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案:3.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1页
高二历史教案:3.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2页
高二历史教案:3.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3页
高二历史教案:3.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4页
高二历史教案:3.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2能力要求:(1)通过对三民主义及其评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内容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历史观。3情感目标: ( 1)20 世纪初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孙中山站在时代前列,“集全国之英俊”,成立全国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布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连续对清政府发动武装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2)通过对秋瑾、徐锡麟等献

2、身革命事业英雄事迹的介绍, 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和乐于为人类进步事业献身的价值观。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宣传、 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2难点分析: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教

3、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 内涵及其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 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课堂教学设计师: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1905 年,孙中山联合各革命团体的成员, 组建了全国性革命政党同盟会。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什么要创建同盟会?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1. 同盟会的建立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找出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第 1页共 5页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说明)同盟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

4、立,革命时机日益成熟的形势下建立的。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不能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组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 下面,我们看一看同盟会是怎样成立的?考察一下同盟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生:(阅读、思考同盟会建立的有关情况)师:(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简要说明)1905 年 8 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不同于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它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明确的章程和政治纲领; 且具有全国的规模(出示 同盟会国内支部和分会分布投影地图和电脑教学软件):有机关刊物民报。这些说明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

5、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肩负起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历史使命。它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制定了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三民主义的含义。生:(阅读教材,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师:“鞑虏”这里指的是满族人。(设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仅仅是要赶走满族人,恢复汉人的统治吗?生:(思考)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其民族歧视

6、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主张独立,推翻“洋人的朝廷”,暗寓反帝的意愿。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他们的反帝旗帜不够鲜明, 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师:(设问)“创立民国”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回答问题)师:“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创立民国” 的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师:“平均地权”又是什么意思?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主张?(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77 页文字材料,并思考)生

7、:(阅读、思考,回答问题)第 2页共 5页师: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孙中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 实现 “土地国有”, 进而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难以实行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 三民主义的评价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纲的展开表述。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引导学生评价三民主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生:(阅读、思考,发言中有

8、不同的看法)师:(归纳学生的观点)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 并试图用革命手段予以解决。 它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个方面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但是,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1论战的起因师:(启发学生回忆康有为、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张和观点)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 20 世

9、纪初,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时中国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站在维护清朝统治的立场上, 成为保皇派。他们大肆攻击革命派, 阻碍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2论战的内容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楷体宇,掌握或了解论战的时间、主要阵地、焦点及具体情况)生:(阅读,在课文上作标记)师:(强调)革命派关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适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而康有为、 梁启超在实践上已经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之后,仍然顽固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他们已成为阻碍革命发展的保皇派。 革命派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什么?生:(让一名学

10、生朗读双方论战的三个主要问题)第 3页共 5页师:应该指出,革命派在论战中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如:革命派在驳斥保皇派的革命将招致列强干涉的观点时,天真地认为: 中国的革命绝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还奢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关于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论战中, 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革命将引起“内乱” 以及诬蔑中国人民的反动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批判。而且,革命派本身也存在着不信任劳动人民的倾向。因而不可能依靠劳动人民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关于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的论战中,革命派对于保皇派提出的“土地国有”为“夺富予贫”的指责,不但不敢予以有力的回击,

11、反而进行极力辩解,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派对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性。3论战的作用师:这次论战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回忆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情况并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生:(回忆、阅读、回答问题)师:(视学生的回答情况,强调)前边讲过的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而这次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从历史的角度看,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 斗争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 通过论战,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师: 1905 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

12、图:秋瑾 、徐锡麟 并将几次起义的情况列成表格。 项目包括: 起义名称、 领导人、 时间、结果等)生:(阅读、按要求列表)师:(出示自制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主要起义形势投影地图或电脑教学软件,指图简介下列几次起义的情况)1. 萍浏醴起义师: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 参加者达 3 万余人。 范围波及湘赣两省, 它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生:(阅读、了解起义情况)2. 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师:萍浏醴起义后不久,各地反清起义迅速掀起高潮。(让一名学生参照投影地图简介两次起义的情况)生:(简介起义情况)第 4页

13、共 5页师:(适当补充秋瑾、徐锡麟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 黄花岗起义师:在同盟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反清起义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亭)生:(阅读、归纳起义概况)师:广州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诸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孙中山吸取了以往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工作。早在1910 年,他就约集赵声、黄兴等在槟榔屿 (今马来西亚) 开会,制定起义计划; 并亲赴欧、 美各国在华侨中募款,支援起义;同盟会还在香港成立了“统筹会”,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在广州还设立了30多个秘密据点;在起义

14、前,同盟会还组织了“敢死队”,作为起义的中坚力量。如此充分的准备,其结果竟惨遭失败,其原因何在?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师:(归纳学生的发言)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盟会领导上的软弱,他们始终没有深入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 对各地分散的群众斗争没有作必要的联系、 组织和配合工作。 最终导致起义的失败。然而, 这次起义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称这次起义与武昌起义具有同等的历史意义。这是为什么?生:(引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师:(视学生的解释情况,着重强调)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这次起义以后, 两广总督张鸣岐除了奏报朝廷外, 还三次电告各省督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