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课件:诗歌的思想内容.ppt_第1页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诗歌的思想内容.ppt_第2页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诗歌的思想内容.ppt_第3页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诗歌的思想内容.ppt_第4页
语文高考复习课件:诗歌的思想内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常见题材,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思妇闺情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忧国忧民诗、人生感慨诗、哲理诗 及其他。,送别抒怀诗,欢聚离散皆是缘,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鉴赏要点,A.依依不舍的留念。,常见情感,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情深意长的勉励。,C.坦

2、陈心志的告白。,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江苏镇江的城楼。 吴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叫吴。 春秋时楚国在这一带,所以叫楚山。 冰心,心的纯洁。玉壶:进一步说明廉洁正直。,常见特征,秋季 或春季,清晨 或傍晚,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杨柳、 酒等,古人送别的习俗 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思妇闺情诗,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

3、爱情。 另外,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妃嫔及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常见情感,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羁旅思乡诗,何人不起故园情,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

4、中涉及。,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逢年过节。,鉴赏要点,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咏物言志诗,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咬定:咬着不松口,根扎的结实。 尔:那,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从整

5、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鉴赏要点,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边塞征战诗,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6、。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第二 、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 (2)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

7、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3)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胡、羌、羯、夷、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情感: 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 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山水田园诗,煮酒把盏话桑麻,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等。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语言特征:清丽洗练

8、,清新自然、质朴。,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向往自由或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 向往宁静平和生活、向往归隐的情怀对和谐美好的乡间人际关系的热爱。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趣。,古今多少兴亡事咏史怀古诗,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

9、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一定要读好注解。,(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三)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技法 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思想感情: 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

10、时弊。 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一枝一叶总关情忧国忧民诗,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常见情感,人生感慨诗、即事感怀诗,念天地之悠悠,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

11、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有爱国情怀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悲伤:如陆游书愤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王昌龄从军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涉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

12、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常见感情,无限风光在险峰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这类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读书人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会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鉴赏要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

13、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鹊楼 ),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又要蕴含着深刻哲理:追求无止境,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锄禾 ),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

14、的。,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仍阐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谈禅说理诗,

15、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顿悟融入诗中,常营造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的境界。,本诗揭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生活哲理。,本诗蕴含着这样的哲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1、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2、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叶绍翁 ),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咏物言

16、志,边塞征战,怀古咏史,人生感怀,羁旅思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送别抒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民生疾苦,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山水田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诗歌内容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 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 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 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 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诗歌内容鉴

17、赏小结,评价观点态度,评价是指评定价值高低。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古代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有的较直白,有的较含蓄,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易把握,应该从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以及字里行间去细细揣摩。,.看作者 由于所处时代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诗人长期形成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应是大致固定的。 2.看时代 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总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印迹,诗歌鉴赏时注意这种社会的外在表象非常重要。 3.看注解 很多诗歌命题者作了一些注解以提醒考生,因此要注意有的诗人

18、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不同;不同的环境中感受不同,注解中作的提示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 4.看“情”点 古代诗歌中往往有很多直接表现情感内容的词语,要把握这些词语。 5.看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说话的,写景叙事都离不开意象。从常见的形象入手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6.看用典 古人写诗往往用典故曲折地表达思想,了解这些典故对于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尤有帮助。,方法点拨,诗歌比较阅读,内容、情感比较,07江西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9、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意象、意境比较,06年湖北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20、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答: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会的感慨。,语言赏析比较,06年湖南卷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秋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

21、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的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

22、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手法、技巧比较,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1)傍晚 西风 (2)拟人。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课堂练习,3、杨花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