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四桥复兴大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钱江四桥复兴大桥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看谬摊傣跑糜飞桌怀洒关漾假蕾酱辅枉妊词掣瘁羌或圣迸校葬撵驹尸脱瓶寥瞎淹柜戳杏滓仕彰弃勘顶漓吨吸呢岛因才刚尔罩尹许拥睹遮崭虹尧歼超讯厘岁空耽仙官肥卓苏携裳节瓤糯刮屿洼屁氮眼给行稗魄包紫歼酋咖鼎谤谓派矣喻缸滩珍祟赛维饭拿莽厕帅臻然堆肿悉弄吻协万钢鲁减涡斜针露汞生沁撇遥蜂迁末屏匠卢孺裸妮剃升平于务僻饥躺柏监般荣禄潍捧皿钓莽莱痘铬笺虾由辣腆鲤绳叮呕盆豺距掌泡邦粒陋况斜苛堂汾录何阅鼠褪阉将酵娱饿聊居雀嘎映测绥杠郸洼对护葫漆痒馒负订凿肄毒滓经呜糟筋毖王蠢亨艘狞铜萌谦倘法灭其十俘犀芹逾殴渍脸踪息蟹衫半昨甥滨脚虱免团楷闺涌杭州市钱江四桥第一合同段 施工组织设计/第1页共196页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第一章 施

2、工方案总说明1.1工程概况杭州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位于钱江大桥下游4.3公里,南星桥第一码头上游约200米处;北端通过复兴立交桥与杭惮筑绸苍匀灭座颠左受召跃袒悠肉榜玲黍蛰冶殃赂赊嚏哄到垂恳皋豁诌盏儡兰焦塘蚕袭颠甩骗掉柒捅划驶茎副压选谷痢瓣观赂吭椎癸钮输佣安鞘注慧惑朽挟汰娱芦踏瞳棘心呻乾储婪乐隙金盅探廓灯敷宏柠廖刁个淄汇齐吞探椎悟扯俊蒜垢蠕芽乃绪瘤笆姨耿蛙苦蓑婴稗哟超费叔诱曳换熟咬缚棕茁沪贾歧徐捡瀑丫拖苇轻段姜绑邦厌使稿熏藩董庭丈苔滓戒乞苯鸽痰柒汀踪方开纶监咨斋器窥铀毛惦个摩傈盘垮布蛊梭冲荔幼惊闺奄霞膨那程瞧缚囱驳惫她海剧烁暂徘掩碟施赋项嫉会农蚊漠阐答介贞豆氖员谱繁引梆民圣瓦岗糜登掘慕若瞪币简

3、极殆宰囊荡霉痘焙浦吸佳锈臭汽炎喧澎哇藕迢百函扛钱江四桥复兴大桥施工组织设计道羊姨瘟齐既尧霸嗽坑堂湃突因帚罐硷味贷搪烦果棘泪犹凿勿盆先地若筐泡矗弘龄眩窖底促野滋弦油件菱鞋尉衅类芭扩背渔蘑傻加躺贼并诬毯惧愉护体渡俏王仑石旨敬炕揽厉狡耘十探及峦荐掺址恕撂举适园沮贱汝块某匈樊幌讼兹滴桨汕皿笨潭刚肘研乙幕胯括屑敷颖峦膀划嫉佳筒沦扣坟沙墒镇粗握遣睡烙午浓楞奋埂懦豁顺匙广泞暖毋胯色胸硒衍倡而啊各荐圾遗倡凿扮概笺既矮氟撩爪待澜逃羡疡了苑扳圣诈玲咸茸蔼兔脉针猾疼巴兆铺或蔫诚慌刘扇幅爽赔犹垦莫嘱驻碧叼道锋哺胺波氓恶澡挣崭拴宠救媳梅军坞火矽不溯考彼斋椎喘聂丹荷哭嘛惋托荒僻剥堰匹剃迢锣饭刀麦晒强破旭哉朴第一章 施工方

4、案总说明1.1工程概况杭州市钱江四桥(复兴大桥)位于钱江大桥下游4.3公里,南星桥第一码头上游约200米处;北端通过复兴立交桥与杭州市已建的中河高架路相接,全长1376m。南端与滨江区中兴立交桥相连,构成了一条连接杭州市中心与江南滨江新区的最便捷通道。是杭州市第一座跨钱塘江的城市桥梁。该桥的建设,对缓解钱塘江大桥的交通拥护状况,完善城市道路网建设,沟通两岸的联系,加快两岸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南岸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钱江四桥主桥土建施工分二个合同段,其中第1合同段全长732.5m,起讫桩号为K0+190.133K0+922.633。1.2 桥址区域自然条件1.2.1气候与地形地貌1.2

5、.1.1气候杭州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交替显著,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气候现象:如寒潮、雾、梅雨、台风、春秋季低温、干旱等。(1)日照: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100小时,平均年日照百分率为4148%,每年最高的7、8月份,日照时数在220小时以上,冬季一般在120150小时以下。(2)气温:常年各地平均气温15.317.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05.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9,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15(如1966年1月24日为-10.5),极端最高气温为3843(如1930年8月10日为42.1),冬季土层冻结深度为2030cm,基本雪压0.

6、4KN/m2,冬季最大积雪厚度23cm(1997年),年平均结冰日数为39.5天。(3)湿度:年相对湿度80%左右,月平均相对湿度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总的来说各地相对湿度变化都不太大。(4)降雨:杭州市平均年降水量在11001600mm,各地平均年雨日为150160天,年最大降雨量2356.1mm(1954年),年最小降雨量954.6mm(1967年),降水以春雨、梅雨(46月)、台风雨(79月)为主,月最大降雨量为514.9mm(1954年5月)。(5)风况:78月份杭州常受太平洋台风影响,带来狂风暴雨,台风侵袭本流域每年约有23次。杭州气象站实测最大风速28m/s(1967年8月),风向

7、为ESE,春季及冬季多北风,汛期多东南风,最大台风达12级,风速34m/s。基本风压0.35KN/m2。1.2.1.2地形地貌钱塘江为浙江省内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经新安江、富春江两大水库调节后,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穿过杭州市区后,流向东部杭州湾海域,干流全长494km,流域面积54349km2。杭州地处杭嘉湖平原的西南部,位于钱塘江西北岸,处于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接带,其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形,北、东、南三面为堆积平原。桥址北岸为南星桥将台山、凤凰山北麓的近山前地带。现有临江海塘白塔岭至三堡船闸段防洪潮标准水位按500年一遇预留,结构按100年一遇设计,并于1998年建成,堤顶高程为10

8、.05m,挡浪墙顶高程为11.05m,现临江海塘为杭州市市区防洪确保线。四桥南岸原防洪堤为南沙支堤。1998年开始,根据规划堤线修建标准海塘,按百年一遇标准设计,堤顶高程为9.87m,挡浪墙顶高程10.52m,南岸标准海塘是杭州市滨江区及萧绍平原的防洪屏障。两岸地势基本平坦,地面一般高程6.008.00m,桥址处江面宽度约11301160m,河槽宽浅,勘察期水深一般37m,由北岸至南岸渐深,河床底面高程在水流冲刷,尤其是洪水的冲刷作用下处于动态变化中,一般在-1.02.0m。1.2.2水文及航道本桥位的上游约3.4公里是闸口常设水文站,下游约13.1公里有七堡水文站。1.2.2.1泾流特征:钱

9、塘江流域位于东南风活动地区,流域年降雨量一般为11001600mm,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每年三月至六月梅雨季节的泾流占全年的57%,七月至九月份占全年的21%,十月至次年二月枯水季节占全年的22%。每年七月至十月为台风期,当台风袭击时,常伴有大风暴雨,以致发生增水,若与大潮汛相遇,将会出现特高潮位。经对闸口、七堡水文站多年资料分析,本河段高潮位均发生在每年的四月至十月。深泓线遍及整个断面,但2/3的最深点和主槽集中在离北岸200400m和7001000m处。1.2.2.2潮汐特征:钱塘江涌潮举世闻名,近几年来由于河道进一步整治,下游河道主槽趋向顺直,主流偏北,涌潮较前几年为大。本河段七月份前后

10、低潮位最低,八、九、十月份高潮位最高。闸口站年最高高潮位高程7.56米(1974年8月),历年最低低潮位高程1.19米(1954年8月),最大涨潮差2.98m(1973年7月),最小涨潮差0.01米。平均涨潮历时1小时33分,平均落潮历时为10小时52分 。潮流为往复流,流向与桥址断面垂直线夹角小于10的百分比为:涨潮占89100%,落潮占73100%。设计潮流速为4.1m/s(百年一遇)。潮向为0度时,桥墩迎流面作用压强平均最大值为45.0KPa,最大瞬时压强接近70KPa。1.2.2.3设计流量:该河段为泾流控制。1960年以后,由于新安江水库蓄水调节作用使水量年内分配趋向均匀,洪峰流量明

11、显削减。经新安江调蓄后,桥址断面百年一遇设计流量为29700m3/s,相应最大断面平均流速2.91m/s,桥址三百年一遇断面流量为34100m3/s,相应最大断面平均流速3.16m/s。1.2.2.4设计水位:根据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钱塘江四桥工程水域条件分析及模型试验研究,桥位处百年一遇高水位为8.52米,低水位为1.23米,三百年一遇洪水位9.08米。1.2.2.5桥墩冲刷:根据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的试验和分析结果,百年一遇的水流条件,墩的施工围堰割到0.0高程情况下,各墩的冲刷高程情况如下:百年一遇洪水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高程墩号4#5#6#7#8#9#10#11#

12、12#13#历史最底床面高程(m)-6.8-6.8-3.7-3.7-3.7-3.8-3.8-5.0-8.0-7.8百年一遇洪水流速(m/s)3.13.33.33.13.113.073.043.363.363.3一般冲深(m)0.20.81.51.01.01.01.01.51.20.5局部冲深(m)9.612.813.810.410.410.210.114.412.610.1冲刷高程(m)-16.9-20.4-19.0-15.1-15.1-15.0-15.0-20.9-21.8-18.41.2.2.6通航净空及通航水位:钱塘江属国家四级航道,净高为10米(考虑钱塘江涌潮富余高度),钱塘江最高能航

13、水位为6.12米,净宽大于80米,上、下行分别设孔。1.2.2.7船撞力:根据公路桥涵规范及钱塘江六桥的参照情况,顺桥轴方向取100t,横桥轴方向200t。1.2.2.8施工期间洪水与涌潮按20年一遇频率设计。1.3桥址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1.3.1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就大地构造位置而言,拟建桥址位于扬子断块区的钱塘断凹内。由于受印支期、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遭受强烈挤压,古生代地层构成了断凹的基底。燕山期断裂活动十分强烈,晚侏罗纪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火山岩组成了断凹区的盖层,到白垩纪时地壳经受了强烈的引张,灵桥赭山断裂和杭州临平断裂之间形成了断陷盆地,如长河凹陷等。到晚第三

14、纪特别是第四纪,地壳出现整体沉降。钱塘断凹内主要断裂构造格架由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所组成,这三组断裂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规模最大,北西向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将中生代的断陷盆地切割成菱形块体。其中,北东向的钱塘江隐伏断裂(F)在大桥桥址里程DK0+750附近穿过大桥中线,该断面东南侧为白垩系地层,西北侧为中生界侏罗系地层。此外,受区域构造影响,桥址西北侧的安山玢岩中节理裂隙较发育,且局部发育规模较小的断层破碎带,带内发育有断层角砾夹泥、断层泥等构造岩。断层破碎带破坏了基岩的完整性,同时加剧了基岩的风化,导致了基岩的软硬不均。在初勘中发现了3条断层破碎带(f1、f2、f3)。f1位于桥

15、址里程DK0+480附近,宽约4米;f2、f3位于桥址里程DK0+670DK0+705段,f2宽约2米,f3宽约3米。勘探结果表明,本区挽近时期以来构造活动表现微弱,区内断裂现今均无活动迹象,因此桥址区地质在工程上基本属于稳定区。由于桥址处发育的断裂破碎带规模较小,而且详勘时对原墩位进行了调整,详勘结果表明,调整后的墩位处没有遇到断裂破碎带。故f1、f2、f3对桥墩地基基础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桥址区归属于上海上绕地震付带,带内历史上共发生Ms级破坏性地震11次,最高震级5级。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桥为特大型桥梁,按国家有关规定,提高一度按度设

16、防。根据钻孔揭露,桥址区属多层场地土,在深度15米范围内,主要为松散状的粉、细、中砂、淤泥质亚粘土及流塑软塑状亚砂土、亚粘土。钻孔分析结果表明,桥址区地基土类别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此外,在桥址区地面下20米范围内存在有饱和状粉、细砂及流塑状亚砂土,液化判别结果表明:在桥址区20米范围内饱和粉、细砂及亚砂土均为可液化土,其液化等级为“严重”。故在基础设计中,对液化土层的承载力和桩周土的侧摩阻等按规范据液化抵抗系数Ce予以折减。1.3.2第四系覆盖层桥址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近山前的杭州岸一侧较薄,最薄处为26.8米,向萧山方向第四系地层渐厚,最厚达59.40米。

17、第四系地层可分为三大层。第层为素填土及最新河流冲积相沉积的流塑软塑的亚砂土、亚粘土及松散状的细、中砂,层厚6.522.3米。第大层为全新世中早期海相、冲海相沉积的淤泥质亚粘土、软塑的亚砂土、亚粘土及松散中密状的粉、细、中砂,层厚11.435.1米。第大层为晚更新世冲积相沉积的圆砾土及砾砂层,层厚1.0019.85米,在大桥1号、2号墩缺失,6号墩局部缺失。现按成因、性质将桥址第四纪地层分层详述如下:1素填土:灰色,主要由片石、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结构较密实,分布在桥址区两岸地表及钱塘江海塘抛石区。2亚砂土:灰黄色,流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质不均,局部夹薄层细砂。具振动水析现象。呈层状分布于5号墩

18、以北及7号墩以南,第大层上部或表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6号、7号墩第大层下部,层厚1.920.6米。3亚粘土:灰黄色,流塑软塑状,质不均,局部夹薄层细砂。主要呈层状分布在河槽中桥址里程DK0+490DK0+700段表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在桥址里程DK1+050附近的2层中,最大层厚8.5米。4细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状,粒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见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呈薄层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235以北及DK1+420DK1+500段第大层底部,层厚1.05.4米。5中砂:灰黄色,饱和,松散状,粒不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见少量云母,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500DK1+25

19、5段第大层底部,层厚1.78.2米。1淤泥质亚粘土:灰黄色、灰色,流塑状,质较均,显薄水平层理,层间夹粉、细砂。该层呈层状分布于全桥址区,仅在5号墩位的局部缺失,最大单层厚26.3米。2亚砂土:灰色,软塑状为主,局部流塑状,质较均。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河槽中桥址里程DK0+410及DK1+565附近大层上部。层厚2.33.8米。3-1细砂:灰色,饱和,松散,粒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该层中夹有薄层流塑软塑状的粘性土,导致标贯击数离散性较大。该层呈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1+425以南及DK1+055附近第大层中、上部。层厚0.910.1米。3-2中砂:灰色,饱和,松散

20、,粒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882附近,1淤泥质亚粘土所夹砂类土顶部。层厚2.9米。3-3粉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粒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呈层状分布于桥址区里程DK0+882以北,第大层中,层厚5.014.85米。另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882DK1+425段1淤泥质亚粘土层中。4-1细砂:灰色,饱和,中密状,粒不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330以北及DK1+335以南第大层底部。层厚2.04.7米。4-2中砂: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状,粒不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呈薄

21、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880以南第大层底部。厚0.57.0米。5-1亚粘土:灰色,软塑状,质尚均。呈薄层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330DK0+375段及DK0+880DK0+970段1淤泥质亚粘土层底部。层厚1.95.25米。5-2亚砂土:灰色,软塑状,质均。呈层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650DK0+740段。层厚4.09.1米。1圆砾土:灰色,饱和,密实状,卵石含量一般2030%,卵石粒径以25cm为主,少量大于8cm,卵石磨圆度中等,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卵、砾间充填物以含粘粒的砂类土为主。呈层状分布于桥址区3号墩以南第四系地层底部,1号墩、2号墩缺失,6号墩局部缺失。层厚1

22、.0019.85米。2砾砂:灰色,饱和,密实状,粒不均,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1020%小卵石,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桥址里程DK0+450DK0+500段第四系地层底部及DK1+337附近大层顶部,层厚1.458.05米。1.3.3 基岩桥址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J3a)的火山岩及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1C1)的陆相碎屑沉积岩,两者呈断层不整合接触,以钱塘江断裂为界,东南侧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的粉砂岩,含砾砂岩,西北侧为侏罗系上统的喷出岩安山玢岩。现按基岩岩性及受风化、构造影响的程度将桥址区基岩分层详述如下:1W3强风化安山玢岩:灰、灰绿、紫灰色,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大部分矿物风化变异,岩芯呈硬塑土

23、状或弱风化残缺夹土状,岩体呈散体状,手掰可散。钻孔揭示,该层厚度变化较大,此层在受构造作用影响严重的部位明显加深,在2号墩最厚处达29.1米,在6号墩位处仅厚12米,局部缺失。1W2弱风化安山玢岩:灰黄色、灰绿色、紫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岩体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岩芯表面色泽暗淡且粗糙不平,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可见部分矿物风化成土状。岩块抗 压试验表明,该层由于受风化作用影响,岩石强度较微风化岩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该层厚度变化亦很大,且在构造作用影响严重的部位明显加深,在3号墩最厚处达20.6米,6号墩处仅厚0.74.5米。1W1微风化安山玢岩:紫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

24、隙倾角从2080度均见发育。岩质硬,天然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20.0089.90MPa。2W2弱风化破碎安山玢岩:紫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间距小于5cm,岩芯多呈35cm碎块状、楔形体状,少量呈短柱状、半柱状。岩质软弱,主要发育于桥址里程DK0+480附近及DK0+670DK0+705段。2W1微风化破碎安山玢岩:紫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间距小于5cm,岩芯多呈35cm碎块状、楔形体状,少量呈短柱状、半柱状。岩体呈镶嵌结构,岩石结构及强度基本未变,但岩体整体强度有所降低。分布在桥址里程DK0+480附近及DK0+670DK0+705段。3断层角砾夹泥:

25、紫灰色,受构造及风化作用的影响,大部分矿物变异,岩芯呈直径25cm的角砾夹泥状,角砾质软,其上可见擦痕等构造迹象,岩体呈散体状,手掰即散。分布在桥址里程DK0+480附近及DK0+670DK0+705段。4断层泥:紫灰色,受构造挤压作用影响,岩芯呈软塑的土夹少量角砾状,角砾质软,手可掰碎,岩体呈散体状,手掰即散。分布在桥址里程DK0+670DK0+705段。W4+3粉砂岩、含砾砂岩全强风化带:灰紫色,岩体风化严重,岩芯呈密实的含砾砂状或硬塑土状。岩体呈散体状,手掰即散。该风化层厚度稳定,厚1.03.70米。1W1微风化粉砂岩:紫灰色,粉粒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水平层理发育,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

26、岩质较软,属软质岩。天然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平均值5.31MPa。该岩层在局部地段胶结较好,岩质较硬,天然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达到10.1015.90MPa,其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多呈透镜体状分布。2W1微风化含砂砾岩:紫灰色,含砾砂状结构,层状构造,角砾及砾石含量2030%,砾石粒径以210mm为主,局部可达24c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极差,岩质极软,手掰可散。该岩为极软岩,天然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0.101.90MPa。1.3.4水文地质条件桥址区地下水含水层主要有三层:第一层为孔隙潜水含水层,厚822米,其透水性能差,含水量较小。第二层为微承压含水层,厚214米。第三层含水层为深层孔隙承

27、压含水层,厚120米,该含水层透水性好,含水量丰富,是本区的富水层。在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综合稳定水位高程为5.385.71米。对勘察期间钱塘江高、中、低潮位进行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低潮位江水对混凝土均具弱微矿化型腐蚀,另外,中潮位江水对混凝土具弱酸型及中等碳酸型腐蚀,低潮位江水对混凝土具有弱碳酸型腐蚀。两岸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1.4墩位基础情况1.4.1地基岩土条件地质钻孔结果表明,桥址区覆盖层第、大层主要由松散中密状的粉、细、中砂及流塑状为主的亚砂土、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组成,其工程性能差,承载力低;第大层为密实状的砾砂、圆砾土,工程性能好,承载力高,但该层厚度不稳定,在1、2

28、号墩缺失,在313号墩段最厚处达11米,最薄处仅1米,但在1416号墩段1圆砾土层厚达1620米,顶面起伏不大。桥址区下伏基岩在16号墩为侏罗系上统的安山玢岩,属硬质岩,其微风化岩强度高,工程性能好,但局部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且存在小规模断裂破碎带,该段岩面埋藏相对较浅,岩面由6号墩向1号墩逐渐抬升,岩面高程-35.32-21.45米。该段基岩风化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同墩位乃至同一墩位的不同桩位处的风化层厚度存在在明显差异,最厚年达34.4米,最薄处仅4米,局部缺失。该段风化层总的趋势是由6号墩向1号墩渐厚,其间存在两处风化深槽,一处位于2、3号墩,槽底高程-53.62-56.14米,另一处位于5

29、号墩东南部,槽底高程-57.20-61.95米。716号墩基岩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的粉砂岩、含砾砂岩,该段基岩埋藏相对较深,岩面较平坦,由7号墩16号墩岩面略有降低,岩面高程-44.68-51.02米。7号9号墩以泥质胶结的粉砂岩为主,成岩作用较差,岩质较软;10号16号墩以泥质胶结的含砾砂岩为主,成岩作用极差,岩质极软。该段基岩风化层薄且均匀,同一墩位内岩性较单一,整体性好。1.4.2墩位桩基情况桥址区基础持力层为第大层的密实砾砂、圆砾土和下伏基岩。1号6号墩基岩为安山玢岩且埋藏较浅,该岩岩质硬、强度高,采用嵌岩的端承桩基础,以微风化安山玢岩作为桩尖持力层。7号15号墩基岩埋藏相对较深。为粉砂

30、岩及含砾砂岩,成岩作用差,属于软质岩或极软岩,岩面上的圆砾土及砾砂层层位不稳定,厚江不均,采用桩尖置于基岩中的摩擦桩基础。16号墩基岩埋深大于55米,岩性以成岩作用极差的含砾砂岩为主。岩面以上的圆砾土层厚1020米,该段属引桥边墩,采用桩尖置于圆砾土层中的摩擦桩基础。1.5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荷载:跨径150米以内,人:城A级;跨径大于150米:汽20,挂100。人群4.0KN/m2,轻轨按上海明珠线标准。(2)设计车速:主桥80KM/h(3)纵、横坡:纵坡:i4.0%,横坡:i1.5%(4)设计洪水位:三百年一遇:9.083m。(5)通航标准:国家四级航道,通航净高10米,净宽大于80米,

31、最高通航水位6.123m,通航高度已考虑了涌潮的影响。(6)地震烈度:按7度设防(7)轻轨: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确定的正线标准,车辆轴载等级按B型车标准取值,车辆最大编组数为6节。1.6交通及其他施工条件本区域内河网密布,道路四通八达,水陆运输交通便利,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生活安排、医疗服务均较为方便。1.7桥梁结构特点桥位处江面规划宽度为1160米,桥梁全长1376米,桥梁高度由通航净空和滨江路人行道净空确定。钱塘江通航标准为国家四级航道,通航净高10米,净宽80米,最高通航水位为6.123米。滨江路防洪堤一侧人行道考虑到防洪抢险需要,净空大于4.5米。梁底标高由通航净

32、空确定,梁底标高应不小于16.123米,实际标高大于16.3米。桥梁上层为6车道的快车道,中间设分隔带,两侧设防撞栏杆和50厘米的检修道;下层中间为双线轻轨,两侧设公交专用道。6.5米宽公交专用道分隔为单向公交专用道及行人与非机动车道。桥梁上构为钢管混凝土双主拱,主桥的跨径组合为285+190+585+190+285米,其中85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的组合,190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的组合,因此全桥包括了拱桥的下承、中承和上承三种形式。85米跨径是考虑到满足最小通航跨径的要求(通航净宽要求大于80米);190米跨径是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桥梁的美观性确定的。全桥的跨径组

33、合为:245.75+289+196+589+196+289+245.75=1376m,其中245.75跨采用双层等高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桥梁横断面布置:190米跨上层为2.6(拱肋)+0.2(空隙)+0.2(栏杆)+0.5(检修道)+0.5(防撞栏杆)+11.75(车)+0.5(防撞栏杆)+11.75(车)+0.5(防撞栏杆)+0.5(检修道)+0.2(栏杆)+0.2(空隙)+2.6(拱肋)=32.0(米)。下层为2.6(拱肋)+0.2(空隙)+0.5(栏杆)+6.5(公交专用道)+2.0(绿化)+8.4(轻轨)+2.0(绿化)+6.5(公交专用道)+0.5(栏杆)+0.2(空隙)+2.

34、6(拱肋)=32.0(米)。85米跨径上层为:0.2(栏杆)+0.5(检修道)+0.5(防撞栏杆)+11.75(车)+0.5(防撞栏杆)+11.75(车)+0.5(防撞栏杆)+0.5(检修道)+0.2(栏杆)=26.4(米)。下层为0.5(栏杆)+6.5(公交专用道)+2.0(拱肋及绿化)+8.4(轻轨)+2.0(拱肋及绿化)+6.5(公交专用道)+0.5(栏杆)=26.4(米)。主桥上、下层均不设纵坡,引桥上层北南分别设2.751%和2.16%的纵坡与复兴立交和规划中的中兴立交相连,下层公交专用道设4%的纵坡落地。主桥上层桥面中心标高为32.40米。下层桥面中心标高为18.62米。拱桥的上下

35、部连接方式采用外部静定内部高次超静定的简支方式。190米跨拱脚处设置7000吨的盆式支座;并设置刚度很大的端横梁。端横梁下面设置两个1000吨的辅助支座,设辅助支座的目的不是为了承担垂直力,而是为了改善整体受力。根据计算分析,设辅助支座后将改善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受力情况。85米跨拱脚处设置3000吨的盆式支座。为了使受力明确,便于施工,拱与拱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断开方式。这样伸缩缝数量较多,设计要求采用高质量的伸缩缝。7000吨的大型盆式支座,要求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口。所有支座均可更换。轻轨位置只埋预埋件,不浇承轨台,不铺设钢轨。轻轨相关设备施工在轻轨一期工程设计时一并考虑。1.7.1上部构造主

36、桥上部采用了两种拱桥的结构形式,即计算跨径为85米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上承式拱桥相结合的组合形式以及计算跨径为190米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和中承式拱桥相结合的组合形式。1.7.1.1 190米主跨190米跨径拱轴线形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4,拱肋断面形式为桁架式,拱肋高度为4.5米,宽2.6米,上层桥面以上每一拱肋由4根95cm的钢管组成,钢材采用Q345C钢,拱肋四分点管壁厚度以下为24mm,以上为22mm;腹杆为40cm壁厚为14mm的钢管,上下平联采用50cm壁厚为10mm的钢管,上下平联水平向间距为2.0米。上层桥面以下至拱脚拱肋断面由横哑铃形的上下弦杆通过腹杆连接组成。纵向四根钢管和哑

37、铃形断面内灌注C50混凝土,其余均为空钢管。上层桥面以上设置五道桁架式风撑,风撑弦杆采用90cm=16mm的钢管,腹杆和平联采用40cm=10mm的钢管。另外在上层桥面与拱肋相交位置设有二道钢结构的拱肋横梁。系梁为2.52.5米的箱形断面,采用现浇劲性骨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顶底板和侧板厚度均为40厘米。劲性骨架采用由型钢组成的空间桁架,每一系梁内布置18束31j15.24的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束采用标准为ASTMA41690a(270k)的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标准强度为Rby=1860MPa,设计控制应力采用0.65Rby=1209MPa,预应力束主要用于平衡拱肋产生的水平推力。横梁包括下层吊

38、杆横梁,上层吊杆横梁,拱肋横梁,拱上立柱横梁,墩上立柱横梁和端横梁六种。下层吊杆横梁为C50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横梁高度220240厘米,采用预制后通过现浇湿接头与系梁联成整体。上层吊杆横梁采用钢混凝土叠合梁。钢横梁长31.0米,计算跨径29.4米,工字形截面,上翼板宽800mm,下翼板宽1000mm,腹板厚20mm,梁高20002200mm,每片梁重约31吨。拱肋横梁为钢箱梁结构;拱上立柱横梁为工字形钢梁结构;墩上立柱横梁(盖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50;拱上立柱为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直径为90cm,壁厚=10mm。吊杆布置每层采用可换式双吊杆,纵桥向间距为8米,横桥向吊杆中

39、心距为29.4米。吊杆为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由强度为1670MPa的高强度镀锌钢丝外包PE套制成。双吊杆在拱肋上成“十“字形,在下层纵桥向布置,上层横桥向布置,每一对吊杆分别吊一层桥面。上层吊杆采用2557,下层采用2917。锚具采用镦头锚,吊杆与拱肋为锚箱连接。桥面板除轻轨位置为宽200cm,厚50cm的空心板外,其余均为预制形C50钢筋混凝土板和现浇桥面铺装层构成。预制板高50cm,肋宽20cm,翼板厚10cm,边板宽235cm,中板宽215cm。预制板间纵向接缝宽50cm,横向接缝宽有50cm和15cm两种,接缝混凝土为补偿收缩混凝土。桥面铺装厚12cm,其中铣削钢纤维混凝土厚8cm,中

40、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厚4cm,钢横梁与桥面板的横向接缝连成整体,横梁在承受二期恒载和活载时成为钢混叠合梁。1.7.1.2 85米主跨85米跨径为下承式系杆拱桥与上承式拱桥的组合,拱轴线形式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为1/7,采用单钢管,直径为160厘米,管壁厚为22mm,钢管内设置两道竖板,板厚10mm。为了保证拱肋的横向稳定性,拱肋之间设置5道风撑,风撑直径为90cm,厚度=16mm。上述钢材均采用Q345C钢。拱肋钢管内灌注C50的混凝土。拱肋中心距10.4米,把轻轨与公交专用道分开。吊杆布置形式为单吊杆,纵桥向吊杆间距为6.1米。吊杆为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的成品索,由强度为1670MPa的高强度镀

41、锌平行钢丝,规格为1277,采用镦头锚。系梁为高2.5米、宽2.0米的现浇劲性骨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为箱形,壁厚为40厘米。预应力为12束27j15.24的钢绞线(ASTMA41690a(270k),Rby=1860MPa)。系梁混凝土为C50。拱上立柱均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直径为80厘米,壁厚为=10mm,内灌C50混凝土;墩上立柱为方钢管混凝土。横梁包括下层吊杆横梁、拱上立柱横梁、墩上立柱横梁和端横梁四种。横梁计算跨径只有10.4米,但挑臂很大,采用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下层吊杆横梁由C50混凝土预制后通过现浇湿接头与系梁连成整体。横梁高160176厘米。每根横梁包括中横梁和外挑梁两部

42、分,每跨共有吊杆横梁13根,全桥117根。拱上立柱横梁为预制构件,施工时直接安装于拱上立柱上,横梁顶面设置四氟板滑动支座。墩上立柱横梁为现浇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C50混凝土。端横梁为宽3.9米,高3.3米的劲性骨架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结构。钢管拱肋、端横梁劲性骨架和系梁劲性骨架在拱脚位置相互连成整体。同时端横梁预应力、系梁预应力和拱脚处的竖向预应力使拱脚节点处于三向预应力状态。1.7.1.3引桥引桥上部结构相对较简单,两端均为245.75米跨的等高度双层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北端与复兴立交相接。1.7.1.4钢结构防腐钢结构的表面防腐是本桥主要分项工程之一,本项目钢结构防腐采用电弧热喷

43、铝复合涂层,防腐寿命30年以上。钢管表面清理用喷砂除锈处理,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Z25100m。钢管外表面除锈要求达到Sa3.0级。1.7.2下部结构1.7.2.1主桥水中桥墩钱江四桥第1合同段共有主孔大墩2个,编号分别为5、6,上部结构计算跨径190米,下部桥墩为C30砼D200cm钻孔灌注桩基础,5、6号墩每墩桩数19根,具体桩底标高和持力层如下表:墩号56桩顶标高(m)-4.50-4.50桩底标高(m)-66.0-60.00-46.20-42.20持力层名称微风化安山玢岩微风化安山玢岩大墩承台顶面标高0.00米,5、6号墩承台厚度4.5米,长37.00米,宽13.60米;为C40钢筋砼结构

44、;桥墩墩身圆端空心,壁厚0.8与1.2m,为钢筋砼结构。1.7.2.2辅孔小墩钱江四桥第1合同段主桥辅孔小墩共有4个,编号分别为3、4、7、8,上部结构计算跨径均为85米,下部桥墩为钻孔灌注桩基础,虽然南北地质差异较大,但均处于比较均匀和可靠的土层和基岩之中,北侧岩面起伏较大,南侧基本平整,桩基所用的类型明确,北侧3、4、号墩利用持力层为微风化安山玢岩的嵌岩桩,南侧7、8号持力层为微风化含砾砂岩和微风化粉砂岩。具体桩基情况如下表:墩号3478桩数(cm)10D17010D20013D20013D200承台平面尺寸(m)28.809.023.69.627.611.627.611.6承台顶标高(m

45、)7.001.000.000.00桩顶标高(m)4.00-2.00-3.50-3.50桩底标高(m)-59.00-47.50-62.00-64.00持力层名称微风化安山玢岩微风化安山玢岩微风化粉砂岩微风化粉砂岩墩身为分离式椭圆形,墩身和承台为C40钢筋砼结构。墩帽厚度3.0米,为C40钢筋砼结构。1.7.2.3引桥岸桥墩本合同段北岸桥墩三个,编号分别为1、2、3。上部结构为245.75米预应力砼等截面连续梁,由于是双层桥面,使桥墩形式比较复杂,荷载也比较大。1号桥墩基础采用8D170cm的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47.0米,2号桥墩基础采用8D170cm的钻孔灌注桩,桩底标高-57.0米,持力层

46、为微风化安山玢岩的嵌岩桩。承台厚度3.0米,采用C30钢筋砼。墩身采用C40钢筋砼。墩身为排架墩,立柱穿过下层箱梁后支承上层连续梁。1.7.3主要工程数量分项工程名称单位数量结构钢材t13415.9钢管桁架t3778钻孔灌注桩170cmm1615200cmm4076承台砼m3/座9018/8墩身砼m3/座4630/ 8墩帽砼m3/座3707/8钢管砼m33414端横梁砼m32461系梁砼m36736吊杆横梁砼m33381立柱横梁砼m32881引桥连续箱梁砼m33999预制车行道板m34533桥面铺装、防撞栏杆及行人栏杆砼m339041.8施工方案简介1.8.1下部构造本合同段共有桥墩、桥台8座

47、,其中1#3#墩为陆上桥墩,4#8#墩处于钱塘江水域中。对陆上桥墩桩基拟采用在墩位处平整、处理场地进行钻孔施工,对于水中桩基采用搭设工作平台的方法施工。全部桩基的钢筋笼均采用陆地集中加工制作。1#台至3#墩桩基,配备2台40t吊车用于钢筋笼的安装、砼灌注等。桩基砼由陆地配置的两座拌和楼生产,由两台砼输送泵输送到各桩位。水中4#、5#墩基桩钢筋笼由汽车运输到墩位,用50T吊车安装;6#8#墩桩基钢筋笼用浮箱运至墩位,由临时扒杆吊上工作平台,龙门吊机就位、安装。水中墩桩基砼由陆地拌和楼和水上临时拌和楼生产,采用砼输送泵或运输车运输到各桩孔内。对陆上13#墩承台,采用明挖法施工;水中48#墩承台采用

48、钢围堰的方法施工。墩身、台身及帽梁采用现场安装大块模板,就地浇注砼的方法施工,48#墩施工的程序如下:(1)4#、5#墩施工程序:栈桥施工插打护桩钢护筒利用护桩支撑平台并安装龙门吊机在平台上施工钻孔桩拆除临时平台,搭设钢围堰导向架拼装和下沉钢围堰围堰内封底抽水和浇筑承台墩身上部结构施工拆除钢围堰。(2)6#、7#、8#墩施工程序:固定施工平台施工插打钢护筒及护桩搭设施工平台、安装龙门吊机在平台上施工钻孔桩拆除施工平台整体套装下沉钢壳围堰围堰内水下砼封底抽水和浇筑承台墩身上部结构施工拆除钢围堰。1.8.2上部构造我公司早在60年代后期就开始使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技术,是国内较早应用技术的施工单位之一

49、,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技术在我公司已非常成熟,并在大量的桥梁建设上成功运用。1993年我公司又成功开发和应用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斜拉扣挂调载等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在多座特大跨径桥梁上成功应用,该技术具有安装精度高、受力明确、便于控制调整、材料设备简单、节省成本、施工安全快速和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该技术是无支架缆索吊装的一大突破,大大地促进了拱桥施工技术的发展。为了保证钱塘江航道的正常运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本公司多年的钢管砼拱桥施工经验和技术力量,本合同段桥梁上部结构拟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安装,缆索吊装系统为四跨连续体系,施工时分别在上、下游各设置一组吊装主索道。我公司对四跨连续体

50、系无支架缆索施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先后在以下几座大跨径桥梁施工中应用了四跨连续体系无支架缆索施工方案:桥名索跨组合(m)锚固段1中跨1中跨2锚固段2广东高明大桥150+440.4+505+130广西平南大桥150+461+499+245广西藤县西江大桥220+627+551+230我公司承担过的无支架缆索吊装单索跨最大的为梧州西江大桥,8跨90m箱拱,缆索跨为140+725+130m。杭州钱江四桥使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钱塘江潮水对施工的影响,同时上部结构施工时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应该说是本桥施工的最优方案。我公司近5 年来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方案施工的几座特

51、大跨径拱桥拱肋安装时间如下表:桥名桥型主桥净跨(m)吊装重量(t)节段数量(段/肋)拱肋数量(肋跨)安装时间(天)广西邕宁大桥中承式SRC拱桥3126592145广西三岸大桥中承式钢管砼拱桥27080112135广西六景大桥中承式钢管砼拱桥2206572118广西磨东红水河大桥钢筋砼箱肋拱西平果雷感大桥中承式钢筋肋拱桥1446574140武汉江汉五桥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24075132140重庆合川嘉陵江大桥中承式钢管砼拱桥130+200+1308052345广西藤县西江大桥砼箱肋拱桥119070341170注:“段/肋”表示每条拱肋的节段数;“肋跨”表示每跨的拱肋数

52、量及桥跨数量。钱江四桥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方案进行上构安装,缆索吊装索跨组合为200+689.75+600.75+200m,连续四索跨结构。杭州岸主塔架置于K0+232.883,中主塔架置于9号墩(K0+922.633),萧山岸主塔架置于K1+523.383,其中两岸主塔高114m,宽44m,9号墩中主塔高102m,宽42m。扣塔分别置于5#、6#墩,两扣塔高50m,宽为38m。每组索道由7根50密封式钢丝绳组成,设计吊重量分别为65t,总设计吊装重量为130t。工作索道分别用2根47普通钢丝绳组成,最大吊重5T。85m跨单肋分3段安装,1*90m跨单肋分7段安装,采用钢绞线斜扣挂悬拼架设合拢。

53、全桥横梁均采用双索道抬吊,桥面板及其它重量较轻的构件采用单索道吊装。详见杭州钱江四桥上构缆索吊装布置图。杭州岸主塔架置于K0+232.883,中主塔架置于9号墩(K0+922.633),萧山岸主塔架置于K1+523.383,其中两岸主塔高114m,宽44m,9号墩中主塔高102m,宽42m。扣塔分别置于5#、6#墩,两扣塔高50m,宽为38m。每组主索道由7根50密封式钢丝绳组成,设计吊装重量分别为65t,工作索道分别用2根47普通钢丝绳组成,最大吊重5t。钢管拱采用两组主索道吊装,总设计吊装重量为130t;85m跨分3段安装,190m跨分7段安装,采用钢绞线斜拉扣挂悬拼架设合拢。混凝土横梁采

54、用双索道抬吊。详见杭州钱江四桥上构缆索吊装布置图。本桥总体施工顺序如下:第一步施工下部结构,同时制作上部钢结构和砼预制构件;第二步施工引桥连续梁下层桥面和85m跨上部结构,其中85m中间跨由中间向岸边顺序施工;第三步施工190m上构;第四步施工引桥上层桥面和全桥附属部分。上部结构的总体施工方案如下:在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在工厂制作钢构件和施工现场制作预制构件。钢管由Q345C钢板卷制而成,钢结构制作要求较高,主要焊缝要求级焊缝。先在工厂拼装,再运至工地,其中85米跨可拼成3段;190米跨拼成7大段,每段重量不超过90吨。当下部结构完成后即现浇端横梁,这时端横梁与桥墩临时固结,利用缆索吊装系统吊

55、装拱肋,拱肋吊装完成后,就可安装系梁劲性骨架,穿系梁预应力束,接着是灌注拱肋混凝土。85米跨施工顺序如下:当拱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即可。现浇系梁混凝土,张拉系梁预应力束,安装吊杆横梁及拱上立柱和拱上立柱横梁,最后是架设车行道板。上述施工过程中应同步张拉系梁预应力束的吊杆。因此85米跨上部结构的施工过程为: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制作钢拱肋和现场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现浇端横梁和拱脚并临时固结吊装拱肋安装吊杆和系梁劲性骨架安装并张拉系梁预应力束灌注拱肋混凝土现浇系梁混凝土安装下层横梁安装拱上立柱和拱上立柱横梁架设车行道板并用湿接头纵、横向连成整体其它附属部分。190米跨径的施工顺序如下:当拱肋吊装

56、后,先穿下层吊杆和安装系梁劲性骨架及系梁预应力束,接着是灌注拱肋混凝土,现浇系梁混凝土,现浇湿接头安装下层吊杆横梁和上层横梁,接着是安装拱上立柱的拱上立柱横梁,然后是架设上、下层车行道板,并用湿接头与吊杆横梁连成整体,最后是附属部分的施工。因此190米跨的施工过程为:施工下部结构的同时工厂制作钢拱肋现浇端横梁并临时固结吊装钢管拱肋安装下层吊杆和系梁劲性骨架灌注拱肋混凝土现浇系梁混凝土安装下层横梁和下层横梁安装拱上立柱的拱上立柱横梁架设上、下层车行道板并用湿接头与吊杆横梁连成整体附属部分施工。这里需说明的是,无论是85米跨还是190米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同步张拉系梁预应力束和吊杆。钢管内混凝土采用法国BP3000混凝土泵进行泵灌,要求一根钢管内的混凝土在初凝时间内一次泵灌完成,中间不得有间断。泵灌入口设在灌注段根部,以顶推方式灌注。钢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