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三 第3讲,宋明理学,课程标准: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 主要思想,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2讲 宋明理学,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理难容 天理昭彰 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眼不见心不烦 心想事成 问:这些词语是怎么来的,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宋明理学有什么关系?,材料一: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论从史出,材料二:伴随(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儒学出现危机。,材料三:“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
2、韩愈原道,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而逐渐出现危机;,说明:,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时期,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论从史出,佛教的传入,论从史出,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魏晋南北朝,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 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道教的形成,太上老君,武当山,一、理学产生的背景,1、魏晋以来,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儒学出现危机;,“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唐宋时期,“三
3、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教图,张融遗令:“左手执孝经(儒)、老子(道),右手执小品法华经(佛)。”,面对危机,儒家学者如何应对?,二、理学的概况,1、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015广东江门高三12月调研13)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元朝的“粗壮豪放”等。这里的周的“秩序井然”,唐朝
4、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分封制、文化繁荣、商业兴盛 B郡县制、文化繁荣、国家富强 C皇帝制、罢黜百家、商业兴盛 D宗法制、国家富强、理学盛行,二、理学的概况,1、理学的概念:,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理学的来源:,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3、理学的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创立者,集大成者,创立者,集大成者,创立者,朱熹对理学的发展,(2015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4)南宋的朱熹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丰
5、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1)思想主张:,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朱熹朱文公文集,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的表现:,人身,人性;,宇宙,万物遵守的普遍规律;,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社会,儒家伦理道德;,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6、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材料三: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1)思想主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明朝初期: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元朝时期:科举考试教科书;,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
7、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0)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A致良知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渊源;,1、程朱理学:,(1)南宋陆九渊:,方法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2、
8、陆王心学:,材料三: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核心观:“致良知”,良知即心,即理;,1、程朱理学:,(2)明代王守仁:,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渊源;,(1)南宋陆九渊:,方法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不必“格物致知”,(2015江苏扬州宝应高三12月调研8)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9、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2014广东汕头高二期末4)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 C王阳明D顾炎武,(2015贵州遵义高三第一次联考6)黄宗羲评价某先贤时说:“先生之学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下列属于该先贤的主张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D“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判断以下材料各自的归属?,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
10、的主宰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2.未有天地之先,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 4.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理。 5.“善念存时,即是天理。”,心学,理学,理学,心学,心学,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熹说:“天生的。” 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 异:程朱理学,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方法论,异:程朱理学,
11、格物致知(外在途径); 陆王心学,内心反省(内在途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如果敌机来了,形象比喻差别: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异,同,“理”,“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都是儒学范畴,继承孔孟“仁”和“礼”,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思想实质,理学特点:是更具思辨性、经过哲学化的新儒学;,理学的形成,标志儒家思
12、想的成熟;,(2015广东汕尾高三12月调研15)“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 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 “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遏制人欲, 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 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 成为片面重
13、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概论,如何正确评价宋明理学?,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二十四孝故事,黄香(东汉),扇枕温衾,吴猛(晋朝),恣蚊饱血,郭巨(晋朝),郭巨埋儿,黔娄(南齐),尝粪忧亲,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残忍的童年,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三从
14、”:在家从父、出嫁出夫、父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地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明初确立统治地位;,2、积极:,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4、认识:,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2015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
15、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 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2015四川成都高三摸底6)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2015天津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0)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
16、和维护图中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宗法观念 自然经济 皇权专制 理学思想 社会习俗 ABCD,(2015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0)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忠、孝、廉、节”,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宋明理学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但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 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光子成像考核试卷
- 2025年医疗器械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新建塑料制品项目报告表
- 储存容器泄漏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健康养生误区规避考核试卷
- 农产品直播销售数据分析与优化考核试卷
- 中草药种植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考核试卷
- 印刷设备智能化改造对生产效率的提升分析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裕民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新疆特克斯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版房屋买卖居间合同协议书(含房产证过户)
- 2025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力
- 心肺复苏家长课堂课件
- 军人理性消费教育
- 2025年摄影师职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DG-TJ08-2120-2025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标准
- 2024年安徽省濉溪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医务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省宁海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中国PET再生料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消化内科重点专科申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