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_第1页
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_第2页
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_第3页
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_第4页
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 央 民 族 大 学本 科 学 生 学 年 论 文题目: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学 生 姓 名 向美丽 学 号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班 级 2012级语言文学班 指 导 教 师 刘正发 浅论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现状【摘要】土家织锦技艺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2006年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龙山县是土家织锦发展保护最完整的地方。本文旨在探讨土家织锦技艺的保护传承的现状以及针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和意见。【关键词】土家族;土家织锦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Abstract:Tujiabrocadetechniqueisanexcell

2、entrepresentativeofthetraditionalcultureoftujianationality,in2006,listedinthenationalfirstbatch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list.Longshancountyisthemostcompletedevelopmentoftujiabrocadeprotection.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explorethetujiabrocadetechniqueforitsprogressintheprotectionofheritage

3、andraisessomefeasiblecountermeasuresandadvicearefacedwiththeproblem. Key words: Tujia nationality; Tujia brocade techniqu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土家织锦技艺独特,造型美观,内容丰富,专家称它是足可与湘绣齐名的母亲艺术。土家织锦技艺历史悠久,在发展中独树一帜,承载着土家人的民族心理认同和独特审美取向,是土家文化的瑰宝,在传统土家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传承土家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和维

4、系土家民族团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2014年7月10至8月20日期间,于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民族民族事务局实习。在此期间与当地民族工作者实地调研,针对土家织锦在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发展状况,走访和考察了龙山县土家织锦主要保留区的苗儿滩镇、洗车镇、民安镇三个地方得到大量一手资料。在结合史料的基础上,对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的发展传承问题进行综述,以期能丰富土家织锦技艺研究的材料。一、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的历史发展土家织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称“土花布”、“土花铺盖”或“打花铺盖”,是土家族古老的手工工艺,长期流传在素有“九溪十八峒”之称的酉水流域,是土家先人里耶人的原始的手工工艺。从龙山

5、县境内出土的文物来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土家先人就掌握了土布的织造技术。里耶溪口台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原里耶前街(即今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官山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我们看到了龙山县古人类里耶人(中国南猿的支系)的文明。2002年夏,在里耶秦汉古城遗址出土的秦简、金属工具、陶纺轮、竹篾、棕麻纺织物,印有布纹的陶器、瓦、罐,以及2006年3月在龙山华塘龙头商周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纺轮、印有布纹的文物和苗儿滩商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纺轮都证明了土家织锦的鼻祖土布,在商周时期就在酉水流域流行,土家人的祖先在那时就开始织锦了。 据后汉书、华阳国志、溪蛮丛书、太平御览、永顺府志、大明一统志

6、、永顺宣慰司志、资治通鉴、宋史、龙山县志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土家织锦历经商周、秦汉、两晋、唐宋元明清和当代社会,发展脉络清晰。可以肯定的说,土家织锦工艺起源于商周,初雏于秦汉,成型于两晋,成熟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发展于当代,沿着土布、賨布、兰干细布、娘子布、苗锦、斑布、土锦、溪布、峒布、土绢的脉络发展到今天的土家织锦。几千年来,土家织锦一直被历代蛮酋和土司作为上等贡品或土特产敬贡于当朝帝王。土家织锦俗称“打花”、“打土花”。传统织锦通过原始的手工操作,采用“通经断纬、断尾挖花”的方式,凭着口传心授的“摹仿记忆”,在原始的斜织机上反面挑织而成。它的工艺流程包括纺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

7、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边、挑织十二程序,分“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和“上下斜”斜纹彩色两大流派系列。其中“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织锦是在普通平纹布面上,喂线挖花而成。“上下斜”斜纹织锦,是在“对斜”平纹素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色彩以黑及重色为主,大胆使用补色,层层逐渐推移,具有强烈的节奏变化和鲜明的对比效果,又因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色彩秩序化的退晕手法使对比色实现了和谐统一。传统织机为一种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由机头、滚板、综杆、竹筘、梭罗、踩棍、滚棒、篙筒、挑子、撑子、地桩、布鸽(鱼儿)组成,俗称大机头或小机头。土家织锦以绚丽多彩著称,以设计浪漫见长。颜料取自天然原料,以野生的红

8、花、乌莓、桅子、姜黄、蓝靛、土红、五倍子等天然染料为主,将丝线漂洗后上色,用醋或明矾固色,增其光泽。土家织锦以深靛色、黑色为底色,配以红、白、黄、绿、兰、紫色为纬线,艳而不俗,清新明快、绚丽多彩。纹样的题材内容,色彩运用的法则、纹样构图的形式灵活多变。其中纹样构图多以菱形、横式长方条形、斜式交叉的几何形图案为主,用抽象表现其神形兼备的神韵。花样主要取材于植物、动物、天象、地舆、用品、字、勾、民俗理念等。目前流传在我县境内的土家织锦传统纹样有220多种。其中,120多种已被研究土家织锦的专家、学者收集,目前正在全县范围内培训推广。 龙山县是中国土家织锦的主产地。龙山县共有54万人,以土、苗、汉为

9、主,属于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其中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数的64%,约34.56万人。在土家人中,女勤于织,户多机声。二、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一)土家织锦技艺存留状况根据苗儿滩镇、洗车镇、民安镇三个地点的调研数据显示,掌握织锦技艺总人数为1247人,现在仍从事织锦作业的人数为161人。本次统计将三个地点掌握织锦技艺人数、在家乡转业和外出转业人数、仍从事织锦人数、现存织机也现存作业织锦的数量分别作了统计,同时对织锦人现在的职业选择作了数据整理。1.织锦人与织锦技艺生存现状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掌握织锦技艺人数的总数近为千余人,占龙山县土家族总人口仅为0.36%。而现在仍从事织锦事

10、业的仅为龙山县土家族人口的0.05%,织工转行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带来的影响是大量织机处于闲置状态,织机使用率仅为13.6%。2.掌握织锦技艺者的职业选择下图是对掌握土家织锦技艺的织工的职业选择分析,具体数据如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出,现在仍从事织锦行业人数所占比例相当低。在家转行和外出转行务工人数占大多数,在掌握织锦技艺者的比重中占据88%比例。(二)土家织锦产销状况1.个体织锦户产销状况这29个样本主要从三个调研地的抽样所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年组和青年组共29位个体织锦户生产情况来看,以织锦为主业的有10人,其他人主要把织锦当兼职。在兼职类型中,主要的产品是土家铺盖和按照委托方要求生

11、产,而其主要的销售方式以摆摊设点、上门订购和委托中间销售等形式。在专职类型中,主要的产品是土花铺盖;委托商定购产品和婴幼儿盖巾次之。其主要销售方式为墟场摆摊设点、上门购买、交委托中间商销售的形式。2.专业织锦户产销状况从4户专业织锦户数据分析看出,其主要产品包括土家铺盖、壁挂、被面、床罩、锦包、马夹等。其货源除了自己织锦厂的生产外还和农村销售方式和个体户多样,主要包括摆摊直销、专柜销售、委托外销、网络销售、定点销售、代理销售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三、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进,深刻影响了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参与其中的各利益相关方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尤

12、为显著。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在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在当地政府组织领导下建立了保障机构,施行了相关政策,并举办土家织锦大赛等活动,确定了不同级别的技艺传承人,这提升了对土家织锦技艺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扩大了土家织锦的社会认知度和需求,在这方面显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推动作用。“非遗”为传统织锦技艺的传承创造出新的情境,与商业开发相结合,织锦技艺传承渠道、制品内容、形式功能等都发生着变化,这拓展了技艺的生存空间,是一种积极的传承状态。因为以商业开发式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开发模式,之前没有可供参考和学习的前例,所以在传承土家织锦技艺和发展织锦产业

13、的同时,暴露出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着织锦技艺的传承,也严重阻碍着龙山织锦产业的发展。(一)从业者少根据龙山县文化局提供数据,整个龙山县内,从事织锦的162人,其中专事织花的45人,占28%,兼事织锦的116人,占72%。全县会织锦的1247 人。其中外出打工的658人,占54%。在家的565人,占46%。在1226个会织锦的人中,从事织锦的仅162人,仅占13%。1064个织女改事他业,占87%。另外,打工者中从事织锦的人少。全县会织锦外出打工的658人,在外织花的53人,占8%。主要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永顺王村、湖北来凤、恩施、武汉、长阳、重庆酉阳,秀山、深圳、张家界等地专职织锦。(

14、二)传承狭窄“养女不织花,等于没养她”是苗儿滩的一句农谚。这句话暗示了织锦的传承主要传承方式,即母女传承、婆孙传承、姑侄传承、姐妹传承、嫂姑传承、村人传承,随着织锦工厂的发展,出现少部分师徒传承关系。但是通过调研材料显示,织锦技艺的传承范围相对单一,以血缘关系为传承纽带,这种方式让学习织锦技艺的受众减少,直接导致织锦技艺的继承出现严重的传承危机。现在很多传承的人后代即使有得天独厚的织锦技艺学习的家庭环境,很多人也选择其他职业。(三)模式粗放织锦的生产属于小农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大部分属于自发性生产,属于自给自足、补贴家用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龙山县域内,除了几家专业户外,其他的都是

15、农村里的织户都是自由发展,没有系统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四)销售困难农村织户主要通过墟场摆摊设点、上门定购、委托(中间)商代销三种方式。另外部分织户是为了家庭自用,为了给女儿办备嫁妆,织花的目的不是为了销售。农村很少加入市场,这主要是织锦农户生活中扮演着兼职的角色,也不是以此为主。(五)结构单一在调查中得到的数据中得知,农村织户主要织锦产品90%是土花铺盖(被面),其它如壁挂、锦包、服装、坐垫、枕巾、被套、旗袍等产品。只有在委托或接到订单的情况下,由委托方提供原材料,织户便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主动创作的动力很小,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六)技艺濒危据调查,目前从事织花的人,年龄偏

16、高。在笔者的调查对象中,30岁以下的织锦的仅一人(28岁)。据调查对象反映25岁以下的姑娘无一人会织花。由于织花工艺复杂、烦琐,新一代年轻人不愿学,更不愿去织。另外,会织锦的人中,大多数也不愿专门从事织锦,织锦也仅仅只是补贴家用和农闲无事时充实生活而已。 (七)工艺值低农村织锦女由于知识和审美视觉的限制,只注重生产的实用性,而忽略了对织锦工艺质量的要求,从而满足不了需者对织锦的审美要求。与市场需求融合能力有待提升。 (八)恶性竞争龙山县内至今没有形成科学的销售体系,织锦的销售还处在无序竞争和分散销售阶段,销售现状不佳。织锦的销售方式零散、单一,被动销售的多,主动销售的少。内销的多,外销的少。在

17、县城内的织锦专业户中,黎承菊、黎秋梅两户虽然产供销一条龙,销售额在1520万元之内。叶丽萍和洗车的叶英都在为织锦销路担心。苗儿滩捞车河的刘代娥、刘代英姊妹虽不担心销路问题,但由于资金问题,不能形成规模生产。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市场的制约,目前龙山县的织锦销售额仅在50万元左右。四、龙山县土家织锦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建议(一)培养专业型土家织锦技艺传承人针对土家织锦技艺专业人才少,而且大量织锦人转业的现象,因此加强对织锦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必须重视织锦人的培养工作,以此来打破织锦人才严重缺乏且继承人少等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就是对专业型人才的保护,专业型土家族织锦艺人的培训可以通过

18、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的方案去培养继承人,走联合高校拯救土家族织锦之路。可以在龙山县在校中学生中遴选土家族织锦可育性人才,挂靠省内相关美术院校,由政府出资专费培养,从而培养高素质织锦艺人。可以在龙山县内的职业技校设实验点,由县内专业的织锦大使开设土家族织锦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将土家族织锦传承人聘为学校荣誉教师,一方面让其在高校实施土家族织锦教育,另一方面请其培训在岗教师,通过对现行教师的在岗培训,提高教师的湘西土家族织锦文化素养。实验点操作成功后甚至可以在湘西州唯一大学吉首大学有序推开。(二)加强织锦文化产业的规模化1.产业集约化生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可以

19、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的乡镇,将这些村镇打造成集传承、研究和销售于一体的龙山县土家族织锦村。政府应该将部分零散的个体织锦户整合起来,提供小额贷款,成立公司,同时建立土家织锦基地,让大量产品进入广州、 深圳、北京、武汉、上海等地市场,甚至远销欧美、韩国等地。这种做法不仅使织锦人的直接收入增加,吸引大量掌握织锦技艺者但是已经转业的重操旧业,回归织锦行业,让兼职织锦者转向专业织锦之路,以此扩大了织锦人队伍。同时也鼓励了土家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开设技艺传习所。通过建立大型集体企业传习所,抓好产品色 彩、形状、图案等方面的设计;加强管理,积极引进优秀的销售团队进驻织锦产业,让织锦的销售之路走向更大的舞

20、台。2.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土家织锦产品开发,原有产品的品种较为单一,已经不再符合具有高消费要求的消费者的需要,应在土家织锦的开发工作和保护民族的传统特色的同时,从产品的色彩、纹样及风格设计中考虑,生产出具有本土文化,鲜明的地域特征,让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愿意购买的的产品。将以旅游为目的的开发同时与有品位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相结合,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吸取传统织锦的形式语言,艺术风格,融人现代审美情趣进行各种生活和装饰用品的开发,进行多规格、多层次的开发,整体提高土家织锦的产量与销售量。(三)加强产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产品设计环节上,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进行艺术创新。有掌握织锦技艺

21、的专业人才对传统织锦图案进行探索和创新,加入现代生活元素。当前龙山县土家织锦作品中已经渐渐有了体现现代元素的艺术壁挂、床上用品、民族服饰、鞋子、窗帘、地毯等品种,但是产品依然不是很丰富,需要继续加强创新设计,将传统图案和现代元素更好地结合。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数码时代带来的便利,在电脑上绘制丰富多彩的图案,织锦人根据这些图案完成手工制作,改变凭借织锦人记忆进行作业的方法,提高织锦过程中的技术含量。这不仅提高和现代元素的结合,也提高了织锦作品的工艺价值。 (四)加大政府扶持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1.强化政府扶持作用拓宽土家织锦传承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对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都需要一定的资金

22、支持。以前龙山土家织锦的发展基本上是自生自灭,各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扶持,但力度不够,龙山县可要出台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从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进行全方位的扶持。2.充分挖掘民族资源龙山土家织锦要发展必须在整体、规模、创新上要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做好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土家织锦的传承发展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只有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土家织锦拥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推动土家织锦传承发展。土家织锦的民族特色是其亮点,而现在民族特色是比较受欢迎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展现出来,并注入当代元素,让民族特色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形成一种相互融合的互动关系,通过相关或系列资源的相互补充与烘托,最终成为具有完整市场吸引力的商品。综上所述,龙山县拥有丰富的土家织锦技艺资源,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