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_第1页
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_第2页
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_第3页
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_第4页
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潜江市开展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试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核心,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二、目标要求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

2、,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品质、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素质,实现“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育人目标,使广大教师在创建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

3、4提高教研活动的深度、效度。让教研活动成为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突出教研活动的主题化、常态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具体措施及要求(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保证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市教育局成立高效课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工作组,各中小学也必须相应成立高效课堂创建工作组。1领导小组:组 长:何 伟副组长:王培训 庞大权 刘时银 侯艳丽 伍孝江 杜道雯 樊孝云 黄其汉组 员:平远东 朱建华 赵甫艺 陈诗涛 杜劲松何国安 王献国 陈范龙 陈芝武 李启武 邓绍雄 李正梁 程远茂 郑少君 吴希山 杨希勇2

4、指导工作组:组 长:刘时银副组长:吴希山 邓绍雄 李正梁 程远茂 郑少君 成 员:市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3学校创建组: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专班,负责领导和组织本校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二)领会内涵,提高认识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的生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实施的手段是师生、生生互动;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高效课堂的发展动力是教师的不断反思与创新。创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

5、市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各校应该提高对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配合意识都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的培训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教师的自学,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二是通过专家讲座、观摩名师精品课等方式进行培训,为高效课堂的准确把握引路导航。三是通过网络教研,实现大范围的校际联动,为高效课堂实施提供研究平台。四是

6、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新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等形式,增强教师们的自觉约束意识。学生的培训应采取合理的办法,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提问、讨论、合作、交流、发言、展示、小结,如何使用纠错本,如何使用双色笔,如何做好自学笔记等,让学生明确操作要领,知晓操作步骤,遵守操作规则。(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1.优化教学模式,把握操作要领。我市目前常态下的教学课堂在教学方式、学习行为、训练途径、评价导向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二是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三是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四是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五是统一要求多,分层训练少;通过调研

7、、解剖、借鉴,确定在全市推进实施“三段五环五课型”(简称“三五五”)课堂教学模式。 “三段”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反馈测评”三大阶段;“五环”是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五个环节;“五课型”是指新知探索课;习题训练课;检测点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具体要求见附件1)。各学区、各学校要根据总体要求,把握高效课堂核心,不拘一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研究总结出具有本地、本校特色,适应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操作模式。就学段而言,分为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就学科而言,可分为文科类、理科类、体艺类、综合实践类;就课型而言,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写作课

8、、实验课等。根据学段、学科、课型特点,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备课的设计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进行,具体要求是:(1)每周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分学科参与。(2)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认真设计好课案。(3)集中研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4)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

9、(5)彰显个性。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应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备课的呈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导学案、可以是教学案,还可以是空白教案(导学案的具体设计要求和格式见附件2)。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目标的分类达成,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各学校应积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各学校应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

10、教学理念。应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努力达到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的目的。课堂活动应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尽量让学生肯学、乐学、会学。4.创新管理方式,规范教学行为。各学校应根据创建高效课堂的要求,调整并完善各项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考核方式。对于备课的检查,

11、应重点检查集中研讨的过程,或二次备课的过程,避免网上直接下载或一人备课,全组享用的现象;对于作业的检查,不仅只检查数量,更应该检查作业设计的效度、信度以及延展度,还应检查学生对练习的纠错情况;对于教学反思的检查,看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几个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得以解决,形成了几篇有份量的反思文章。对于教研活动的检查,看是否有明确的主题,解决了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检查,应设置全面的学生问卷调查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教学常规的管理方式应顺应发展的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应把教师的常规资料情况

12、、教学反思情况及教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范畴。5.创新评价方式,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评价包括评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教学结果。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三度三量”的评价策略,即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看学生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对教师的评价应采取“五看”的评价策略,即看课中是否坚持“学生中心”;是否关注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三维目标;是否进行当堂检测;是否遵循教学模式和导学案(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见附件3)。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既要注重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评价。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

13、、即时性、诊断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按照“三率一分”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合作态度等。市教育局将组织部分人员对潜江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三十条进行修订,还将逐步建立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6.优化训练方式,促进知识内化。教师应把握训练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训练,课堂训练应分层、分类设置,既要有针对一般学生的基础达标题,又要有针对优生的提高拓展题;既要有巩固基础知识的客观题,又要有挖掘学生思

14、维潜能的主观题。作业设置应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 的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7.实施有效教研,解决操作疑难。各片区、各学校应以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建设好片区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以及学校备课组,应建立健全各级教研组织,完善各种制度,制定相关措施,确立研究主题,安排活动日程,攻克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确保教学研究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推波助澜作用。片区、学校教研组侧重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强化总结反思环节;学

15、校备课组侧重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强化分层训练,整体提高过程。(片区和学校教研组实施意见见附件4,学校备课组实施意见见附件5)8.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实践热情。各个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校报等空间,加大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的宣传,应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占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浸泡”在高效课堂的优质文化里。特别应该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应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励性语言,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文化小知识,有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警示制度;应基于学生“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努力形成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文化的打造,让高效课堂更有行动基础

16、,更有实施动力,更有发展方向。9.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决定其在高效课堂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做到人人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人人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应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该用的时候,要用得恰到好处。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10.建立物质保障机制,确保活动顺利开展。根据高效课堂实施的要求,必须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学小黑板、电子显示屏等。市教育局将优先考虑试点学校的

17、资源配置,优先给予试点学校和试点学校所在的学区资金扶持,对于做得特别突出的试点学校将予以一定的奖励。各学区、学校应想方设法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创造高效课堂实施的物质环境。(五)统筹协调,高位运行建立教育行政、教研、督导、继教、装备等部门和全市中小学合力推进工作的机制。在市教育局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市教育行政负责活动组织、调研、督查等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深入推进活动开展。2市教研室负责高效课堂实施手段和策略的深度研究;组织各种导学案、课例、反思论文评选活动;培植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专业服务。3市教科所

18、负责打造高校课堂的课题研究。4市教育局教师科和市继教中心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开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系列校长论坛活动,让创建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5市教育局督导室应加强对“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专项督导,将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工作年度考核。6市教育技术装备馆负责对学校教学设施的更新与完善,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使用。7各学区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教师的培训,做好广泛的社会宣传,做好辖区内师资的调配,做好对学校的过程性督查。8.各中小学应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与之配套的质检组、考评组等组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立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长应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思

19、考,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应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应经常深入课堂,参加教研组活动,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应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发展。四、实施步骤(一)组织动员阶段(2010年12月31日前)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各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各学校应制定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定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做好高效课堂创建的所有准备工作。(二

20、)试点探索阶段(2011年1月1日6月30日)1.确定试点学校。确定实验高中、江汉中学、曹禺中学、老新中学、苏港中学、园林一中、刘岭中学、王场中学、园林三中、渔洋中学、实验小学、熊口小学、积玉口小学为首批试点学校。2精心组织试行。各试点学校校长应带头上好观摩课,学校领导班子应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应上好示范课,一般教师应上好达标课。在试行过程中应注重片区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应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强化研究过程,研究力度,研究深度,研究效度。3.加强反思总结。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反思操作过程,总结教学得失,提炼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供其他学校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本阶段结束,试点学校

21、应有学校和学科的阶段性成果报告。(三)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9月1日12月25日)1.移植成功经验。非试点学校可以派领导、老师到试点学校学习,也可以请试点学校的领导或骨干教师到本校进行讲座、上示范课。通过名师带动、同伴互助,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2.人人驾轻就熟。每位教师都能运用课改理念,掌握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并且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分别打造2-3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3.反思总结形成常态。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本阶段结束,所有学校、所有学科应写出阶段性成果

22、报告。(四)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2月25日2011年12月31日)1.整理高效课堂经验集。分经验材料、典型课例、优秀导学案、反思论文等几类对高效课堂材料进行收集、整理。2.召开高效课堂表彰会。对创建高效课堂活动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学校、先进个人以及优秀教研组予以表彰。(五)反思深化阶段(2012年1月1日起)1提炼升华经验。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提炼,形成较高层次的潜江特色。2形成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实施方案,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附:1、“三五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阐释及实施要求2、导学案编写的有关要求3、高效课堂展示课评价标准4、关于加强片区和学校教研

23、组建设的实施意见5、关于中小学备课组建设的实施意见附件1:“三五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阐释及实施要求一、“三五五”高效课堂的总体构架“三五五”高效课堂是指“三段五环五课型”。(一)三段: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反馈测评”三大阶段定向导学(15分钟)、互动展示(25分钟)、反馈测评(5分钟)(二)五环: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五个环节,要研究好设置各个环节目的和作用是什么?(三)五课型: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新知探索课;习题训练课;检测点评课;阅读写作课;实验探究课。二、模式流程的阐释(一)三大导学阶段1.定向导学

24、(15分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解决“导学案”中的预设导学题,遇到障碍时,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提交全班交流时解决。教师编制的导学案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2)适度性。导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3)适量性。要求学生预习的内容要适量,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导学案上的导学题。2.互动展示(25分钟):展示交流阶段,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的提升,这是一个生生

25、、师生、组组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尤其要关注“弱势”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3.反馈测评(5分钟):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二)课堂“五环节”流程要求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在自学笔记本上用双色笔做

26、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3.展示提升。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同时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4.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在此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5.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

27、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测评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对于测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既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直接帮扶,也可以指派小组长、科代表、班长等实现对弱生的帮扶。(三)五课型的设计要求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要体现五个教学环节。五种课型的基本要求如下:新知探索课:树立“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有效嫁接外地成功的教学范式,坚持把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作为主要任务,教师精心导入、讲授、提问、指导、评价,围绕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28、讨论、合作;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达成。检测点评课:教师要分析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技巧,特别要对错因的形成进行分析、探究,还原其错误思路,找准问题症结所在。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循循诱导引领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方法,揭示规律,训练思路,提高能力。 习题训练课:教师要合理安排练习与讲评的时间,通过设疑激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讨论,指引学生思考释疑;通过点拨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和揭示规律;通过专题训练,增强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理清知识体系,建

29、立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每次写作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生活。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学生的写作仓库。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读书方法(浏览性泛读、探求性速读、品味性精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独立阅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实验探究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准备实验材料、用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

30、在实验中总结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三、教学实施策略(一)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先学”之“学”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超前性。从时间上讲,先学后教就是学生独立学习在先,教师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二是独立性。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先学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基本环节。三是异步性。先学的异步性区别于传统学习的“齐步走”。先学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学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31、后教”之“教”也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要力求全面系统,但是教师的教一定不能全面系统,针对性的教才能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二是参与性。先学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课堂,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参与课堂。三是开放性。以前,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根据教材确定的,现在学生先学了,课堂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就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所以课堂里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课堂真正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质疑、交流、讨论。(二)精讲点拨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

32、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三)作业设置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四)注重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

33、反馈,教师应该通过当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五)创设问题情境要有效。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问题情境创设一定要剔除“假问题”,“假问题”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对给于学生信息产生负面影响的过于简单的问题、空虚空泛的问题、虚假错误的问题、无聊搞笑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无益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无益于学生的成长。(六)优化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

34、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学生接轨,多从学生角度设计问题梯度,多让学生参与并表达见解。这样,学生才敢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理想。(七)注重总结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往往使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不是非常系统,因此教师要增强总结归纳意识,要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体现知识、方法的系统性与规

35、律性。(八)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收获显著不同。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因此课堂上要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附件2:导学案编写的有关要求一、导学案的理解与认识课堂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导学案恰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一种方式,它着重培养

36、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导学案重点在“导”和“学”上。“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它与“预习提纲”不同,“预习提纲”的结构比较随意,除了一个教学目标外,对功能、容量、格式、结构等都没有做出具体要求,而导学案包罗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导学题,这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容量,并可有效促进学生潜能、个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

37、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二)探究性原则。使用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 (三)层次性原则。学案的设计要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应有一般学生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有优秀学生的较高要求;练习题应设置基础题、达标题和拓展题,让不同学生在同一课时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情感目标

38、:仔细挖掘蕴涵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二)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立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导学试题。将学习内容转化成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形式呈现导学题。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精典例习题。(四)学法指导。对当堂学习内容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点拨。 (五)小结反思。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学生自主提炼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六)当堂检测。分

39、层设置本节课的达标检测题。四、导学案编写的具体要求(一)导学案必须通过集体备课产生。导学案应在“个人初备集体讨论课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操作步骤中形成。第一步个人初备。备课组长事先分解备课任务,每位备课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任务提前一周设计好导学案,为备课组集中研讨做好充分准备。导学案要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于一体。第二步集中研讨。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第三步形成课案。由主备教师按照备课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制成规范的电子备课文本。第四步个性设计。每位教师可以结合

40、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或改进,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第五步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教后反思,备课组长收集整理教学反思,以便导学案的再次修订、成熟。(二)导学案的内容必须为“学”服务。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一是知识要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结构特点,这样,课上问题就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完成学习的过程。二是问题要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层次,(A为识记级,B为理解级,C为应用级,D为拓展级)。三是策略要多元化。转化后的问

41、题一定要让学生思路开阔,思维发散,视角宽广。准确把握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创新,充分发挥导学案在自主学习中的引领作用。(三)导学案的生成随学段、学科、课型而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附件3:高效课堂展示课评价标准序号评价指标具 体 内 容权重评价等级得分好中差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62目标任务明确三维目标设定清晰,层次性、针对性强。63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度高。104学生展示充分学生概括表达清楚,思路清

42、晰,方法科学,板书规范,能促进学生个性张扬。85学生思维活跃思维策略多样,思维状态投入,思维方法灵活,思维水平较高。86小组合作有效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渗透“兵教兵”理念,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优势互补。107探究学习深入探究问题有深度,有广度,有方法,能成为学生提升能力的有效载体。108精讲点拨适度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的讲解,突出重要知识与方法的归纳,对学生启发诱导得当。89即时评价到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即时、全面、准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810巩固检测优化充分发挥训练的巩固和检测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促进知识的落实。811教学手段先进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

43、堂教学效率。612时空把握合理严格执行三大阶段的时空要求,合理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当堂完成教学任务。613学习习惯良好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6合计100附件4:关于加强片区和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学校教研组是开展有效教研的最基层组织,片区教研组是推动“联片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建立健全教研组织网络,推动基层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特对片区和学校教研组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片区和学校教研组建设为依托,着力加强教学中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

44、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全面高效发展。二、基本原则(一)整体性。片区和学校教研组活动应将培优和普及相结合,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建立“以校为本,区域联动,整体发展”的片区教研联动工作机制及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的教研联动机制,促进片区内各学区(学校)之间、联校办学学校主校区与分校区之间教师素质的整体发展。(二)发展性。片区和学校教研组活动应致力于课改研究,围绕课改进程中的热点难点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促进课程改革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发展。(三)可行性。应合理安排片区和学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及其他事宜,努力做到低投入,高成效。(四)时代性。片区和学

45、校教研组研究主题要根据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现状和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来确定。 (五)创造性。片区和学校教研组应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摸索出让教师们乐于参与的教研模式。三、机构设置(一)片区中心教研组。各片区设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中心教研组各一个;设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小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各一个。片区各中心教研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至2人,组员每校最少1人(每个中心小学、村小(或校区)每一学科都必须定向培养一名学科代表)。片区各中心教研组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承办单位为片区所属各学区(分局或学校)

4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小组的教研活动,中学和小学各承担两个。(二)学校教研组。各小学最少成立语文、数学、综合3个教研组,规模较大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应将综合组细化为多个教研组。中学最少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综合6个教研组,规模较大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将理化生、政史地、综合组细化为多个教研组。学校教研组设组长1人,含校区的学校,语文、数学学科各校区分设一名副组长,组员若干。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专题研究。教研组应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教研活动。通过收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变问题为课题,开展专题研讨、课后交流、教学实践,解决一些高效课堂操

47、作层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二)开发课程资源。通过教研组的研究活动,挖掘教材资源,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体系。(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培养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片区和学校教研组内开展传、帮、带工作,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五、工作职责(一)学区(或学校)教研员工作职责 1各学区教研员要在牵头单位的组织下,认真研究制定片区教研组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确定各片区教研组活动的承办单位、活动时间等具体事宜。2及时对参加活动的教师作好安排,于活动当日带领本地教师前往活动地点按时参加活动。3每个学区

48、都要做好片区教研组成员信息备案工作。(二)教研组长(副组长)工作职责片区中心教研组组长、副组长及学校教研组组长是各项教研、科研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协调者,其主要职责如下:1做好常规工作。依据全市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和本地本校工作实际制定片区或学校教研组工作计划,收集、整理有关活动资料,定期对教科研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及时做好教研活动宣传报道工作,形成成功的教研模式。2.创新教研方式。建立QQ群、共用电子邮箱等便捷联系方式,借助网络及时向组员传递最新教改信息。创造性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研组真正成为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3.整合优质资源。一是应注重发挥市、镇(

49、处、场)直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作用;二是考试学科应定期提供学科考试样卷,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在片区或学校范围内形成成功教学模式,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六、具体要求及措施(一)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组织。各片区应成立以牵头单位的学区干事(或校长)为组长,其他学区干事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和管理片区中心教研组活动,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由学区干事协商确定。(二)完善教研活动机制。各片区(学校)要建立教研活动的管理机制和活动制度,确立每次活动的主题,合理安排活动日程,规范操作活动过程,确保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有效化、序列化、规范化。(三)认真选拔学科教研组长。

50、各地各校应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各级教研组组长。片区教研组长和副组长在片区推荐的基础上,由教研室审核后产生。各级教研组长实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四)落实教研组长待遇。片区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组长在晋升晋级、评先表模、评选骨干教师等方面应优先考虑,教研组长的工作量应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 (五)创造良好的教研活动条件和环境。各地各学校应给予教研组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应为教研组活动提供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信息技术设备。学校教研组应集体配订两份以上学科专业报纸或杂志等,供教研组使用。各学校应积极配合片区中心教研组工作,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

51、活动中来,确保片区教研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六)科学评价教研活动过程。各地各学校要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检查、督促和评价,激励教研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点和教研文化。市教育局每学年将组织市教研员对片区中心教研组、学校教研组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督导评价范畴。附件5:关于中小学备课组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备课组是中小学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组的工作水平。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备课组的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我市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现就中小学备课组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创

52、新中小学备课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深化校本研修工作,着力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学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推进有效教学和有效训练,全面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二、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定位(一)营造一种舆论导向正确、教研氛围浓郁、人际关系和谐、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二)建立有效的备课组运行和管理模式,实现备课组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三)建立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名师引领、结对帮扶、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建立以备课组为核心组织、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式的校本教研模式,强化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解决新课程实施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五)建立以优化教学设计和训练设计为重点的集体备课模式,形成有较高质量的教案、学案、课件、训练及评价体系,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备课组活动的基本原则(一)实效性原则:开展有效教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实效。(二)共享性原则: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共享。(三)研讨性原则: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形成最佳方案。(四)互补性原则: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凝聚集体智慧,实现共同提高。(五)创造性原则: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