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_第1页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_第2页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_第3页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_第4页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10/13,1,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与饵料配制技术,2020/10/13,2,主要内容,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水产动物饵料配制关键技术,2020/10/13,3,一、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特点,能量 蛋白质和氨基酸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2020/10/13,4,1.能 量,1.1 水产动物的能量需要量特点,2020/10/13,5,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故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恒定的体温;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的浮力,只需很少的能量即可供给肌肉活动和维持在水中的位置;N代谢产物是氨或三甲胺,(猪为尿素、禽为尿酸),其形成分泌只需很少能量(1g饲料蛋白在体内代谢损失的能量鱼仅为2.94

2、3.36KJ,畜禽为5.25 KJ)。 水产动物与畜禽的维持能量需要见表1。,2020/10/13,6,表1 水产动物与畜禽的维持能量需要,2020/10/13,7,1.2 鱼类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能量较恒温动物低 (见表 2 ),2020/10/13,8,表2 鱼和恒温动物合成蛋白质所需的能量比较,资料来源:NRC(1983),2020/10/13,9,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淀粉用量有限。 对畜禽而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对鱼类,特别是冷水性鱼类,脂肪和蛋白才是主要的能量。 由前所述,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差。因此,其在饵料中用量有限。水产动物、猪、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

3、适宜含量见表3。,2020/10/13,10,表3 水产动物、猪、禽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含量(),2020/10/13,11,从表3可知: A 肉食性鱼类:如甲鱼、鳗鲡等饵料中碳水化合物 超过30以后,生长严重受阻; B 杂食性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超过40以后,生长严重受阻,饵料系数升高; C 草食性鱼类:饵料中碳水化合物超过50以后, 生长严重受阻; D 水产动物饵料中碳水化合物比猪、禽低2050个百分点。,2020/10/13,12,2.蛋白质和氨基酸,2.1 蛋白质 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第一重要的营养物质,而且需要量高。鱼、猪、禽蛋白质需要量见表4。,2020/10/13,13,表4 鱼、

4、猪、禽蛋白质需要量(),2020/10/13,14,从表4可知: 鲤鱼、草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虹鳟、甲鱼饵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相当于猪、禽的23倍。其原因如下: A 鱼体组成中蛋白质含量高,这些蛋白质沉积必须由饵料蛋白转化。动物体蛋白质组成含量见表5。 B 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由于鱼类消化道内蛋白酶活力强,而淀粉酶活力低,很难将碳水化合物(淀粉)消化吸收提供能量,而猪、禽对淀粉消化能力很强,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水生动物、猪、禽对蛋白质的消化率见表6。,2020/10/13,15,表5 动物体蛋白质组成,2020/10/13,16,从表5可知: 鲤鱼、甲鱼、虹鳟体蛋白质的平

5、均含量高于猪31.5个百分点、高于母鸡10.67个百分点。,2020/10/13,17,表6 水产动物、猪、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2020/10/13,18,从表6可知: 所有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平均为90.00%,而碳水化合物平均为 47.92%,蛋白质消化率高于碳水混合物消化率42.08个百分点。而猪、鸡蛋白质消化率和碳水混合物消化率差别不大。 据Hayalra (1972)报道,鲤鱼饥饿100天,已动用了脂肪和蛋白质,肝中脂肪全部耗尽,但是,肝糖元的含量和饥饿前一样;而猪、禽在饥饿状态下,则最先动用糖元。把肉仔鸡(0.8kg)和斑点叉尾鮰(0.1kg)的体重折算为1kg

6、,那么肉仔鸡1天消耗的饲料、能量和蛋白分别为斑点叉尾鮰的3倍、3.4倍和1.6倍。见表7。,2020/10/13,19,表7 肉仔鸡(0.8kg)和斑点叉尾鮰(0.1kg)每天每kg体重消耗的饲料、能量和蛋白,资料来源:NRC(1993,1994),2020/10/13,20,2.2 氨基酸,2.2.1 氨基酸需要 鱼虾类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与畜禽相同,均为10种(禽 11种)。在必需氨基酸中,其差异在于精氨酸。哺乳动物的N代谢产物为尿素,在尿素再循环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精氨酸(生长猪6075,成年猪能全部满足需要)。鱼虾对精氨酸要求较高。见表8 .,2020/10/13,21,表8 不同动物对必需

7、氨基酸的需求模式(以Lys为100),资料来源:1 NRC,1993;2 李爱杰,1994;3 NRC,1998;4 NRC,1994,2020/10/13,22,2.2.2 常规鱼类不能利用合成氨基酸 水产动物饵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对生长效果的影响见表9。,2020/10/13,23,表9 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粮饲喂鱼的效果,2020/10/13,24,从表9可知: 未经稳定化处理的合成氨基酸对鱼类生长和饵料利用率改变并无效果,而猪、禽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粮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主要手段。,2020/10/13,25,原因 A 合成氨基酸pH的影响,如鲤鱼是碱性胃,而HCILys呈酸

8、性。因此,影响了消化道内pH,从而影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B 水产动物消化道短,合成氨基酸在消化道内释放很快,而以蛋白结合状态的氨基酸释放慢,从而吸收不同步,使合成氨基酸先被吸收分解,不能用于蛋白沉积。猪、禽、鲤鱼消化道长度和排空时间见表10。 C 据推测,合成氨基酸具有诱食作用,导致其摄饵量增加,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从而影响生长效果。斑点叉尾鮰摄饵量与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见表11。,2020/10/13,26,表10 猪、禽、鲤鱼消化道长度和排空时间,2020/10/13,27,表11 斑点叉尾鮰摄饵量与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关系,从上表可知,每日摄饵量

9、从每千克代谢体重3.3增至16.7克,干物质消化率降低了16个百分点,蛋白质消化率降低了11个百分点。,2020/10/13,28,3. 脂 类,必需脂肪酸种类多样化,且需要量远高于猪、禽。猪、禽、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种类及其需要量见表12。,2020/10/13,29,表12 猪、禽、水生动物必需脂肪酸种类及其需要量,2020/10/13,30,从表12可知: 猪、禽仅需要亚油酸,而水产动物除需要亚油酸外,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也是其必需脂肪酸。 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需要量高达12,而猪仅为0.1%,禽为0.8-1.0%。,2020/10/13,31,原因: A 水产动物是变温动

10、物,在低温条件下,保证其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而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必需脂肪酸需要量高。 B 为了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保证在低温条件下不凝固的低熔点脂肪酸尤其重要,而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熔点低于亚油酸。因此,水产动物必需脂肪酸中,亚麻油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更加重要,且需要量高。各种脂肪酸的熔点见表13。,2020/10/13,32,表13 各种脂肪酸的熔点,2020/10/13,33,4. 碳水化合物,许多鱼类对谷实中淀粉(生)的消化率仅2040,远低于畜禽对淀粉的消化率(约85),故其消化能远低于畜禽。,2020

11、/10/13,34,原因: 鱼虾消化道内淀粉酶的活性较低; 体内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活性较低,而二者是葡萄糖分解代谢的调节酶; 鱼虾体内胰岛素分泌缓慢,与糖的吸收速度配合不佳; 胰岛素受体少,影响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温水性鱼类的最适无氮浸出物含量30左右,冷水性鱼类低于25,虾低于25。,2020/10/13,35,5. 矿 物 质,水产动物生活在水环境中,它可以通过鳃和皮肤摄取水中矿物元素。因此,不易出现矿物质的缺乏症,而需注意防治过度或中毒。 A通常水中钙含量可以满足其需要,而应防止饵料中钙过量。从表14可知。 B水中Na+、CI-一般可满足需要,日粮中可不添加食盐。 C防止水中Cu、Zn

12、对水生动物的毒害作用。见从表15。,2020/10/13,36,表14 水中钙含量对鱼生长的影响,2020/10/13,37,表15 水中Cu、Zn、 Se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作用,2020/10/13,38,水产动物、猪、禽对磷利用率的差异,水产动物、猪、禽对磷的利用率见表16。从表16可知: A水产动物对骨粉中磷的利用率很低(2530 ),只有猪、禽的1/31/5。主要是骨胶阻止了消化液的作用,同时排空时间短,降低了磷的释放。 B对无机磷源而言,水产动物对磷酸二氢盐可以很好的利用,而对磷酸氢盐、磷酸盐的利用率很低。猪、禽对所有无机磷源利用率都较高。 C与猪、禽一样,对植酸态磷的利用率很低,一般

13、为2025。,2020/10/13,39,表16 水产动物、猪、禽对磷的利用率,资料来源:水生动物NRC(1993);猪NRC(1988);禽NRC(1994)。,2020/10/13,40,水产动物不能利用葡萄糖合成Vc和肌醇: A水产动物缺乏古洛糖氧化酶,因此不能合成Vc,需(D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L古洛酸-L古洛糖-抗坏血酸)。需额外添加,因此水产动物对Vc的需要量高。 B哺乳动物可以利用葡萄糖合成肌醇,所以在猪、禽饲料中不需要肌醇。而水产动物不能合成,需额外加入。,6.维生素,2020/10/13,41,表17 水产动物对VC和肌醇的需要量,资料来源: NRC(1993); NR 不需

14、要; NT 未检验。,2020/10/13,42,A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无法从青绿饲料中大量获得维生素。 B水产动物饵料加工工艺要求高,调质温度高,调质时间长,对维生素损失大。 C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生长速度快需要量高。 D动物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抗应激反应能力弱。,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缺乏很敏感, 维生素对水产动物非常重要。,2020/10/13,43,二、水产动物饵料配制关键技术,按可消化蛋白配制饲料 考虑粗纤维的危害 原料配比和选择要有利于调制加工 配方设计要考虑对水产品商品价值的影响 考虑加工对营养物质损失 饵料的诱食性 防疫保健,2020/10/13,44,11草鱼、鲤鱼、罗非鱼不同原料

15、蛋白消化率的估计值和参考值见表18,1. 按可消化蛋白配制饲料,2020/10/13,45,表18 草鱼、鲤鱼、罗非鱼对不同原料蛋白消化率,资料来源:Brown (1985);Laiv(1986),2020/10/13,46,从表18可知: A杂食性鱼类对蛋白原料消化率很高,一般在80%以上,说明蛋白原料是优良的饲料原料。 B.能量饲料蛋白消化率低,可能是CF的影响。,2020/10/13,47,12 常见鱼类饵料可消化蛋白质的适宜含量 见表19。,2020/10/13,48,表19 常见鱼类饵料中可消化蛋白质的适宜含量(),2020/10/13,49,21 粗纤维(CF)显著地降低生产性能,

16、 粗纤维含量对斑点叉尾鮰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0。,2 必需考虑粗纤维的危害,2020/10/13,50,表20 粗纤维含量对斑点叉尾鮰生产性能的影响,CF() 摄饵率() 饵料系数 体增重() 2.0 2.20 1.16 100 8.3 2.39 1.23 86 15.2 2.56 1.37 79 21.3 2.75 1.47 81,从表20可知: 当CF从2.0%增加至21.3%,饵料系数增加了0.41,体增重率下降了19个百分点。当CF超过8%以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2020/10/13,51,22 CF降低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有机物的消化率,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2020

17、/10/13,52,表21 粗纤维含量对鲤鱼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资料来源:Schwarz等(1982),从表21可知: 当CF超过8%以后,则引起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大幅度下降 。,2020/10/13,53,表22 CF和不同饲料来源饵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率的影响,从表22可知: CF和不同饲料来源饵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率差别很大。当CF从2.1%增加至12%,消化率从91%下降至14%,小麦粉、麸皮利用率很低,仅为14.00%。因此麸皮不宜在鱼饵料中应用。,2020/10/13,54,其原因: A.水产动物消化道酶本身不能消化CF。 B.增加了CF含量,增加了摄饵率(见表21),缩短了排空时间(

18、见表23),从而降低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率。CF超过10%以后排空速度很快。,2020/10/13,55,表23 CF含量对虹鳟干物质消化率和排空时间的影响,2020/10/13,56,31鱼类消化道缺乏将-淀粉转化成-淀粉酶,因此对生淀粉消化率低,鱼类对生熟、淀粉消化率比较见表24可见,肉食性鱼类对-淀粉消化率不及淀粉的一半,杂食位鱼类只有一半强一点。 因此,所用原料易使-淀粉在调质过程中化,而玉米与小麦淀粉比较见表25,从表25可知,玉米淀粉熟化以后消化率提高不大,所以玉米不宜选用。,3 原料配比和选择要有利于调制加工,2020/10/13,57,表24 -淀粉和-淀粉的消化率(),表25

19、鲤鱼对不同淀粉消化率及颗粒成型率的影响,2020/10/13,58,32 成型率和水中稳定性。饵料成型好坏和水中稳定性强弱是影响饵料利用率一个重要因素。 A.玉米淀粉由于角质化,不易化, 且即使熟化后粘结性差,加工10%的熟化玉米淀粉饵料粉化率近10%,而熟化小麦淀粉则仅为0.6%,同时颗粒不致密,水中稳定性差,玉米不宜使用。 B片状加工副产物,如麸皮、米糠、严重影响粘结性,同时颗粒表面不光滑,水容易浸入,在水中容易崩解,水稳性差,散失严重,用量限制在6%以下。 C.适当使用粘结剂,如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木质磺酸钠,动物胶, 胶质面筋粉等。,2020/10/13,59,41条形 条形是鱼类养

20、殖生产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不仅影响产品的销路,而且影响产品的价格。,4 配方设计要考虑对水产品商品价值的影响,2020/10/13,60,4.1.1 保证适宜的蛋白能量比,防止能量过高, 体脂过分沉积。 常见鱼类适宜蛋能比见表26。,2020/10/13,61,表26 不同鱼类适宜蛋白能量比(P/E),注:P/E =饵料中蛋白含量(克/千克饵料)饵料中能量含量(MJ/千克饵料),2020/10/13,62,4.1.2 保证适宜的矿物质比例,防止矿物质不平衡, 引起继发性的缺乏症 A. Ca:P比以1:1-1.5为宜,防止高钙低磷 B. 注意Ca:Zn(1530ppm) 、Cu (3ppm) 、M

21、n(15ppm) 、 Fe(150ppm) 、I(0.6-1ppm)、 Se(0.15-0.3ppm)、Co(0.1ppm),2020/10/13,63,4.1.3饵料脂肪含量不宜过高、动植物油搭配 主要养殖鱼类饵料适宜脂肪含量见表27 。,2020/10/13,64,表27 主要养殖鱼类饵料适宜脂肪含量,2020/10/13,65,4.2 肉质 风味 在生产上常见的问题是肉的韧性差,易碎,同时有异常的腥味,甚至臭味。,2020/10/13,66,4.2. 1原因 A.必需脂肪酸缺乏,肌肉细胞正常膜结构不能形成。 B.氧化脂肪使蛋白质变性,肌纤维细胞膜受到破坏韧性差。 C.饵料中的异味物质,如

22、蚕蛹中的腥味物质、变质动物原料中的醛、酮、腐胺、尸胶和吲哚类物质,被肉吸附沉积。,2020/10/13,67,4.2.2对策 A.添加1-2%的油,提供必需脂肪酸。 B.加强品管,原材料新鲜,没有变质。 C.饵料中添加0.02-0.03%的抗氧化剂。 D.控制蚕蛹、肉粉的用量,蚕蛹以不超过10%为宜,肉粉以不超过15%为宜。,2020/10/13,68,4.2.3 是否耐长途运输 A.动物性原料必须新鲜,避免对维生素的破坏,而使鱼的抗应激能力下降; B.后期饲料中脂肪添加量降低; C. 后期饲料中维生素的用量增加50。,2020/10/13,69,5. 考虑加工对营养物质损失,加工损失最大的是

23、维生素: A.Vc、Vk和醇态VE稳定性最差,制粒时间1分钟情况下,温度从71增至110,饵料维生素损失为30-45%。 B.大多维生素如微胶囊VA、VD3、盐酸硫氨素、硝酸硫氨素、VB2、VB1、泛酸钙、叶酸、生物素、烟酸损失率为15-25%之间。,2020/10/13,70,C.最稳定的维生素是胆碱、VE醋酸酯、维胶囊VD3制粒时间为1分钟,制粒温度从71提高到110,维生素损失分别为3%、4%、7%,损失率最低。 D.稳定化处理的维生素可提高耐热性,温度从71提至110,VE醋酸酯仅损失4%,而醇态VE损失45%,微胶囊VD3的损失仅7,但VD3损失为15%,可见进行维生素稳定化处理有必要。,2020/10/13,71,6. 饵料的诱食性,A.池塘饲养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