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农民农业与农村.ppt_第1页
第三讲+农民农业与农村.ppt_第2页
第三讲+农民农业与农村.ppt_第3页
第三讲+农民农业与农村.ppt_第4页
第三讲+农民农业与农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农民、农业与农村,第一节 农民 第二节 农业 第三节 农村,“中国本来就不是一个农业大国,因为农业大国一般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中国其实是一个小农国家。 小农国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人口众多,土地所承载的农民人口压力过大,土地的生产资料功能退化,生存保障功能上升。” 温铁军:21世纪的中国仍然是小农经济?,第一节 农民,一、什么是农民(农民的定义) 1、学术界对于农民定义的分歧 2、现代中国农民的多维度界定 3、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民 4、Farmer 二、经典小农理论中小农的动机和行为 “理性小农”学派:利润最大化 “生存小农”学派:生存最大化 “剥削小农”学派:剥削最小

2、化 “商品小农”学派:效用最大化,本节提示,核心词:农民、农业者、小农 重点:“农民”概念的界定 难点:小农的不同动机和行为 参考阅读文献: 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美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美斯科特(Scott,J.C):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1992,一、什么是农民(农民的定义),1、学术界对于农民定义的分歧 模糊

3、、分歧: 英莫里斯布洛克:人类学界“在议论究竟什么是农民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很少有哪个名词像农民这样给农村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造成这么多困难。什么是农民?即便我们把地域只限于西欧,时间上只限于过去的一百年内,这一定义问题依然存在。” T.沙宁:定义中的农民(1990年),具体定义示例及其分析:,“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定向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虽然并非完全需要),就是说他们生产的粮食和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费的。因此,农民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 美埃弗里特M罗杰斯等:乡村社会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年版,321页。 核心词:农产品的生产者;乡下人;自给自足,“peasantry”,“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一种亚文化群,peasant与其他农业生产者不同之点就在于要受外部权势的支配。这种使其整合于更大社会的方式通常被认为是定义peasantry的标准,虽然有些作者在给peasant一词下定义是强调诸如自给自足或小规模生产等特征。在peasant社会,生产手段的最终支配权通常不是掌握在主要生产者手里。生产品及劳务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交换,而是被提供给一些中心,重新分配。剩余的东西要转移到统治者和其他非农业者手里。这种权力往往集中于一个城市中心,尽管并非永远如此。” 不列颠百科全书,农民,“直接从事农

5、业生产的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主要指贫农和中农。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指集体农民。”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什么是农民?,一种职业,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份或者准身份,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社会乃至社会的组织方式,一种文化模式乃至心理结构?,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农民,“农”职业概念。 “民”身份概念。民古同“氓”、“萌”、“甿”,指卑贱的下人。后世无论是贱民、下民、草民、子民等称呼,还是官民、绅民、君民等对举,都显示了“民”的卑下身份。而这种身份是传之子孙的。,农民 古汉语中“农民”这个词始见于战国。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条称:“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

6、工民。”吕氏春秋则谈到“古圣之重农民”;“农民无有所使于季冬”。淮南子有“季冬静,农民无有所使”。类似的提法还见于礼记月令等处。在这些最早出现“农民”一词的典籍中,“农民”这一概念已经有了职业与身份等级的双重含义:它既是与“士、工、商”相区别的一种“业”,又是受人役“使”的下等人.,现代中国农民的多维度界定,作为一种职业,农民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这是传统农业社会沿袭的基本看法。说文解字曰:“农者,耕也、种也。”汉书食货志载:“辟土植谷者曰农。” 农民作为一种户籍身份,只有农村户口,以“乡下人”角色与“城里人”相比较,受着一种“二等公民”莫名的歧视。户籍制度严格地限定了农民的身份,他们

7、被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上,难于改变。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农民又是一个阶级,是没有土地或只占有少量土地的农民利益群体,一般与地主阶级相对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农民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实现“耕者有其田”,成了国家的主人。,“农业者”(farmer),在现代英语中,农民的职业概念与身份概念主要分别由farmer与peasant两词代表的。 farmer一词由farm(农业、农庄)派生而来,主要是个职业概念,而没有身份、等级等涵义。美国的种田人是“农业者”(秦晖),是公民或市民(citizen)社会中选择了务农作为职业的那些人。 peas

8、ant(农民)一词则更多地带有身份等级含义,常与lord(主人,该词古时也主要表示一种身份,而与土地并无多少关系。只是在近代,人们才在前面加上land,构成地主一词)等词对举。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人们在作这种对举时强调的不是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如雇佣、租佃、买卖等,而是他们之间的贵贱之别。,二、经典小农理论中小农的动机和行为,“理性小农”学派:利润最大化 “生存小农”学派:生存最大化 “剥削小农”学派:剥削最小化 “商品小农”学派:效用最大化,“理性小农”学派:利润最大化,代表人物:【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波普金:理性的小农(The Rational Peasa

9、nt)(1979) 舒尔茨小农学派形成在20世纪60至70年代,以印度尼西亚、印度、南美等国的小农案例检验其假说。 主要观点:舒尔茨小农学派认为小农像资本主义企业家一样,是“经济人”, 是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分析对象:完全市场化、完全竞争化的小农 “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传统农业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P29,“生存小农”学派:生存最大化,代表人物:恰亚诺夫(蔡雅诺夫):以“生存”为核心; 斯科特:以“道德”为核心;波拉尼(博兰尼):以“非市场化”为前提 “农民经济活动的动机不同于企业主,后者通过投资以获取总收入与生产费用之间的差额。而前者更类似于

10、一种特殊的计件工资制中的工人”,“家庭农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力产生于满足家庭成员消费需求的必要性,并且其劳力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手段”,“全年的劳作乃是在整个家庭为满足其全年家计平衡的需要的驱使下进行的”【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恰亚诺夫主要是以前市场经济的小农为研究对象,根本没有涉及商品、市场和其他社会化问题,生存伦理就是植根于农民社会的经济实践和社会交易之中既然佃农宁愿尽量减小灾难的概率而不是争取最大的平均利润,那么,在对租地使用权制度评估方面,佃户生存收益的稳定和保障就比其平均利润或被地主取走的收获量都更具决定性。安全第一确实意味着,围绕着日常的生存

11、问题,有一个防御圈。【詹姆斯. C.斯科特.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斯科特以一种“生存的经济学”去考察东南亚农民的生存与反抗:小农经济行为的主导动机,是“避免风险”、“安全第一”,在同一共同体中,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的道德观念,以及“主客”间的“互惠关系”等。因此,小农的集体行动,基本上是防卫性和复原性的,是为了对抗威胁生计的外来压力,对抗资本主义市场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入侵。简言之,小农家庭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生存的需要,安全第一,生存第一,而非利润第一。,“剥削小农”学派:剥削最小化,弱势小农 代表人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12、毛泽东等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及其理论家。 马克思小农学派则认为小农的目标是争取生存和减轻剥削。马克思小农学派始于19世纪,主要以英、德、法等西欧国家的小农为研究对象,此时的小农处于快速的两极分化之中,农村矛盾极度尖锐。该派理论以此为基础,分析小农行为与动机。随后此派学者偏离了研究主题,将小农行为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商品小农”学派:效用最大化,“小农既是一个追求利润者,又是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然更是受剥削的耕作者” 黄宗智想通过对三大理论一般化,抽象出各种理论中具有共性的行为。,第三节 农村,一、相关理论著作 二、农村的含义与类型 三、中国农村研究单位的选择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相

13、关理论著作,(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法)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德)齐美尔都市社会与精神生活集中探讨了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关系,二、农村的含义与类型,农村村落,指的是农民具体聚居的地方;农村,则指的是以农民聚居的村落为中心而形成的,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大面积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表明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经济活动方式) “乡村”、“乡土”,农村的类型,按聚落形态分,有散居型、条状型、集居型农村 按功能分,有经济性质的农村(如农业村、渔业村、牧业村、林业村、工业村、旅游生态村等)和行政性质的农村(如自然村、行政村和中心村),三、中

14、国农村研究单位的选择,1、村庄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 华中乡土派的村庄个案调研和写作方法:经典的人类学“民族志”和“深描”、社会学时间单位的驻村调查,时间一般在10天到一个月 、集体调研方式,2、基层市场体系,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 按施坚雅的观点,村庄是被镶嵌在基层市场体系中的,不理解市场体系,就无法理解村庄,因此,只有基层市场体系才是中国农村研究的合适单位,而村庄研究完全可以被包括到基层市场体系中。,3、宗族,(英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翻译),上海人民2000年。 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注意到了广东、福建地区宗族和村落相结合的现象,

15、提出了关于中国宗族的理论模型,他认为:华南社会结构是以宗族和地方社会的结合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或现实困境(面临的难题),(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 (1)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 (3)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大 ; (4)农村安定和谐面临着许多压力,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 ; (5)农民收入低、收入增长慢,农村消费不旺,严重影响了对工业生产能力的消化; (6)国际经

16、验证明: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是可以同步发展的。,(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科学发展观,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1) 协调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 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 (3)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4)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

17、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必然要求;,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5)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农村稳定、安定和谐是全国稳定、安定和谐的基础; (8)农民是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物质条件 “生活宽裕” 核心目标 “乡风文明” 思想基础 “村容整洁” 环境氛围 “管理民主” 体

18、制保障,“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加强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 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逐步改善农村人居住环境,做到: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