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我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汉以后,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成为正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统和核心。1. 教育目的即培养的人规格和标准。“明人伦”,即按照伦理道德去处理人际关系,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培养统治人才。2. 教育内容:主要是儒经夏商:武备教育和礼制教育。春秋战国:儒家:六经,局限于伦理道德;墨家:生产知识,应用技术。汉代: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元明清:程朱理学。二、教学思想(略)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秉性也

2、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特别重视启发教育,注意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潜能。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2、循序渐进由博返约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流于急躁。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这是礼记提出来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4、言传身教尊师爱生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荀子言:“诗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三、

3、总体特征1、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教育以道义人身为目标,把功利排斥在外。重人文轻自然贱技艺,核心在于道德伦理,即教人做人,从而使教育与宗法伦理一体化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强调知识教学道德化;重义轻利,忽视教育的使用价值。注重塑造人的和谐品质。孔子就提倡把知、 仁、 勇三者统一起来。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3、注重内省与内求4、重政务而轻自然,政教合一,教育为政治服务,培养官员5、重世俗而轻神性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的世俗性与以佛道宗教教育思想为主体的宗教性并存、互补 ,在相互关系上是以世俗性为主导、以宗教性为补充 ,从而使古代的中国成为一个非宗教国家6、综合教育:六艺;经学

4、;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一、基本特征与哲学政治融为一体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色彩强烈的中庸气息,朴素辩证法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二、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1. 人伦关系原理:人伦,泛指人与人的关系。用“礼”维护伦理秩序。“五伦”是礼教的核心。2. 人道:核心是仁。3. 人性:人的本性三、发展历程1、先秦:产生和建立;周易的哲学模式: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阴阳二分的思维模式。孔子:1、政治上强调宗周,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2、在思想上提倡礼仁学说 3、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2、汉唐:宗教化、封建化。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包含两汉儒学伦理

5、、魏晋玄学伦理、隋唐佛学伦理三个阶段。3、宋元明清:辩证综合阶段。新儒学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四、封建伦理道德1. 三纲五常“三纲”:宗法等级原则的集中体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封建道德准则。2. 忠君、孝亲、贞节忠君:君权至上的体现,皇权崇拜孝亲:巩固封建家长制3. 贞节:封建妇女道德规范。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的象征。其核心是“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2、谦和好礼“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礼之运作包含有“谦和”之意3、诚信知报“诚”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4、精忠爱国5、克己奉公“公”之核心是去私意,“背私之谓公。”6、修己慎独孔子云:“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怨天,不尤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7、见利思义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重要标准。8、勤俭廉正孔子主张把“温、良、恭、俭、让”作为重要的德目。老子提出为人处事的“三宝”是:慈、俭、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