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者简介,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
2、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做教授。,课前预习整体感知:,1、作者怎样解释“格物致知”?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4、理清课文结构,丁肇中,这是一篇著名科学家对学习自然 科学的经验之谈的议论文,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格:推究。致:获得。 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2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3、“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1自然段,2-1自然段,1 自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
4、的精神的意义并 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理清课文结构,我们有句俗话说:“要知道梨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那么对梨的认识就是通过亲口尝试得到的。古代的时候人们总以为天圆地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那么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则是通过麦哲伦的这次实践之旅。,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我们无疑都看到无论是对梨的认识,还是对地球的认识;无论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还是课本的不断翻新,都体现着探究事物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不断的实践,作者对大学中 “格物致知”的主张怎样评价?,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
5、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证明的?,举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 为什么用这个例子证明? 因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举例论证,3、讨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讨论: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5、讨论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
6、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6、讨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7、讨论: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8、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11段,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9、讨论: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3、“为什么基本
7、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答:原因是,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一些读书人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 (2)这样做的依据是: (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课文原话回答。),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
8、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提问:第九段讲的 是什么道理?,归纳:实践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 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10、讨论: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
9、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小结:,1.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2.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对比) 3.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4.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
10、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7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示例:我们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弱点是缺乏责任心。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大多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造成意志薄弱;在学校及社会教育中对于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较为薄弱。,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验的过程、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这几个方面来论述说明的。,阅读第六段至结尾回答下列问题,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举自己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宁德同心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册期中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 志愿者培训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策略考核试卷
-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丝印染在汽车内饰扶手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节能型低温仓储技术考核试卷
-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 信息透明度与保密性考核试卷
- 作业场所物理因素健康风险评估工具开发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GSM汽车远程防盗报警器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CPP印刷膜数据监测报告
- 三家比价合同范例
- 项目驻地安全防火培训
- 风险评估培训课件x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DB34∕T 3468-2019 民用建筑楼面保温隔声工程技术规程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 湖北2024年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及直属法院招聘雇员制审判辅助人员2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
- 生物-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污水处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T-GDPAWS 11-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