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孟子·由仁义行.ppt_第1页
B3孟子·由仁义行.ppt_第2页
B3孟子·由仁义行.ppt_第3页
B3孟子·由仁义行.ppt_第4页
B3孟子·由仁义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导读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杨泽波,如何做人之由仁义行,做人必须先立其大,先立其大的核心是说在人生的所有层面中,道德必须居中于最高位置,人生必须坚持道德的理想。 这样又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先立其大,成就道德是否要考虑利得的因素呢?这就牵涉到另一种意义的义利关系。,义 礼义(礼仪之理) 仁义(道德根据) 理义(正确道理),利 锐利(刀之锋利) 利益(经济之利得) 有利(有利于某某),经济之利得又有不同含义,既可以与道德之重要性相对,这是指何者价值更高,又可以与道德的目的性相对(道德是以自身为目的的还是以经济利得为目的的),这是指道德以什么为目的。为此请细读(12.4)。,在这段对话显然有新内容,

2、它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成就道德要不要考虑到个人的经济利得问题?道德是以义为目的,还是以利为目的?,孟子强调,行义(成德)必须是纯粹的,不能夹带功利目的,必须“去利,怀仁义以相接”,而不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 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义利之辨,可以称为道德目的意义的义利之辨。,道德不能掺杂任何其他目的,必须是纯粹的,这是孟子的一贯思想。我们来重温此前读过的一章: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3.6),14.33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言语更为鲜明 。 “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

3、(哭其死者并尽其哀悼之情,这并不是做给活人看的,是道德的自然流露,实践道德而不走邪路,并不是为了追求爵禄,说话讲信用,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品行端正,获取别人的信任,以求经济合作,都是德性的自然流露),上述思想概括起来,就叫做“由仁义行,而非行仁义” (8.19)。(由仁义之心出发来施行仁义,并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施行仁义。),到了宋代,陆象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陆象山对孟子这一思想体会极深,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说法,叫做:“吾学全在一个义”。,“儒家就中孟子所以大声疾呼以言利为不可者,并非专一件具体的牟利之事而言,乃是言人类行为不可以利为动机。申言之,则凡计较利害打算盘的意思,都根本反对,认为是怀

4、利以相接,认为可以招社会之灭亡。”(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本论第六章,真正对这个问题有所关注,并将其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是牟宗三。牟宗三借助康德研究孟子,发现孟子这一思想大有学问,与康德思想有极大的相通性,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康德在西方哲学史上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提出了道德自律的概念。 简要而言,道德自律就是只能是为理性自身而道德。人们以自身理性为唯一目的,依此而行,自己立法,自己服从,不预设另外的目的,这就是“道德自律”。,康德认为,他之前的道德学说统统都是道德他律的,基督教就其为一种道德学说而言,也是道德他律,因为其道德是为了其他目的,如为了怕上帝的惩罚,为了求得个人幸福等等。

5、,康德受时代条件的限制,其理论主要是对基督教说的,但如果我们把其原则引申到佛教上来也不难看出,佛教理论纵然复杂高深,有各种不同的门派,但作为一种道德学说,从总体上看,只能归入道德他律。(轮回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可怪二千年来,无一人觉此!是被他恐动也。圣贤以生死为本分事,无可惧,故不论生死。佛之学为怕生死,只管说不休。下俗之人,固多惧,易以利动。到如禅学者,虽自曰异此,然要之只是此个意见,皆利心也。(遗书第一),康德在道德领域来了一个彻底的改变,变他律道德为自律道德。他宣称,以前所有的理论都是他律的,其层次较低,真正的道德必须是自律的,即所谓自律道德,从而实现了伦理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6、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在西方破天荒的革命性思想,早在中国两千年之前就有了。正如牟宗三所说:“康德这一步扭转在西方是空前的,这也是哥伯尼式的革命。但在中国,则先秦儒家孟子早已如此。”,孟子性善论的仁义内在与康德的理性立法,从理论上讲是相通的。我们将孟子这一思想与其后两千来年康德的伦理学相对照,不得不为两位哲学大师思想的相通而惊讶,不得不为孟子思想的“早熟”而叹服。,在把儒学与世界上的一些宗教理论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儒学较之一般的宗教更为直接,不绕弯子。,第二,儒学较之一般的宗教可信度更高,也更为可爱。,第三,宗教并不是道德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高的方式。 人生要有意义,努力

7、成德,不一定非要走宗教之路。,这一点在今天格外重要。请大家想一想,在佛教和基督教传入之前,中国出现过众多志士仁人,即使在这些宗教传入后,志士仁人也未必都信宗教。这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中国人不信其他宗教同样可以活得很好,活得有意义。,宗教的作用,是给无力用理性判断是非对错的人以一种直接的指引;哲学的意义,则是在充分理性反思基础之上对是非对错做一种真正的把握。,“吾人不反对基督教,亦知信仰自由之可贵,但吾人不希望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真正替中国做主的炎黄子孙相信基督教。”(牟宗三:生命的学问),总之,“由仁义行”引出的道德的纯粹性问题,是义利之辨的一种特殊含义。这种含义的义利之辨特指行善必须以义为旨归,不能包含功利成份。这一思想在西方是由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