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保利商务中心项目桩基础分项工程(六座桩基础)检测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日 期: 广东华茂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目 录1、 本方案编制依据.32、 工程桩基概况. 33、 检测方法和内容.84、 检测工作程序. 95、 检测时间规定.96、 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原则.97、 检测数量规定.98、 验证与扩大检测.119、 本工程采用的检测方法.1210、 受检测桩位及数量.1311、 检测工艺要求.1412、 检测要注意的事项.2013、 检测单位的选择. 211、 本方案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桩基础施工图;2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
2、2-2002;3、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4 国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国家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6、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二、工程桩基概况(一)桩基基本情2011年6月9至2011年6月21日广东省建筑设计硏究院提供的保利商务中心项目的6座2区、3-1区、3-2区桩基础工程施工图纸反映,6座桩基础为冲孔桩基础,总工程量229根(非抗拔桩38根,抗拔桩191根) 。 (二) 设计情况 本工程桩基由广东省建筑设计院设计,
3、地下室塔楼、裙楼釆用鉆(冲)孔成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总工程量128根。冲孔灌注桩规格为1.0m1.6m。(桩径D100021根、D120045根, D140035根, D160013根、D1800mm的13根、D2000mm1根)。桩端持力层取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纯地下室坑拔桩ZJ-1000*入岩深度2800,ZJ-1000a入岩深度2800、ZJ-1000入岩深度4000、ZJ-1200*入岩深度3200,ZJ-1200入岩深度4000,ZJ-1400*入岩深度3500、ZJ-1400入岩深度4800、ZJ-1600*入岩深度4000 、ZJ-1600a*入岩深度5000、ZJ-1
4、600入岩深度4800、ZJ-1600a入岩栥度5500,ZJ-1800入岩深度4800、ZJ-2000入岩深度4800。桩长约18m31m。桩顶绝对标高为-5000m。桩芯砼强度C30。(三)桩基地质情况根据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二0一0年九月提供保利商务中心项目详细勘察阶段岩士工程勘察扱告显示,保利商务中心地段的地质士层具体如下:1、人工填土层场地内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所有钻孔均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705.74m,层底标高为-4.253.47m,厚度为1.006.20m,平均厚度3.53m。 2、海陆相交互沉积层 (1)淤泥、淤泥质土层:呈深灰灰黑色,主要由粘粒、粉粒
5、及有机质组成,局部含少量粉细砂及贝壳碎片,饱和,流塑-软塑状。本层场地内广泛分布,共在63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4.592.03m,层底标高为-18.720.11m,厚度为1.0010.20m,平均厚度3.40m。(2)淤泥质砂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细砂,呈深灰色、灰黑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细砂及少量粉砂,本层分布较普遍,场地内除西南角外,其余场区基本都有分布,共在70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3.203.36m,层底标高为-15.041.36m,厚度为0.706.70m,平均厚度2.38m。(3) 海陆相沉积砂层:呈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粉砂、细砂,局部为中砂,粘粒含量较高
6、,饱和,多呈松散-稍密状。本层分布较普遍,在66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1.323.47m,层底标高为-13.180.10m,厚度为1.007.20m,平均厚度2.88m。(4)粉质粘土层: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状,粘性较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细砂,手捏具砂感。本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主要见于场地东南部,在32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2.782.81m,层底标高为-16.021.81m,厚度为0.809.10m,平均厚度2.98m。3、冲积-洪积砂层 (1)粉细砂层:本层为冲积-洪积粉细砂,呈灰色、深灰色、浅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粉砂、细砂,粘粒含量较高,饱和,多呈松散-稍密状。本
7、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在28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3.71-0.59m,层底标高为-15.01-3.01m,厚度为0.905.90m,平均厚度2.59m。(2)中粗砂层:本层为冲积-洪积中粗砂,呈灰色、浅灰色、浅黄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中砂、粗砂,粘粒含量较高,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本层在场地内分布很少,在10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2.38-5.84m,层底标高为-13.58-9.09m,厚度为1.205.90m,平均厚度2.75m。4、冲积-洪积土层灰黄色、浅灰色、灰白色、棕黄色等,主要组成成分为粘粒、粉粒,含少量砂粒,一般粘性较大;多呈可塑硬塑状,局部坚硬状,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
8、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分布很广泛,在74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6.690.03m,层底标高为-20.56-3.90m,厚度为1.0018.40m,平均厚度4.61m。5、残积土层 (1)可塑状粉质粘土层:多呈灰色、棕红色、红褐色,质较纯,可塑状,主要为粘粒,次为粉粒,局部夹少量风化碎屑。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主要见于场地东北部,在8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6.69-7.53m,层底标高为-18.61-11.09m,厚度为1.0010.00m,平均厚度4.16m。 (2)硬塑坚硬状粉质粘土层:呈灰色、棕红色、红褐色等,主要为
9、粉质粘土、粘土,夹少量风化碎屑、角砾等;呈硬塑坚硬状,摇振反应无,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或较高。本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在37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18.66-8.21m,层底标高为-21.26-9.51m,厚度为1.006.30m,平均厚度2.56m。6、 岩石全风化带主要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灰色、深灰色、褐红色,岩芯呈土柱状、土块状,坚硬或密实。散体状结构,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夹少量风化碎屑、角砾或强风化碎块等,并且有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岩石全风化带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本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在46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
10、为-21.26-8.50m,层底标高为-23.50-11.26m,厚度为1.008.60m,平均厚度2.73m。7、 岩石强风化带主要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灰色、深灰色、褐红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块状、碎块状。散体状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份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砾石块,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被切割成碎块。用镐或锹可挖掘,干钻不易钻进。泥质胶结为主,岩质软,锤击声沉,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本层分布很广泛,在87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27.67-9.51m,层底标高为-32.08-13.01m,厚度为0.6016.20m,平均厚度3.36m。8、 岩石中风
11、化带主要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暗红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碎块状。层状块状结构,中厚层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份部分发生变化,风化裂隙发育。泥质胶结为主,胶结一般,岩质稍硬,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本层分布较广泛,本次勘察在68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32.26-13.01m,层底标高为-37.20-15.51m,厚度为1.2015.90m,平均厚度4.12m。根据岩石试验成果,其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2.0711.80MPa;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1.618.99MPa。9、 岩石微风化带主要为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灰色、深灰
12、色、灰黑色、暗红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短柱状。整体状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岩质硬,泥质胶结为主,胶结良好。本层分布较广泛,在钻孔深度范围内有67个钻孔中有揭露,层顶标高为-34.67-16.70m,层底标高为-38.38-23.22m,厚度为2.2011.4m,平均厚度7.11。根据岩石试验成果,其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5.8518.80 MPa;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3.8815.10MPa。三、检测方法和内容1、低应变法:(普查结构完整性,判定桩身结构完整质量等級) 。2、髙应变法:(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滿足设计要求判定桩身
13、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3、钻孔抽芯法:(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判断单桩竖向坑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滿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內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5、单桩抗抜试验:(确定単桩竖向抗拨极限承载力;确定竖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內力及变形测珐,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四、检测工作程序接受委托-调查、资料收集-制定检测方案-前期准备-设备、仪器检定-现场检测、验证、扩大检测-计箅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5、 检测时间规定1
14、、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投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桩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2、承载力检测的休止时间除应达到桩的混凝土龄期达到28天,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外,尚不应少于7天的休止时间。六、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原则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3、局部地质出现异常的桩;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七、检测数量规定(一)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规定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数
15、不得少于1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差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1)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2)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桩端持力层已通过核验的人工挖孔桩,抽检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二)承载力检测数量规定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1、设计等
16、级为甲级的桩基;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本地区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4、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三) 钻孔抽芯法检测的鉆芯孔数和鉆芯孔位置规定:1、桩径小于1.2米的桩钻1孔,桩径小于1.2-1.6米的桩鉆2孔,桩径大于1.6米的桩钻3孔。2、当钻芯孔为一个时,宜在距桩中心0.1-0.15米的位置开孔;当鉆芯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0.25D內均匀布置。八、验证与扩大检测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验证检测,在进行低应变法检测时:(1)对于嵌岩桩,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
17、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2)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3)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在进行高应变法检测时:(1)桩身存在缺陷,无法判断桩的竖抽承载力。(2)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3)单击贯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即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性状明显与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条件不符合。(4)嵌岩桩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在时间2Lc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出现上述情况时应进行验证,验证方法宜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对于嵌岩灌注桩,可采用钻芯法验证。2、单孔钻芯检测发现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时,宜在同一基桩增加钻孔验证。3
18、、对于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类桩,可根据实际,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4、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经确认后扩大抽检。5、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芯法),在未检测桩中继续扩大抽检。 九、本工程采用的检测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06-2003)相关检测规定和设计要求,并结合创省优质量目标,本项目桩基质量检测分成桩质量检测和承载力检测两部分,经与甲方、设计、监理等单位充分考虑,基桩的检
19、测采用如下方法:1、低应变法:(普查结构完整性,判定桩身结构完整质量等級) 。2、髙应变法:(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滿足设计要求判定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和桩端土阻力) ;3、钻孔抽芯法:(检测灌注桩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判断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汌断单桩竖向坑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滿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內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 。 5、单桩抗抜试验:(确定単桩竖向抗拨极限承载力;确定竖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內力及变形测珐,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十、受检测桩位及
20、数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l06-2003对受检桩的选择。原则及检测数量的规定,和对基桩检测的相关规定,按照单桩和群桩分定检测数和塔楼、裙楼分开检测的原则,经同勘察、设计、业主、监理等单位共同确认受检桩位及数量如下:低应变法,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30;髙应变法,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5%。静载试验: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抗拔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抗拔桩总桩数的1%。1、低应变法检测数量为39根(滿足规范规定的小应变法检测楼数不少于总桩数30%)。具体桩位由甲方及监理单位共同确定。2、静载试验检测总桩数3根(满足规范规定的总桩数1%)。具体桩位由甲方及监理单位
21、共同确定。3、鉆孔抽芯检测总桩数13根(滿足规范规定的钻孔抽芯检测法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10%)。4、髙应变检测总桩数7根(滿足规范規定的髙应变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5%)。具体桩位由甲方及监理单位共同确定。十一、检测工艺要求(一)低应变试验一)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2、必须按规定凿除桩头混凝土的浮浆,并将桩头用手磨砂轮砂机将桩头磨平每桩不应小于5处。 3、检测前应准备好短梯,方便检测上落。4、受检桩检测前应做好标记,以便检测顺利进行,以免重检,错检。5、检测前应严格清理桩头,桩头应保持干燥,周围不得有杂物,泥浆等。6、检测前应将桩应钢筋往两边弯开,
22、方便检测时人员上下桩头。二) 检测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2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点至桩底的施工长度,设定桩身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3、桩身波段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初步确定。4、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宜少于1024点。三) 测量传感器安装位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偶合粘结剂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2、实心桩的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选择桩距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距中心23半径处;
23、3、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壁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4、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5、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锤和锤垫,宜用宽脉冲或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号。6、稳态激振应在每一个设定频率下获得稳定响应信号,并应根据桩径、桩长及桩周土约束情况调整激振力大小。四) 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小于3个。2、检查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3、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4、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
24、测量系统的量程。(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一) 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2、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4、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二) 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
25、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
26、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4、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lmm。(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3)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4)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5)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
27、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三) 现场检测1、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2、桩顶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3、对作为锚桩用的灌注桩和有接头的混凝土预制桩,检测前宜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4、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超过分级荷载的10。5、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
28、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2)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6、施工后的工程桩验收检测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至少为1h,是否延长维持荷载时间应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4)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5)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赣榆初二数学试卷
- 广州九年上期末数学试卷
- 河北省春招数学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室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国橙浓缩汁市场深度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古方酒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江苏溧阳市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四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健康的生活习惯课件
- 深海科技产业链
- 高等材料力学教学课件
- 2025-2030年中国L4自动驾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公司年度内部控制体系自评报告
- 2024年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中国水稻种子市场经营优势与发展趋势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学校空调维修合同书
- 跌倒坠床管理培训
- 销售部门报价管理制度
- 借用对公账号协议书
- 陪诊员培训课件
- 氯苯唑酸葡胺软胶囊-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