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心理学提纲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章P1)22.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二章P44)33.感觉(第三章P83)64.意识(第五章P184)85.注意(第五章P198)106.记忆(第六章P214)117.思维(第七章P254)158.语言(第八章P299)189.动机(第九章P334)2010.情绪(第十章P367)2211.能力(第十一章P408)2512.人格(第十二章P450)2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章P1)1、心理学、普通心理的研究对象。 P2l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l 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
2、体心理与社会心理。l 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无意识现象也是其重要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研究意义:(1) 满足人对自我的探索(理论意义)(2) 预测、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实践意义)25、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和观察法 P17(1)调查法: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2)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其只使用少数案例,故其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3)测验法:是指使用一套预先经过标
3、准化特定的问题(量表)为工具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两个基本要求:信度(测验的可靠程度)和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为了保证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4)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优点:直观可靠、接近真实且简便易行缺点:(1)无法控制研究对象,事件无法重复出现(难以重复观察),因而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对实验结果难以验证。(2)容易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影响(5)相关法:
4、(相关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是指通过测量来发现事物之间关系的方法,即:一个事件改变的同时,另外一个事件也在改变的倾向。l 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相关关系不同于因果关系(6) 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要注意: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控制条件)l 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景中进行的优点:结果比较合乎实际缺点:由于条件控制的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l 实验室实验法: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优点:1.有助于发现事件间的因
5、果联系2.允许人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缺点:1.实验情景具有极大的人为性2.被试意识到自己在做实验,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l 双盲控制:(对排除主试者的偏好有作用)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二章P44)一、神经系统:1.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调节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因而在情绪反应中起重要作用2.交感神经与活动的兴奋有关3.副交感神经与活动的抑制有关对控制人的觉醒状态起主要作用的神经结构是什么。T7l 交感神经,脑干网状结构。二、中枢神经系统人脑包括延脑,小脑,中脑和大脑几个部分1.延脑负责呼吸和姿势反射2.小脑与运动协调有关,也与某些高级认知功能有关3.
6、丘脑是感觉信息的中继站4.下丘脑在情绪和体内平衡中起重要作用5.边缘系统控制某些本能活动,在情绪和记忆中起重要作用三、大脑的结构和功能1.大脑皮层是负责高级心理过程的中枢2.联合区人类大脑皮层,联合区占总面积的4/5左右。l 功能:负责解释、整合来自其他部分的信息,和各种高级的心理功能相关感觉联合区:邻近感觉区的脑区,受损后产生失认症运动联合区:运动区前方,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受损后精细活动受损前额联合区:位于运动区和运动联合区前方,与执行功能有关3.前额叶:(1)与计划、调节控制有关,(2)与注意、记忆、问题解决等有关,(3)与人格有一定的联系4.脑区受损的后果布洛卡区受损,会发生运
7、动性失语症,即表达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受损,将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听觉性失语症也叫接受性失语症)接受性失语症:因威尔尼克区损伤而引起,是一种语言失认症,病人语音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和理解语义。角回受损,产生视觉失语症,出现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大脑皮层枕叶损伤的后果。T18视觉受损,无法辨认物体,可视物出现变形(“视觉刺激的主要中心,是视觉皮层”据此推断)完全丧失视觉而成为全盲四、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把脑的机能与脑的某一部位严格对应起来2.整体说:大脑是统一的机能整体,脑的各种机能是由大脑整体负责。3.机能系统说:任何一种心理活动是三个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4.模块说:强调不同的模块执行不同的
8、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实现(机能系统说和模块说都强调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动力学关系)5.神经网络学说:强调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是由不同的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五、与心理现象直接相关的腺体1.甲状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影响人们的记忆思维,2.副甲状腺:保持细胞和血液钙的浓度,反应敏锐度和行为的协调性有关。3.肾上腺:维持机体内钠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应急作用六、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1.内分泌腺的概念:腺体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内分泌腺)2.内分泌腺对行为的影响:(1)身体发育(2)一般新陈代谢(3)心理发展(4)第二性征3.神经体液调节(1)所有内分泌腺都受神经系统调节与控制(2)
9、神经体液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相应器官的活动4.与心理现象直接有关的腺体,(1)脑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中叶分泌黑素细胞和增长素,对肤色有影响;后叶分泌血管加压素,子宫收缩素,抗利尿素)(2)卵巢(3)睾丸下丘脑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作用。()T38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部位,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1.对垂体与相关腺体的调节作用2.在水、盐调节中的作用3.在血糖浓度平衡中的作用4.在体温恒定调节中的作用感觉(第三章P83)1.定义:感觉可以说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应,和心理
10、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2.作用:1.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些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3.感觉适应:指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除痛觉外几乎所有感觉中都存在,但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不同,触觉最高;除视觉暗适应外其余大多数表现为感受性逐渐下降乃至消失。适应并非疲劳。4.分类: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都有哪些(T11)l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l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视听嗅味肤)。5.感受性(感受能力)与感受阈限(能感受到的刺激范围)l 感受性对于职业的选择和工种的分配具有实际
11、的价值和意义(1)绝对感受性(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和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和差别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得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叫差别感受阈限)(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感觉产生等量的变化)6.感觉对比:指不同刺激物作用于某一分析物上产生的感受性变化,分同时性作用和继时性作用。会让感受者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感觉(强的刺激作用显得更加强烈,弱的刺激作用显得更加微弱)。一、视觉P951.视觉的基本现象(1)明度P103定义: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敏感程度的感觉,主要由光线强度决
12、定的一种视觉经验。(不仅取决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2)颜色(色调、明度、饱和度)P106定义: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另一种视觉经验色调取决于光波的波长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3)色觉缺陷有色觉缺陷的人的主要表现。(T14)l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l 色弱:对红绿色区的感受性很低l 色盲:丧失颜色的辨别能力1.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2. 全色盲:只有灰白感觉(视锥细胞缺失)(4)视觉理论P109:三色说,对立过程理论,(5)视觉中的空间特性P111l 视觉对比(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
13、起的视觉经验l 边界突出与马赫带(可用侧抑制解释)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见更亮的光带,在暗区看见更暗的光带l 视敏度(分为最小可见敏度、游标敏度、最小间隔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6)视觉中的空间特性P114l 视觉适应(适应使我们熟悉的一种感觉现象)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照明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l 视觉后象(P116):指刺激物对视觉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并且还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的现象。分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l
14、 闪光融合当我们看见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闪光时,会有明暗交替的闪烁,感觉当断续的闪光间歇频率增加,人们看到的将不再是闪烁的光,而是稳定的连续光的现象l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二、联觉:也被称为:通感。P133l 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联系和沟通)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产生特定感觉并触发另一种感觉的产生的现象。如“色温”等等。最常见为“色-听”联觉。l 联觉不能反向产生。意识(第五章P184)一、什么是意识P184 1.一种觉知2.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3.一种心理状态二、什么是无意识(潜意识
15、)是个体不曾察觉到的心理活动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三、意识的特征(T12)l 意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意识的局限性可能源自认知加工过程,人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1)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刺激,人是意识不到的,这种局限性通常是由感官的特性决定的。(2)在同一时间内可以进入意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意识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容纳过多的东西。l 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的刺激,有时候人还能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幻听),也意识不到眼中有盲点,人不能看到落在盲点上的物体。总概括
16、: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但不能过分强调意识这一特性。尽管人有时候会出现幻觉,但在大多数条件下,外部世界仍然限制着意识经验的内容范围。四、睡眠(一)睡眠阶段的划分及其依据。T39 P189第一阶段(轻度睡眠)脑电波成分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比较低的脑电波。轻度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幅度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慢波睡眠)脑电的频率会持续降低,幅度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肌肉逐渐变得更为放松,脑电波更慢,大约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慢波睡眠)深度
17、睡眠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波(更大、更慢),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有时出现梦游、梦呓、尿床等。(前四个阶段大约经过6090分钟,之后睡眠由深入浅,再次进入第三和第二阶段,偶有翻身、易被惊醒。大约1015分钟后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波消失,高频率、低波辐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相似。眼球快速上下左右移动,并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心率和血压变得不规律,呼吸变得急促,如同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依然松软。第一次一般持续510分钟,大约经过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循环下,当黎明接近时,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睡眠
18、会逐渐消失。(二)睡眠的功能1.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是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2.有人提出睡眠中的某个成分,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3.生态学理论认为睡眠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它能够使个体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三)失眠五、梦(一)关于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2.生理学的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这能够解释梦的某些特征,如高度情感化,非逻辑性,荒诞性等)3.认知观点。有人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福克斯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
19、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的、可意识到的知识。这种整合可以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六、催眠(一)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们会轻易地对暗示做出反应催眠:一种高度放松类似睡眠但并非深度睡眠的意识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会轻易对暗示作出反应。(二)容易被催眠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2.想象力丰富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4.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七、白日梦是人在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在做白日梦时,注意力很明显地从当前的事件转移到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去,在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八、精神活性药物
20、引发的意识状态的改变1.精神活性药物是指那些通过影响大脑而改变个体心境和意识状态的化学物质,他们通过影响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神经活性药物,包括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三大类(1)抑制剂能够使神经活动减弱,暂缓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活动(2)兴奋剂与抑制剂相反,它能够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心活动水平提高(3)致幻剂能够改变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使思维和意识状态发生紊乱,产生幻觉2.长期服用精神活性药物,会使药物引起的意识改变的效果越来越差,神经系统适应了药物的破坏作用,服药者对精神活性的药物产生了耐受性,与耐受性相伴随的是对药物的依赖性3.长期服药还会导致个体的这些药物的强烈渴求,服药成为其生活的
21、重要部分,这种情况叫做心理依赖。4.个体随着精神活性药物的反复使用,会对药物产生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渴望,这就是药物成瘾。注意(第五章P198)一、什么是注意(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开始)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二、特点注意:1.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2.集中性(全神贯注)l 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1.材料呈现时间的长短,2.材料的特征,3.材料数量的多少,4.材料排列规则程度,5.材料或任务的难易程度,6.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l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
22、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影响因素:1.活动的性质,2.主体状态三、注意的功能P199基本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四、注意的种类P200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一心二用)40、注意和视觉搜索的方式?注意的方式:1.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出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2.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3.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4.随意注意5.不随意注意6.随意后注意视觉搜索的方式:视觉搜索是通过一系列的眼跳与注
23、视获取外界的刺激信息,从而完成信息加工。(视觉搜索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人获取外界信息进而进行加工的一种重要方式。视觉搜索一般要求在某一刺激背景中找出特定刺激,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记忆(第六章P214)l 定义: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里过程l 分类P215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来分)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根据存在形式来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记忆的参与过程来分)4.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内容来分)l 神经机制P2171.与记忆相关的脑区(1)颞叶中部及皮层下结构(海马和杏仁核)在记忆中的作用l 海马损伤会引起顺行性遗忘(说明海马负
24、责巩固记忆,从而使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得以长久保存)l 海马对空间记忆的保持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l 杏仁核在那些与情绪有着强烈关联的记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前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情景记忆、工作记忆、空间记忆、时间顺序记忆以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l 前额叶损伤:1.没有严重的记忆障碍,但是分不清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2.工作记忆受损l 左侧额叶的言语运动区受损,将造成言语记忆的缺陷,病人能记住别人的面貌却记不住单词。2.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P219(1)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2)突触结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
25、忆过渡的生理机制(3)长时间增强机如果海马区受到损伤,对新记忆的存储就会发生障碍3.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1)核糖核酸(2)激素和记忆一、感觉记忆P222(有较大的容量,存储时间非常短暂)l 视觉的感觉记忆叫图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声像记忆(声像记忆的容量要比图像记忆小,保持时间要比图像记忆长)l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l 整体报告法(P222):也称“全部报告法”,是感觉记忆的研究方法,要求被试者将记住的信息全部或尽可能多地报告出来。其结果较部分报告法要差一点。(未能有效发现感觉记忆)l 部分报告法(P222):也称“局部报告法”,是感觉记忆的
26、研究方法,要求被试者将看到的刺激一部分报告出来,采用了随机化程序,其报告成绩要比整体报告法好。(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1.特征:(1)能瞬间储蓄大量的信息(2)保持时间很短(3)信息未经加工,按物理特征原样直接编码和储存(4)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入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意义2.感觉记忆的编码: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物理登记3.图像记忆的性质:(1)存储信息大于被提取利用的信息(2)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超过1s时,信息变弱并自动消失(3)受到干扰或擦拭后,信息很快丧失且不可恢复(4)是感觉记忆的典型编码形式二、短时记忆(其容量有限,存储时间也很短暂)P2242、短时记忆容量l 突出特点:其容
27、量的有限性。(存储时间也很短暂)l 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在5-9单元之间波动(72),平均为7单元,单元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将较小的单元归并成一个较大的单元的过程叫组块化)。(1)短时记忆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记忆最初阶段(瞬时记忆)存在视觉形式的编码,之后才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2)影响编码效果的因素:1.觉醒状态 2.加工深度 3.组块(3)短时记忆的存储:复述(分为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1.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2.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4)短时记忆的遗忘短时记忆信息存储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将迅速被
28、遗忘。(5)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1.平行扫描2.自动停止系列扫描3.完全系列扫描(6)工作记忆P230工作记忆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三、长时记忆P233(存储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由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决策有重要意义。1.长时记忆的编码(1)按语义进行编码(主要)(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3)主观组织2.影响编码的主要因素(1)编码时的意识状态(有意编码的效果明显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但由于组织活动的参与,自动编码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2)加工深度(信息加工的深度不
29、同,记忆的效果不同)3.长时记忆的信息储存P235(1)储存的动态变化量的方面:记忆恢复质的方面:内容简化、内容完整化、内容具体化记忆的恢复(P235):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的现象,此现象在儿童期较普遍,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2)信息储存的条件与方法l 有组织的有效复习:1.复习要及时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3.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l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记笔记、编提纲等l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4.信息提取P237(1)信息的提取形式1.再认2.回忆(2)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线索5.长
30、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1)遗忘的一般概念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取时就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概念)(2)遗忘的进程l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很快,之后逐渐缓慢。l 遗忘曲线(P241):由艾宾浩斯提出,是描述人遗忘发展先快后慢的进程。l 重学节省法(重学法、节省法)(P242):艾宾浩斯研究记忆时所采用,指学习材料到恰能成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然后比较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诵读次数,得出一个绝对节省值。(3)遗忘的影响因素1.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形象的材料比对抽象的材料遗忘慢,有意义材料比对无意义材料遗忘慢,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
31、材料越多遗忘的越快)2.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易忘,过渡学习记得牢)(P241)低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过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达到恰能成诵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4.识记者的态度(有兴趣、对生活重要、个人需要的材料忘得慢,反之。)各类材料(图象、动作、无意义音节、诗歌)的遗忘速度。(T15)图像:0.254秒 由快到慢:无意义音节,动作,图像,诗歌(推断的,不确定)1.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2.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3.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4.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
32、异;5.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6.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前摄抑制(P244):指先前学习的资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P244):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的影响)(3)压抑说:遗忘是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也就恢复了。(4
33、)提取失败说:认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想不起来一些事情,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四、内隐记忆:过去的 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1.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P246(1)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2)保持时间:内隐记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外显记忆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3)记忆项目数量:外显记忆:记忆的项目越多,个体越不容易记住。内隐记忆并不会受到记忆项目数量的影响。(4)记忆形式:听觉形势呈现的刺激以视觉的形式进行测验时,会严重影响内隐
34、记忆而对外显记忆没有影响。(5)受干扰程度: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内隐记忆受到的影响较小。记忆力与智力的关系。 (T36)记忆力是智力评判的标准之一记忆力是智商的一个方面,但也是独立的 思维(第七章P254)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定义: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品质?(T34)1.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关键词就是“推断”。2.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关键词就是“归纳、总结”。三
35、、思维的过程:P2551.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2.比较和分类(1)比较的作用:1.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2.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历史顺序(2)分类的作用:1.提供便捷的检索途径;2.正确的分类反应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预见性(3)分类的原则:1.按标准进行;2.分类后的子项之和等于母项;3.按一定层次逐级进行3.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P255(T3)(1) 直观动作思维(是幼儿的主要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动作)、形象思维(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2) 经验思维
36、(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3) 直觉思维(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的特点)(机制等同于确认,一种高度敏捷的类比能力)、分析思维(就是逻辑思维)(4) 辐合思维(根据人们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与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5) 常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新出新的成果和思维活动)l 原型
37、启发:指根据事物的本质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特性:创新性、独特性、现实性 本质:借助它发现或产生新事物创造性思维 机制: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协同作用 过程:准备-创新-验证 形式:发现型、发明型、推测型、总结型直觉思维是什么。(T35)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与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语言(第八章P299)l 语言的概念:P299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合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又是运用这种符号系统
38、来交流思想的一种行为。2.语言的基本结构材料是词,词是一种符号,它标志着一定的事物。l 语言的特征:P2991.创造性(说明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2.结构性3.意义性4.指代性l 语言的结构P300: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1.音位: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2.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3.词: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4.句子: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语言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l 语言的形式P303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的特征。(T16)外部言语1.对话语言(情景语言、简略性语言、直接语言、反应性语言):直接交流,具有简略性,是反应性语言,需要具备一定的情景2
39、.独白语言(独自进行、开展,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独自进行,是有准备有计划的进行,开展性的3.书面语言(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具备随意性和开展性4.外部言语(对话、独自、书面):包括口头语言(对话语言和独白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与他人交际时的言语过程,在外部表现出来的语言活动,直接用于与他人交际(表达与接受)。5.内部言语(隐蔽性、简略性):一种自答自问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不直接用于与人交际但对于人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起重要作用,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隐蔽性、简略性。一、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1.语言的发音机制(1)呼吸器官(2)喉头和声带(3)口腔、鼻腔和咽腔二、语
40、言的神经中枢机制1.布洛卡区(语言理解、发音程序、语言调节机制、语言动机和愿望形成)病变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表达性失语症(能听懂,但不会说话)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受伤:运动性失语症(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话语为电报式,词语反复,丧失说话愿望出现自发性主动语言的障碍。l 布洛卡区在语言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 布洛卡区受损会导致发音程序的破坏,进而产生语言发音的障碍l 布洛卡区损伤还可能造成语言调节机制的破坏l 包括部落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层与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2.威尔尼克区(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和语言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病变
41、引起接受性失语症(词盲),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能听见,但听不懂,不能表达)言语听觉中枢受伤:接收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区),是一种语言失认症。病人语音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和理解语义。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谈吐自由但话语无意义。l 患有接收性失语症的病人谈吐自由语速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l 切断或损伤将威尔尼克区与布洛卡区联系起来的神经纤维束弓形束,也将产生同样的结果,这种病人语言流畅,发音清晰,但理解语义的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3.角回 视-听联合失语症(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听-视失语症(角回),丧失作出正确匹配物体和单词声音的能力。l 切除角回可能引
42、起视-听联合失语症l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在这里实现视觉与听觉的跨通道的联合。切除角回将使单词的视觉意象和精绝意象失去联系,并引起阅读障碍26、大多数人的言语活动中枢在哪个半球。大脑左半球动机(第九章P334)一、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对人的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指引二、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2.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3.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三、动机与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1.需要:(1)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2)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
43、3)是个体互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什么。T30需要(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的重要源泉。)2.需要的分类P336(1)从需要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以把需要划分为哪些。T13l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l 社会需要:是人类的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匮乏性需要和获得性需要T20获得性需要就是社会需要匮乏性需要泛指维持个体生理平衡的需要(自然需要),亦包括各种社会需要。(2)按指向的对象分l 物质需要:指向社
44、会的物质产品l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3)马斯洛:需要的五个等级1.生理的需要: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一方面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是自尊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个性发展理论中的最高理想和目标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1.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就越强,潜力越大。2.只有在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会出现高级需要3.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需要4.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不是对立的四、动机与目标1.含义:目标是个体努力要达到的具体成绩标准或结果,是个体期望的状态2.目标的种类(1)明确的目标与模糊
45、的目标(一般来说,明确的目标比模糊的目标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l 明确的目标,是指有具体要求或成绩标准的目标l 模糊的目标是指那些评价指标不明确要求比较含糊的目标(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根据达成的目标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分)l 长期目标是指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l 短期目标则是指那些完成期限较短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对个体提出及时的要求,给人一种压力和被控制感。(3)不同难度的目标(目标的设置情况直接影响着个体在活动中的努力程度)根据目标的难度水平,目标可以分为难的,中等的和容易的动机l 一般说来,人们对困难的目标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个体活动的坚持性受到所设置的目标难度
46、水平和明确性的制约l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个人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目标的难度水平越高,个体对任务的坚持性越强五、动机与行为1.动机与行为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多因一果)2.动机与工作效率l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l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六、动机与价值观1.含义:价值观是指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2.作用:价值观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3.分类:罗克奇根据工具目标维度,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l 工具性价值观是个体行为方式为工具l 终
47、极性价值观是个体以一种行为方式谋求多种终极目的情绪(第十章P367)一、情绪的含义l 定义: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主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l 情绪是个体与环境之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l 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2.外部表现:通常被称为表情(面部表情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语调也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的形式)l 身段表情有哪些T22:手势和身体姿势l 表情的分类P388(1)面部表情(2)姿态表情是指除了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例如:手势和身体的姿势。(姿
48、态表情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3)语调表情3. 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涉及人体多个系统,下丘脑与情绪动机有密切关系,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积极情绪:左半球电位活动多;消极情绪:右半球电位互动多)二、情绪的功能l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P3721.适应功能: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2.动机功能:构成基本的动机系统3.组织功能:对其他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4.信号功能:传递信息沟通思维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怎样?T41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
49、式上有所不同。1.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2.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l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P373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具体表现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同一情感可以通过不同的情绪来表达,反之亦然)l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生理需要社会需要人和动物共有人特有反映:情景、激动、暂时稳定、深刻、持久发生时间早发生时间晚四、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1)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他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2)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
50、生出来的(复合情绪的分类:1.基本情绪的混合2.基本情绪和内需力的结合3.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左半球电位活动多;消极情绪:右半球电位互动多)(1)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积极情绪的三个重要适应功能: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过于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它能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3.情绪的状态及其分类(1)心境: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
51、的为是短促的情绪状态(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五、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杏仁核对识别和产生消极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杏仁和损伤的病人不能识别恐惧的面部表情,而人能识别其他面部表情2.海马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海马受损的个体,其正常背景的调节作用受到损害,因而在不适当的背景中会表现出情绪行为3.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扣带回后上部主要与认知功能有关4.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对情绪的激活有重要影响。(精神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可能是由网状激活系统的机能减弱或被破坏引起
52、的)六、情绪理论P391 T231.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内容:情绪的产生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评价: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的作用,但片面强调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2)情绪的丘脑理论(坎农巴德理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都是受丘脑的控制。(3)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2.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知生理结合说)3.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4.西米诺夫的情绪认知信息理论5.扬和普里布拉姆的情绪不协调理论(4)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以伊扎德为代表。1.情绪是分化的,不同情绪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不同的体验的独立情绪2.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基于共情的家庭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 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教学评估中的应用
- 商业智能与教育技术的法律边界探讨
- 重庆市聚奎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基础护士肿瘤科化疗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混合现实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
- 教育机器人的多元智能开发与教学实践
- 智能终端在教育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
- 教育心理学前沿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 兴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琦君散文-专业文档
-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主令电器(课用)课件
- DLT 5066-2010 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及工日定额
- 湖南省长郡中学“澄池”杯数学竞赛初赛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消防系统施工总进度计划
- 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小升初数学试卷
- 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