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烛之武退秦师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准确默写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相关链接】史书体例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战国策。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一起反映历史。如通鉴纪事本末一 、自主学习(一)、解释句中加点词1、是寡人之过也是 这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 增加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 恩惠 4、朝

2、济而夕设版焉济 过河,渡河5、又欲肆其西封肆 延伸,扩张 封 疆界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 侵损,削减图 考虑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如果不是,如果没有8、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 凭借9、失其所与 与 结交,亲附(二)、解释古今异义词句中义1、贰于楚也 (句中义: 从属二主 今义:数词二大写)2、以为东道主 (句中义: 东方道路上主人 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句中义: 外交使节 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 对人尊称,“您” 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 (句中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敬称今义:掌管某事人)6、亦去之 (句中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动

3、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使撤退_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动,驻扎,驻军 3、夜缒而出 名状,在夜间4、越国以鄙远 鄙,意动,把当做边邑;远,形名,远方之地,此指郑国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名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6、共其乏困 形名,缺乏物资7、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动,变雄厚,变薄弱二、合作探究(一)、解释句中文言实词1、 鄙(1)蜀之鄙有二僧 边邑,边疆,边远地方(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庸俗,浅陋,(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轻视,看不起(4)越国以鄙远 意动,把当做边邑(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自称的谦辞2、辞(1)辞

4、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2)停数日,辞去。 告辞,告别(3)辞甚畅达。 言辞,词句3、微(1)恨晨光之熹微 细小,轻微(2)人微言轻 卑贱,地位低下(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若非,如果不是,如果没有(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暗中(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精妙,微妙4、敝(1)使史更敝衣草屦 破旧,破烂(2)敝人 谦辞(3)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惫,疲困(4)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伤害(二)、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焉”,并归纳其用法和意义。焉(1)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2)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语气词,怎么(3)若不阙秦,将

5、焉取之? 代词,哪里(4)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5)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它,指这篇文章(三)组内讨论梳理本文的判断句,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晋)许君焦、瑕 三、翻译句子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课堂达标与迁移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

6、音与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zhu)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秦伯说(yu),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c. 失其所与,不知(zh):“知”通“智”,明智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sh)之:防守 e. 共(gng)其乏困:共同,一起 f. 若不阙(qu)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和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越国以鄙远 鄙:做动词,当做边邑 b. 既东封郑 封:做名词,疆界 c. 晋军函陵 军:做动词,驻军 d. 若阙地及黄泉,隧而相见 隧:做动词,挖隧道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词的两项是(

7、) a. 何厌之有 b. 唯君图之 c. 将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 e. 邻之厚,君之薄也 f. 行李之往来 4. 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两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b. 吾不能早用子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8 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f.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毂 5.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怀有二心,从属楚国。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如果派烛之武见秦国国君,敌军一定会退后。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来鄙视远方敌

8、人,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秦国的疆域却使晋国获得利益,请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中)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国

9、以鄙远 鄙:当做边邑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主持事务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7. 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a. 既 若 亦 且 b. 既 若 乃 而 c. 亦 而 乃 且 d. 亦 而 亦 且 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烛之武)乃还。 d.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9. 翻译下面句子。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9 (2)夫晋,何厌之有?答案(二)课堂达

10、标与迁移 1、e 2、b 3、bc 4、bd 5、c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6、b 7、a 8、c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缒而出(zhu) b.共其乏困 (gng) c.

11、秦伯说(yu)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ng)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2、。 5.翻译下面两句话。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用原文回答问题: (1)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 (2)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 (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答案1.b 2.b 3.d 4.d 5.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6.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4)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

13、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附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用应有的礼仪来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14、,怎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

15、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撤军回国。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延伸口吐莲花 流芳千古 古代辩士言辞技巧例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凭其杰出的辩才,智退秦师挽救了郑国。在中国历史上,像烛之武一样靠杰出的说辩才能而口吐莲花,建功立业、流芳千古的人才是很多的。一、软硬兼施张仪成功说赵王战国时

16、期,张仪凭杰出口才游说山东诸国,使得各国国君纷纷改弦更张。战国策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就记载了张仪为秦实施连横外交游说赵王的活动。他首先以“大王之威,行于天下”恭维赵国实力强大,话锋一转,指责赵王以前因奉行合众政策而大大损伤了秦国的利益,“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愿以甲子之日合战”,说明秦国不仅怀恨已久,而且不惜与赵国一战。接着他不谈战事,以“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指出合众联盟解体已成定势,而连横已成各国共识。最后张仪再露锋芒,“今秦发三将军”“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胁迫赵王就范。张仪的游说虽以武力做后盾,但言辞得体,流转自然,软硬兼施,逻辑严密,令人叹服。二、浩然正气、慷慨陈词唐雎

17、不辱使命在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唐雎的浩然正气、慷慨陈词叫人惊叹不已,同时也使他流芳百世。他在论辩时的气势完全压倒了骄狂的对手秦王。他那种仗义执言的气概,令对手的一切利诱威逼相形见绌,他的论辩以正义凛然的人格魅力,把宣传真理与弘扬正气融为一体,使人的宝贵精神得到弘扬,使人的个性风采得到展示。这正是论辩取胜的法宝。唐雎不畏强秦、蔑视强权、为了国家安全敢于同专制暴君抗争的凛然正气,和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不屈精神,使他的人格显得无比伟大,使他的论辩显得无比有力。三、设问诱导张旄智答魏王在战国策魏王问张旄篇中,魏王就联合秦国攻打韩国一事征询张旄的意见。张旄没有直截了当地向魏王指出不应该联合秦

18、国攻打韩国的建议,也没有像一般游说那样,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观点隐藏起来,采用层层设问的方式,让魏王权衡联秦攻韩的利弊,最后,一句“攻韩之事,王自知矣”,尽管张旄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但已使魏王心领神会。采取这种设问的游说方法,可以强化论点,使对方心服口服。四、类比说理辩士季梁打动魏王在战国策魏王欲攻邯郸篇中,辩士季梁为阻止魏王攻打邯郸的行动,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劝谏,而是以自己出行的经历引出南辕北辙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魏王的行动与自己想成为霸主的目的背道而驰的道理。他之所以拿南辕北辙的故事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联系,是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和真实,从而更有说服力,这也是战国说客最擅

19、长的说话技巧之一。1.虽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思索、借鉴古人的经验,对于面临复杂人际关系的现代人而言,也许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吧荆轲刺秦王复习学案一、写出通假字并解释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 2.日以尽矣 以,通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9、请辞决矣 “决”通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 11、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 12、燕王诚振怖 “振”通二、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 古义: , 今义:书信

20、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义: ;今义:鼻涕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古义: ; 今义:货币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古义: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古义: 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古义: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可以】古义: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将军岂有意乎 【有意】古义: 今义:故意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 ;今义:表顺承关系终已不顾 【顾】古义: ;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古义: ; 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

21、【穷】古义: ; 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 【走】古义: ; 今义:行走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古义: ; 今义:用手拿 诸郎中执兵。 【郎中】古义: ; 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 【股】古义: ; 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 【左右】古义: ; 今义:方位名词 荆轲废 【废】古义: ; 今义:残废 秦王复击轲 【复】古义: ;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 古义: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 【上】 发尽上指冠: 【北】 进兵北略地: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厚】 厚遗秦王

22、宠臣中庶子蒙嘉: 【箕】 箕踞以骂曰: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 【前】 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 非有诏不得上: 【远】 其人居远未来: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 【朝服】(秦王)乃朝服: 【涕】 士皆垂泪涕泣: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 四、指出文言句式:(一)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二) 1.秦王购之金千斤 2.欲与俱 3.见燕使者咸阳宫4.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5、

23、以试人 6、皆陈殿下7、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8、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三)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四)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群臣侍殿上者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燕王拜送于庭 6、使毕使于前 7、秦王购之 金千斤 六、重点实虚词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发尽上指冠 2、故故遣将守关者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鲰生说我故听之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人具鸡黍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 大行不顾细谨 6.为 父母

24、宗族,皆为戮没 为之奈何 乃为装遣荆轲 乃令秦武阳为副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七、写出【文言固定结构】的翻译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 )3. 荆轲有所待(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 )6.以故荆轲逐秦王 ( )7、将奈何 ( )八、注音翦( ) 於( ) 期( ) 髓( ) 揕( ) 拊( )袒( ) 扼( )

25、 淬( ) 忤( ) 濡( ) 徵( ) 瞋( )陛( ) 慑( )惶( )卒( ) 提( ) 眩( ) 遗( )谒( )九翻译句子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5、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6、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7、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8、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0、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阅读训练(一)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

26、阳奉地图匣。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下面划线词解释正确的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同环,绕着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恕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攻击 d、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2、判断下面论断哪个符合客观事实( ) a 、荆轲之所以没有行刺成功,是刺杀秦王是逆历史潮流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b 、荆轲之所以追着秦王在大殿内跑,是秦王身边的大臣侍卫胆小怕事,自私自利。 c 、荆轲之所没有行刺成功,是荆轲想劫持秦王作为人质,然后跟秦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和平条约。 d 、荆轲之所以没有成功,一是自己武功不够高超,谋事不周;二是缺乏得力助手。 3、3.翻译下面句子。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27、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 1、c 2、d 3、(1)(他是)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他,让他在您面前完成使命。 (2)因为荆轲不是只求刺杀秦王,而是想劫持他,逼秦王立下约契(与燕国结成互不攻击友好邻邦东西方战略合作伙伴自由贸易联盟协定书)来报答燕太子丹对他的国士之遇。(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已经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齐等,同样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8、被:蒙受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以其无礼貌于晋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夜缒而出12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29、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3分)(2)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分)(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分)烛之武退秦师复习资料【复习目标】1. 准确默写文中的文言名句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相关链接】史书体例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战国策。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 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

30、关专题材料集中一起反映历史。如通鉴纪事本末一 、自主学习(一)、解释句中加点词1、是寡人之过也 2、焉用亡郑以陪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4、朝济而夕设版焉5、又欲肆其西封 6、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因人之力而敝之9、失其所与 (二)、解释古今异义词句中义1、贰于楚也 (句中义: 今义:数词二大写)2、以为东道主 (句中义: 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句中义: 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句中义: 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 (句中义: 今义:掌管某事人)6、亦去之 (句中义: 今义:与“来”相对动作)(三)、指出下面句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

31、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夜缒而出 4、越国以鄙远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6、共其乏困7、邻之厚,君之薄也二、合作探究(一)、解释句中文言实词1、 鄙(1)蜀之鄙有二僧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4)越国以鄙远 (5)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2、辞(1)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停数日,辞去。(3) 辞甚畅达。 3、微(1) 恨晨光之熹微 (2)人微言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微闻鼠有作作索索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4、敝(1) 使史更敝衣草屦 (2)敝人 (3)

3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4)因人之力而敝之(二)、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焉”,并归纳其用法和意义。焉(1) 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组内讨论梳理本文的判断句,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辞曰 敢以(之)烦执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晋)许君焦、瑕 三、翻译句子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

33、秦,将焉取之?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课堂达标与迁移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与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zhu)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秦伯说(yu),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c. 失其所与,不知(zh):“知”通“智”,明智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sh)之:防守 e. 共(gng)其乏困:共同,一起 f. 若不阙(qu)秦,将焉取之: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和用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越国以鄙远 鄙:做动词,当做边邑 b. 既东封郑 封:做名词,疆界 c. 晋军函陵 军:做动词,驻军 d.

34、若阙地及黄泉,隧而相见 隧:做动词,挖隧道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和意思不完全相同。做代词的两项是( ) a. 何厌之有 b. 唯君图之 c. 将焉取之 d. 君之所知也 e. 邻之厚,君之薄也 f. 行李之往来 4. 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有的是谦称,有的是敬称。属于敬称的两项是( ) a. 是寡人之过也 b. 吾不能早用子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e.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f. 公子若返晋国,则何以报不毂 5.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怀有二心,从属楚国。 b.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35、,师必退。 如果派烛之武见秦国国君,敌军一定会退后。 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来鄙视远方敌人,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秦国的疆域却使晋国获得利益,请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 )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36、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国以鄙远 鄙:当做边邑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主持事务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7. 文中括号内按顺序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a. 既 若 亦 且 b. 既 若 乃 而 c. 亦 而 乃 且 d. 亦 而 亦 且 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烛之武)乃还。 d.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9. 与

37、“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1.翻译下面两句话。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 夫晋,何厌之有?6、 用原文回答问题: (1)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 (2) 郑伯请烛之武出

38、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 (3) 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附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没有用应有的礼仪来接待他,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墙上放下去,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

39、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即将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撤军回国。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