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实验三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_第1页
高频实验三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_第2页
高频实验三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_第3页
高频实验三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_第4页
高频实验三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三 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一、 实验目的1. 进一步掌握高频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和负载特性。3. 掌握激励电压、集电极电源电压及负载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4. 掌握测量丙类功放输出功率,效率的方法。二、实验使用仪器1.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板2. 200MH泰克双踪示波器3. FLUKE万用表 4. 高频信号源 5. 扫频仪(安泰信)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高效率、大功率的输出。放大器电流导通角愈小,放大器的效率愈高。如甲类功放的180,效率最高为50,而丙类功

2、放的90,效率可达到80。谐振功率放大器采用丙类功率放大器,采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丙类功率放大器称为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压和电流关系在集电极电路中,LC振荡回路得到的高频功率为集电极电源EC供给的直流输入功率为集电极效率C为输出高频功率Po与直流输入功率PE之比,即 静态工作点、输入激励信号幅度、负载电阻,集电极电源电压发生变化,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将发生变化。如图3-3所示,当C点落在输出特性(对应uBEmax的那条)的放大区时,为欠压状态;当C点正好落在临界点上时,为临界状态;当C点落在饱和区时,为过压状态。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必须由集电极电源电压EC、基

3、极的直流偏置电压EB、输入激励信号的幅度Ubm、负载电阻Re四个参量决定,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量的变化都会改变C点所处的位置,工作状态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实验电路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四、实验内容 1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的调整。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激励调制特性测试-激励电压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测试。3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测试-负载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测试。4集电极电源电压变化对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集电极调制特性)的测试。五、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与分析1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的调整 用高频信号源提供10.7MHz的输入信号由IN1端接入高频谐振

4、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幅度在1V左右。调整电位器RW1和微调CV1、CV2、B1、B2, 在OUT端用示波器,观测到放大后的不失真的输入信号。当输出信号幅度最大,失真最小时,认为功放已经调谐了。调谐中发现CV1、CV2对波形影响更显著,故先调整CV1、CV2使得有较为理想的输出波形,再配合上B1、B2一起进行微调。2.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激励调制特性测试 逐步增加基极输入激励信号的幅度,保持电源电压Ec=12V(测量TP5点),负载RL不变,观察射极电压波形,看是否出现凹陷,当出现凹陷时,可以认为进入了过压工作状态。当激励信号的幅度逐渐增加时,观察对集电极输出电压波形、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影响、测

5、量集电极输出电压Uo、由TP3处测量直流电压Ve,发射极平均电流IC0=Ve/R7,根据前面的关系式,计算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输出功率。分别在欠压,零界和过压三种状态下,选取一点测量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输出功率,并记录。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输出功率效率实验测得,=10.378V。在实际实验箱上进行实验时,无法达到要求的12V,由于实验箱元件都为固定元件,通过可调电阻调节使得最大只能调到10.378V,所以采用10.378V进行实验。 欠压 临界 过压 Ui 252mV 420mV 1.37V Uo 4.6V 6.28V 7.04V Ve 231mV 357mV 837mV P0.080W

6、0.124W 0.207W 0.039W 0.073W 0.291W 49% 59% 71%此处Uo测量的为峰峰值,在代入计算时除以2作为。由数据能够看出,随着激励信号幅度的增大,集电极输出电压幅度越来越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效率也越来越高,工作状态也由欠压变成临界再变成过压。原因是当EB增大时,会引起、iCmax增大,从而引起IC0、Ic1m、Ucm增大。由于EC不变,UCEmin=EC-Ucm则会减小,这样势必导致工作状态由欠压变到临界再进入过压。进入过压状态后,集电极电流脉冲高度虽仍有增加,但凹陷也不断加深。由测得数据绘制曲线如下:由曲线中可以看出,在激励信号为420mV即0.42V点处

7、,曲线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该点为临界状态,左边为欠压状态,右边为过压状态。在激励信号幅度小于0.1V的几个点出现不符合曲线走势的状况,可能是由于激励信号幅度过小,所以集电极输出电压幅值也很小,仪器测量精度无法准确分辨而带来的误差。 测得曲线与基极调制特性基本相符。 射级电压波形,凹段波形显得不是太平滑。可能由于调谐不够完美造成,也可能是激励信号幅度增加而带来的失真。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测试 调整RW3,保持电源电压Ec=12V(测量TP5点),激励电压Ubm一定,改变负载RL,集电极输出电压波形、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影响、测量集电极输出电压Uo、由TP3处测量直流电压Ve,发射极平均电流I

8、C0=Ve/R7,观察TP3处的直流电压,找到欠压,零界和过压三种工作状态,分别在欠压,零界和过压三种状态下,选取一点测量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输出功率,并记录。 在实际实验箱上进行实验时,无法达到要求的12V,由于实验箱元件都为固定元件,通过可调电阻调节使得最大只能调到10.378V,所以采用10.378V进行实验。保持激励电压Ubm为420mV。 欠压临界过压Uo 2.92V 4.36V5.48VVe 519mV 504mV458mVP 0.180W 0.175W0.159W 0.036W 0.079W0.126W 20% 45% 79% 由实验过程得到,可调电阻RW3向右旋转时,负载逐

9、渐变小,集电极输出电压幅值变小,射级电压幅值变大。即当负载变大时,电路工作状态逐渐由欠压到临界再到过压。由测量所得数据计算得到,随着负载的变大,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输出功率都越来越大。测得性质与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负载特性基本相符。4集电极电源电压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集电极调制特性)的测试保持激励电压Ubm,负载RL 不变,调整RW4,改变Ec(测量TP3点),集电极输出电压波形、集电极电流波形的影响、测量输出电压Uo、由TP3处测量直流电压Ve,发射极平均电流IC0=Ve/R7。 分别在欠压,零界和过压三种状态下,选取一点测量电源消耗的总功率,效率,输出功率,并记录。保持激励电压U

10、bm=420mV。欠压临界过压Ec 10.325v 9.52V5.1VUo 5.02v 4.92V3VVe 459mV 456mV339mVP 0.159W 0.158W0.117W 0.105W 0.101W0.037W 66% 64% 32%由实验测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Ec的减小,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逐渐由欠压变为临界变为过压,集电极输出电压幅值逐渐减小。即随着Ec的增大,集电极输出电压幅值逐渐增大,电源消耗总功率和输出功率也逐渐增大,效率也逐渐增高。所得数据绘制曲线如下,由图可以看出,在Ec为9.52V点处前后曲线斜率发生明显变化(曲线下方斜直线为正比例斜率参考线),9.52V点处为临界点

11、,左边为过压,右边为欠压。 由测得数据计算所得结果及绘制曲线特性与丙类谐振放大器集电极调制特性基本相符。可以看出在过压时效率为66%与临界效率64%差不多,而进入欠压则效率迅速下降,选取点效率为32%。六、实验体会及小结1同时调整CV1、CV2、B1、B2四个可调元件来使电路调谐是件有些麻烦的事情,而调谐情况不理想会影响后面的实验效果。通过对每一个可调元件都在整个可调范围内完全扭一遍,观察示波器输出情况,然后再调回到整个过程中看到波形最理想的位置附近进行微调,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调谐情况。2.在进行集电极电源电压变化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测试时,由于受实验箱元件限制,集电极电源电压Ec最大只能调到10.378V左右,不能达到理论的12V,使得欠压工作区能测的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