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1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2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3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4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标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发展要求 1.能结合实例,简要说明某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古代人的人地关系思想。 3.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实际案例。 4.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典型案例。,2.从命题角度来看:以关联图、坐标图和统计图、表格等为载体,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进行考

2、查是近几年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3.从考查能力来看:通过提供新概念和各种图表资料,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能力的考查。,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出现次数较多,,4.考查的一般思路是: 结合一个具体区域或一种环境问题图表,考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表现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危害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1类型,一、环境问题及其类型,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_,_拥有量减少。 2_,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枯竭,人均资源,

3、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及其衍生出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2生态破坏问题,3.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开采与破坏,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成为全球普遍的环境问题之一。,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A 、东北森林面积减小、黑土 流失、黑土肥力下降和西部的 土地沙化,沼泽地面积减小, 沼泽生态系统破坏; 、华北旱涝、盐碱、风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土地荒漠化 、四川盆地酸雨 、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环渤海、沪宁杭、珠三角地区) 环境污染 、南方地区水土流失、

4、酸雨 、海洋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地形、气候、逆温、水域条件等)。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

5、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本 质是发展问题。,四,五,六,相关资料:,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 域的自然灾害,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而且影响人体健康。,2005年12月3

6、1日,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2006年1月2日,月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咸潮肆虐珠 江三角洲地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分析形成咸潮的自然原因:,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所以地表径流小,珠江进入枯水期,如果水位低于海平面,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珠扛;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处于海河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当地球、月亮、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天文大潮,而月球、太阳位于地球同侧,将会加大引力作用,使大潮更大;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加大了“咸潮”出现的几率和程度。,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盆地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盆地周围绿 洲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在此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可能 出

7、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B、C两处平原的名称分别是 、 。主要农业类型 是 。 B平原从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开始大量种植水稻,但是近年来由于黄河断流而大量 减产。从对水资源的利用上看,种植水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分析该地种植水稻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D地区典型的环境问题是 。目前,该地区为了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在退耕还林还牧的过程中改种粮食为种苹果。 分析该地种植苹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土地荒漠化,长绒棉,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持续性,土壤盐碱化,导致黄河中下游断流。,水土流失,种苹果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8、,减少水土流失。,4、E河近年来经常发生断流,该 河断流给三角洲地区带来的生态 环境问题是什么? 5、F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形成该环境问题 的主要原因是: 6、G盆地典型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此环境问题南方比 北方严重的原因: 7、去年夏天在J群岛以东地区发生大面积赤潮。赤潮的主要危害是 ,可能诱发赤潮的人为原因有 。 沿海地区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 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排放大量的 生活污水 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大量化肥农药随径流入海 长江 流域内水土流失,人海泥沙使海水营养物质增多 (5)持续的高温天 气(6)沿海地区大规模的水产养殖,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渔业减产,1 2 3

9、 4 6,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7-7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风力作用为主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森林、过度 樵采、水资源利用不 合理、工矿城镇建设 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 土地退化。,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

10、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11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6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4分),(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

11、、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11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6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6分),(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

12、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11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6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6分),(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