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时期师德建设要与时俱进 一、新时期师德内涵的核心价值 一般看来,师德是社会公德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的行业道德。但是,由于教师之责完全有别于其它行业而肩负“筑魂”育人,“托起明天太阳”社会使命这个核心价值的规约,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必然要与教师的私德丝毫不可割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师德实际上就是教师人品、观念、识见、学品及人文修养的综合表现。有调查表明,学生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往往不单是教师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更是教师做人、做学问的态度,是学生与教师充满人格魅力或个性魅力的心灵碰撞,是教师对他们激励性(或相反)的评价。对学生而言,什么是最有力量的教育?答案可能多种多样,但共识必是教师的人格和学
2、识。教师传授的知识终将会淡漠,但其独具特征的表情、彰显个性的语言、于细微处的熏陶,以及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人格魅力,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并施以长久的影响。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师德观必定反映出其不同时代的特征,作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念,理所当然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应从时代特点看待教师形象,教师更应以新的风貌展现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应赋予师德以新时期所特有的内涵。否则,泛义笼统的师德内涵不仅会影响现代教师队伍的建设,更会使教师自身发展无所适从,当然也会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陷于混乱。因此清楚准确地理解师德的内涵,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对师德内涵理解和实践的种种
3、偏差 一是认为师德只是爱,对学生过分呵护迁就,推崇所谓“无差错”的教育,褒扬之辞信口就来。 二是错解“诲人不倦”本义的“爱”,用自己的辛苦造成学生的超负荷,认为没有上下班和学生 “耗”在一起就是好教师。其实,师德高尚的教师形象,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付出。媒体报道的优秀教师几乎都不是好儿女、好妈妈、好父亲,不能给父母尽孝,不管子女死活。我觉得这不是师德宣传的方向。亲情和师德不是对立的,师德不等于满足学生而牺牲教师发展的一切需求;不对自己孩子负责的老师,也不应是师德的榜样。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付出,而是教师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鼓励、支撑、推动着不断前行,把教和学的过程变
4、成师生双方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教育体验,才有真正的教育生活,这才是教师所应追求的职业感受,也是师德的较高境界。 三是关注师德往往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比较多,但作为师德的另一方面,个人修养和学养方面的“德”,则认识和展现的不够。在此,我们也不能不指出,一些教师在师德上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固守应试教育的框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不顾学生人格培养,更不注意心灵的沟通;有的教师缺乏为人师者应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质,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更有的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
5、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当然,这些负面问题的形成与尚存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机制互为因果,来自于教育内外各方面对教师的不合理压力,也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因此,师德的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从学校到社会的深层次东西,它体现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的综合作用。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四是从客观上看,来自于官方与社会对师德要求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正面要求上,缺乏底线规定。例如,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的六条重正面要求,这是必要的。然而是不是太理想化,是不是有点高而难攀?中国社会素有
6、尊师重教的传统,但教师从来不是一个待遇优厚的职业。基本体面但绝不优越的经济地位,与受到官方、民间一致倡导的尊师传统,加上自身对教育事业神圣意义的自我认同和激励,共同构成支撑教师精神世界的稳定支点,其中任何一个支点的坍塌,都必然导致教师现实生存的困境与精神世界的倾斜。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形是,一度在打破“师道尊严”口号下对尊师传统的人为斩断,加上教师待遇的长期欠账,已经导致教师职业的社会评价急剧滑坡,三个稳定支点中的两个已经基本沦陷。至于教师用以自我认同、自我激励的奉献精神、老黄牛精神,已经很难独力支撑起教师的精神世界。 三.新时期师德内涵的基本要义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根本性前提是现代教育理念的确立
7、。没有这个前提,现代师德的追求与形成就无从遵循,来自各方的评价则难以比较与认同。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事,而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系统工程。 2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教师只有以育人为乐,才能自觉强化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生涯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3.教师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广泛地开展教法、学法及教学评价的创新,切忌因循守旧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只有教师本人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材。 摒弃“严师出高徒”和所谓“恨铁不成钢”的“师爱”观。教师切切不可成为“学生自卑的制造者”,那种苛刻要求学生
8、凡事都要完美,否则就批评就训斥,甚至施以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做法,表面看似“爱之深”,但其“恨之切”的行为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身心的伤害。这种所谓“严是爱”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其本身早已失去了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实践证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反之,“亲”之不存,“德”将焉附? 师德的一切要求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人,首先就得自己做好人并身体力行。在具有示范性的教育行动中,教师以人格力量感召学生、震撼学生、倾倒学生,以人格化育人格,这才是师德育人的根本路径。 6.坚持终身学习是永葆师德水准持续提升的根本。信息时代的学生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而教师角色的内涵也在逐步更新,教师如
9、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势必被淘汰。与时俱进,完善自我才能终为人师,否则人师不可,何谈师德? 四.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系统强化 我们知道,强化师德,非仅是教师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如果按传统思路单以训育灌输或榜样引路之类大搞整顿,我想其效果不一定会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教师要认清当前形势,努力促进自身和谐发展。倘若固守应试教育下的师德观念去面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践,就很难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如今,独生子女很多,教师既要担负起教育学生的社会义务,又要保护“皇帝”、“公主”的自尊心。所以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应对这种复杂多变教育环境的能力,创设出和谐的教育氛围,在和谐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
10、高。 2.教育主管部门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师德评价体系,从而使教师有据可依地强化师德。要树立实事求是独具个性特征的典型人物,激励教师学其精神,取长补短,这样才不至于空洞和枯燥。尤其对青年教师更要加强调查研究,突破传统训政思路,谋求新策略。反之,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模式去解决“80后”的师德问题,很难与他们的思想合拍;用封闭、固定、传统的工作方式去解决开放条件下的教育问题,必将事倍功半。 3.让师德在学校与家庭共建的沃土上开花结果。如我校每学年进行两次“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分别是 “对教师教学工作、对学校管理工作、对班主任工作和对学校设备和环境的满意度”等方面,问卷回收上来后及时统
11、计分析,列出每个岗位、每个老师的家长满意度。比如:上学期某老师的家长满意度是70%,下学期是80%,即上升了10个百分点。根据得分情况,了解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满意度的变化,确定哪些老师和岗位是家长满意的,所有项目平均后的比率就是家长对我校的满意度。可以说,学校的每个老师、每方面的工作都会影响到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对于家长不满意的问题,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落实解决,家长已基本满意的要争取做得更好,因为家长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暂时做不到的要向家长说明原因,取得家长的理解。 4.提高教师待遇,激发工作热情。师德的灵魂主要是爱岗敬业,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尽量缩小东
12、西差距、行业差距,真正落实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工资的增长比率不低于或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水平,等同于公务员,教师才会更有劲头地献身教育事业,才不会职业倦怠,才不会出现功利家教和频频跳槽的现象。 5.尊师重教,鞭策鼓励。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似乎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也成了教育的主宰,未成年人保护法得以贯彻落实,而教师法却似乎成了一纸空文。教师的敬业奉献被误认为是对学生个性的抹杀;教师“恨铁不成钢”被误认为是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侵犯;教师履行教育学生的社会义务被误认为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触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崇高的师德也会被歪曲和丑化。只有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
13、光荣传统,教师在倍受人们尊敬的环境中才能受到鞭策和鼓舞。我们对学生讲求“表扬效应”,教师也是人,如果对教师也以人为本,师德建设才会与时俱进。 6.增添新生力量,引进竞争机制。师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与缺乏竞争机制有关。如果增添新生力量,加大竞争机制,强化师德将事半功倍。我们还清楚地看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对教师的负面影响,使得个别教师的师德偏离了正常轨道,加之法律意识淡薄,教育领域中的违法现象已屡见不鲜。因此,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普及,使教师懂法、用法、守法,增强教师以法治教的意识,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水平。 对于教师的心理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通过心理培训和引导,让教师在工作中调节自我情绪,愉快地同别人相处,增强抗挫能力,使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分析与未来发展研究报告
- 病危昏迷患者的护理
- 2025至2030中国计步器手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蓝光保护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剂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酒柜技术的深度研究与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 机械制造:共建机械专业实训平台设计概览
- 2025年四年级数学知识巩固教学计划
- 机场管理一岗双责制安全工作职责分析
- 医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职责
- 普及心理健康
- 脊髓损伤的护理课件
- 海尔冰箱BCD-210DCX使用说明书
- 2025年新高考1卷(新课标Ⅰ卷)英语试卷
- 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冀教版)
- 2024年秋新版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
- 2024-2034年中国油桐种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六君子汤的现代中药制剂研究
- 管理思维培训
- 中国古代安全文化发展及其启示
-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