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区学业水平测试(三)九年级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涂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号。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按要求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试题卷班级举行“文化中国行”主题研学活动,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篇章一:文化中国行之节气文化(20分)活动前言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现行确立的依据是“太阳周年视运动”。这两种方法虽不同,实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两者交节时间基本相一致。阴阳消长,时序更dié,生命随四时流转,A不断生长、繁衍而不停止。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古人的慧果,他们问风,询水,谛听阳光草木的对话,与星辰大海相处,翘首以盼土壤的每一次馈赠。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B,。它C,。1.给加点字选正确读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1)斗转星移(A.dǒuB.dòu)(2)翘首以盼(A.qiàoB.qiáo)(3)更dié2.根据文中A处划线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3.请选择B、C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3分)①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②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②④【文化·命名】下面是小语和小文一段对话,按要求完成练习。:二十四节气命名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观察甲骨文(立),我可以想象的画面是(1)。:所以,“立”的本义是“站立”。我查阅了字典,发现“立”和“始、元、启”一样,有“开始”的意思,“立夏”意思是(2)。:你说的不错,又比如,关于“小满”节气名称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A。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其二是和降水有关。过了小满,降水就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尤其是偏南方的地区,暴雨开始增加。:不仅如此,“小满”还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人生不可能事事追求圆满,不必过度担忧自己的盈亏得失,坦然接受一切,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3),(4)。”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7页)4.阅读对话,完成(1)(2)(3)(4)题。(4分)5.在A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2分)【文化·物候】6.春华秋实、候鸟南飞等自然现象即为物候,二十四节气有相应的物候现象。请完成古诗中“燕”与“雁”的梳理并探究。(6分)字义解释古诗词示例燕:鸟类。体小翅长,尾剪刀状。(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雁雁:鸟类。飞时排列成人字形。古时又称“鸿”。(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4)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探究:意象“燕”与“雁”的区别是(从出现时间、表达情感角度分析)(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章二:文化中国行之市井文化(16分)写家刘建超在老街,你戏唱得好,唱家;你武艺练得好,练家……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高德位就是老街的写家。高德位自幼酷好书法,三岁跟着爷爷练习书写,八岁便“正草隶篆”四体皆能,年方二十就已在老街成名。时年,老街人众筹资金,重修千年古寺清凉寺,耗时两年,清凉寺修葺一新。寺庙征集“清凉寺”题字,便在寺门口处,立下巨型空白石碑,备足笔墨。但凡写家皆可来题字,只要题写的寺名,满月无人擦去重写,即可入选。每日,文人墨客、乡绅贤达都会聚于寺庙碑前,对碑上的题字评头论足。碑上写家所题之字,大都过不了两天就被替换。有人请出“李半街”。“李半街”在老街可是大名鼎鼎,老街有半条街的商铺牌匾,都出自他的手。“李半街”提笔写下“清凉寺”后,便无人再来抹碑题字,转眼半月过去。五月十五,高德位陪母亲来寺庙烧香拜佛,高德位看到石碑前围了许多人,问清缘由,也凑近看字。他边看边自语,字是磅礴,少些隽永。毛头小子竟然敢对“李半街”的字评头论足,有人揶揄地说:“别光说不练啊,有本事你也来两笔。”高德位拿起抹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擦净石碑,提起毛笔,饱蘸墨汁,略微思索,笔走龙蛇,写下“清凉寺”三个字,扶着母亲离去。有人把高德位“胡闹”清凉寺的事传给“李半街”。他也很是诧异,来到寺庙石碑前,端详着石碑上的字,足足有半个时辰,留下四个字,后生可畏。高德位题写的“清凉寺”被寺庙制成金匾,悬挂在山门殿上。老街人把写家戏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没有人要也给写;中级阶段的写家,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7页)书法是有人要了才给;高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要了也不给写。高德位的书法在老街是哪个阶段还真不好定性。他家境并不富裕,幼年练习书法,笔墨纸砚是供给不及的,只能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字。即便如今他在老街已经成名,依然拮据节俭。老街人厚道,不会当面送他文房之物,他早上打开大门,门墩上经常有街坊四邻送来的笔墨砚台,从不留姓名。高德位出名后,每年过春节,他都要在大门外,支起个书桌,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历来分文不取,从不间断。老街不少的写家就是靠过节写对联,赚钱贴补家用。高德位的行为,自然遭到不少写家议论:你高德位也是老街名家,支摊儿写对联与你身份不符,还不收费,这不是惹同行吗?高德位笑笑说:“老街人待我厚道,逢年过节给街坊写个对联,添点福气,增加点喜气,我也就写写字这点能耐,计较啥啊?”你说高德位不计较?他还真是计较。毕伍是洛城一位要员的儿子,他有几位富家子弟的朋友,听说高德位是老街出名的写家,便携礼上门求字。毕伍见到高家破落,高德位衣衫褴褛,他的言行便骄横轻慢。高德位也不言语,将毕伍所送礼品掷之门外,转身进里屋,不再搭理。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那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到年三十,还是摆出桌子,拿出笔墨为街坊四邻写对联,他从白天写到黄昏。风冷天寒,排在后面等待写春联的乡邻,看他身体虚弱,不忍打扰,便散了回家,他们把空白对联贴在大门上。老街把空白对联叫贴“甜对子”,这个“甜”不是蜜糖的意思,而是清淡无味之意。写了字的对联叫“咸对子”,意思是有了滋味。暮色四合,天空飘下片片雪花。高德位喝了点热汤,就让儿子搀扶着,打着油布伞挨家挨户去寻找贴了“甜对子”的人家。他一手掌灯,一手挥毫,认真地把一家一家的“甜对子”写成“咸对子”。大年初一,看到自家大门对子由“甜”变“咸”的乡邻,心有感激,相约来到高家府上,给高德位拜年。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老街大雪皑皑。(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7.【市井·人生】高德位的一生与笔息息相关,请你结合文章,梳理他的人生故事,仿照示例,完善下列导图。(3分)8.【市井·人名】文中的名号饶有趣味,请你结合文章与链接材料,分析“李半街”的命名用意。(4分)【链接材料】外号与人物言行举止、性格形象等关系密切,不仅鲜明地折射出民风民俗,而且在小说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9.【市井·人心】小说结尾颇有韵味,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末的雪,既营造了悲凉的氛围,也暗示着高德位那如雪一般纯洁的美德。B.“搀扶”“挨家挨户”“掌灯”等动作,细腻刻画出高德位反哺乡邻、无私毅然的形象。C.高德位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仙逝,乐景衬哀情,增强作品感染力。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7页)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末展现了民风淳朴、彼此关怀的老街风情图。10.【市井·人情】高德位仙逝后,老街人想在他的墓碑上刻一句墓志铭。请你帮助撰写。(2分)11.【市井·人物】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你认为课文或教材名著中谁还可以被称为“家”?请你从下列选择或另写一个人物,为他/她颁一个关于“家”的称号(如写家),并结合人物事迹阐述理由。(4分)A.王冕B.尼莫船长C.法布尔D.篇章三:文化中国行之民俗文化(14分)英歌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舞”与“武”相结合,成为传统文化“活化石”。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领略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吧。【材料一】去年春节,英歌被冠以“中华战舞”之名迅速走红。今年春节,英歌不仅再次“出圈”,还顺利“出海”。国家级非遗普宁英歌在英国伦敦的“炸街”表演惊艳全球。这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民间广场舞蹈,广泛流传于潮汕各地,尤以普宁、潮阳、潮南等地最为盛行。每逢春节,英歌舞是潮汕“年味”最浓的民俗活动之一。从大年初一开始,不少英歌队到各村各户拜年,或沿街挨村游行表演,热闹非凡。在潮汕,几乎每支英歌队都有风格独特的脸谱,大多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作为英歌文化的主要代表,普宁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以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闻名。女子英歌舞多取材于花木兰从军或穆桂英挂帅的故事,在打法和脸谱上,女子英歌与男子英歌均有所不同。男子英歌在敲击槌的时候,一般起左手右脚或起右手左脚,女子英歌则是同手同脚。此外,男子英歌勾画脸谱较为夸张,女子英歌表演时以淡妆为主,额头上画有“火”的标志,有团结、巾帼不让须眉之意。——选自《文旅之声》【材料二】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潮汕地区的文旅订单量同比上涨114.5%;今年2月至今,英歌舞表演在某应用中的搜索量同比上涨破千倍。那么,英歌舞为什么能火出圈?首先,英歌舞本身就是历经岁月淘洗的文化结晶。潮汕英歌舞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百多年发展史。英歌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表演气势豪壮,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非常契合春节主题。其次,年轻人加入到英歌舞传承和创新中。据报道,不少英歌舞队员,都是90甚至00后。潮阳忠精英歌队教练井然表示,以前的英歌舞传承下来的招式.比较简单.后来他们创新了新阵法、新招式。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时代条件是社交网络。一朝触网天下知,有了移动互联网,有了社交平台,有了短视频,一个地方的民俗活动,可以通过外地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手机镜头分分钟上网,隔着屏幕也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一支舞蹈带动了一个地区出圈,爆火的英歌舞,其实为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老实说,英歌舞并非一枝独秀,在更多地区,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待着适时化的开发。——选自《光明日报》【材料三】有不少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深圳看到“山寨英歌”表演。视频画面显示,表演的队员们虽身着潮汕英歌服饰,但未画脸谱而以面具代替,手拿英歌棒随着节拍左右敲打,期间还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7页)在现场表演起了街舞,与含有南拳套路的传统潮汕英歌舞看起来大为不同。记者注意到,该表演队的旗号上写着“非遗英歌街舞文化周”。但有网友表示,“这哪是潮汕英歌舞,一点激情都没有,英歌可是血气方刚,激情武斗的”,还有网友表示,“这是抹黑非遗文化”“可以模仿但不要毁灭”!———选自公众号《这就是普宁》【民俗·繁荣】12.为材料一拟写一则概括性较强的标题。(2分)【民俗·体验】13.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位《水浒传》中的英雄,仿照示例,结合链接材料以及名著内容,为英雄设计脸谱。(3分)【链接材料】英歌脸谱多为红、白、黑为主要色,配以青、蓝、黄等颜色,会结合不同好汉的姓名、性格、逸事等进行脸谱创作。红色代表忠诚、正义;白色代表机灵、精明;黑色代表粗鲁、正直。A.李逵B.林冲C.武松【示例】关胜的脸谱应以代表忠诚、正义的红色为主要色,挂红须,额头中间画“刀刃”形。因为关胜是一名武将,有“大刀关胜”的称号,他不忍看到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苦难,投身于梁山泊的义军中,且在二次攻打大名府等多次战役中以一敌百,英勇无比,立下赫赫战功。【民俗·理解】14.英歌舞走出国门迈向国际,下列对“英歌舞”中“英”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英”字是指英歌舞的表演内容主要是《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B.“英”字是指女子英歌舞中是以女中豪杰花木兰和穆桂英为主。C.“英”字是指英歌舞的表演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英姿勃发。D.“英”字是指演员都是年轻人,表现其英俊潇洒。【民俗·传承】15.阅读材料二,“英歌舞”的爆火为其他传统文化的开发传承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经验?(3分)【民俗·争鸣】16.你认为深圳“山寨英歌”表演是对英歌舞的创新发展还是抹黑贬损?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3分)篇章四:文化中国行之书信文化(20分)“文化中国行”探秘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尺牍,让我们一起开启“尺牍情长,见字如晤”的文化之旅吧。【甲】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惆怅孤舟解携①。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②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注释】①携:分离。②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7页)【乙】刁八节(六)清·顾炎武①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选自《亭林文集》有删改)【注释】①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丙】与汤义仍①书明·袁宏道作吴令,备诸苦趣,不知遂昌仙令②,趣复云何?人生几日□!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竟“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耳。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漆园③首以《逍遥》名篇。鹏唯大,故垂天之翼,人不得而笼致之。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与夫负重致远之牛马耳,何也?为人用也。然则大人终无用哉?五石之瓠,浮游于江海;参天之树,逍遥乎广莫之野;大人之用,亦若此而已矣。且《易》不以龙配大人乎?龙何物也?飞则九天,潜则九地,而人岂得而用之?由此观之,大人之不为人用久矣。弟小人也,人之奔走驱逐我,固分,又何厌焉?知己教我!(选自《袁中郎尺牍》有删改)【注释】①汤义仍:汤显祖,号若士,又号海若。②仙令:对县令的雅称。③漆园:指庄周。【文字·推知】1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3分)文言词句方法解释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查阅词典法:①已经。②罢了,算了。③停止。④同“矣”,句末语气助词。(1)___________(填序号)若其可笼,必鹅鸭鸡犬之类语境推断法(2)____________固分,又何厌焉课内迁移法:固不知子矣(3)_____________【文句·推断】18.诵读【乙】【丙】两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时,小组成员想在画线句末□内添加语气词来更好地表达情绪,请任选一句,根据文章内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语气词并说明理由。(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