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4单元 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ppt_第1页
语文:第4单元 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ppt_第2页
语文:第4单元 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ppt_第3页
语文:第4单元 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ppt_第4页
语文:第4单元 复习课件(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新课标(RJ),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四,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基础积累,基础积累,1掌握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学会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3正确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掌握论述语言的特点。 4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议论文的习惯。,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基础积累,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不知所错袖首旁观豁然惯通 休身养性轻而一举契而不舍,错,措,首,手,惯,贯,休,修,一,易,契,锲,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基础积累,2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2、() (1)是否存在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2)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事物的真相。 (3)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虚心的态度。 A富余发现拿 B富有发现抱 C富有发明拿 D富余发明抱,B,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基础积累,3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从四个图形引出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及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和怎样才能具有创造性思维,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题目即论点,“

3、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通篇强调了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批驳有些人散布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D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谈关于读书的问题,但在写法上,前者主要运用驳论,后者则以立论为主。,D,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基础积累,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真谛。不会做人,何谈_;不会学习,何谈_;不会生活,何谈_;不会生存,何谈_。每个人都有一支笔,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书写,每个人脚下

4、的路都需要自己铺垫。 A忠孝国家 B与时俱进 C人生价值 D创造生活,C,B,D,A,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 700多天前,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强烈地震,使8万多同胞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受灾,10多万平方公里

5、土地上满目疮痍。第一时间的生命大救援过后,重建家园成为历经3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的一场严峻考验。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发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非战争性全国总动员令。“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成!”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地震两年过去了,遭受重创的灾区呈现崭新的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新村焕发活力,一条条道路穿山越水,一张张面庞重舒笑颜。草长莺飞的川西大地和陇南、陕南地区生机盎然。 “现在,走进四川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一名网友的观感集中表达了人们的评价;“这些项目的集中交

6、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一个重灾市领导在对口援建项目交付仪式上的话语代表了灾区人民的心声。 这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9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多名援建人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粮,战严寒、斗酷暑,以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奉献出让灾区人民放心的优质工程。第一时间

7、奋起自救的灾区人在重建家园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枣树村农户墙上的标语,表达了灾区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这是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灾后重建比抢险救援更为复杂艰巨。它不是物质家园的简单复制,而是要实现作为灾难补偿的历史进步,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重建也不是只讲进度和效率,而是要“好”字当头、又好又快。,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的恢复重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为了又好又快地实现重建目标,建设者从一开始就冒着余震威胁在废墟上调查走访,问计于民

8、、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所有城镇的重建都先编制规划,再有条不紊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曾经被地震蹂躏得支离破碎的映秀镇中滩堡村,如今已成为融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情的旅游小镇,不但有世界级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而且集中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抗震减灾科技。所有重建地区都像这里一样,正在变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家园。,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总能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家不仅设立了防灾减灾日,而且制订、修订了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救灾条例、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政府以及社会对防灾减灾工

9、作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军队12分钟后就到达灾区,所有转诊伤员无一死亡,7天后灾后重建规划即启动,15天后灾区172所学校全部复课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的不断增强。,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特殊的历史境遇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灾后重建奇迹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重建,对于灾区发展振兴乃至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而言仅仅是开始。700多个日夜的卓绝奋战显示并化作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凭借这力量,中华

10、民族一次次渡过急流险滩走到今天;凭借这力量,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未来的各种艰难险阻,在民族复兴的广阔征程上走向新的胜利。,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题指导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某一内容展开论述。,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答案 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新生,彰显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力量。,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6第段画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根据第段

11、概括回答),答案 地震灾区的快速重建。,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7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彰显在哪些方面?,答案 彰显在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阅读理解,8第段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答案 用一个个事实举例证明了“这是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防灾减灾的艰辛探索”的观点(或:见证了中国政府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的不断增强)。,语文新课标(RJ),第4单元 综合学习,综合学习,9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的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