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ppt_第1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ppt_第2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ppt_第3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ppt_第4页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放射诊断 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质量(quality) 指产品的特性及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面要求应具备的性质。 对影像诊断来说,质量就是“影像本身或该项检查固有的、 决定是否能满足临床诊断目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性质的总和” 可以认为,影像质量就是对诊断的价值。,管理(management) 管理就是指导和控制各组织的相互协调活动,即制定计划 及完成计划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是指制定质量计划,并为实现该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1979年和1980年美国弗吉尼亚州有关放射界人士 召开了放射诊断及核医学的质量保证程序认定会议, 确定了照片影像质

2、量管理体制。,198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慕尼黑召开了 “放射诊断的QA研讨会” 1982年出版了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一书,推动了放 射影像诊断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ocal commission; IE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nization standardization;ISO )在医学影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IEC

3、标准分类 截止到1990年底,IEC总共发布约2700个IEC标准。这些标准按专业分为8类。 第八类(电信、电子系统和设备及信息技术标准):无线电通信、信息技术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办公机械的安全、音频视频系统的设备、医用电气设备、测量和控制系统用数字数据通讯、遥控和遥护、电磁兼容性,无线电干扰的测量、限制和抑制;报警系统;导航仪表。,自1990年以来,IEC发布了影像诊断部门QA总则、X线CT装置的日常/定期检测管理、X线防护用具的日常/定期检测管理等几十个有关医学影像设备与管理标准化文件。,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

4、ion)简称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的任务是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及其有关活动,以利于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交流,以及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中发展国际间的相互合作。,ISO的功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ISO针对医学设备全部质量保证制定了 医用器械质量管理方针。,1987年,欧共体(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EC)制定了放射诊断影像质量标准(quality criteria for diagnostic radiographic images)。,1

5、995年, CEC发表了第三稿文件,对像 质的评价标准又进行改进。,我国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活动起步较晚, 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一书的译文。,1988年我国第一个放射质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建立。与此同时,国家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放射卫生防护分会提出了制定 “医用放射诊断质量保证标准”的计划。,1991年、1996年和1999年中华放射学会技术组分别在大连、南京、沈阳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X线诊断影像QA和QC研讨会,并组织制定了X线摄影中5个典型部位的综合评价标准。,国家卫生部分别于1993年、1995年颁布了医用X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

6、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并宣传、推广影像QA、QC的计划和实施方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管理理念 1998年ISO的技术管理委员会(technical management board; TMB)正式提出确定新的ISO/TC215。它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方法和标准等理念,对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1)质量管理原则 (2)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1)质量管理原则 以患者为中心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2)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

7、方法原理; 过程方法原理; 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原理; 管理文件工作原理;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原理; 持续改进原理; 统计技术作用原理。,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确保这些过程有效性运作及对这些过程的监护 监控和分析这些过程,施以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良好的结果和持续改进。,二、质量与质量管理 QM是指制定质量计划并实现这些计划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它包括QA和QC一切活动的全部过程。,三、全面质量管理 以最低的辐射剂量获得最好的影像质量; 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影像; 引进高质量的成像设备; 影像学科全员参与

8、并同努力开展QA、QC的活动。,第二节 质量管理活动的程序,(一)正常管理程序: 提出的计划(plan)、 实施(do)、 检查(check) 总结(action) 简称PDCA循环程序。,(二)出现问题的管理程序: 1分析问题的原因 2制定对策 3确认效果进行总结,第二节 放射诊断影像质量评价方法,一、主观评价法 1.主观评价法:是通过人的视觉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来评价像质的。 2.评价方法:Bureger法(或分辨力评价法)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法。,1分辨力评价法 分辨力法:以人的视觉感觉到的能分辨清楚的影像细节来评价影像质量方法。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因人而异,也不全面。,

9、2ROC曲线评价法 ROC曲线法:通讯工程学中信号检出理论为基础,以心理临床评价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解析和数理统计处理为手段的一种评价方法。,真阳性占被观测者观测总数的比率称之为真阳性概率,记作P(S/s); 假阳性占被观测者观测总数的比率称之为假阳性概率,记作P(S/n);,ROC曲线的应用: 不同成像方法效能的比较; 对不同的测试者运用同一成像方法的技能比较; 对不同的成像条件运用相同观测者的效果比较; 用ROC曲线的Az面积大小比较CR、DR等数字成像系 统后处理功能不同参数的作用。,二、客观评价法,客观评价:用构成影像中的一些物理属性特性量来进行测定的评价法。 评价法: 调制传递函数(

10、MTF)评价法 噪声评价法 噪声等价量子数(NEQ)评价法,(一) MTF的应用简介: 成像系统的MTF 不同成像系统的MTF的比较 数字成像系统后处理参数的作用比较,(二)噪声评价法,(三)噪声等价量子数评价法,三、综合评价法,概念:以诊断要求为依据,用物理参量作客观评价手段,再以成像的技术条件作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而且注意尽量减少病人受检剂量的综合评价像质方法。,综合评价标准 一.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二.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三.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标准影像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则: 一、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 二、影像注释完整,无误。 三、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 四

11、、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制适当。 五、整体布局美观,无影像诊断的变形。 六、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官应尽量加 以屏蔽。 七、影像显现的诊断密度范围应控制在0.25-2.0之间,4.常见部位的影像质量标准,1颅骨(1)颅骨后前位:诊断学要求:颅骨穹隆内、外板结构及额窦、筛窦、内听道应清晰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体位显示标准:颅骨正中矢状线投影于照片正中,眼眶、上颌窦左右对称显示,两侧无名线或眶外缘至颅外板等距;岩骨上缘投影于眶内上1/3处,不与眶上缘重叠;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技术条件:7080kV;3040mAs;曝光时间要少于100ms;自动曝光

12、控制为中间室;焦点-胶片距离(focus-film distance;FFD)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为0.6mm;滤线栅的r =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为小于5.0mGy;照片选点密度范围:单侧眶上缘中点向上2cm处取点的密度为0.951.15;内听道中点的密度值为0.550.60。,(2)颅骨侧位:诊断学要求:颅骨穹隆内、外骨板、血管沟以及蝶鞍结构清晰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体位显示标准: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蝶鞍各缘呈单线半月状,无双边影;前颅窝底重叠为单线,双侧外耳孔、岩骨投影完全重合;照片包括全

13、部颅骨及下颌升枝,额面缘投影应与胶片缘近似平行。技术条件:7580kV;2530mAs;曝光时间为小于100ms;自动曝光为中间室;FFD为100120m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r=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小于3.0mGy。照片选点密度范围:颅内前后径中点为0.450.50;鞍内为0.550.65。,2膝关节(1)膝关节前后正位:诊断学要求: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小梁清晰可见;髌骨隐约可见,周围软组织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体位显示标准:照片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周围软组织;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关节间

14、隙内外两侧等距;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少部分重叠(约为腓骨小头的1/3)。技术条件:管电压为5565kV;毫安秒为1012mAs;曝光时间小于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一);FFD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2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一);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照片选点密度范围:软组织(腓骨小头旁)为1.71.8;关节内外腔为0.91.1;股骨皮质为0.40.5;股骨与髌骨重叠区中点为0.40.5;胫骨上端中点为0.550.65。,(2)膝关节侧位:诊断学要求: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小梁清晰可见;周围软组织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

15、.5mm;体位显示标准: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重合;髌骨呈侧位(平行四边形)显示,无双边,股髌关节间隙完全显示;腓骨小头前1/3与胫骨重叠;股骨与胫骨长轴线夹角为120130;技术条件:5565kV;1012mAs;曝光时间小于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一);FFD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200;焦点为0.6mm;滤线栅为(一);总滤过大于2.5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照片选点密度范围:关节腔前缘为1.21.4;关节内后缘为1.01.2;胫骨上端中点为0.60.7;髌骨中点为0.80.9。,3腰椎(1)腰椎前后正位:诊断学要求:椎弓根、椎间关节

16、、棘突和横突均清晰可见;骨皮质与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腰大肌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30.5mm;体位显示标准:照片包括胸11至骶2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椎体序列于照片正中,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第3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现象,椎间隙清晰可见;技术条件:75kV90kV;3560mAs;曝光时间小于4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中间电离室;FFD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小于1.3mm;滤线栅的r=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3.0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照片选点密度范围:腰3横突中点为1.11.3;腰椎间隙不与骨重叠为1.11.2

17、;腰大肌(腰34椎间隙水平的腰大肌中点)为1.41.6。,(2)腰椎侧位:诊断学要求:椎体骨皮质与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见;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可见;椎间关节、腰骶关节及棘突可见;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0.5mm。体位显示标准:照片包括胸11至骶2椎骨及部分软组织;腰椎体各缘无双边现象,尤其是腰3;腰骶关节可见。技术条件:管电压为8095kV;毫安秒为80150mAs;曝光时间小于10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中间电离室;FFD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小于1.3mm;滤线栅的r=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3.0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小于30mGy。照片选点密度

18、范围:腰3椎体正中为1.11.3;腰3棘突正中为2.02.2;腰34椎间隙为1.21.4;腰骶关节中点为0.50.7。,4腹部泌尿系平片诊断学要求:骨骼清晰可见;肾脏轮廓、腰大肌影像及腹壁脂肪线可见;肠道清洁良好,对诊断无影响;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1.0mm的钙化点;体表显示标准:从肾脏上端到膀胱整个泌尿系统全部包括在照片内,腰椎序列投影于照片正中并对称显示;技术条件:7595kV;3060mAs;曝光时间小于200ms;自动曝光控制为中间或两侧;FFD为100120cm;屏-片组合(感度级)为400;焦点小于1.3mm;滤线栅的r=10:1,40线/cm;总滤过大于3.0mm铝当量;体表入射剂量小于10mGy;照片选点密度范围:肾区(肾下极向上2cm,无肠气重叠点)的为0.41.1;腰2横突中点为0.91.25;闭孔中心为1.251.35。,第三节 模拟成像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的异同,一、主观评价的异同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