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第1页
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第2页
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第3页
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第4页
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0kV110kV 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摘摘 要要 电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能源和动力。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生产和 生活对电能供应的质量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变电 所。因此,设计和建造一个安全、经济的变电所,是极为重要的。本设计拟建设一座 110kV 降压变电所。变电所设计除了注重变电所设计的基本计算外,对于主接线的选择 与论证等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其主要内容包括: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变电所主变 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式的确定;短路电流的计算;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断路器,隔离 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母线及进出线,避雷器)

2、 。另外,绘制了电气主接线图, 断面图、防雷接地及平面布置图。图纸规格与布图规范都按照了电力系统相关的图纸要 求来进行绘制。 关键词:变电所 电气主接线 电气设备选择 防雷及接地 目录 摘 要 .1 1 电气主接线设计 .4 1.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4 1.1.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4 1.1.2 对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5 1.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6 1.3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7 1.3.1 原始资料及分析 .7 1.3.2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8 1.4 变电所自用电接线设计 .10 1.4.1 对所用电源的要求 .10 1.4.2 所用电源的引接

3、 .11 1.4.3 所用电接线及供电方式 .11 1.4.4 变电所的自用电接线 .11 2 主变及所用变的选择 .11 2.1 概述 .11 2.2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12 2.3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2 2.3.1 变电所负荷计算 .12 2.3.2 变电所主变及所用变容量的确定 .13 2.4 绕组数和接线组别的确定 .13 2.5 调压方式的选择 .14 2.6 冷却方式的选择 .14 3 短路电流计算 .14 3.1 概述 .14 3.2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及假设 .15 3.2.1 短路电流计算是变电站电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5 3.2.2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4、 .15 3.2.3 短路计算基本假设 .15 3.2.4 基准值计算 .16 3.3 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 .16 4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17 4.1 一般原则 .17 4.2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18 4.2.1 选择条件 .18 4.2.2 隔离开关的配置 .19 4.3 互感器的选择 .19 4.3.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20 4.3.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21 4.4 导体的选择和校验 .21 5 屋内外配电装置设计 .23 6 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24 6.1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与危害 .24 6.2 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 .24 6.3 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及避雷器的保护配置

5、 .25 6.3 避雷器的选择与配置 .28 6.4 接地设计 .28 6.4.1 接地设计的原则 .29 6.4.2 接地网型式选择及优劣分析 .29 7 总平面布置设计 .29 7.1 变电所的总平面布置规定 .29 7.2 本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布置 .30 8 设计计算书 .31 8.1 短路电流计算 .31 8.2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33 8.2.1 各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的计算 .33 8.2.2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 .33 8.2.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35 8.2.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 .37 8.2.5 导体的选择和校验 .37 8.2.6 避雷器的选

6、择 .40 变电所主体设备型号表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1 1 电气主接线设计电气主接线设计 电气主接线是发电厂、变电所设计的主体。采用何种主接线形式,与电力系统原始 资料,发电厂、变电所本身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要求等密切相关,并且对 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的拟订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主接线的设计必须根据电力系统、发电厂或变电所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 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选择主接线方式。 1.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1.1.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为: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是

7、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 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 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地节省投资,就近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 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在工程设计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是必不可少的。设计的 主接线应满足供电可靠、灵活、经济、留有扩建和发展的余地。 (1)接线方式:对于变电所的电气接线,当能满足运行要求时,其高压侧应尽可能采 用断路器较少或不用断路器的接线,如线路变压器组或桥形接线等。若能满足继电保 护要求时,也可采用线路分支接线。在 110

8、kV220kV 配电装置中,当出线为 2 回时,一 般采用桥形接线;当出线不超过 4 回时,一般采用分段单母线接线。在枢纽变电所中, 当 110220kV 出线在 4 回及以上时,一般采用双母接线。 在大容量变电所中,为了限制 610kV 出线上的短路电流,一般可采用下列措施: 变压器分列运行; 在变压器回路中装置分裂电抗器或电抗器; 采用低压侧为分裂绕组的变压器; 出线上装设电抗器。 (2)断路器的设置 根据电气接线方式,每回线路均应设有相应数量的断路器,用以完成切、合电路任 务。 (3)为正确选择接线和设备,必须进行逐年各级电压最大最小有功和无功电力负荷的 平衡。当缺乏足够的资料时,可采用

9、下列数据: 最小负荷为最大负荷的 6070%,如主要是农业负荷时则宜取 2030%; 负荷同时率取 0.850.9,当馈线在三回以下且其中有特大负荷时,可取 0.951; 功率因数一般取 0.8; 线损平均取 5%。 1.1.2 对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电气主接线设计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和发展性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其具 体要求如下: 1、可靠性: 安全可靠是电力生产的首要任务,保证供电可靠和电能质量是对主接线最基本要求, 而且也是电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主接线可靠性应根据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 变电所的规划容量、负荷性质、线路和变压器连接元件总数、设备特点等条件确定。供 电可靠是电

10、力生产和分配的首要要求,电气主接线也必须满足这个要求。通常定性分析 和衡量主接线可靠性时,均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 2)线路、断路器或母线故障时,以及母线检修时,停运出线回路数的多少和停电时 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 3)变电所全部停运的可能性。 2、灵活性: 主接线应满足在调度、检修及扩建时的灵活性。主接线应力求简单可靠,灵活合理, 以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头、电流和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要能使继电保护和 二次回路不过于复杂,以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要能限制短路电流,以便于选择价 格合理的电气设备或轻型电器。要求电能损失少,经济合理地选择

11、主变压器的型式、容 量、台数,要避免因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失。主接线的灵活性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1)调度灵活,操作简便:应能灵活的投入(或切除)某些变压器或线路,调配电源 和负荷,能满足系统在事故、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调度要求; 2)检修安全:应能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 影响电力网的正常运行及对用户的供电; 3)扩建方便:应能容易的从初期过渡到最终接线,使在扩建过渡时,在不影响连续 供电或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投入新装变压器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且一次和二次设 备等所需的改造最少。 3、经济性: 主接线在满足可靠性、灵活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在满足技术要

12、求的前提 下,做到经济合理。 1)投资省:主接线应简单清晰,以节约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投资;要使控 制、保护方式不过于复杂,以利于运行并节约二次设备和电缆投资;要适当限制短路电 流,以选择价格合理的电器设备;在终端或分支变电所中,应推广采用直降式 (110/610kV)变压器,以质量可靠的简易电器代替高压断路器; 2)占地面积小:电气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装置的布置创造条件,以便节约用地和节 省构架、导线、绝缘子及安装费用; 3)电能损耗少:在变电所中,正常运行时,电能损耗主要来自变压器。应经济合理 的选择主变压器的型式、容量和台数,尽量避免两次变压而增加电能损耗。 4、发展性: 主接线可以

13、容易地从初期接线方式过渡到最终接线。在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停电时间 最短的情况下,完成过渡期的改扩建,且对一次和二次部分改动工作量最少。 1.2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 电气主接线的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分析原始资料 本工程情况 包括变电所类型,设计规划容量(近期,远景) ,主变台数及容量,最大负荷利用小 时数及可能的运行方式等。 电力系统情况 包括电力系统近期及远景发展规划(510 年) ,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地理 位置和容量位置)和作用,本期工程和远景与电力系统连接方式以及各级电压中性点接 地方式等。 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过电压水平、

14、保护配置等有关,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主变压器的运行安全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等。我国一般对 35kV 及以下电压电力系统采 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又称小电流接地系统;对 110kV 及以上高压系统,皆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接地系统。 负荷情况 包括负荷的性质及其地理位置、输电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及输送容量等。电力负 荷的原始资料是设计主接线的基础数据,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是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对电力负荷的预测不仅应有短期负荷预测,还应有中长期 负荷预测,对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发电

15、厂和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成果 的质量,一个优良的设计,应能经受当前及较长远时间(510 年)的检验。 环境条件 包括当地的气温、湿度、覆冰、污秽、风向、水文、地质、海拔高度及地震等因素, 对主接线中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电装置的实施均有影响。特别是我国土地辽阔,各地气 象、地理条件相差甚大,应予以重视。 设备制造情况 这往往是设计能否成立的重要前提,为使所设计的主接线具有可行性,必须对各主 要电气设备的性能、制造能力和供货情况、价格等资料汇集并分析比较,保证设计的先 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2、主接线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原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电源和出线回路数、电 压等级

16、、变压器台数、容量以及母线结构等不同的考虑,可拟定出若干个主接线方案 (本期和远期) 。依据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从技术上论证并淘汰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方案, 最终保留 23 个技术上相当,又都能满足任务书要求的方案,再进行经济比较,结合最 新技术,最终确定出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最终方案。 拟定主接线方案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变电所和电网的具体情况,初步拟定出若干技术可行的接线方案。 2)选择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参数及运行方式。 3)拟定各电压等级的基本接线型式。 4)确定自用电的接入点、电压等级、供电方式等。 5)对上述各部分进行合理组合,拟出 35 个初步方案,再结合主接线的基本

17、要求对 各方案进行技术分析比较,确定出两三个较好的待选方案。 6)对待选方案进行经济比较,确定最终主接线方案。 在进行主接线方案的技术比较时,需要考虑主接线方案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保 证供电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运行的安全和灵活性、自动化程度、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等。 3、短路电流计算 为了选择合理的电气设备,需根据选定的电气主接线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1)主要电气设备的配置和选择 按设计原则对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进行配置,并选择断路器、隔离开关、 母线等的型号规格。 2)绘制电气主接线图 将最终确定的主接线方案,按要求绘制相关图纸,一般包括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布 置图、断面

18、图等。 1.3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1.3.1 原始资料及分析 1、原始资料 变电所类型:110kV 降压变电所 电压等级:110/10kV 负荷情况: 10kV 侧:最大 25MW,最小 14MW,Tmax=4800 小时,cos=0.85 出现情况: 110kV:2 回(架空线) 10kV:10 回(电缆) 系统情况: (1)110kV 母线短路电流标幺值为 20(UB=Uav,SB=100MVA) ; (2)10kV 对端无电源。 所用电率:0.5% 环境条件: 最高温度 40,最低温度-25,年平均温度 20; 土壤电阻率 400 欧米 当地雷暴日 40 日/年 2、原始资料分析 资

19、料分析 在变电所设计之前,因地制宜地分析变电所的容量、装机台数、负荷性质以及在系 统中的地位等原始资料,并且查阅国家有关政策及技术规范,是整个变电所设计的基础。 这为后续的变电所主接线确定以及合理选择主变压器的容量及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次毕业设计所提供的课题是 110kV 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设计,该变电所是一座降 压变电所。变电所有 110kV、10kV 两个电压等级,一次性设计并建成。其中 110kV 侧有 两回来自电网的架空供电线路。10kV 侧出线十回,最大负荷 25MW,最小负荷 14MW,Tmax=4800 小时,cos=0.85。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可知,系统直接通过 110kV

20、 侧母线向变电所主变压器供电,所有 负荷通过 10kV 侧出线分配出去。考虑到该变电所供电负荷的重要性,应选择两台相同容 量的主变压器,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本变电所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情况,如图 1-1 1.3.2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根据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可有如下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1、110kV 侧主接线方式拟定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规定,35110kV 线路为两回及以下时,宜采用桥形、 线路变压器组或线路分支接线。超过两回时,宜采用扩大桥形、单母线或分段单母线的 接线。3563kV 线路为 8 回及以上时,亦可采用双母线接线。110kV 线路为 6 回其以上 时,宜采用双母线接

21、线。 在采用单母线、分段单母线或双母线的 35110kV 主接线中,当不允许停电检修断 路器时,可设置旁路设施。 本变电所 110kV 进线为 2 回。因本变电所属区域性降压变电所,且供电负荷比较重 要,因此,110kV 侧主接线形式可选择为单母线或桥形接线。 (1)当选择单母线时 优点: 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 缺点: 此种接线可靠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等故障或检修 时,均需使整个配电装置停电。 适用范围: 110200kV 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不超过两回,3563kV,配电装置的出线回路数 不超过 3 回,610kV 配电装置

22、的出线回路数不超过 5 回,才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故不 选择单母接线。 (2)当选择桥形接线时 当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输电线路时,采用桥式接线,所用断路器数目最少,它可 分为内桥和外桥接线。 内桥接线:适合于输电线路较长,故障机率较多而变压器又不需经常切除时,采用 内桥式接线。当变压器故障时,需停相应的线路。 外桥接线:适合于出线较短,且变压器随经济运行的要求需经常切换,或系统有穿 越功率,较为适宜。为检修断路器,不致引起系统开环,有时增设并联旁路隔离开关以 供检修时使用。当线路故障时需停相应的变压器。 桥形接线具有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造价低、易于发展成为单母分段或双母线接 线等优点。 比较

23、上述两种方案: 单母线虽然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此 种接线可靠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等故障或检修时,均 需使整个配电装置停电,故不采用单母线接线;而桥形接线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造 价低、易于发展成为单母分段或双母线接线等优点,兼顾了可靠性和灵活性。又因本变 电所属于区域性降压变电所,没有穿越功率,故 110kV 侧应选择内桥接线。 2、10kV 侧主接线方式拟定 根据原始资料分析可知,10kV 侧出线为十回,且供电负荷较大。610kV 配电装置 出线回路数目为 6 回及以上时,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为提高可靠性还可装设旁路母 线

24、。 当选择单母线分段接线时 优点: 用断路器对母线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从不同段引出两回馈电线路,由两个电源供 电;当一段母线故障后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和不致 使重要用户停电。 缺点: 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时该段母线的回路都要在检修期间停电;当 出线为双回时,常使架空线路出现交叉跨越;扩建时要向两个方向均衡扩建。 适用范围: 610kV 配电装置出线回路为 6 回及以上时;3563kV 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 48 回时;110220kV 配电装置出线回数为 34 回时。 (2)当选择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接线时 优点: 不会造成全所停电,调度灵活,保证对重

25、要用户的供电,任一出线断路器故障或检 修时可以用旁路断路器代路送电,使线路不停电;且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少。 缺点: 此种接线多装了价格较高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增大了投资。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 接线满足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投资也比双母线接线少。 比较上述两种方案: 单母分段接线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时,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隔离,保证正常段 母线不间断供电,不致使重要用户停电,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当一段母线发生 故障时,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隔离,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不致使重要用户 停电,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 单母分段带旁路母线虽然使用设备较少,减少了投资,设置旁路设施的目的也是为

26、 了减少在断路器检修时对用户供电的影响,但在本变电站中 110kV 侧采用 SF6 断路器时, 因 SF6 断路器检修周期可长达 510 年甚至 20 年,故可不必装设旁路母线,这样又会降 低供电可靠性,故不易采用;故 10kV 侧应选择单母分段接线。 1.4 变电所自用电接线设计 1.4.1 对所用电源的要求 据有关技术规程,对 35110kV 变电所的所用电源有如下要求: 有两台及以上主变时,宜装设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所用工作变压器,每台 工作所用变按全所计算负荷选择,两台所用变压器可分别由主变最低电压等级的不同母 线段引接,如有可靠的 635kV 电源联络线,也可将一台接于联络线断

27、路器外侧;如能 从变电所外引入可靠的低压所用备用电源时,亦可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只有一回电源 进线时,如果采用交流控制电源,宜在电源进线断路器外侧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如果 采用直流控制电源,并且主变为自冷式时,可在主变最低电压等级母线上装设一台所用 变压器。 1.4.2 所用电源的引接 (1)当所内有较低电压母线时,一般均由较低电压母线上引接 12 台所用变压器, 这种引接方式具有经济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特点。 (2)当有可靠的 635kV 电源联络线,将一台所用变压器接于联络线断路器外侧, 更能保证所用电的不间断供电,这种引接方式对采用交流操作的变电所及取消蓄电池而 采用硅整流或复式整流装置取得

28、直流电源的变电所尤为必要。 1.4.3 所用电接线及供电方式 (1)所用电系统采用 380/220V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动力和照明合用一 个电源。 (2)所用电母线采用按工作变压器划分的分段单母线,相邻两段工作母线间可配置 分段断路器或联络断路器,各段同时供电、分列运行。由于其负荷允许短时停电,工作 母线段间不装设自动投入装置,以避免备用电源投合在故障母线上时扩大为全部所用电 停电事故。 1.4.4 变电所的自用电接线 根据所用电源的引接要求,考虑到经济性和可靠性本变电所从 10kV 母线不同段上引 接 2 台所用变压器,考虑到单母线分段接线简单、清晰、操作方便,投资少等特点,所 用

29、电 380/220V 侧接线方式选择单母线分段接线。 2 2 主变及所用变的选择主变及所用变的选择 2.1 概述 在各级电压等级的变电所中,变压器是变电所中的主要电气设备之一,其担任着向 用户输送功率,或者两种电压等级之间交换功率的重要任务,同时兼顾电力系统负荷增 长情况,并根据电力系统 510 年发展规划综合分析,合理选择,否则,将造成经济技 术上的不合理。如果主变压器容量造的过大,台数过多,不仅增加投资,扩大占地面积, 而且会增加损耗,给运行和检修带来不便,设备亦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若容量选得过小, 可能使变压器长期在过负荷中运行,影响主变压器的寿命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此, 确定合理的变压

30、器的容量是变电所安全可靠供电和网络经济运行的保证。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规定,主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地区供电条件、 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和运行方式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在有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中宜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装 设两台以上主变压器。 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当断开一台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不应小于 70%的全部负荷,并应保证用户的一、二级负荷。 在生产上电力变压器制成有单相、三相、双绕组、三绕组、自耦以及分裂变压器等, 在选择主变压器时,要根据原始资料和设计变电所的自身特点,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 要考虑到经济性来选择主变压器。 选择主变压器

31、的容量,同时要考虑到该变电所以后的扩建情况来选择主变压器的台 数及容量。 2.2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由原始资料可知,我们本次所设计的变电所是 110kV 降压变电所,它是以 110kV 受 功率为主。把所受的功率通过主变传输至 10kV 母线上。若全所停电后,将影响整个供电 区域的供电,因此选择主变台数时,要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以及配合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方案,同时避免一台主变压器故 障或检修时影响供电,变电所中一般装设两台主变压器。当装设三台及三台以上时,变 电所的可靠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接线网络较复杂,且投资增大,同时增大了占用面积, 和配电设备及用电保护的复杂性,以及带来

32、维护和倒闸操作等许多复杂化。而且会造成 中压侧短路容量过大,不宜选择轻型设备。考虑到两台主变同时发生故障机率较小。适 用远期负荷的增长以及扩建,而当一台主变压器故障或者检修时,另一台主变压器可承 担 70%的负荷保证全变电所的正常供电。故选择两台主变压器互为备用,提高供电的可靠 性。 2.3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主变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近期负荷,510 年规划负荷选择,并适当考虑远期 1020 年的负荷发展,对于城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应当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该所近期 和远期负荷都给定,所以应按近期和远期总负荷来选择主变的容量,根据变电所带负荷 的性质和电网结构来确定主变压器的容量,对于有重要负荷

33、的变电所,应考虑当一台变 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在过负荷能力后允许时间内,应保证用户的一级和二级负 荷,对一般性能的变电所,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应保证全部负荷的 70%80%。该变电所是按 70%全部负荷来选择。 2.3.1 变电所负荷计算 要选择主变压器和所用变压器的容量,确定变压器各出线侧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 首先必须要计算各侧的负荷,包括 10kV 侧负荷和所用电负荷。 (1)10kV 侧负荷计算 10kV 侧负荷容量可由以下公式得出: max 10 cos kV P S 式中 -10kV 侧负荷容量(kVA) ; 10kV S -最大负荷(kW); max P -功

34、率因数。cos 因此 10kV 侧负荷容量为 max 10 25 1000 29411.76 cos0.85 kV P SkVA 主变的总容量为: 10 29411.76 kV SSkVA 总 (2)所用电负荷计算 根据原始资料中所用电率为 0.5%,所以所用负荷为: 0.5%0.005 29411.76147.0588SSkVA 总所 2.3.2 变电所主变及所用变容量的确定 由以上对变电所负荷的计算可得变电所的两台主变每台主变容量为: 70%0.7 29411.7620588.232 T SSkVA 总主 两台所用变每台的容量为: 147.0588SkVA T所 故选两台 25000kVA

35、 的主变压器及两台 160kVA 的所用变压器就可以满足负荷要求。 2.4 绕组数和接线组别的确定 该变电所有两个电压等级,所以选用双绕组变压器,连接方式必须和系统电压相位 一致,否则不能并列运行。电力系统采用的绕组连接方式只有星形“Y”和三角形“D” 两种,因此,变压器三相绕组的连接方式应根据具体工程来确定,我国 110kV 及以上电 压,变压器三相绕组都采用“YN”连接;35kV 都采用“Y”连接,其中性点多通过消弧线 圈接地;35kV 以下高压电压,变压器三相绕组都采用“D”连接。若变压器低压侧电压等 级为 380/220V,则三相绕组采用“yn0”连接。 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

36、规定,在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宜装设 两台容量相同可互为备用的所用变压器,分别接到母线的不同分段上。 变电所的所用负荷,一般都比较小,其可靠性要求也不如发电厂那样高。变电所的 主要负荷是变压器冷却装置、直流系统中的充电装置和硅整流设备、油处理设备、检修 工具以及采暖、通风、照明、供水等。这些负荷容量都不太大,因此变电所的所用电压 只需 0.4kV 一级,采用动力与照明混合供电方式。 所以本变电所主变绕组连接方式为:110kV 侧“YN” ;10kV 侧“D” ; 所用变压器绕组连接方式为:10kV 侧“Y” ;0.4kV 侧“yn0” 。 2.5 调压方式的选择 为了保证变电所的供电

37、质量,电压必须维持在允许范围内。通过变压器的分接头开 关切换,改变变压器高压侧绕组匝数,从而改变其变比,实现电压调整。 普通型的变压器调压范围小,仅为5%,而且当调压要求的变化趋势与实际相反 (如逆调压)时,仅靠调整普通变压器的分接头方法就无法满足要求。另外,普通变压 器的调整很不方便,而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的调压范围可达 30%,而且 要向系统传输功率,又可能从系统反送功率,要求母线电压恒定,保证供电质量情况下, 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实现,特别是在潮流方向不固定,而要求变压器可以副边电压保 持一定范围时,有载调压可解决,因此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比较合适。 2.6 冷却方式的选择

38、主变压器一般采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风冷、强迫空气冷却、强迫油循环风冷、强 迫油循环水冷、强迫导向油循环冷却、水内冷。考虑到冷却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及 维护工作量,首选自然风冷冷却方式,当容量大于等于 8000kVA 时,选择强迫空气冷。 最终主变选择三相风冷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参数如下: 所用变选择 S9 系列三相油侵铜绕组变压器,其参数如下表: 额定电压(kV)损耗(kW)额定容 量 (kVA ) 高压低压 连接组 标号空载负载 阻抗电 压 (%) 空载电 流 (%) 16010.50.4Yyn00.42.241.4 3 3 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 3.1 概述 额定电压(kV) 型号

39、 额定 容量(kVA) 高压低压 连接组 标号 空载损 耗 (kW) 负载损 耗 (kW) 阻抗 电压 (% ) 空载 电流 (% ) SFZ9- 25000/110 25000/2500011081.25%10.5YNd1121.2110.710.50.46 电力系统的电气设备,在其运行中都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 状态,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形式的短路,因为短路会破坏电气设备 的正常运行,对用户的正常供电造成影响。 短路是电力系统的严重故障,所谓短路,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 (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发生通路的情况。 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

40、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 地短路。其中,三相短路是对称短路,系统各相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处于对称状态,其 他类型的短路都是不对称短路。 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各种类型的短路中,单相短路占大多数,两相短路较 少,三相短路的机会最少。但三相短路虽然很少发生,其情况较严重,应给以足够的重 视。因此,我们都采用三相短路来计算短路电流,并检验电气设备的稳定性。 3.2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及假设 3.2.1 短路电流计算是变电站电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计算目的是: 1)在选择电气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接线方案或确定某一接线是否需要采取限制 短路电流的措施等,均需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

41、。 2)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 作,同时又力求节约资金,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短路电流计算。 3)在设计屋外高压配电装置时,需按短路条件检验软导线的相间和相对地的安全距 离。 4)在选择继电保护方式和进行整定计算时,需以各种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为依据。 5)按接地装置的设计,也需用短路电流。 3.2.2 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1)验算导体和电器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工程的 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考虑电力系统的远景发展规划(一般为本期工程建成后 510 年) 。 确定短路电流计算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而不应

42、按仅在切换 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2)选择导体和电器用的短路电流,在电气连接的网络中,应考虑具有反馈作用的异 步电机的影响和电容补偿装置放电电流的影响。 3)选择导体和电器时,对不带电抗器回路的计算短路点,应按选择在正常接线方式 时短路电流为最大的地点。 4)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流一般按三相短路验算。 3.2.3 短路计算基本假设 1)正常工作时,三相系统对称运行; 2)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 3)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磁路不饱和,即带铁芯的电气设备电抗值不随电流大小发生 变化; 4)不考虑短路点的电弧阻抗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 5)元件的电阻略去,输电线路的电

43、容略去不计,及不计负荷的影响; 6)系统短路时是金属性短路。 3.2.4 基准值计算 高压短路电流计算一般只计算各元件的电抗,采用标幺值进行计算,为了计算方便 选取如下基准值: 基准容量:Sj = 100MVA 基准电压:Uj =Uav =1.05Un (其中 Uav 为平均额定电压;Un 为电力线路额定电压。 ) 根据此式算出变电站两个电压等级的平均额定电压分别为:10.5、115kV。 当基准容量 Sj(MVA)与基准电压 Uj(kV)选定后,基准电流 Ij(kA)与基准电抗 Xj()便已决定: 基准电流: 3 j j j S I U 基准电抗: 2 3 jj j j j UU X SI

44、3.3 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 短路电流计算的步骤: 1)计算各元件电抗标幺值,并折算为同一基准容量下; 2)给系统制订等值网络图; 3)选择短路点; 4)对网络进行化简,把供电系统看为无限大系统,不考虑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衰减 求出电流对短路点的电抗标幺值,并计算短路电流标幺值、有名值。 标幺值: (其中为电源对短路点的等值电抗标幺值) 1 di I X X 有名值: didij III 5)计算短路冲击电流值,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容量 短路冲击电流值: (其中为冲击系数,变电站母线上取)2 MMdi iK I M K1.8 M K 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 1.52 Mdi II 短路容量:

45、 (其中为短路点的正常额定电压)3 dndi SU I n U 在标幺值计算中,取基准电压,则有: jN UU 3 3 dndi ddi j nj SU I SI SU I 利用这一关系,短路功率就很容易的由短路电流求得: ddjdij SS SIS 6)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具体结果见设计计算书。 4 4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1 一般原则 由于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得用途及工作条件各异,因此它们的选择校验项目和方法也 都完全不相同。但是,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时都必须可靠地工作,为 此,它们的选择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则。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为: 1.应满足正常运

46、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考虑远景发展; 2.应满足安装地点和当地环境条件校核; 3.应力求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4.同类设备应尽量减少品种; 5.与整个工程的建设标准协调一致; 6.选用的新产品均应具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并经正式签订合格的特殊情下选用未经正 式鉴定的新产品应经上级批准。 技术条件: 选择的高压电器,应能在长期工作条件下和发生过电压、过电流的情况下保持正常 运行。 1.电压 选用的电器允许最高工作电压 Umax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 UNSmax,即, UmaxUNSmax 2.电流 选用的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 IN 不得低于所在回路在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的最 大持续工作电

47、流 Imax,即 INImax 校验的一般原则: 1.电器在选定后应按最大可能通过的最大短路电流进行动、热稳定校验,校验的短 路电流一般取最严重情况的短路电流; 2.用熔断器保护的电器可不校验热稳定; 3.短路的热稳定条件 2 k tt Q I kpap QQQ /2 222 10 12 dd d p tt t Q III 22 () ap QTIkAs 式中 Qk在计算时间 td内,短路电流的热效应(kA2S) ; Qp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热效应(kA2S) ; Qap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热效应(kA2S) ; Itt 秒内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有效值(kA) ; t 电气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

48、定电流时间(s) ; 次暂态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kA) ;在无限大容量电力系统中次暂态 I 电流等于短路电流; td/2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kA) ; /2d t I td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kA) ; d t I td 短路热效应的计算时间(s) ,td=tpr+tab;其中,tpr是继电保护动作时间,tab 是断路器分闸时间; T非周期分量等效时间,与短路点及短路时间 td有关。 4.动稳定校验 电动力稳定是导体和电器承受短时电流机械效应的能力,称动稳定。满足动稳定的 条件是: I esM esM I ii 式中 短路冲击电流峰值及其有效值(kA) ; MiMI 电气设

49、备允许通过动稳定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kA) 。 esiesI 4.2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4.2.1 选择条件 选择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和高压负荷开关的长期工作条件基本相同,区别在 于它们的短路校验的内容不同,如隔离开关和负荷开关不校验短路开断电流。 1、种类和型式的选择: 根据用途、安装地点、安装方式、结构类型和价格因素等综合条件合理选择高压开 关电器。 2、额定电压选择: 开关电器的额定电压应等于或大于安装地点电网的额定电压,即 UNUNs 3 额定电流选择: 开关电器的额定电流应等于或大于通过断路器,隔离开关的长期最大负荷电流,即 INImax 4、断路器的开断电流选择: 断路器的允

50、许开断电流 INbr应大于或等于断路器实际开断时间的次暂态短路电流,即 Nbr I I 5、动稳定校验 开关电器允许的动稳定电流峰值 ies应大于或等于流过开关的三相短路冲击电流 ik, 即 iesik 6、热稳定校验 开关电器 t 秒热稳定电流 It 算出的允许热效应大于或等于通过开关的短路电流 2 t I t 热效应,即 Qk 2 t I t 4.2.2 隔离开关的配置 隔离开关,配制在主接线上时,保证了线路及设备检修形成明显的断口,与带电部 分隔离,由于隔离开关没有灭弧装置及开断能力低,所以操作隔离开关时,必须遵循倒 闸操作顺序。 隔离开关的配置: 1)断路器的两侧均应配置隔离开关,以便在断路器检修时形成明显的断口,与电源 侧隔离; 2)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普通型变压器均应通过隔离开关接地; 3)接在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为了保证电器和母线的 检修安全,每段母上宜装设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