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2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3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4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总复习备课参考主题一 物质构成的奥秘罗田县三里畈中学 何先忠 闫耀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区分,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3)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2)通过

2、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密切关系。(3)通过必要的习题训练,能看懂并理解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3)通过复习,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内容标准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

3、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此本主题内容,尽管涉及面很广,但要求不是很高,对初中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标准中的一级、二级主题在教材中的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内容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穿插在第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和第十二单元的课题3微粒构成物质第三单元的课题1、课题2;第四单元的课题1、课题4认识化学元素第四单元的课题2;第十二单元的课题1、课题2物质组成的表示第四单元的课题4知识结构透视物质构成的奥秘构成物质的粒子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组成的表示原子分子离子同种

4、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不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化合物)元素符号化学式1、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纯净物混合物按组成元素的种类分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按组成物质的种类分2、物质的构成微粒及组成元素不同种同种不同种同种同类原子的总称同种构成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物质离子得失电子不同种3、物质组成的表示元素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周期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守恒物质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含义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式的计算组成教学策略分析本主题的内容较多的涉及到物质构成的概念,即抽象繁杂又枯燥无味。如果过分偏重于对概念定义的解析

5、,将某些概念(如分子和原子)作机械的比较,不仅脱离了标准的要求,而且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思维迟钝,学习化学的兴趣就会因此而减弱。因此教学中重在启蒙,贵在引导,通过创设生动、丰富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配以多媒体的辅助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简单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2、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联系生产、生活的化学问题。3、注意把握好教学的要求和难度,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减少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咬文嚼字,配以分组比赛的方式来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的分

6、化。由于“赛一赛”的题目较多,可以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使形式多样化。教学重难点重点: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以及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化合价的运用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难点:1、分子特征的探究,认识元素周期表。2、化合价的灵活运用和商品标签的认识与理解。课时建议3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活动一知识整理(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为辅)。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投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展示教材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的100多种元素是怎样进行分类的?(通过分类加深

7、了学生对元素符号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物质世界已有了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那么,你能对人类目前已知的由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的3000多万种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物质的分类。边听讲解边开动脑筋,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始对元素进行分类。听讲解并思考相关问题。把现实世界带入教室,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过渡到物质的分类和小组分工。研究交流请大家试着画出物质分类的草图。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交流。动手探究。师生交流。整理知识。过 渡播放课件中物质的分类图。(附后)通过大家的尝试,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世界复杂多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8、的。观看课件。利用媒体将知识网络展示给学生。分组练习为了便于交流,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大组命名为“混合物组”,另一大组命名为“纯净物组”;每一大组又由组长根据分类情况继续分小组;每小组将本组的分类依据、典型代表物及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进行租间及全班交流。组长进行分组,组内组间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提高运用知识利用媒体进行物质分类的专项练习。解题比赛。通过专项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品位产生共鸣以美丽的画面配以优美的文字描述结束本课。欣赏画面上内容的同时增强美化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合理运用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品位。组成纯净物混合物分类单质化合

9、物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金属单质物质元素存在状态表示方法元素符号单质化合物构成原子分子离子结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核外电子元素符号质子中子由原子构成表示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设计意图:从物质的分类对本主题的内容进行整理,对其有个全面的认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条理化,为接下来的实际应用作好准备。活动二比一比,看谁答的准!从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最外层电子等粒子种选择恰当的粒子填入下列空格处:(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3)“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 的本质区别;(4)不显电性的粒子有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设计意图:通过

10、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和理解。活动三赛一赛,看谁答的快!1、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一种由氢元素组成的新物质,其化学式为H3,在每个H3分子中有 个氢 ,H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据报道,某地发现一温泉,水温高达58。经分析,该温泉属硅酸盐矿泉,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对心脏病、高血压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A、H2SiO4 B、H4SiO3 C、H2SiO3 D、Na2SiO33、酒后驾车易出事故,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可帮助交警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橙红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分子就会变为绿色的硫酸铬

11、Cr2(SO4)3。则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A、+5、+3 B、+3、+5 C、+6、+3 D、+7、+34、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焰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面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丁烷由丁烷分子组成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A、 B、 C、 D、5、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也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贫铀”是原子弹爆炸后的废料,美国用贫铀制成炸弹“贫铀弹”,并用

12、此炸弹轰炸南联盟,给当地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已知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核内有92个质子(可用235U92表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铀的核电荷数为235 B、铀为金属元素 C、铀原子核外有92个电子 D、铀的中子数为1436、用结构示意图+n28来表示阳离子、阴离子、原子,则n对应的三个数据准确的是( )A、9、11、10 B、11、9、10 C、12、11、10 D、12、8、107、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及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观察下表,其中可能形成合金的是( )金属钠铜铝铁熔点/97.810836601535沸点/883259524672750铜和钠铜和铁铁和钠

13、铝和钠A、 B、 C、 D、8、下图“中国”二字是外国科学家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不发生任何变化B、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C、此图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阶段9、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创“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10、

14、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资料显示:海地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两个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设计意图:本主题知识点比较分散,系统性不强,采用“赛一赛”的比赛方式。而采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技的发展的方式,将有关的知识穿插在游戏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四看一看,谁的发现多!原子种

15、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氢101氧888碳-12666碳-14686钠111211请你仔细分析上表,回答(1)、(2)的问题,并根据(1)、(2)的实例将你的其他发现及时记载下来:(1)不同元素的原子 一定不同;(2)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相同, 不同;(3) ;(4) ;设计意图:本题借助于表格,先由教师引导,然后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的讨论、分析,从而得到启发,有所发现。这样的开放性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过程的主体。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中去,进而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活动五若用表示构成不同物质的粒子,它们相互组合形成下列五类物质:A

16、 B C D E(1)A、B、C、D、E中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2)可以表示水的是 ,可以表示甲烷的是 ,可以表示氢气的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物质多样性的理解,进一步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活动六AB如右图,在一只倒扣的大烧杯中,正放两只小烧杯。某同学想利用该图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设计了下列两个实验:(1)A杯中盛有足量浓盐酸,B杯中盛有少量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问:放置一段时间后,B杯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该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哪些性质(至少写两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他将B烧杯中的物质改为滴有几滴酚酞的蒸馏水。则A烧

17、杯中应改用什么物质现象比较明显?若他再在大烧杯外靠近A烧杯处,放一只小烧杯C,且C中试剂和烧杯B中的相同,那么C中的现象和B中的是否相同?为什么?设计意图:本题指导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思想来研究分子运动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以明确的探究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第(1)题给出所用试剂,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由此展开联想,得出浓盐酸的有关性质,使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第(2)题先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然后设计一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活动七物质(或粒子)的组成或结构直接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分析下列1-6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并以此为例,再写另外两组实例。、金刚石、石墨、C60:碳原子

18、 不同;、钠原子和氯原子:原子的 不同;、CO与CO2 :分子的 不同;、生铁和钢: 不同;、酸溶液和碱溶液所含的 不同;、氧元素和碳元素: 不同;、 ;、 。设计意图:本题帮助学生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模仿,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又以一种开放性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活动八1、2003年初,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非典”疫情,我国政府全力以赴,采取各种措施,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用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来消毒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76g过氧乙酸和

19、多少g过氧化氢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2、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的钙和磷比例适合,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纯牛奶配料:鲜牛奶保质期:8个月营养成分:(每100mL)钙0.11g脂肪3.3g蛋白质2.9g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包装标签上脂肪3.3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g。那么一盒牛奶含钙元素的质量至少 g(保留到0.1g);(2)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

20、每天至少喝多少盒牛奶?(3)一个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0.8g钙。若每天从牛奶中得到0.6g钙,那么,他每天应补充多少g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设计意图:本活动两道题立足于现实生活,第(1)提取才于2003年我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所取得的成就,复习了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简单计算,并把两个性质相似的物质放到了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展开,如:指导学生写出过氧乙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等;第(2)题取材于牛奶的标签,使学生能够看懂,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并能通过对信息的处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开放性习题选编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经测定一瓶气体中

21、只含有C、H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2、通过下列变化: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无法得到单质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下面4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否定以下各错误观点:序号错误观点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金属单质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4、有机物常用分子中含碳原子的个数来命名,如CH3OH中含一个碳原子,称作甲醇;C2H5OH中含两个碳原子,称作乙醇;C4H9OH中含四个碳原子,称作丁醇。(1)写出丙醇

22、的化学式 。(2)由上述物质的组成不难发现:它们的分子中含有一个OH原子团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排列都有一定的原则。请你将下列八种物质排成A、B两列,每列有五种物质:HClO4、Cl2、HCl、HClO、HClO3、H2、CO2、O2A: B: 6、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自拟两种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每类至少包括三种物质(填化学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红棕色、有毒)、水、碳。分类标准一 ,包括物质 。分类标

23、准二 ,包括物质 。7、下列四种物质:O2、CO、CO2、Na2CO3,每种物质都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请各写出一点。O2、 ; CO、 ;CO2、 ;Na2CO3 、 。8、学好化学能帮助你走出认识上的许多误区,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化学的角度看,“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请再举2例: 。 。9、物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规律,这是我们学习化学必须明白的道理,也是学好化学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仿照下表示例的思维过程。选取CO、CO2、CH4、CH3CH2OH、C60这五种物质,找规律、排顺序,填写表中所有空格。规律排序示例单个分子中含原子个数由少到多CO、CO2、CH4、CH3

24、CH2OH、C60通常状况下,密度由小到大CH4、 CO、CO2、CH3CH2OH、C60请补充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10、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分析对比,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并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存在如下关系,请仿照示例分别举两例说明。(1)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图示概念间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举例纯净物与混合物(2)概念间还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如氧化与还原反应发生在同一反应中,既对立又统一,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再举例说明: 。11、请你仔细研读下列表格中的例子:物质分类物质举例单质氧气(O2

25、)、氮气(N2)、碳(C)、硫(S)、铜(Cu)、汞(Hg)化合物二氧化碳(CO2)、硝酸(HNO3)、熟石灰Ca(OH)2、碳酸钙(CaCO3)、氯化钠(NaCl)、烧碱(NaOH)、氧化镁(MgO)、盐酸(HCl)表中有许多规律,如:“单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相信你在物质分类方面会发现其他的规律: (1) ;(2) 。二、物质的构成微粒及组成元素 1、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根据此图,试分别从物质组成、分子构成、物质变化的角度各说出一种观点:+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1)_。(2)_。(3)_。2、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

26、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空气氮气氧气液态空气氮气、氧气分离加压降温升温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 。3、对1 18 号元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如下图:请你分析归纳:(1)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2)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3)第一纵行钠元素下的钾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回答:(1)一个水分子共有 个原子核、 个质子。(2)一个Mg2+核外共有 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通过上图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 。5、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或现象。水在通电条件

27、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燥水汽化后,水蒸气的体积远大于原液态水的体积注意:你可以从提供的变化或现象中任选两种进行解释,也可以另选其他你所熟知的变化或现象进行解释。请将你的选择(可用序号表示)及其解释分别填入下表:变化或现象解释6、根据下表,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结合已学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总结出哪些规律?钠镁铝硅磷硫氯氩质子数1112131415161718中子数1212141416161822核外电子数1112131415161718相对原子质量2324272831323540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8主要化合价+1+2+3+4-4+5-3+6-2+7-107、下图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宏观、微观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1)_(2)_(3)_(4)_三、物质组成的表示1、2003年lO月15日,中国“神州五号”飞船载人航天取得成功。偏二甲肼是火箭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