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春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名师教案(冀教版)_第1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春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名师教案(冀教版)_第2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春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名师教案(冀教版)_第3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春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名师教案(冀教版)_第4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春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名师教案(冀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名 推荐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和科技成就,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通过分析 诗经和离骚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兴趣,了解诗经和离骚等作品的文学地位;教师讲解都江堰建成和作用,学生自学“中医鼻祖”扁鹊一目的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艺和科技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离骚、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中医和编钟。2通过诗经和离骚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诗和历史的关系,培养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讨论分析屈原为什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培养学生评价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

2、分析诗经国风的作品,归纳诗经的特点。2通过分析离骚 ,了解其创作的背景。3通过讲述屈原、李冰和扁鹊等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三位人物爱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屈原和离骚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2文学作品诗经和离骚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中外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成就。2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二)教学难点1文学艺术和春秋战国时期现实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挂图。(二)素材准备音频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屈原问渡、屈原和扁鹊等人物的图

3、片。- 1 -名校名 推荐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7 课中学习了甲骨文和金文,文字的出现,反映了文明的进步,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们把文字组合, 吟唱出来, 以表达思想感情, 这就是“诗”。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诗,谁能告诉大家,我国最早的诗是什么?(学生回答:诗经)(讲授新课)(板书) 一、诗经和楚辞(板书) 1诗经我国早期的诗都被收集在诗经中,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三百多首,分风、雅、颂 3 个部分,风是各国的民歌,又称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我们来看其中的一首诗。(或者是学生学过的诗经中的诗)八月扑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

4、月(教师解释诗句中的一些文词)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告诉我们了什么?(教师讲解其中的文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几句诗不仅反映了西周农业发展情况,而且告诉我们古代人们的生活情况。所以说诗的出现是和生产劳动分不开的。除了反映生产劳动情况外,有些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诗经中的诗歌帮助我们了解2500 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了解了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横征暴敛,人民的辛勤劳动。 这些反映劳动人民生产和感情的诗歌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因为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 所以统治者希望通过诗来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 采诗官在采诗过程中得到各诸侯国的帮助,所以各地的诗歌能集中起来。采集到的诗

5、经过整理保存下来。过渡: 如果说诗经 中是用写实的手段反映了现实生活,那么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则是用浪漫主义笔法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感伤。(板书) 2楚辞教师首先设问: 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52 页第一段内容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介绍屈原。屈原名平,楚国人。当他还年轻时,他已经是一位博学多才、很有政治才干的人物了。屈原的才华得到楚王的赏识,他被任命为楚国的左徒;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屈原不仅在政治上很有抱负,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 2 -名校名 推荐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诗名离骚的意思是说屈

6、原遭受去国离家的忧愁。请学生阅读课本 52 页“读一读”,指导学生了解屈原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困境的担忧。教师指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诗歌和音乐是分不开的, 艺术和生活更是紧密相连。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在艺术上的成就。(板书) 二、神奇的编钟播放音频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屈原问渡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首古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教师展示曾侯乙墓中室编钟,演奏这首古乐曲的乐器是战国的古钟。为了使演奏时的音色优美旋律和谐动听,表现力更强, 人们常常把很多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钟组合在一起,这就是编钟。编钟经常被用于宴会、祭祀的活动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

7、56 页阅读部分内容,了解编钟音域宽广浑厚,音色优美丰富,反映处我国在音乐在2000 多年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的祖先不仅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就,在科技方面也很有建树。(板书)三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自古以来, 我们的祖先就重视治水,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掀起了一个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热潮。 战国时各国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后来中外驰名,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个创举,至今还为人民造福的都江堰。都江堰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发源于松潘高原(海拔三千多米)的岷江,奔腾流泻,进入成都平原。教师展示都江堰示意图,讲解都江堰的组成和原理,知道都江堰“行水灌田”和“泄洪平灾”的作用。(板书) 四、“中医鼻祖”扁鹊教师展示“扁鹊”的图片,讲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本目的内容,学生自己归纳扁鹊的对中医的贡献。(板书) 1望、闻、问、切四诊法(课堂总结)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学、 艺术和科技方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