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_第1页
《孔子》观后感_第2页
《孔子》观后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子观后感摘要:孔子,这部上映于2010年1月22日由胡玫导演的电影,自从上映有关此片的“口水战”就从未停息,“正史”和“戏说”的争论尤为激烈,事实证明这是一部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不论孔子它是否真的蕴涵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深邃文化,大气、厚重,但是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我想这才是它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封建统治、孔子思想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

2、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既然是电影,便会有虚构,就会掺杂导演的价值观,所以面对当今纷繁的世界,孔子立意深刻,编剧为世界给出了孔子“夫子礼治”、“大同思想”以及“仁义礼乐”的儒家思想,同时表达出“凡非礼者,勿言、勿视、勿听”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处世哲学。由于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被后人称作圣贤。因此,关于此片,也就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见仁见智的解读。 有人便认为,“孔子”、“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该片最大的卖点,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仍是当前的主流。随着孔子的热映,将再次掀起国学热,并对中国传统文

3、化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和传承。 除孔子周游列国的剧情略显松散和平淡外,整部电影张弛有度,剧情紧凑。曾拍过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电视剧的第五代女导演胡玫,联手曾凭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鲍德熹,将孔子的画面打造得诗意、唯美与考究,而周润发诠释的孔子,更代表了一个女性导演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所以电影孔子像是一杯清茶,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影片更注重孔子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尽管在视觉冲击上,孔子不能与商业大片匹敌,然而古典儒雅的台词和流畅自然的故事叙述。让孔子这部包涵深厚文化底蕴的电影,有着它特有的市场吸引力。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以六

4、艺教育学生。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在当时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美的各个方面,其中以德育为先。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主张仁政和德治;提倡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但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孔子生前不能行其道,所以他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培养能够实现他政治理想的人才,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学说,广为传播二千多年,对后世影响极为巨大,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孔子思想已深入千家万户,穷乡僻壤,它已超越了文字传播的局限,通过各种礼俗,多种渠道,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

5、里,积淀在民族心理的深处,成为共同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或尊孔,或持不同观念者,及要捞取政治本钱的投机人士的反孔、批孔,时起时伏,绵延至今。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如此深远广泛影响的思想家,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孔子影响之大。这也是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把孔子列为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之首的主要原因。 然而有的论者却认为中国所经历的二千年封建时代是历代王朝利用孔子思想进行反动统治的时代,封建时代有赖孔子儒学得以维护和巩固。于是孔子背上了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理论服务,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罪名。可是,迄至今日,这些论者中还没有任何一人在抵制孔子的同时,能够说明如果没有孔

6、子思想的存在,是不是中国就没有二千年的封建统治?欧洲倒是没有孔子思想,却也存在着漫长的封建时代。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利用孔子思想,维持长治久安,国家统一,防止了中世纪神权政治的黑暗。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极力赞扬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的真正价值,认为“中国文人的宗教(指儒学)是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任何迷信和荒谬的传说,也没有悔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向往中国的理性道德,推祟孔子。这表明儒学对十八世纪欧洲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儒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由此也可看出,那些把孔子思想与封建统

7、治划等号论者的荒谬。奇怪的是,不是说老百姓因孔子思想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而饱受压迫剥削吗?可是,在那封建时代里,老百姓所企盼的正是为政以德、节用爱人等孔子教化的实现。与此同时,世界各国都在经历着封建时代,唯有中国的孔子及其儒学后继者敢于作出言论批评与劝谏当时的帝王,要行仁政,不要暴政,及不迷信怪力乱神,始终强调民为邦本,提倡重民、爱民、富民、保民,提出“省刑罚”、“薄税敛”、“使民以时”、“博施济众”等主张;提倡人道主义、独立人格,把人从神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尊崇尧、舜这样的圣君,而贬斥桀、纣那样的暴君,颂扬汤、武革命,认为汤、武诛桀、纣、只是诛一独夫,而非臣弑其君;强调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8、”,“水可载舟,也可覆舟”,“道重于君”,主张“从道不从君”,以儒学之道来约束、限制封建君主。由此可见,孔子虽生在封建时代,但他的思想自有超越时空的成份,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孔孟儒者是封建时代反封建暴政的革命先行者,其名言“苛政猛放虎”,正是对封建弊政的批判。又怎么可以说孔子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者,而背上对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压迫的罪名呢?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误解和曲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有十二亿多人口,有五十六种民族。以儒学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维系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我们要珍惜这一文化传统,用孔于思想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界人

9、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孔子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提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他说:“柔远人,则四方归之。”(中庸)主张以德服人,而反对用武力强加于人。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即是以文明道德来教化,而不是以武力来征服周边的少数民族,这样使得“四夷”民族悦而归之,认同华夏文明,并渐次归化融合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和合人文精神,它不仅有助于批判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化解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使之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而且其多元融合的包容性原理亦可纠正单一信仰,单一文化的专一观

10、念的偏差,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之事物多元和合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吸取各国事物的优长而弃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新加坡的发展吸取了儒学及西方文化等各种不同文明的价值,提倡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原则,倡导种族与种族、语言与语言的和谐,体现了“和而不同”、多元互补的精神,由此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提倡。相反,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及各东欧国家,忽视原有的传统文化信仰,忽视各民族、各宗教的特色及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以一种模式、一种思想来规范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遗弃民族传统文化,结果造成国家的解体,民族矛盾加深和战乱频繁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鉴。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被举世公认为礼义之邦,可是现在还大力提倡建设传统精神文明,说明在这方面还有欠缺,优秀的传统道德已有所丧失。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确实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