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题线索: (1)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儒学地位的演变。,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主流思想的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提倡复兴,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形成原因、含义、表现与意义,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和唯物主义的主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有( ) 井田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 “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日趋活跃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A. B. C. D.,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历史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百家争鸣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 代表小生产者的有:,诸子百家的阶级性,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1)时代: (2)目的: (3)观点:,孔子处于奴隶制瓦解春秋时期,孟子、荀子处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孔子维护奴隶制为目的; 孟子、荀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战国后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道德准则 B、治国理
4、念 C、哲学基础 D、变革精神,B,联系: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基本格局。,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儒家提倡仁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演变经过:,秦用“法”的原因:,历史原因: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
5、础; 现实原因: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西汉初年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原因: 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原因:,(1)汉初“无为而治”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社会形势(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并)的发展需要有为的统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3)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4)汉武帝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点),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有( ) 汉武帝的政治改革 汉武帝的教育改革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 王国问题
6、的解决 A B C D,A,治国思想的选择 一般规律: 治国思想选择通常是由学术文化自身发展变化、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统治者的需要三个方面起作用的。尤其注意将思想发展与社会政治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联系起来考虑。,小小结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道冲击),()一些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的活动,()北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需要复兴儒学维护封建统治。,(4)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 C道家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
7、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全盘否定 B两者对“理”的认识有巨大差别 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D都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A,A,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理学的评价:,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品德; 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明清思想活跃原因(背景),1、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陷入危机,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3、思想-西学东渐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明代晚期的
8、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 ) 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 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C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 D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性 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的是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D,A,B,批判: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主。 提倡“经世致用”。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 继承: 对于民本思想的继承 探索
9、精神,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 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这些进步思想不可能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不可能推动中国真正的社会变革。,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小小结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孝”、“仁义”、 “诚信)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10、。,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围绕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 材料一主张用
11、“德”与“礼” 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为 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材料四 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
12、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分别处于战国、西汉、明末清初。 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 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13、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而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是因为所处时代不同。,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汾杂货库存管理办法
- 企业时点存款管理办法
- 智能家居生态构建中的用户接受度与市场增长潜力研究报告
- 乌鲁木齐房间管理办法
- 乡镇财务账本管理办法
- 乡村债务核查管理办法
- 交通标准动态管理办法
- 代工企业设备管理办法
- 保密事项范围管理办法
- 保税仓库管理办法规定
- 关于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廉政建设的意见(2025年版)解读
-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 砖砌围墙工程施工方案
-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 外研版九年级上册英语阅读理解60题含参考答案
-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管控
- 2025年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 【MOOC】《电子技术实习SPOC》(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2025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五) (含答案解析)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