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_第1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_第2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_第3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_第4页
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市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成都市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项 目 编 号:勘察等级:甲级法 定 代 表 人:职称:高级工程师企业技术负责人: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 定 人: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审 核 人:职称:工程师项 目 负 责 人: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 写 人:职称:工程师 职称:助理工程师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2017年9月21日地 址:成都市龙潭工业园区资质等级:甲级电 话:传 真:服务电话:邮 编:企业法定代表人申明本人郑重声明: 本单位本次出具的勘察报告及其附件的全部内容是真实准确的

2、.我知道报送虚假的资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此次报送的勘察文件及附件材料如有虚假,本单位及本人愿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的处罚. 单位法定代表人:(盖章) 2017 年 9月21日 目 录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及工作技术要求21.3勘察依据3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42、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2.1勘探点的布置42.2勘探点的测放42.3勘察手段42.4完成工作量5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63.1场地地形、地貌63.2区域气象概况63.3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73.4地层岩性83.5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10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124.1地下水赋存条件

3、及类型124.2地下水的腐蚀性124.3场地土的腐蚀性135、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145.1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145.2场地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14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56.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156.2岩土层的均匀性分析与评价156.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156.4地基土的胀缩性评价176.5场地内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177、基坑支护方案分析187.1场地基本情况简述187.2基坑支护建议措施188、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98.1场地地下水198.2人工填土208.3膨胀性黏土208.4基坑监测209、结论及建议201、前言1.1工程概况四川广汇蜀信实业有

4、限公司(业主单位)于二一七年九月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天府新区广汇城项目建筑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目前阶段,场地内拟建建筑物布局、层高及结构形式等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为配合业主施工计划安排,本次勘察任务为广汇城项目地块的基坑支护工程部分勘察,建设场地勘察待平面位置确定后继续进行.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杭州路东段南侧,汉州路东侧,两路交汇处,在建地铁11号线及18号线分别从场地东侧、南侧附近通过,距成都天府广场直线距离约30千米,与业主单位在建广汇成都雪莲堂美术馆隔汉州路相邻,交通极为便利.具体位置见图1.1红色原点标注.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广汇城项目地块被拟建市政道路分为

5、两块,本报告分别标注为A地块及B地块(详见勘察报告附图:钻孔平面布置图).具体情况见下表1.1. 基坑具体情况明细表 表1.1 地块名称周长(米)面积()场地0.00标高(米)地下室层数地下室底板标高(米)基坑开挖底板标高(米)A846.2629846.68489.003475.20473.20B379.188249.42487.002477.10474.101.2勘察目的及工作技术要求(1)查明基坑开挖线沿线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治理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治理方案建议,初步评价场地内的建筑适宜性;(2)查明场地内埋藏的古河道、沟滨、墓地、溶洞、孤

6、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3)查明场地内岩土的成因类型、厚度、分布范围及工程特性,初步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承载力;(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规律及渗透性;预测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及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5)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确定所处抗震地段,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6)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支护结构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的腐蚀性;(7)提出基坑支护所需岩土工程参数,评价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提出基坑支护建议措施.1.3勘察依据本次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标准及参考资料主要为:(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

7、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2)建筑

8、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4)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2014 427号文.(15)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场地用地红线范围图及基坑开挖边线图;(16)拟建场地附近的区域、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成果资料.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拟建工程为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岩土种类较多,厚度及分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综合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9、为甲级.2、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1勘探点的布置根据业主提供的拟建建筑基坑开挖范围图,依据规范并结合场地特点及规模,勘探点沿基坑开挖边线布置,共布置勘探孔75个,钻孔间距9.4021.70米.其中控制性孔27个,孔深28.2032.80米;一般性孔48个,孔深24.8028.70米.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2勘探点的测放本次详勘勘探点依据业主方提供的三个控制点,采用南方RTK(S82)进行测放.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如下表2.2:控制点坐标及高程 表2.2点号X坐标Y坐标高程(米)1194108.717220721.170484.9542194040.577220670.41248

10、5.0983194241.252220606.008488.6782.3勘察手段根据场地地质情况,结合本院在类似场地的工程经验,本次勘察工作采用以下手段完成:(1)搜集资料及工程地质调查搜集和研究场地区域地质、地震资料及场地附近已有的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资料,进行了 现场踏勘和工程地质调查.(2)钻探本工程钻探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采用SH-150型钻机回旋钻进,全孔取芯,岩芯采取率控制标准按相关规范执行,并及时现场编录.(3)标准贯入试验 对场地内的粘性土进行标准贯入原位测试,以判定其力学性质.(4)取岩土试样及室内试验 对场地内的岩土按规范要求采取试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获取各地基土的

11、物理力学指标及土对砼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钢结构的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钢筋的腐蚀性.2.4完成工作量我院受委托后于2017年9月10日组织钻机进场并开始钻探,于2017年9月19日完成全部野外勘探工作,2017年9月21日提交成果报告.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4.完成工作量表 表2.4序号工作内容完成工作量单位备注1勘探点测放75个2完成钻孔75个3钻探进尺2142.70米4标准贯入试验20次5取土样13组6取岩样14组7取水样2组8室内岩土试验27组9土腐蚀性试验5件10水质简分析2组11提交成果报告6份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杭

12、州路东段南侧,汉州路东侧,两路交汇处,交通方便.场地原为荒地,地表为临近项目施工弃土,沿基坑周边场地钻孔孔口标高487.21米492.57米,相对高差5.35米,基坑周边场地平均高程489.30米.场地地貌单元属宽缓浅丘,为岷江水系级阶地.3.2区域气象概况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无酷暑,冬季少严寒.多年年平均气温16.2,最高37.3,极端最低气温-5.9,全年一月气温最低,七月气温最高;多年年平均降水量947米米,6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4.276.9%,12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最少;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020.5米米;多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

13、年年平均风速为1.35米/s,最大风速14.8米/s,极大风速27.4米/s(1961年6月2日),主导风向NNE向,出现频率11%,基本风压为0.25kPa.3.3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断带和龙泉山褶断带之间(见图3.2).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坳陷盆地内堆积了 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他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总体而言,该

14、区属扬子地台,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已考虑龙门山地震带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图3.3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3.4地层岩性拟建场地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米l)、第四系全新统湖相层积粉质黏土(Q4l)、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土(Q1+2fgl)、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地层特征分述如下:按地层由上至下的顺序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米l):褐红色、棕红色,稍湿湿,成份以全强风化状泥岩及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少量卵石,强风化泥岩为块状,块径250厘米,质软,易碎,全风化多呈土状,结构松散,无压实,土中大空隙较多,均匀性较差,为附近建

15、筑场地及市政道路场地开挖弃土,新近堆填,基本处于无固结状态,层顶标高485.98492.57米,均出露于地表,层底标高474.68489.24米,层厚0.4012.80米,平均厚度5.83米,分布于场地内大部分地表.(2)第四系全新统湖相层积粉质黏土(Q4l):褐灰色,夹灰绿色条带,粘性较好,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钻探过程中扰动易软化,缩径现象明显,粘性好,含少量有机质,无气味.层顶标高477.44488.84米,层顶埋深1.2012.00米;层底标高474.74485.24米,层底埋深4.8014.60米,层厚0.303.80米,平均厚度2.24

16、米,分布于场地西南侧原水塘位置(具体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土(Q1+2fgl):褐黄色棕红色,可塑,稍湿湿;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质及钙质结核,局部含薄层粉质黏土.层顶标高474.74488.87米,层顶埋深1.5014.60米;层底标高471.14487.14米,层底埋深1.4017.80米,层厚0.506.00米,平均厚度2.22米,场地勘探孔布置范围内大部分区域有分布.(4)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紫红、砖红色,局部夹青灰色,全中风化,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以黏土矿物为主.岩层产状1284,其他结构面不明显,局部夹泥

17、质粉砂岩夹层,层厚0.20.6米,未单独分层.泥岩顶板埋深为0.0019.40米,标高469.09488.71米,高差19.62米,起伏较大;根据泥岩风化程度及力学特征划分为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及中风化泥岩三个亚层,需要说明的是,泥岩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层之间为一渐变过程,并无明确的界限.1全风化泥岩:风化裂隙极发育,岩心层土夹少量碎石状,原岩结构可辨,可视为硬塑状粘性土,因含差异风化强风化状泥岩颗粒及团块,粘性较差,不易搓成条状.层顶标高472.24488.84米,层顶埋深0.0017.40米;层底标高471.14487.65米,层底埋深1.8018.85米,层厚0.202.90米,

18、平均厚度1.34米,勘探孔布置范围内部分区域有分布.2强风化泥岩:风化裂隙发育,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块状或碎石状,断面多铁锈色浸染,易碎,岩块浸水迅速软化、崩解.层顶标高471.14489.24米,层顶埋深0.6018.50米;层底标高469.09488.71米,层底埋深0.4019.40米,层厚0.406.60米,平均厚度2.29米,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区域均有分布.3中风化泥岩:风化裂隙局部较发育,整体弱发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多呈短柱状或柱状,局部机械破碎呈块状.岩芯断面较新鲜,岩质软,敲击易碎,岩块浸水后较快软化、崩解,暴晒易龟裂呈不规则碎块状.层顶标高469.09479.57

19、米,层顶埋深0.4019.40米;揭露层厚7.1031.10米,未揭穿,整个场地均有分布.该层局部夹泥质粉砂岩夹层,层厚0.20.6米,未单独分层.各地层的埋深及厚度详见附图工程地质剖面图.3.5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5.1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1)土层常规试验本次勘察于钻孔中共采取原状土样8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统计成果见表3.5.1-1、3.5.1-2.土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表 表3.5.1-1土层物理力学 指标天然密度0(g/厘米3)天 然含水率0(%)天 然孔隙比e0液限WL(%)塑限WP(%)液性指数IL压缩模量Es1-2(米pa)压缩系数1-2(米Pa-1)抗剪强度

20、 (直剪) c(kPa)()粉质粘土统计数6666666666最小值1.9823.40.6730.517.200.395.150.2319.4010.40最大值2.0125.30.7233.018.300.567.480.3322.7011.80平均值2.0024.270.6932.117.850.455.960.2921.2010.95标准差/0.960.360.060.830.041.270.55变异系数/0.030.020.140.140.130.060.05标准值/32.8518.200.505.260.3220.1010.50粘土统计数7777777777最小值1.9126.80.7

21、9740.318.800.254.350.2829.4010.40最大值1.9431.60.89548.122.200.486.770.4235.5013.10平均值1.9329.310.84444.2320.630.385.380.3532.7711.84标准差/3.101.030.100.860.052.620.83变异系数/0.070.050.250.160.150.080.07标准值/46.6321.380.454.670.3930.9011.19岩样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成果表 表3.5.1-1岩 石名 称统 计 指 标项 目天 然 密 度dg/厘米3天然抗剪强度单 轴 抗 压 强 度fr

22、c(米Pa)(天然)内聚力C(米Pa)内摩角()(天 然)中风化泥岩3样 本 容 量148814 最 大 值2.480.7937.93.70最 小 值2.330.38 36.81.54平 均 值2.400.51 37.52.40标 准 差0.050.130.380.62变 异 系 数0.020.260.010.26修 正 系 数1.010.820.990.86标 准 值2.430.4237.32.07(2)土层胀缩试验本次勘察,采取13组原状土样进行胀缩试验,以评价其膨胀性.膨胀性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3.5.1-2土层名称自由膨胀率%50kpa膨胀率%膨胀力kpa收缩系数粉质黏土2030/6=2

23、4.50.060.10/2=0.0810.8216.58/2=13.700.220.58/2=0.40黏土4248/7=450.090.40/3=0.2210.2723.76/3=16.400.370.53/3=0.43由土工试验结果表3.5.1-2可知,场地内粉质黏土自由膨胀率为2030%,黏土自由膨胀率为4248%,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第4.3.4条规定,粉质黏土为非膨胀性土;黏土自由膨胀率大于40%小于65%,具有弱膨胀潜势.3.5.2原位测试对场地的黏性土层及全风化泥岩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共完成标准贯入试验20次,统计成果见表3.5.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

24、统计表 表3.5.2土层名称范围值(击/30厘米)有效统计数n平均值(击/30厘米)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粉质黏土9146111.760.169.52黏土914712.291.840.1510.95全风化泥岩11724720.142.420.1218.36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评价4.1地下水赋存条件及类型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成果可知: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分布于表层填土层及粘性土中,以填土层内为主,粘性土层为一相对隔水层,无统一地下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整体较小,基坑开挖时可采用明排疏干.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中,地下水位变化较大

25、,分布广泛,总体透水性较差,但在基岩裂隙发育段透水性较好,尤以全强风化泥岩层为主.勘察期间,紧邻场地东侧市政道路正处在路基施工阶段,路基基岩出露,地下水较丰富,采用水泵+深集水井明排法排水,效果良好.本次勘察时为夏末秋初,降雨量偏多,为相对丰水期.场地稳定水位埋深-1.30-6.90米,标高482.10486.90米,平均标高485.46米.地下水有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年变化幅度在2.04.0米左右,根据本区域地质水文资料,在正常情况下,场地年最高地下水位3.0米左右,标高约486.30米.4.2地下水的腐蚀性在钻孔56号及紧邻场地东侧市政道路集水井内取水样2件进行室内腐蚀性分析试验.根据水质分

26、析资料可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属HCO3-米g-Ca型水,PH值7.457.66.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12.2及附录 G的相关规定进行腐蚀性评价,评价详见下表4.2.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4.2评价方法项目试验值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 结论按环境类型对砼腐蚀性SO42-(米g/L)0.16、0.76200微环境类型为 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米g2+(米g/L)10.71000微NH4+(米g/L)0.28、0.61100微OH- (米g/L)0.0035000微总矿化度(米g/L)97.30、17

27、8.8010000微按地层渗透性对砼腐蚀性PH值7.45、7.665.0微地层为弱渗透性土层HCO3-(米米ol/L)1.46、2.201.0微侵蚀性CO22.50、3.7030微对钢筋混土中钢筋的腐蚀性C1-(米g/L)0.14、0.20100微干湿交替根据表4.2可知: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4.3场地土的腐蚀性根据现场所取土样的腐蚀性测试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的规定进行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3.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4.3评价方法项目试验值 评价标准 腐蚀等级 结 论按环境

28、类型对砼腐蚀性SO42-(米g/千克)55.20400微环境类型为 类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米g2+(米g/千克)25.01500微按地层渗透性对砼腐蚀性PH值7.635.0微地层渗透性为弱渗透性对钢筋混土中钢筋的腐蚀性C1-(米g/千克)10.30250微 土层属B类对钢结构的腐蚀性PH值7.635.5微/根据表4.3可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PH值,场地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5、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5.1抗震设防烈度及地震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抗

29、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5.2场地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本次基坑支护勘察未在场地内做波速测试实验,场地土类别划分参考场地初步勘查阶段(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波速测试成果,其统计结果见表5.1. 波速测试结果统计表(初步勘查成果) 表5.1 孔 号卓越周期Tg(s)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米/s)4号0.27 187 23号0.41 155 33号0.29 178 平均值0.32 173 由试验结果知,勘察场地的场地土等效剪切波平均波速为173米/s,属中软场地土,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在350米之间,属于类建筑场地,建议场地卓越周期T=0.35s.根

30、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勘察场地处于对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场地地基土由人工填土、可塑状粉质黏土、可塑状黏土、全风化泥岩构成.人工填土属软弱土;可塑状粉质黏土、可塑状黏土属中软土;全风化泥岩属中硬土.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6.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成都地区属地震波及区,不论周围松潘、平武或是汶川的强震或邻近周边的地震,波及到成都最高烈度均在6度以下.就该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成都地区是处于周围微弱活动环绕中的地壳稳定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场地无断裂构造,无特殊不良地质作用,地形较平坦,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建筑.6.2岩土层的均匀性分析与评价依据场地基坑开挖深度,

31、场地表层人工填土、可塑状粉质黏土及绝大部分可塑状黏土层位于基坑开挖深度内,可不考虑其均匀性,场地西南侧局部区域基坑底部残余厚度0.702.10米可塑状黏土,层位变化大,可挖除或采取地基处理措施,以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全风化泥岩层局部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厚度变化大,为不均匀土.本次勘察钻孔主要为满足基坑支护需要而布置,均沿基坑开挖边线分布,场地内拟建建筑物区域及纯地下室范围内岩土层分布及层位特点未具体查明,本节岩土层的均匀性分析与评价仅为设计提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设计依据.6.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经现场钻探取芯鉴别,结合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拟建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分布的土层物理力学性

32、质评价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米l):为新近回填,均匀性及固结性较差,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属开挖范围,不用作基础持力层,但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该层土分布范围广泛,厚度差异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差,结构不稳定,受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易出现崩塌及浅层滑坡,严重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对支护形式的选择影响较大.(2)第四系全新统湖积粉质黏土(Q4l):可塑状为主,无膨胀性,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属开挖范围,不用作地基持力层.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该层土在机械成孔,包括旋挖钻机支护桩成孔及锚杆(索)成孔过程中,受机械扰动易产生缩径现象,支护结构设计时需考虑应对措施.(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黏土

33、(Q1+2fgl):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具弱膨胀性,绝大部分区域属开挖范围,局部基坑开挖后残留厚度0.702.10米,不能直接作为地基持力层.(4)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全风化泥岩1:表观为土夹强风化泥岩颗粒状,物理力学性质与硬塑半坚硬状粉质黏土接近,透水性差,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多层或纯地下室基础持力层,但不满足规划超高层建筑的基础持力层设计需要,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可参考相应土层.强风化泥岩2:属极软岩类,但其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多层或纯地下室基础持力层,但该层裂隙较发育,若用作对沉降及变形要求严格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需经设计验算.中风化泥岩3:属极

34、软岩类,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层厚在钻探过程中未揭穿,层位稳定,是良好的基础下卧层.同时亦是基坑支护各种支护桩的良好基础.6.4地基土的胀缩性评价场地地形较平坦,依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第2.3.4条之规定,该建筑场地为平坦场地.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第10.1.2条之规定,成都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3米,急剧影响深度为1.35米.本次勘察在黏土层采取13组粉质黏土及黏土原状样进行胀缩试验.根据试验资料,粉质黏土自由膨胀率为24.5%,为非膨胀性土;黏土自由膨胀率为45%,具弱膨胀潜势,膨胀土的地基胀缩等级为级.6.5场地内岩

35、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的统计成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规定,物理性质指标一般可选用平均值,抗剪强度指标等选用标准值,地基承载力选用特征值.根据岩土参数的选用原则,结合我院在类似场地的工作经验,场地内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见表6.5.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 表6.5地基土天然重度(kN/米3)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模量Es(米Pa)模量岩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rbk(kPa)值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人工填土18.50610/粉质黏土20.1020104.9840黏土19.5025124.6450全风化泥

36、岩119.50241228.0050强风化泥岩221.00502435.00130中风化泥岩321.5024035/2707、基坑支护方案分析7.1场地基本情况简述场地北侧、西侧为已建成市政道路,基坑开挖边线距离道路外沿平均距离约5米,考虑到基坑底部预留施工面,基坑开挖底部边线距离道路外沿距离狭小,无放坡空间;场地南侧为规划市政道路,勘察期间拟建道路处于路基开挖阶段,基坑边线距离场地红线距离约25.0米,具备一定的放坡空间;场地东侧基坑边线距离场地红线约5.0米,红线紧邻拟建市政道路,勘察期间该道路路基已开挖完毕,该段亦无放坡条件.7.2基坑支护建议措施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各岩土层分布范围及地层

37、厚度变化较大,结合场地周边环境状况及施工可能具备的条件,拟建场地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建议如下:(1) 场地西南侧ZK54ZK21号钻孔段,该段土层厚度12.3017.80米,其中地表填土厚5.8012.00米,可塑状黏土具弱膨胀性,为整个场地支护最不利地段,该段坡顶有一定的放坡空间,基坑支护方案可考虑为上部填土部分开挖放坡,坡面采用锚杆或土钉+挂网锚喷措施,坡顶设置截水沟,下部采用支护桩+桩间挂网锚喷支护措施,支护桩的埋深、桩径大小、桩身配筋、桩间距等的选择需由设计人员结合场地施工条件及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选择.(2) 场地南侧、东侧ZK21ZK01、ZK26ZK30号钻孔段,基岩埋深0.002.

38、70米,表层土多为全风化状泥岩,地层稳定性良好,可采用支护桩+桩间土挂网锚喷支护或放坡+挂网喷锚支护措施,具体支护措施选择需由设计人员结合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护条件选择.(3) 场地北侧及西北侧紧邻已建市政道路ZK30ZK50号钻孔段,土层厚0.406.30米,该段场地无放坡条件,支护形式可采用支护桩+桩间土挂网锚喷措施.(4) 场地西侧紧邻已建市政道路ZK50ZK54号钻孔段,土层厚8.8012.70米,填土厚度较大,下部黏土层具弱膨胀性,场地无放坡条件,支护形式可采用支护桩+锚索+桩间土挂网锚喷措施.锚索选择需注意紧邻道路路面下市政管网埋设深度及位置.若施工空间狭小,亦可采用内支撑支护结构.(5) 需沿基坑顶部设置一排截水沟,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可兼做基坑排水集水沟).具体支护措施需由专业设计人员依据业主单位提供的基底开挖标高及场平标高、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