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 论病理学( 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 属普通病理学 (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 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 发展的特殊规律, 属系统病理学 ( systemic pathology ),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
2、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 、尸体剖验( 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2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 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
3、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2 、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1 、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
4、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2 、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3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5 、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
5、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 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6 、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fcm):不仅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还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亦可用于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群分析,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7、图像分析技术( image analysis):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用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等。8、分子生物学技术: 可应用于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病原体的检测及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了基因分子水平。五、病理学的发展史1
6、、器官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2、细胞病理学( cellular pathology)3、超微结构病理学(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4、免疫病理学( immunopathology)、分子病理学( molecular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 genetic pathology)、定量病理学(quantitative pathology)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 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 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 、增生 和化生 。一、 萎缩 ( atrophy
7、):是指 已发育正常 的实质 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细胞胞浆内的细胞器大量退化,因而线粒体 和内质网 减少,但溶酶体 增多,吞噬自身物质 形成许多自噬泡 。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萎缩细胞的胞浆内有大量未能被溶酶体降解、富含磷脂的残体积聚,又称为脂褐素 ,常见于 心肌、肝细胞 和神经节细胞 。1 、生理性 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2 、病理性 萎缩:( 1 )营养不良性 萎缩:可分为 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 全身 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 )压迫性 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 )废用性 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
8、所引起的萎缩。( 4 )神经性 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 )内分泌性 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二、 肥大 ( 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1 、代偿性肥大 :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2 、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如甲亢时甲状腺肿大。三、增生( hyperplasia): 实质细胞 的增多 ,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1、生理性增生 :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2、病理性增生 :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在乙型肝炎 时,肝细胞内 光面内质网明显增生,在其管道内形成 hbsag,由于光面内质网的大量增生,这种肝细胞在
9、光镜下呈毛玻璃样外观,有 毛玻璃细胞 之称。四、化生( metaplasia ):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 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 的过程, 属于非肿瘤性良性病变 。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这种转化过程 是细胞对损伤的适应性反应,并不是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并且只能转化为性质相似的而不能转化为性质不同的细胞。化生的细胞 常是癌变的基础 ,如支气管鳞状上皮的化生是支气管鳞状上皮癌的基础,胃的肠上皮化生 可成为肠型胃癌的发生基础。 神经纤维无与其性质相似的组织,因此不可能发生化生 。1、上皮性 :胃腺上
10、皮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宫颈腺上皮细胞、胆囊粘腺上皮均可化生为鳞状上皮,而胃粘膜上皮常化生为肠上皮。2 、间叶性 :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二、形态学变化:变性、坏死 和凋亡(一) 变性( degeneration):是指 细胞 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 发生 障碍 所致的某些可逆性 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 细胞浆内 或间质中 出现 异常物质 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1 、细胞水肿 ( cellular swelling):细胞内水分的增多。好发于:心、肝、肾小管上皮肉眼 :器官 体积肿大,颜色苍白。镜下 :
11、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样变 ,疏松样变 ,气球样变 。在缺氧、缺血 等病理条件下可引起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水肿 ,严重时 称为细胞的水变性 ,属于轻、中度的细胞损伤。细胞膜损伤、钠泵功能障碍所致,变性细胞胞浆疏松并逐渐透明, 光镜下见水肿的细胞 体积增大 ,核稍大, 淡染,如气球,故有 气球样变;.之称;电镜下胞浆基质疏松变淡,线粒体肿胀 及嵴变短、变少甚至消失,内质网 则广泛解体、离断和发生 空泡变 。2 、脂肪变性 ( 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内 甘油三脂 的蓄积 。( 1 )好发部位: 肝细胞 、心肌纤维 、肾小管上皮 。肝最为常见 ,因为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
12、所。(2 )病理变化:肝脂肪变性 (严重 时为脂肪肝 )。磷(发音同邻,故在小叶周边) 中毒时,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小叶周边区 。肝淤血 时,脂肪变性则主要发生于 小叶中央区 。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1. 脂蛋白合成障碍 :如化学毒物(四氯化碳破坏 肝细胞的 内质网 ,抑制某些酶活性,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碍,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2. 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如糖尿病 时,大量脂肪酸 进入肝脏,超过了肝脏利用能力; 3. 脂肪酸的氧化受损 :如白喉外毒素 的作用。 食入脂肪的多少一般与肝脏脂肪变性关系不大。心肌脂肪变性 虎斑心。 严重贫血 时,心内膜下特别是乳头肌处会出现成排的黄色
13、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犹如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 心肌脂肪变性 时,心功能通常并不受影响。肾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可吸收漏出的脂蛋白而导致脂肪变性,而不是远曲小管。发生脂肪变性 的细胞在 he染色时,由于脂肪可被有机溶剂溶解,因而脂滴表现为 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与水变性时的空泡不易区别。需对脂肪进行 苏丹 或锇酸染色 来区别。3 、玻璃样变 ( hyaline change):又称 透明变性 。(1 )细胞内玻璃样变:浆细胞 中的 russell小体 ( 其本质为蓄积的免疫球蛋白) 、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mallory小体( 可能是细胞骨架中含角蛋白成分改变的结果,)、肾小管上
14、皮 细胞中 玻璃样小滴 。 councilman 小体为肝细胞发生嗜酸性 变所形成的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也叫 嗜酸性小体 。 negri 小体为狂犬病患者神经细胞 内的包含体。(2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胶原纤维 增宽融合 ,呈均质 红染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瘢块等,主要原因是原胶原蛋白分子发生变化所致, 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 是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其中并无胶原蛋白分子的存在 ,因而 最不可能发生玻璃样变 。( 3 )细动脉玻璃样变 :又称细动脉硬化 ,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 和糖尿病患者的肾、 脾和视网膜等处的细小动脉 。此时,由
15、于细动脉的持续痉挛,使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得以渗入内膜,在内皮细胞下形成无结构的均匀红染物质。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有红染蛋白性物质沉积。4 、淀粉样变 :组织间质中 有淀粉样物质沉积。淀粉样变性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的。局部;.性淀粉样变 发生于皮肤、眼结膜、舌、喉、气管和肺、膀胱、胰岛( 糖尿病时 ) 等处,也可蓄积于恶性淋巴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 例如甲状腺髓样癌) 的间质内。全身性淀粉样变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 者的淀粉样物质 来源未明,多继发于严重的慢性疾病,例如慢性空洞性肺结核病、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和某些恶性肿瘤;原发性 者的淀粉样物质 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5 、粘液样变性
16、:组织间质中 类粘液物质 增多 。 甲状腺功能低下 时,全身皮肤的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基质内有较多类粘液及水分潴留, 形成 粘液水肿 ,其机制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能促进透明质酸酶活性的 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致透明质酸 ( 类粘液的主要成分之一 ) 降解减弱 而大量潴留 于组织内。6 、病理性色素沉着:指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其中包括 含铁血黄素 、脂褐素 、黑色素 及胆红素 等。脂褐素 为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碎片未能被溶酶体酶消化而形成的一种不溶性的残存体,呈黄褐色颗粒状,常出现在 老年人及一些慢性消耗性患者 的心肌细胞 核两端的胞浆内、 肝细胞 内、肾小管上皮细胞 ,
17、也可见于 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 内。含铁血黄素 是血红蛋白被巨噬细胞溶酶体分解 转化形成的色素颗粒,呈棕黄色,有折光性。在 心衰引起肺淤血时 ,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胞浆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7 、病理性钙化 :指骨和牙齿 以外的组织中有 固体钙盐的沉积 ,包括 转移性钙化 和营养不良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 比较常见,是变性坏死组织 或异物的钙盐沉积 ,如结核病灶、脂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变性坏死区、 坏死的寄生虫虫体、 虫卵及其他异物。 )转移性钙化 可使钙化的组织、细胞功能丧失 ;血管壁钙化 可使血管失去弹性变脆 ,容易破裂出血 ;而结核病灶的钙化 则有可
18、能使其中的 结核菌 逐渐失去活力,减少复发 的危险。血栓对机体的影响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 血栓形成 能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破裂口的作用,阻止出血 ,另一方面, 血栓可阻塞血管 ,引起局部器官的 缺血坏死 ,机化后还可引起心瓣膜的变形。脂肪变性 是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而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钙盐沉积是属于 间质内物质的异常沉积 。粘液样变性和淀粉样变性 的异常物质 均在细胞间质内沉积,细胞内的物质沉积 常见于 脂肪变性 和细胞内的玻璃样变 。二) 坏死 (necrosis):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组织细胞死亡。1 、基本病变: 细胞核 :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细胞浆 :红染
19、、进而 解体 。细胞间质 :崩解2 、类型:;.(1 )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常保持轮廓残影。好发部位: 心肌、肝、脾、肾。重型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变性不明显,胞核固缩、溶解、消失,最后细胞解体,称为溶解性坏死 。病毒性肝炎 为变质性炎症 ,可出现 凝固性坏死 和液化性坏死 ;脾梗死 时仅出现 凝固性坏死 。病理变化: 肉眼 :组织 干燥 ,灰白 色。镜下 :细胞结构消失 ,组织轮廓保存(早期)。特殊类型: 干酪样坏死 (发生在 结核病灶,坏死组织呈 灰黄色 ,细腻 。镜下 坏死彻底 ,不见组织轮廓 。)(2 )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因 酶性分解 而变为液态 。好发部位: 脑、脊髓
20、 等。 液化性坏死通常发生于蛋白质少、脂质多的脑,以及产生蛋白酶的组织,如 胰腺、乳腺 。病理变化: 坏死组织分解液化。特殊类型: 脂肪坏死 (分为 创伤性 、酶解性 ,分别好发于乳腺、胰腺 )。( 3 )坏疽 (gangrene ):大块组织 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 ,所形成的特殊形态改变。干性 坏疽:好发于 四肢末端 ,坏死组织 干燥,边 界清 楚。湿性 坏疽: 湿性坏疽 多发生在与外界相通连的内脏 ,好发于 肠管 、胆囊 、子宫、肺,下肢在静脉回流受阻时也可发生 湿性坏疽。 坏死组织 湿润 、肿胀,边 界欠清 。气性 坏疽: 常继发于 深达肌肉 的开放性创伤 ,由产气荚膜杆菌 引起,坏死组
21、织内 含气泡, 呈蜂窝状 。( 4 )纤维素性坏死 (fibrinoid necrosis ): 也称纤维素样变性 ,是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 的一种 变性,坏死组织呈 细丝 、颗粒状,似 红染 的纤维素 。纤维素样变性 、纤维素样坏死 和纤维蛋白样坏死 均是同一种病变 ,主要常见于 肾移植排斥反应 、急性风湿病 、恶性高血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疾病中。好发部位: 结缔组织 和血管壁 。aschoff小体又称风湿小结 ,为纤维素样变性疾病举例: 急进性高血压 、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节性动脉炎 是一种 变态反应性疾病,动脉壁发生 纤维素样坏死 。恶性高血压 的细动脉
22、壁可发生 纤维素样坏死 ;粘液样变性可见于 间叶性肿瘤 、急性风湿病 时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 。而 细动脉的玻璃样变 常见于 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 。3 、结局( 1 )局部炎症反应 :由细胞坏死诱发。( 2 )溶解吸收 :坏死组织溶解后常由 淋巴管 、血管吸收或被 巨噬细胞 吞噬清除。( 3 )分离排除形成缺损 :表现为 糜烂 、溃疡 、空洞、瘘管 、窦道 。( 4 )机化 :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 的过程。(5 )包裹 、钙化 :前者指 纤维组织包绕 在坏死组织周围,后者指坏死组织中钙盐的沉积 。;.(三) 凋亡( apoptosis):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程序性
23、死亡。死亡细胞的 质膜不破裂 ,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也称为 固缩性坏死 。目前认为固缩坏死不仅与胚胎发生、发展、个体形成、器官的细胞平衡稳定等有密切关系,并在人类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能认为固缩坏死是生理性死亡 (以生理性死亡居多 )。坏死和固缩坏死的区别之一 在于坏死有炎症反应 。凋落小体 实际上是 脱落的细胞浆 ,有胞膜,核碎片可有可无 。肝炎 病人肝细胞内 出现嗜酸性小体 ,属于固缩性坏死 。肝细胞碎片状坏死 是肝炎病人 肝细胞发生了坏死、崩解 ,呈带片状或灶状分布。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 固缩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病变组织有无炎
24、症反应。 死亡细胞的质膜( 细胞膜、细胞器膜 ) 崩解、结构自溶 ( 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 ) 后,才可 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 固缩坏死 常表现为 单个细胞坏死或小灶状坏死 ,局灶性胞浆坏死 是单个细胞的某一部位发生坏死。 液化性坏死和凝固性坏死 属于片状细胞的坏死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一、 再生 (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一)再生的类型1 、完全再生 :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 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不完全再生 :经 纤维组织发生 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 、不稳定细胞 (再生能力最强 ):如表皮细胞 、
25、淋巴及造血细胞 、呼吸道 和消化道 粘膜上皮细胞 、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上皮、间皮细胞等。2 、稳定细胞 (遭到致病因子损伤后可表现出潜在再生力):包括各种 腺体 或腺样器官 的实质细胞 。 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属于稳定细胞。肝细胞属于稳定细胞,不论肝细胞坏死的范围大小, 只要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就能实现 完全再生 ,但若肝细胞坏死广泛,小叶网状支架塌陷 ,网状纤维就会发生胶原化,或者肝细胞反复坏死及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就大量增生,进行纤维性修复 。3 、永久性细胞 (缺乏再生力 或再生力较弱 ):包括 神经细胞 (无)、骨骼肌 细胞和 心肌 细胞( 极弱 )。横纹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都属于永久性细胞
26、。(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 、上皮组织的再生:( 1 )被覆上皮再生 :鳞状上皮缺损 时,由创缘或底部的 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2 )腺上皮再生 :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 可完全恢复 原来腺体结构; 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 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2、纤维组织 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 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 起始于 软骨膜 增生,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骨折愈合后,在经过一定较长时间的再建后,可完全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属于完全性再生
27、。4 、血管的再生:( 1 )毛细血管 的再生: 出芽 方式。( 2 )大血管修复 :大血管离断 需手术吻合 ,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 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 、肌肉 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横纹肌 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 平滑肌 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 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 瘢痕修复 。6 、神经组织的再生: 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破坏后 不能再生 。外周神经受损 时,若 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 可完全再生 (神经胶质细胞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具有活跃的增生、吞噬功能; 较软骨细胞的增生能
28、力强);若断离两端相隔太远、两端之间有瘢痕等阻隔等原因时,形成创伤性神经瘤(神经断端再生修复的结果)。(四)再生的调控1、与再生有关的 几种生长因子 : pdgf 、 fgf 、 egf 、 tgf 、 vegf 、 ck 等。2、抑素( chalon )与接触抑制( contact inhibition)。抑素 具有 组织特异性 。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致堆积 的现象称为 接触抑制 。3、细胞外基质 (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组成ecm 的主要成分有 胶原蛋白 ( collagen
29、 )、 蛋白多糖 ( proteoglycans)、粘连蛋白 ( adhesiveglycoproteins )。二、 纤维性修复(一) 肉芽组织 ( 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肉芽组织的 镜下可见大量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对着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因此,肉眼看上去,肉芽组织呈颗粒状 。 )1、结构:“ 三多一少 ”, 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多,胶原纤维 少。2、作用:( 1
30、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填补创口 及其它组织缺损( 3 )机化或包裹 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二) 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是由 肉芽组织逐渐纤维化而形成的。肉芽组织内胶原纤维逐;.渐增多,成纤维细胞逐渐减少,间质内水分减少 ,毛细血管减少 ,最后形成白色、质地坚韧的瘢痕组织。对机体 有利也有弊 。三、 创伤愈合(一)基本过程1 、伤口早期的变化 :伤口局部 坏死、出血 及炎症 反应。 2 、创口的早期收缩 :创口周围有肌纤维母细胞生成并收缩 。 3 、表皮的修复 :基底细胞 的移动、增生和分化。 4 、肉芽组织的填充 。(二)愈合类型:(三)影响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 : 年
31、龄 含硫氨基酸 (蛋氨酸、胱氨酸 )缺乏维生素缺乏 微量元素锌缺乏2、:局部因素 : 感染与异物 局部血液循环 神经支配 电离辐射缝线、坏死组织的存在、严重感染及局部缺血均属于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 ,维生素的缺乏属于全身性 的因素。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 充 血器官或组织内 血液含量异常增多称为 充血( hyperemia)。一、 动脉性充血 ( arterial 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 的增多 而发生的充血,又称 主动性充血 ( active hyperemia), 简称充血 。1、原因:生理、病理情况下,血管舒张神经 兴奋 或舒血管活性物质 释放 ,使细动脉扩
32、张,动脉血流入组织造成。2、类型: 生理性 充血, 炎症性 充血, 减压后 充血。3、病变:器官、组织 肿大 ,呈鲜红 色,温度升高 。4、后果:多为 暂时性 血管反应,对机体无重要影响 和不良后果 。二、 静脉性充血 ( venous hyperemia):器官、组织由于 静脉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简称 淤血 (congestion )。1、原因: 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可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大循环淤血,肾、脾、肝、胃肠道和下肢均可发生淤血。)。2 、病变:器官或组织 肿胀 ,暗红 ,在体表时可有 紫绀,温度下降 。代
33、谢功能低下 ,镜下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 扩张,可伴 组织水肿 及出血 。3 、后果:取决于淤血的 范围 、器官、程度 、速度及侧支循环建立 的情况。表现为: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 、淤血性硬化 、实质细胞变性坏死 及侧枝循环的开放 。 慢性淤血可引起实质细胞的萎缩 ,但间质细胞 可以增生;.4 、几个重要脏器的淤血:(1 )慢性肝淤血( 引起右心衰竭的因素均可导致肝淤血):大体上表现为“槟榔肝 ”,镜下肝 小叶中央静脉扩张淤血 ,周围肝细胞 脂肪变性 。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结缔组织增生,最后形成淤血性肝硬变。( 2 )慢性肺淤血( 二尖瓣瓣膜病 和高血压病 引起左心衰竭 时,可导致肺淤血。
34、):肺组织肿胀 ,呈暗红 色,镜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 及间质小血管 扩张充血, 使肺泡间隔增宽 。 左心衰竭时可引起肺淤血 ,此时 肺泡内有红细胞漏出 ,被巨噬细胞吞噬 后成为含铁血黄素 ,这种细胞 可出现在患者的痰中,称之 为心衰细胞 。由于肺有淤血,所以切面呈暗红色。支气管扩张和淤血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第二节出 血出血( hemorrhage):血液从血管腔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的过程。一、 破裂性 出血:由 心脏 和血管破裂 所致。二、 漏出性 出血: 血管壁 的通透性增高 所致。1 、原因: 血管壁 损害、血小板 减少 和血小板 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 缺乏 。2 、病变及后果:出现体腔积
35、血、血凝块、血肿形成。早期 呈鲜红 色,后期因 红细胞 降解 形成含铁血黄素 ,而呈 棕黄色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 、出血 速度 和出血 部位 。第三节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腔内 血液 凝固 或血液中某些 有形成分 析出 、粘集 、形成固体质块 的过程, 称为 血栓形成 ( thrombosis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 血栓( thrombus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1 、心血管内膜的损伤:内皮细胞脱落后致血小板粘集,并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由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心血管内膜受损时,内皮下胶原 暴露,促使 血小板 和凝血因子活化,而纤维连接蛋白有助于血液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粘
36、着在暴露的血管壁上,凝血酶敏感蛋白 和组织因子 也参与这一过程。2 、血流状态的改变:表现为 血流变慢 及涡流形成 ,使血小板边集,导致血栓形成。3 、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分为 遗传性 高凝状态和 获得性 高凝状态两种。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类型:1 、白色血栓 :主要由 血小板 粘集而成,构成延续性血栓 的头部。 白色血栓与血管壁粘连紧密。大体:灰白色、粗糙。镜下:珊瑚状 血小板小梁 ,表面有白细胞 。2 、红色血栓 :又称 凝固性血栓 ,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红色血栓暗红色,干燥、易碎,无弹性,容易脱落。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镜下: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3 、混合性血栓 :由白色
37、 和红色 血栓交错构成 ,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及 左心房内 球形血栓( 在二尖瓣狭窄及心房纤颤时) 。4 、透明血栓 :又称 微血栓 ,主要由 纤维素 构成,见于dic 。疣状心内膜炎 的瓣膜赘生物 呈灰白色半透明 ,为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的白色血栓 。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 为混合血栓 。心肌梗死 时的附壁血栓 也为混合血栓 。微循环 内的血栓为 透明血栓 。下肢深静脉 的延续性血栓 的头部为白色血栓 ,体部是混合性 血栓,尾部是红色血栓。心肌梗死心室壁瘤 形成,局部心内膜常受损伤, 内膜下胶原 暴露;心室壁瘤反常运动可导致局部血流改变 ,涡流形成 ,血小板进入边流,同时, 凝血因子 和
38、凝血酶 在局部的 浓度增高 ,促进血栓的形成。股骨骨折 的病人, 血小板增多 、粘性增加 ,又由于 血流缓慢 ,凝血物质 在局部的浓度 增高,加上 血管损伤 ,这些都促进血栓的形成。脂肪进入血循环,可引起 脂肪栓塞 ,而与血栓形成无关 。三、血栓的结局:1 、软化溶解吸收:纤溶系统 激活及 蛋白水解酶 释放,致血栓溶解吸收。2 、脱落栓塞: 血栓软化后脱落,形成血栓栓子并随血流运行而致血栓栓塞。3 、机化再通 :肉芽组织取代血栓 的过程称 机化( 机化后的血栓 和血管壁有牢固的粘着,不再有脱落的危险 )。血栓中 出现新生血管 使血流得以 部分恢复 称再通( 但不可能再恢复正常循环。 ) 。4、
39、钙化 :血栓中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称钙化。表现为静脉石 和动脉石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 :堵塞裂口, 阻止出血 及防止炎症扩散 。2、不利 :阻塞血管 ,影响血流;脱落形成栓子,并发栓塞 ;心瓣膜变形而 致心瓣膜病 ;出血,见于 dic 。第四节栓塞 ( embolism)一、定义: 循环血液 中出现 不溶于血的物质,随血液 阻塞相应大小 的血管腔 的过程。这种异常物质称为 栓子 ( embolus)。二、栓子的种类:1 、血栓 栓子: 最多见 。2 、气体栓子3 、脂肪栓子;.4 、羊水栓子5 、瘤栓6 、生物性栓子 :菌栓,寄生虫栓子 。三、栓子运行途径:1 、静脉、右心 肺动脉及
40、其分支栓塞2 、左心、动脉 全身动脉及其分支栓塞3 、门静脉系统 的栓子可致 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4 、交叉性栓塞 :常见于 先心病 时的房间隔 或室间隔缺损 ,栓子 经缺损从压力高一侧到压力低一侧 。 一般来说,体循环的血栓主要栓塞肺部血管,但当有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隔膜缺损(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时,体循环的血栓可以从右心通过该缺损进入左心,造成大循环动脉的栓塞,这就是反常栓塞。5 、逆行性栓塞 :下腔静脉内的栓子,在 胸、腹腔内压力骤增时,可能逆血流方向运行,栓塞下腔静脉所属分支。四、分类及后果:1 、血栓栓塞 :(1 )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大 多来源于下肢静脉。肺动脉 出
41、现机械性阻塞时(如栓塞),血栓刺激动脉内膜引起的神经反射和血栓释出的 txa2和 5-ht,导致 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冠状动脉广泛痉挛和支气管痉挛 ,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同时肺缺氧、缺血和 左心输出量下降 ,这都是引起猝死的原因。( 2 )体循环动脉 栓塞:大 多来自 左心( 左心室的血栓脱落,进入主动脉,栓塞全身各脏器,包括大脑中动脉。 ),少数来自 动脉 。2 、气体栓塞 :(1 )空气栓塞 ( air embolism):多发生于静脉破裂 后,尤在 静脉内呈负压 的部位。(2 )减压病 ( decompression sickness):深潜水或沉箱作业者迅速浮出水面或航空者由
42、地面 迅速升入高空 时发生。 氧和二氧化碳 可以很快被吸收 ,氮则溶解迟缓 ,在血管内形成气体栓塞及微血栓 。3 、脂肪栓塞 :见于 长骨骨折 、严重 脂肪组织挫伤或脂肪肝挤压伤 时。 脂肪栓塞不但阻塞血管,而且脂肪滴分解,释出游离的脂肪酸也可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脂肪栓塞主要影响肺和神经系统 ,后果取决于脂滴的大小和量的多少及全身受累的程度,若进入肺内脂滴量增多,广泛阻塞肺微血管,会引起肺功能不全的表现,严重者伴有肺水肿、出血或肺不张,甚至心功能不全,引起死亡;脂肪栓塞脑时,可引起点状出血或梗死,甚至脑水肿。4 、羊水栓塞 :分娩过程中子宫强烈收缩,致羊水 压入 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进入肺循
43、环,造成栓塞。;.5 、其他栓塞 :肿瘤细胞脱落 形成的瘤栓可致转移瘤, 寄生虫及其虫卵、异物 等也可成为栓子。第五节梗死 ( infarction)一、定义:局部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所发生的一种缺血性坏死。(动脉血流 突然中断 ,侧枝循环 又不能及时建立,而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称为梗死。) 肝脏 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因此 较少发生梗死 。二、原因:1 、血管受压 (闭塞):多见于肠套叠 、肠疝 ,静脉和动脉先后受压造成梗死。2 、管腔阻塞 :常见于 血栓形成和栓塞,致动脉阻塞。3 、动脉痉挛 :如: 冠状动脉 强烈而持续的痉挛,致心肌梗死 。三、梗死形成的条件:1 、供血血
44、管的类型2 、血流阻断 发生的 速度3 、组织缺血缺氧的耐受性4 、血氧含量四、梗死的病变和类型(列表如下):贫血性 梗死出血性 梗死颜色灰白色、质地 坚实 (白色梗死 )红色 、柔软 (红色梗死 )部位心、肾、脾、脑肺、肠梗死灶的形状地图状(心) 、锥体状(肾、脾)扇面(肺) 、节段性(肠)分界分界清 、充血出血带,侧支循环少不清楚,侧支循环丰富1 、贫血性 梗死:( 1 )通常发生在 质地比较致密 的实质性器官,如心、肾、脾和脑。( 2 )当 梗死 灶形成 时,从邻近 侧枝血管 进入 坏死组织的 血量很少 。( 3 )因组织质地致密, 小静脉 发生 反射性痉挛 ,将血液挤出 。( 4 )坏
45、死组织 引起 的炎症反应 ,炎性充血出血带 。( 5 )后期,边缘有 肉芽组织 和瘢痕组织 形成2 、出血性 梗死:( 1 )主要见于在不同器官、表现不同(颜色、形状)。( 2 )器官 有丰富的吻合支 。( 3 )长期 慢性淤血 ,结缔组织 增生 ,硬化 ,局部 不能形成有效的循环 ,局部 组织坏死 。引起肺出血性梗死 的主要原因是 肺动脉阻塞,肺静脉压增高,支气管动脉供血不足,侧枝循环不能建立。 肺有双重血液供应, 一般情况下肺动脉分支的血栓栓塞不会引起梗死,而在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压力增高,并出现肺淤血,当肺动脉分支栓塞时,单以支气管;.动脉的压力不足以克服静脉压力增高的阻力,使血流中断而发
46、生梗死;又因为 肺组织疏松,所以 发生的是出血性梗死。动脉栓塞 是梗死常见的原因 ,多为血栓栓塞 ,也见于气体、 羊水、脂肪栓塞等, 而在脾、肾、肺的梗死 中,血栓栓塞引起者要比血栓形成者常见 。五、梗死的特点:1 、梗死发生在 不同的器官 ,表现不同 。2 、大多数器官梗死都属于凝固性坏死,而 脑梗死 属于液化性坏死 。3 、梗死的 形态变化 呈现一种 动态的演变过程。第四章炎症 (inflammation)第一节概述一、炎症的概念1 、炎症 的定义:是 具有血管系统 的活体组织 对损伤因子 所发生的一种 防御反应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 中心环节 。 感染的基本病变 是炎症反应 。2 、炎
47、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1 )局部 反应: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2 )全身 反应: 发热、末梢血 白细胞升高 。3 、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 防御作用和损伤作用共存 。 急性炎症中, 病原体 和释放的 炎性介质对组织均有损伤作用。 炎症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 ,可有血管壁的损伤 和血管通透性的升高 ,另外渗出的 中性粒细胞 可以吞噬病原体及组织碎片 ,而微循环中的 红细胞对组织的 损伤作用影响极小 。二、炎症的原因:1 、物理性 因子2 、化学性 因子3 、生物性 因子4 、坏死组织5 、变态反应 或异常免疫反应第二节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 alteration
48、)、渗出( 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一、 变质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 和坏死。二、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 进入组织间质 、体腔、粘膜表面 和体表的过程。 渗出 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1 、血流动力学改变;.2 、血管通透性增加( 1 )内皮细胞 收缩 ,使内皮间隙加宽( 2 )内皮细胞 损伤( 3 )新生毛细血管 的高通透性3 、渗出液的作用:局部炎症性水肿有 稀释毒素 ,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 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 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 ;渗出物中 所含的抗体和补体 有利于 消灭病原体 ;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
49、的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 ,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有利于白细胞 吞噬消灭 病原体, 炎症后期 ,纤维网架可 成为修复支架 ,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渗出物中的 病原微生物和毒素 随淋巴液 被带到局部淋巴结 ,有利于产生 细胞和体液免疫 ;渗出液过多有 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 纤维素如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 。4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在急性炎症反应中,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中性粒细胞和其它白细胞(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靠边、附壁,并借阿米巴运动伸出伪足 ,发生变形运动 并通过内皮细胞的间隙游出血管, 在趋化因子 的作用下,到达炎症部位。 在白细胞渗出过程中 ,
50、白细胞游出血管是 一种主动活动 ,内皮细胞收缩并不起主导作用 。而 红细胞在血管壁严重损伤时 可漏出血管 ,是被动过程 ,不是通过变形运动 离开血管的。( 1 )白细胞 边集( 2 )白细胞 粘着( 3 )白细胞 游出 和化学趋化 作用( 4 )白细胞的局部作用 :吞噬作用, 免疫 作用, 组织损伤 作用。 在炎症反应中,可出现血管扩张、红细胞渗出、白细胞渗出、纤维素渗出、血浆渗出等变化,但炎症反应 最重要的功能 是将白细胞输送到损伤部位,因而白细胞渗出 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指征。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主要是由具有活性的氧代谢产物(h2o2-mpo-cl- 系统)完成的。5 、炎症介质
51、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1 )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 (组胺 和 5- 羟色胺, 组胺 主要存在于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也含有; 5- 羟色胺 主要存在于 血小板和肠嗜铬细胞中)、花生四烯酸 代谢产物、 白细胞产物 、细胞因子 和化学因子 、血小板激活因子、no 及神经肽 。白细胞三烯 b4、 c5a、 il-8和 tnf是强有力的 中性细胞趋化因子。组胺 的作用是使细动脉扩张,细静脉内皮收缩,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不具有阳性趋化作用,不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组织胺 主要存在于 肥大细胞 ( 见于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 ,也存在于 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和 血小板 中。造成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的刺激因素有如创伤、寒冷、;.热等物理因素, 与抗体结合所致的免疫反应 ,补体片段 c3a 和 c5a,白细胞来源的 阳离子蛋白,神经多肽如p 物质,细胞因子 如 il-1和 i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加工厂节能减排2025年节能减排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报告
- 企业纠纷处理管理办法
- 企业加强债权管理办法
- 工业互联网平台联邦学习隐私保护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报告
- 临沂共用食堂管理办法
- 休闲场所正定管理办法
- 乡村机构食堂管理办法
- 艺术市场数字化交易平台2025年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分析
- 临床机构现场管理办法
- 企业外部借款管理办法
- 看场工作合同协议
- 工艺验证检查指南2025
- 安徽亳州谯城在建风电场项目“9.5”较大高处坠落事故调查报告警示教育专题学习
- 预防给药错误
- 石化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DB4401∕T 11-2018 建筑废弃物运输 车辆标志与监控终端、车厢规格与密闭
- 2025年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出租屋孩子意外免责协议书
-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协议书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8-02-01 燃气储运工 人社厅发202188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