之后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校长以秦沈客运专线为切入点,从众多工程实际和施工细节等方面,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向大家介绍了我国从自主开发、实验研究、总结经验到引进技术、改革创新、发展趋势的一系列过程,让同学们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了纵向的认识和横向的了解。 在讲到中国高速列车未来发展的认识时,陈校长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发表了个人的认识和观点。从制造到创造、从学生到老师、从追赶走向引领、从引进步入革新,是陈校长对我国高速列车发展的总结与展望,这为广大土建交

13、通类学子的职业发展与研究深造指出了方向。 陈春阳副校长勉励同学们,作为有着铁道背景高校的学生,要珍惜眼前高速铁路和高速列车大规模发展的机会、牢牢把握时代风向标,将个人情况与行业背景相结合,寻求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成才之路。 报告7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时间2014年11月26日(周三)下午 14:00报告人缪昌文 院士地点世纪楼14楼多媒体会议室心得体会:报告会上,缪昌文教授就现在混凝土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混凝土抗裂性与裂缝控制技术、混凝土耐久性与服役性能提升技术、混凝土材料多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分享了他对解决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基本思路。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利用混凝

14、土所具有的强度等力学性能,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则重视不够,因此出现了由于混凝土病害引起的许多工程质量事故。纵观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势在必行。高性能混凝土已在我国的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应用者对混凝土高性能化的理解和研究深度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近几年来江苏省建科院和东南大学等单位合作,成功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核电工程进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缪昌文教授表示,目前混凝土开裂、耐久性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不能照搬国外技术的现状。他提出混凝土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并且预测了建筑材料外加剂、自密实混

15、凝土所具有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后,缪昌文教授做了总结发言,表明今后我国混凝土事业的发展不仅要关注于已存在的问题,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混凝土抗裂性与裂缝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向缪院士提出了疑问,缪院士热心地作了解答。 报告8地震工程研究的若干问题时间2016年3月31日(周三)下午3:30报告人杜修力教授地点世纪楼14楼会议室心得体会:在报告中,杜修力教授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和分析,详细的论述了地震工程研究的国家需求和科学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地震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今后地震工程的研究方向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地震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的特

16、点,我国地震具有“小地震,大震害”的特点,且我国正在进行“一带一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抗震研究,避免地震危害。目前国内外对地震的防御已经从被动防灾思想转到主动防灾上来,运用减隔震、自恢复、自动控制技术减轻震灾;设计上从安全设计转向性态设计,考虑结构的各种使用及破坏性状,管理上从计划管理发展到风险管理。 杜教授指出,目前关于地震工程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强地震动破坏参数与模拟;场地地基地震失效物理模拟;大型复杂结构与基础设施地震损伤破坏;结构与基础设施性态抗震设计与减灾控制;城市地震灾害模拟、预测与防灾对策。针对具体的问题杜教授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最后杜修力教授

17、指出“城市地下工程方向的抗震”以及“地震混合仿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和工程意义。 报告9nanoparticles in concrete materials时间2015年6月15日上午9:00报告人王科进教授 爱荷华州立大学工程学院地点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高铁实验室310会议室心得体会:王科进教授此次带来的报告题目为nanoparticles in concrete materials,即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运用。纳米材料在工程中的运用包括纳米硅、纳米钛、纳米铝、纳米黏土、纳米石灰石、纳米管。 王教授分析纳米材料放入混凝土中的四个主要作用:将纳米材料放入到混凝土中时,混合物中

18、的其他化学物质会进行化学反应,加速水化反应;此外,纳米材料可将系统填密实,改良系统结构,把界面改善;纳米材料可以很好的改善水泥产品的结构并能够改良混凝土的流动性。王教授仔细分析了纳米材料在各个反应中的关系,如纳米灰的含量与早期强度、后期强度的关系,Ca(OH)2的含量在反应中与耐久性的关系,纳米石灰石与孔隙结构分布的关系,纳米石灰石性质与抗冻性能力的关系等,并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各种反应的程度。 最后,王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讲述了纳米材料在现实运用中遇到的挑战与运用前景,具体内容如下:纳米材料在道路、桥梁等的维修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且超高性能混泥土在性能上远远优越于普通混泥土。但纳米材料需要不断的改良性质,而且其制造成本较大,暂时不能得到大规模的运用。 报告10日本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框架和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