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咏物诗歌鉴赏,汕头市实验学校 林晓婉,我喜爱梅花: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我喜爱莲花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周敦颐 我喜爱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花语 诗情,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 2、品读鹧鸪天桂花,把握诗歌的形象与理解词人的情感。 3、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方法。,1、描摹传神: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2、别有寄托: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咏物诗特点,板书,古代第一才女,永远的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婉约派女
2、词人。号易安居士。 1、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著有漱玉词。 2、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3、李清照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评价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品析朗读,把握情志,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3、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何须:何必,何用。 自是:本来是 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称其为“骚人”。 可煞:表示疑问,是不是,是否。,探究思考:,1.这首词如何描写桂花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评价桂花的? 3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找出具体诗句,朗诵全词,思考:词中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分别找出对应的语句。,描写和议论,(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描写句:,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议论句:,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光泽: 色彩: 品性: 场所: 味道:,偏远,香浓,柔和、疏淡,暗
4、淡,轻黄,色淡香浓 迹远性柔 高洁脱俗,正面描写,作者是如何评价桂花的?,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议论,诗人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何须,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正面),色淡香浓,迹远性柔,一议,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侧面),梅花,菊花,桂花,妒,羞,冠中秋,名花之冠,拟人 对比 衬托,再议,这一句描写了什么内容,与桂花有何联系?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如何理解下面这个句子?,注: “骚人”指的是屈原。 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
5、没有提到桂花。,屈原,(不见收),珍重,三议,“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侧面),用典、抑扬,光泽: 色彩: 品性: 场所: 味道:,偏远,香浓,柔和、疏淡,暗淡,轻黄,色淡香浓 迹远性柔 高洁脱俗,正面描写,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议论抒情 (正侧结合,层层深入),赞美 崇敬,高洁脱俗 淡泊坚定,屏居 乡里,托物言志,拟人、对比、衬托 用典、先抑后扬;,品词,物象 外在特征 内在品质 作者经历 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用典,桂花,色彩暗淡,体性温柔 浓郁芳香 秋花之冠 品格高洁,
6、24岁那年,其夫赵明诚奔父丧,有加上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通过赞美桂花的色淡香浓,品格高洁,表现了自己虽不为人赏识却能坚定、自信的乐观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的人格理想。,徜徉于一片花海的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着南枝开遍未。 玉楼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鹧鸪天桂花,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乱世中的美神 感知美 享受美 驾驭美 花蕊中的女性意识,“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当属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
7、心态。作者出手便不俗。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都是抓住了梅花特征的准确用语,“肯放琼苞碎”者,是对“含苞欲放”的巧妙说法。此词上片咏梅,下片写赏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 写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优美迷人,表现了她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从情致上看出,她此时的生活是安静、平和、闲适、欢快的,此词当属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写轻风吹动细雨,而美丽娇弱的梨花似乎承受不住风雨意欲凋谢。写出梨花在雨中楚楚可怜的娇弱之态。梨花盛开之日正春色浓郁之时,而它的凋落使人为之格外伤感,甚至难以禁受。,清照作了大量咏花词,用自己的笔
8、描绘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眼中的百花王国。花是她少女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她少妇情肠,深情相思的寄托,花是她晚年孤苦,历尽创伤心灵的外化,花更是她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的真实写照。 女性成了抒情主体。李清照向整个社会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身为女性的喜怒哀乐。其情感是心灵的展示,真情的喷涌,是女性审美情趣的流露,表现出女性对生命意识和价值的内省和感悟。她作品摆脱了女性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者的遭遇,摆脱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物化的倾向,女性成为有血有肉有自己内心情感世界的活生生的人。咏花词中自我女性意识鲜明,塑造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灵魂。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生当作人
9、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出现以前,文学几乎是男性的一统天下。清照以一部漱玉词跻身于群星璀璨的宋代词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把李清照置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审视发现,她具有极强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视角观察记录自己周围的世界,应说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赢得世人高度赞誉。,花蕊中的女性意识,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品析朗读,把握情志,1、整体感
10、知,“读清”全诗。 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等。 3、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4、联系背景,揣摩诗人寄托的情感与志向。 5、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妙处。,如何鉴赏咏物诗,一般提问方式: 这首诗(词)刻画了什么形象? 某物具有什么特点?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寄托的情与志,艺术手法,物的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咏物诗、词的鉴赏思路:,运用了.(手法),通过.(意象及其特点)表达了.(作者情感,主旨),题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
11、年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这首诗中描写菊花,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的菊花傲然独放,挺立篱前,宁肯抱香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写出菊花不随俗流,坚毅不屈的特点。 诗人以孤菊自比,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向元朝统治者屈膝投降的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题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画家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这首诗中描写菊花,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
12、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注释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未尽,无穷无尽。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何曾:哪曾、不曾。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
13、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以自喻,这首画菊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
14、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
15、切。,寄托的情与志,艺术手法,物的特点,主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其他手法:比喻、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等。,咏物诗、词的鉴赏思路:,总结,作业,完成学案练习 背诵鹧鸪天-桂花 课后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一文,谢谢大家!,汕头市实验学校 林晓婉,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党争的连累,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大概在此屏居(隐居)乡里十多年。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属于李清照的早期作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16、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茸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链接高考,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E总体
17、而言,本诗语言平实质朴,为便于抒情,也使用了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6.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6分),5(5分)BE (解析:B项“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人亡石存,充满了物是人非之悲;E项,本诗没有使用反复的修辞。)(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6作者这两句写墨石坚硬厚重,不轻易改变本性的特点; 实则借物喻人,以墨石坚重之质,象征苏轼坚贞不移的品格; 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好友逝世的悼念之情。(每点2分,意合即可),托物言志,1、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 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2、例如下列事物常常用来
18、表达的志趣。 松、竹、梅:高洁的志向 泥土:谦逊的情怀 蜡烛:无私奉献 大雁:思乡怀人,二、鉴赏托物言志的步骤,1、找出所托之物:看题目上、看主要描写对象 。 2、找出所托之物的特点:通过细节描写看特征,透过表面看本质,看作者究竟写出了物的什么特点。 3、推测所言之志:要领会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意与所赞美之物之间的相似点。尤其要关注议论抒情的语句。,1、本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外貌不艳而清雅脱俗。 2、桂花正是诗人自身清雅脱俗,自信不凡品格的写照。她对桂花的珍视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 3.表现了诗人坚定、自信的乐观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的人格理想。,合作探究:
19、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1、本词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桂花外貌不艳而清雅脱俗。 2、桂花正是诗人自身清雅脱俗,自信不凡品格的写照。她对桂花的珍视和自信
20、,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 3.表现了诗人坚定、自信的乐观情怀和不同流俗的高尚的人格理想。,合作探究: 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一)思考: 1.找出词中描写桂花的句子。 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颜色暗淡,体态轻盈,踪迹难寻,香气浓郁,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三、赏析课文,词人通过桂花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思呢?,色淡香浓情疏迹远,远离名利高洁独立,桂花,词人,四、合作探究,托物言志,找出表明词人对桂花情感、态度的句子,并用原词的句子作答。,何须浅碧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
21、事当年不见收。,议论,品鉴朗读词的上片,完成句子。 请仿照示例,说说李清照眼中的桂花。 李清照说:桂花光泽暗淡,不明亮。 色彩轻黄,不艳丽。 秉性温雅柔和。 远迹深山,情怀疏淡。 香气浓郁。 何须浅碧,无须轻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小结:不以娇丽鲜艳取胜,疏淡清雅也是一种美,形色之美固然让人悦目,芳香四溢更令人赏心。,虽其貌不艳,而清雅脱俗。,1、请具体分析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暗淡轻黄,体性柔,只香留,颜色,秉性,气味,外貌不扬而内秀丰富 默默无闻而香留人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描写)(正面阐述),2、诗人如何通过议论表现桂花的特点?,何须,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
22、流。(正面阐述),色淡香浓,迹远品高,一议,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侧面烘托),梅花,菊花,桂花,妒,羞,冠中秋,花中之冠,拟人 对比 衬托 抑扬 化用,再议,3、这一句描写了什么内容,与桂花有何联系?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如何理解下面这个句子?,注: “骚人”指的是屈原。 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屈原,(不见收),珍重,三议,“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侧面烘托),桂花,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傲视尘俗,低调,自信,具有内在美的性格,对桂花的傲视尘俗,低调,自信,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离岗请假管理办法
- 交易风险安全管理办法
- 中级教师工位管理办法
- 企业安全标示管理办法
- 乱倒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 产权分割销售管理办法
- 企业涉农投资管理办法
- 小学生的课件抖音视频
- 临时用电拆除管理办法
- 乌鲁木齐保健管理办法
-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 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一级语法大纲
-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作业标准化宣贯
- GB 19079.20-201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20部分:冰球场所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液氨)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BWD3K130干式变压器温控器说明书
- 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计划书课件
- 六西格玛黑带C阶段考试题
- HoloSens IVS3800智能视频存储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