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寒假乐园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寒假乐园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寒假乐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一)(13分)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1)文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动词依次是 _、_、_。(3分) (2)“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2分)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山,没人承认你到过台湾。 (3)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_的特点。(2分) (4)这一段文字简略描写了上山途中所见的景物是_和_。(2分) (5)“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主要是从_角度写景;“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主要是从_

2、角度描写了,这两句描写的主要作用是_(4分) (二)(6分)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1)这一段运用“_”和“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和林区的_。(4分)(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这是一种_的手法。(2分)(三)(7分)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

3、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3分)作者连用三个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反衬_ 。 (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2分)作者采用_手法,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_。(3)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2分)(四)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

4、作用?(2分)(2“整个游程”是指_。(1分)(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3分)(4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3分)_ _ _答案(一)(1)穿、漫、溢(2)C(3)古朴(4)林海、云雾(5)视觉;触觉;山下山上温差极大,突出阿里山非常高大。(二)(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三)(1)比喻 声(有声)静(无声)(2)反复 宁静(3)无声 此地无声胜有声 (四)(1)这一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起,以歌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旅游阿里

5、山(3)好像 不是比喻句,“仿佛”在这里表示想像。(4)作者旅游阿里山不尽然为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言外之意,也是为了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作者在整个旅游中,确实看到了阿里山的风光如画,并为之陶醉,他的赞美出于肺腑之言;“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的美 (五)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14题。(共12分)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不再吐出来。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甚或依附在树干上。森林恰似一片汪洋,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1选

6、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4分)宁静的林区 拔地参天的神木 2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分)句子: 赏析: 3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分)答案:1青苔染绿的曲径幽路 无边的森林(共4分。每空2分,景物和特征各1分)

7、2不设统一答案。(共3分。句子1分,赏析中指出修辞并结合句子简单分析2分)3C(2分)4因为神木巨大,历史悠久,遭受巨创依然八面威风,雄踞山间。(3分。视内容和语言,按3、2、1给分) (六)(计16分)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22用四个字概括台湾著名的红桧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4分)23文中加黑的“约”和“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4“神木”已遭雷霹,为什么“他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3分)25于神木“巨创”中,作者发现了丰富、深遂的内涵,你是怎样理解的? 26前文提到“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选文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22答:香、高、粗、久23答:不能。用约数表示其不确定性,去掉后不精确。24答:但是他“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