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名词解释_第1页
多媒体名词解释_第2页
多媒体名词解释_第3页
多媒体名词解释_第4页
多媒体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媒体的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磁带、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屏等。 2多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多媒体有文字、图形、图形、图像、声音、音乐、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3多媒体的特征:多维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 4多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存储、传输、输入/输出技术 5专用芯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功能的芯片,另一种是可编成的处理器。 6多媒体信息以三种模式相互集成:制约式、协作式和交互式。 7超媒体: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方法。它一般也采用面向对象的信息组织与管理形式,由于多媒体各个信息单元可能

2、具有与其他信息单元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经常确定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各个信息单元将组成一个由节点和各种链构成的网络,这就是超媒体信息网络。 8虚拟现实,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的感觉世界,用户可以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这个生成的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 9多媒体通信是指在一次呼叫过程中能同时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声音、图形、图像、数据、文本等新型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音频/视频流点播、电子出版物、医疗卫生、游戏与娱乐、计算机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和信息查询系统、MIS和OA、传媒和广告、教学管理系统、移动卫星。 1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

3、朝着智能化和三维化发展。 12主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主机可以是大中型机,也可以是工作站,普通个人使用的是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主要包括cpu和主板。 13多媒体接口卡:是根据多媒体系统获取、编辑音频或视频的需要而插接在计算机上,以解决各种媒体数据的输入、输出的问题。常用的接口卡有声卡、显卡、视频压缩卡、视频扑捉卡、视频播放卡、光盘接口卡等。 14常用的IO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用于网络通信的通信设备。 15、显卡:主要的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 16影响显存性能的参数包括:显存的容量、显存的数据位数与宽带和显存的速度。 17所需显存=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 对于三维图形,所需显存(帧存)=图

4、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 18显存宽带=运行频率数据宽带8 19调制解调器:利用模拟信号传输线路传输数字信号。电子信号分两种:一是模拟信号,另一种是数字信号。 20网卡: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又称为网络卡或网络接口卡,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后在网络上发送出去。 21USB设备:是一种应用在pc领域的新型接口技术,是由Compaq、DEC、IBM、Intel、Northern Telecom、Microsoft和Nec等7家公司为简化pc与外设间的互联而共同研究开发的一种总线规范。 22主流的存储技术:NAS、SAW、DAS、IP存储、光存

5、储、虚拟存储。 23USB设备的优点:使用方便、速度快、连接灵活、独立供电、支持多媒体、低成本。 24USB的硬件结构:USB结构简单,采用四线电缆,信号定义由2条电源线和2条信号组成,它是一种基于令牌环网或FDDI。USB主控制器广播令牌,总线上的设备检测令牌中的地址是否与自身相符,通过接收或发送数据给主机来响应。USB通过支持悬挂/恢复操作来管理USB总线电源。 25USB系统采用级联星形拓扑,该拓扑由3种基本部分组成:主机、集线器和功能设备。 26USB的软件结构:USB总线接口、USB系统(有3个基本组件:主控制器驱动程序、USB驱动程序、USB客户软件). 27、USB数据流传输:U

6、SB总线每毫秒传输一帧数据,每帧数据可由多个数据包的传输过程组成。USB设备可根据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来判断是否响应该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 4种方式:同步传输方式、中断传输方式、控制传输方式、批传输方式) 28、USB的典型产品是Intel930USB控制器。USB中应用最广泛的是U盘。(U盘是USB盘的简称,是闪存的一种,因此也叫闪存盘,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其特点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 29、数字摄像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参数;最大分辨率、传感器像素、接口类型、色彩位数、感光器件、最大帧数。 30、数码相机:是指能够进行拍摄,并且能够通过自身内部进行处理,把拍摄到的景物转换

7、为数字格式进行存储的照相机。 31、数字摄像机是指能够拍摄连续动态视频图像的数字影像设备,它能提供500线的水平解析度,色彩也比较传统模拟摄像机高6倍之多,色彩及影像更清晰,配备数字立体声模式,音质可媲美专业级CD音质。 名词解释 32采样:采样也叫抽样,是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即按照一定时间间隔t在模拟信号x(t)上逐点采取其瞬时值。 33量化:量化是对幅度值进行离散化,即将振动幅值用二进制量化电平来表示。 采样长度:采样长度就是采样时间的长短。 34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傅立叶分析是将原始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的成分的正弦波,是将时域信号转变为频域信号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中

8、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数字化信号需要采用相关的离散化方法,这就是傅立叶变换。 35亮度:亮度是指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光线反射系数。 36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色调的表现程度。 37真色彩:真色彩是指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值都分成R、G、B三个基色分量,每个基色分量直接决定其基色的强度,这样产生的色彩成为真色彩。 38变换编码:变换编码就是将时域信号(如图像光强矩阵)变换到頻域信号(系数空间)上进行处理的方法。 39 GIF:GIF是CompuServe公司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称为图形交换格式。 40 PNG:PNG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它是一种类似GIF、JPEG和TIF

9、F的位图图象压缩存储格式,其母的是代替GIF和TIFF文件格式。 41 JPEG:JPEG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CCITT)会关于静止图像编码的脸和专家组名称(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的缩写。 42 PEG:MPEG是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的缩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中IEC/JTC1/SC2/WG11的一个小组。 43 PEG-1标准:MPEG-1标准叫做“运动图像和伴随声音的编码-用于传输在1.5Mbps以下的数字存储媒体”,主要用于多媒体存储与再现。 44 MPEG-2标准

10、:MPEG-2标准是继MPEG-1之后,MPEG制定的又一视频压缩标ISO/IEC 13818(其中视频部分即为H.262)。 45 MPEG-7:1996年10月,MPEG启动了一个新的工作项目,试图对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提供解决方案。这个MPEG家族的新成员成为“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即MPEG-7。 46 MPEG-21标准:MPEG-21标准是MPEG组织即将制定的一个新标准,它是由MPEG-7发展而来的,其名称是multimedia framework,目的是希望定义一个包含各种媒体的框架,从而使各种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一个安全统一的、跨平台的、用于信息的制作、发布、处理等

11、功能的框架平台。 47 H.261;H.261是CCITT制定的国际上第一个视频压缩技术,主要用于电视电话和会议电视,以满足ISDN日益发展的需要。 48 H.263:H.263是关于低于64kpbs的窄带通道视频编码建议,其目的是能在现有的电话网上传输活动图像。 49 H.264标准:H.264标准是CCIT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标准,也称为MPEG-4 Part10-高级视频编码。 第4章 音频信号和声卡 50声音 声音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波形声音、语音和音乐。 51.声音

12、分类 声音分类根据不同声音的特性,通常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不规则声音和规则声音。 52.声音三要素:音调、音强、音色。 53.人的发音、听觉器官 人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为80Hz 3400Hz ,人的听觉器官能感知的频率范围为20Hz 20000Hz 。 54.量化、 对幅度的离散化称为量化。量化可以采用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两种方式。 55声音质量的度量 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客观质量度量,另一种是主观质量度量。 声音客观质量主要用信噪比来度量。它是建立在度量均方误差基础上的,其特点是计算简单,但不能完全反映人对语音质量的感觉。 主观质量度量最常用的方法有MOS。MOS得分采用5级

13、评分标准。 56语音质量 在数字语音通信中,语音质量分为4类:广播质量、网络质量、通信质量和合成质量。 57数字化的音频信号 必须经过编码处理,以适应存储和传输的要求,并且在音频信号再生时得到最好音质的声音。数据压缩的主要依据是人耳的听觉特性,使用“心理声学模型”来达到压缩声音数据的目的。 58音频压缩技术 .一般,音频压缩技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而按照压缩方案的不同,又可分为时域压缩、变换压缩、子带压缩以及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混合压缩等。 59时域压缩(或称为波形编码)技术是直接针对音频PCM码流的样值进行处理,通过静音检测、非线性量化、差分等手段对码流进行压缩。 60 .子带压缩技

14、术 是以子带编码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编码方法。子带编码理论最早是由Crochiere等在1976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信号分解为若干子频带内的分量之和,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性,对各子带分量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以降低码率。 61变化压缩技术 与子带压缩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技术对一段音频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对所获得的变换域参数进行量化、传输,而不是把信号分解为几个子频段。 62脉冲编码调制 (Pulse Code Moduolation,PCM)是该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但也是数据量最大的编码系统。 63声音数字化 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样,第二

15、部是量化。 64 量化放法, 但可归纳成两类:一类称为均匀量化,另一类称为非均匀量化。 65 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 量化后的样本值Y和原始值X的差E=Y-X称为量化误差或量化噪声。 66 增量调制(Delta Modulation,DM) 是一种预测编码技术。增量调制虽然简单,但存在两个缺点:一是会出现斜率过载(slope overload),二是会产生粒状噪音(granular noise)。增量调制器的输出不能保持跟踪输入信号的快速变化,这种现象就称为增量调制器的“斜率过载”。 粒状噪声是指在输入信号缓慢变化部分,即输入信号与预测信号的差值接近零的区域,增量调制器的输出会出现随机交变的“0“

16、和“1”。 67 . 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Adaptive Pulse Code Modulation,APCM)是根据输入信号幅度的均方根值的变化来改变量化增量的一种编码技术。这种自适应可以是瞬时自适应,即量化增量每隔几个样本就改变,也可以是非瞬时的,即量化增量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68.改变量化阶大小 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向自适应(forword adaptation),另一种称为后向自适应(backword adaptation)。 69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DOCM)是利用样本与样本之间存在的信息冗余度来进行编码

17、的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的思想是:根据过去的样本去估计下一个样本信号的幅度大小,这个值称为预测值,然后对实际信号值与预测值之差进行量化编码,从而减小了表示每个样本信号的位数。 70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aptive Difference Pulse Code Modulation,ADPCM)综合了APCM的自适应特性和DPCM的差分特性,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波形编码。ADPCM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自适应的思想改变量化增量的大小,即使用小的量化增量去编码小的差值,使用大的量化增量去编码大的差值;使用过去的样本值估算下一个输入样本的预测值,使 实际样本值和预测样本值之间的差值总是

18、最小。 71子带编码(SubBand Coding,SBC) 使用一组带通滤波器把输入音频信号的频带分成若干个连续的频段,每个频段称为子带。 72 每个子带分别编码的好处 采用对每个子带分别编码的好处有两个:第一,对每个子带信号分别进行自适应控制,量化阶的大小可以按照每个子带的能量电平加以调节。具有较高能量电平的子带用大的量化阶去量化,以减少总的量化噪声。第二,可根据每个子带信号在感觉上的重要性,对每个子带分配不同的位数,用来表示每个样本值。 73USB声卡: 声卡通过USB连线中的两股数据线从主板上获取音频数字信号,然后经过USB声卡电路的处理,再还原成为模拟音频信号,通过USB声卡上的音频

19、输出到普通的音箱上,使其播放出音乐来。 74声卡: 所支持的声道数反映声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75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 是实现人和计算机进行语音通信所必需的两项关键技术。 76.不同的语音识别系统: 虽然具体实现细节有所不同,但所采用的基本技术相似,它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人工智能等。 77.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和模型训练技术3个方面,另外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 第五章 光盘存储 78 .凹坑和非凹坑:本身不代表1和0,而是凹坑端部的前沿和后沿代表1,凹坑和非凹坑的长度代表0的个数。这些位称为“通道位

20、”。 79. 使用磁盘驱动器:用户使用磁盘驱动器时,既可以把数据写入到盘上,也可以从盘上读出数据。 80. CO-ROM标准:是1985年PHILIPS和SONY公司定义的,称为黄皮书。 81. CD-ROM驱动器:就是通常所说的光驱,它是用来读取光盘盘片数据的一种设备。 82. CLV:由于光盘上的数据是以相同的密度存放的,因此在读取光盘的时候就要采取恒定的线速率,即CLV。 83. CAV和CLV结合 一些高档的光驱又采用了CAV和CLV结合的方式:在读取内圈数据的时候采用CAV方式,而在读取外圈的时候就采用CLV,这样光驱的性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84. 光驱的传输速率 是影响其性能

21、的一个重要因素。单倍数的传输率是150KBps,40倍数的光驱传输速率就是40150KBps(简称为40X),所以,速率越快的光驱其传输速率就越快。 85 . 光驱的传输模式:主要有PIO(并行I/O)和Ultra DMA/33(UDMA33)两种。 86. 光驱背面 通常有3个接孔:四孔的电源接线,光驱由此和计算机的电源连接,由计算机提供电源;一条数据传输线,可将光盘中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一条从光驱连接声卡的线,称为CD音频线。 87. 光驱的接口包括三种 :AT bus,一种比较早期的接口;IDE或Enhanced IDE接口,是一种主流的接口方式;SCSI接口,适用于具备SCSI接口卡的

22、SCSI光驱的情形,其优点是可以减少系统的负载。 88. 激光头 是光驱的心脏,也是最精密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取工作。激光头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半反射棱镜、物镜、透镜和光电二极管。 89. 聚焦:就是指激光头能够精确地将光束打到盘片上并接收到最强的信号。 90. 只有当聚焦准确时,这个信号才为0,否则它就会发出信号,矫正激光头的位置。聚焦和寻道是激光头工作时最重要的两项性能。 91. 激光束:凹坑部分反射的光的强度,要比从非凹坑部分反射的光的强度弱,光盘就是利用这个简单的原理来区分1和0的。 92. DVD:是Digital Video Disc的缩写,即“数字电视光盘

23、(系统)” 93 提高光盘容量:一般有两种方法:减小光道间距和凹坑尺寸是主要的方法。 94. DVD盘片 可做到双面双层,存储容量最高可达17GB。 DVD-5单面单层,标准的资料记录量为4.7GB。 DVD-10DVD-5的双面,即双面单层,标准的资料记录量为9.4GB。 DVD-9单面双层,资料记录量可以提升到9.4GB,但实际只能达到8.5GB。 DVD-18DVD-9的双面双层,容量可达17GB。 96. 高质量的视频压缩和编码:是DVD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97. MPEG-2解码器:具有将24帧/秒的帧序列,这个过程称为逆电影电视过程,其优点是能够消除冗余场,可以为保留帧分配更多

24、的空间,并除去了人工痕迹。 98. DVD音频格式:采用了杜比AC-3技术,包括两个立体声声道和5.1环绕立体声声道。 99 . AC-3:采用了一种称为ATC的第三代感觉编码技术,利用人耳的听觉效果来达到压缩信息的目的。 100. AC-3:还采用了一种称为交叉相关方案,在消除冗余信息的同时,保留不同声道之间的差异信息。 101. DVD播放机:内部主要由5部分组成:托盘、电源电路板、影音解码板、功能控制电路板、影像音频转换输出板。 102. DVD/CD信号拾取系统方案主要有如下4种。 (1)单激光头双聚焦镜方案(2)单激光头单聚焦镜双聚焦点方案 (3)双激光头双聚焦镜方案(4)单激光头双

25、波长激光束方案 103. DVD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了光学、机械等元件,从功能上可分为如下4个系统: (1)聚焦伺服(2)循轨伺服(3)主轴电机伺服(4)信号处理系统 104.CD-R盘标准 又称为橙皮书(Orange Book)标准,是另一种CD光盘的标准,这种CD盘叫做可录CD光盘,它允许用户把自己创作的影视节目或者多媒体文件写到盘上。 105.CD盘分为以下两类: CD-MO这是一种采用磁记录原理利用激光读写数据的光盘,称为磁光盘。用户可以把数据写到MO盘上,盘上的数据可以抹掉,抹掉后可以重写。 CD-WO这种光盘又写成CD-R,用户可以把数据写到盘上,但是数据一旦写入,就不能把写入的数据

26、抹掉。 106.CD-RW:是CD-R的一种补充,兼有CD-R刻录和数据存储量大功能。 107.CD-RW:光盘刻录机也有倍数之分,有3个速率指标:刻录速率、写入速率和读取速率。前两项指标是CD-RW刻录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读盘功能通常作为CD-ROM的备用。 108.蓝光技术:是采用基于直径12cm的光盘,激光光波介于400430nm之间,盘片种类包括RAM、ROM、RAM/ROM等。 109.蓝光光盘存储原理:为沟槽记录方式,采用传统的沟槽进行记录,然而通过更加先进的抖颤寻址实现了对更大容量的存储与数据管理。 110.EVD的主要创新包括:(1)音频/视频的滤波变换、编码/解码的优化方法,作

27、用是改善音响画面素质,及增加数据压缩比率;(2)承袭SVCD的“数字视频上动态叠加字幕”方法,可令字幕以256色显示。 111.高度光盘驱动器的稳定性和数据可靠性:通常采用的技术有:1.TrueX技术2.人工智能纠错技术 3.自动平衡系统 4.双动态抗震悬吊系统(DDSS) 5.S数字伺服系统技术 第六章 112.设备驱动程序:多媒体系统中直接和硬件打交道的软件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它完成设备的初始化、各种操作以及基于硬件的压缩和解压缩、图像快速变换等基本功能调用 113.进程: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一个进程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线程,每个线程的处理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114.MCI驱动程序:是一个用

28、户动态链接库,WINMM在运行时装入它处理特定设备的MCI命令 115.多媒体数据准备软件:是指用于采集多种多媒体数据的软件,如声音录制、编辑软件、图像扫描及 116. MM_WIM_OPEN:表示波形输入设备开启成功 117. MM_WIM_DATA: 表示一个缓冲区已满,此时dwParam1中带有数据缓冲区头的指针正事通过这个指针才可以随机的访问缓冲区中的每一个采样数据 118. MM_WIM_CLOSE: :表示波形输入设备已关闭 119.waveInStop(hWaveIn):停止语音输入 120. WaveInReset(hWaveIn):重置语音输入设备 121. WaveInCl

29、ose(hWaveIn):关闭语音输入设备 122数字视频数据:是通过对模拟视频信号的音频、视频信号同步捕获并数字化而得到的 123.造型:即构造目标物体的骨架 124.流式技术:是指将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变换成若干个数据小包在网上像流水一样传送 125.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是指多媒体软件开发人员在多媒体核心软件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编制多媒体应用软件的过程 126. 多媒体播放器:是指那些能够回放不同编码格式音视频文件的软件,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运行在个人计算机上并用来播放本地存储的音视频文件的播放器;另一类是播放基于Web的音视频流的播放器 127. 新的API技术: 指TEXtu

30、re Arrays(纹理阵列)Predicated Draw(绘制预测)和Stream Out(流式输出) 第七八章 128 超文本: 由信息结点和表示信息结点间相关性的链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和语义的网络。129超媒体:包含多媒体的超文本称为“超媒体”。 130超文本系统的基本特征 1、图形用户接口。2、向用户给出一个网络结构动态总貌图,使用户在每一时刻都可以得到当前结点的邻接环境。3、在超文本系统中一般使用双向链,这种链应支持跨越各种网络,如局域网、企业内部网和Internet。4、包含管理结点和链信息的引擎。5、尽可能不依赖于它的具体特征性、命令或信息结构,而更多强调其用户界面的“视

31、觉”和“感觉”。 131.结点类型: 1、文本结点2、图像结点和图形结点3、动画结点和视频结点4、音乐结点和数字化语音结点5、混合媒体结点6、动作与操作结点7、组织型结点8、推理型结点。 132.链类型: 基本链、移动链、缩放链、全景链、视图链、索引链、Is-a链、Has-a链、蕴含链、执行链。 132.典型的超文本系统:Augment/NLS 2、KMS 3、Guide 4、NoteCards 5、Hypercard 133.超文本系统的用户接口:1、图形浏览器2、Web视图3、地图和概貌图4、路径和形迹 134.HTML文档结构:由文档头、文档名称、表格、段落和列表等成分构成。 135.H

32、TML标签结构:由左尖括号“”组成。 136.HTML标签: 标签告诉浏览器在这中间的文件是用HTML编写的文档。 137.文档头标签::之间包含的是HTML文档名称。 138.文档名称标签: 之间包含的是具体的HTML文档名称,字符数通常不超过64. 139正文标签 :之间是正文部分,这是HTML文档最多的部分包含的是显示在浏览器文本窗口中的文档内容。 140.标题标签:HTML定义了六个等级的标题标签,其中n=1,2,6.之间包含的第n级标题。 141.段落标签: 之间包含的是一段文本。字体:黑体:文本;斜体:文本;下划线:文本;打字体文本。 142字号和颜色: 字体的属性,基本格式为文本

33、。 143超链接: 指文档中的文素或者图像与另一个文档、文档的一部分或者一副图像链接在一起。 144文本链接:可通过单击文本检索浏览另一超文本网页。 145.XML:是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简写,是一种扩展性标记语言。 146.SMIL: 是Synchronized Mulitimedia Interation Language的缩写,是一种描述性语言,是由3W组织规定的多媒体操纵语言。 147.窗口:顶级对象,含有web页整个窗口的属性。 148.URL属性:含有当前加载web页的URL地址。 149.历史:含有当前web页之前所访问的URL地址。 150.文

34、档:含有当前文档内容的属性,如标题、背景色、表格等。 151JavaScript的内建对象:字符窜对象、数字对象、日期对象。 152.ASP技术:是有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运行环境,使用VBScript和JavaScipt作为脚本语言可兼容HTML代码。 153.JSP技术: 是有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 154.PHP技术:是一种服务器端HTML嵌入式脚本描述语言。 155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数据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 156.数据结构:是对数据库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

35、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部分。 157.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158.完整性约束:是实现数据库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159.关系数据模型优点: 概念单一,结构简单;集合处理能力强;独立性强;有严格的数学基础;有标准的语言。 160.数据抽象:即类与子类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61.封装:即数据及其操作一体化。 162.继承:即父类属性和操作可向子类传递。 163.消息传递:即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统一的消息传递的方法来描述。 164.查询语言: 是数据库系统极其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鉴别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165.关键字查询: 要求每个对象都带有精确描述其内

36、容的标签(或关键字),然后通过该关键字进行快速查询。 166.可视化查询: 不仅包括数字字符表达式,还包括非数字字符表达式如图像、图标、样本帧等。 167.语义查询: 采用索引、模式匹配等多种技术,要求数据库中信息的表示必须包括隐含或明显的语义。 168.全文检索: 就是给一个字符串或字符串的逻辑表达式,在全文数据库中进行相应的检索,查处与指定表达式相匹配的出现,并将这些出现的原文件作为检索结果返回给用户。 169.对多媒体对象的检索方法分为四种: 按标识符检索;按条件语句检索;借助于例子的相似性检索;按内容检索。 170.基于内容的检索:就是根据媒体对象的语义和上下文联系进行检索。 180.

37、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CBIR): 就是对图像内容进行标注或索引,并据此实现图像检索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181.CBIR的检索内容主要包括:颜色、纹理、形状、对象。 182.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检索出与用户指定的要求非常相似的所有声音。 183基于语音技术的检索:利用语音处理技术检索音频信息。 184.音频检索:以波形声音为对象的检索。 185.音乐检索: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检索,利用音乐的音符和旋律等音乐特性来检索。 186.分布式数据库: 物理上分布在计算机结点上的多个数据库,如果在逻辑上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来看待时,我们就成此数据库为分布式数据库。 187.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特点

38、: 实时性、同步特性、服务质量、体系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 188.SQL中5种基本数据类型:字符型、文本型、数值型、逻辑型和日期型。 189.把图片保存到数据库的步骤: 1、将图片转换为二进制数组(byte);2、把转换后的二进制数组(byte)作为参数传递给要执行的Command;3、执行Command。 190.从数据库中读取图片的步骤: 先把从数据库中获取的图片数据转换为数组,然后把数组转换为图片。 第9 、10章 191.H.323协议概述: H.323协议体系是基于分组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它定义了分组网上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的终端与设备的功能部件通信工程和在分组网上提

39、供声音图象和数据通信所需要的协议。它适应能提供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机制的分组交换网络,支持Internet上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为Internet及Internet上的多媒体通信产品的互通提供了标准。 192.H.323终端: H.323终端是通过H.323/ T.120协议定义的多媒体终端,提供实时的视频和音频双向通信。 193.H.323网关: H.323的网关负责在不同的CCITT标准之间的翻译系统控制和传输控制,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在H.323会议终端与其他类型的终端之间传输的数字信号进行转换,它包括传输格式之间的转换,和通信过程之间的转换。此外,H.323网关也哟啊支持声音和电视图象

40、编译码器之间的转换,执行呼叫建立和终止呼叫的功能。 194.H.323多点控制单元: 多点控制单元既MCU,在多于两个用户进行通话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MCU只要负责控制多用户接续数据和声音混合以及视频数据的切换等。 195.H.323网守: 网守实际上是多媒体系统中的逻辑交换机,是H.323中最重要的部件,是它管辖区域里的所有呼叫的中心控制点,并且为注册的端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 196. IP电话: IP电话是按国际互联网协议规定的网络技术内容开通的电话业务,中文翻译为网络电话或互联网电话,简单来说就是通过Internet网进行实时的语音传输服务。它是利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语音传输的

41、媒介,从而实现语音通信的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 197.IP电话与PSTN电话技术的差别: 来自麦克风的声音在声音输入装置中转换成数字信号,生成“编码声音样本”输出。这些输出样本以帧为单位组成声音样本,蹦切复制到缓冲存储器。 IP电话应用程序估算样本块的能量。静音检测器根据估算的能量来确定:这个样本是作为“静音样本块”来处理还是作为“说话样本块”来处理。 在样本块中插入样本块头信息,然后封装到拥护数据包协议套接接口成为信息包。 信息包在物理网络上传送。在通话的另一放接受到信息包之后。去掉样本块头信息,使用与编码算法相反的解码算法重构声音数据,再写入到缓冲存储器。 从缓冲存储器中把声音复制到声音输

42、出设备转换成模拟声音,完成一个声音样本块的传送。 198.IP电话的类型: (1)PC to PC 这种方式适合那些拥有多媒体电脑(声卡须为全双工的,配有麦克风)并且可以连上互联网的用户,通话的前提是双方电脑中必须安装有同套网络电话软件。 这种网上点对点方式的通话,是IP电话应用的雏形,它的优点是相当方便与经济,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通话双方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同时上网,而这在普通的商务领域中就显得相当麻烦,因此这种方式不能商用化或进入公众通信领域。 (2)PC to Phone 随着IP电话的优点逐步被人们认识,许多电信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发,从而实现了通过计算机拨打普通电话。 作为呼叫方的

43、计算机,要求具备多媒体功能,能连接上因特网,并且要安装IP电话的软件。 拨打从电脑到市话类型的电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被叫方拥有一台普通电话即可,但这种方式除了付上网费和市话费用外,还必须向IP电话软件公司付费。目前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拨打到国外的电话,但是这种方式仍旧十分不方便,无法满足公众随时通话的需要。 (3)Phone to Phone 这种方式即“电话拨电话”,需要IP电话系统的支持。IP电话系统一般由三部分构成:电话、网关和网络管理者。电话是指可以通过本地电话网连到本地网关的电话终端;网关是Internet网络与电话网之间的接口,同时它还负责进行语音压缩;网络管理者负责用户注册与管理,

44、具体包括对接入用户的身份认证、呼叫记录并有详细数据(用于计费)等等。 现在各电信营运商纷纷建立自己的IP网络来争夺国内市场,它们均以电话记账卡的方式实现从普通电话机到普通电话机的通话。 这种方式在充分利用现在电话线路的基础上,满足了用户随时通信的需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IP电话方式。 199.即时通信系统: 是指使用因特网技术允许人们实时地传送文本语音视频和数据文件等信息软硬件系统。其特点是能让用户可以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某人的信息,也可以同一时间与多人进行交流。 200.IMPP:是即使信息和出席协议 201.PRIM:是出席和即时信息协议 202.SIP/SIMPLE:针对即时消息和出席平衡扩展的会话初始化协议 203.XMPP:扩展的消息和出席协议 204.VOD系统:是用来按用户需求将视频信息通过宽带发布的一种方式 205.TVOD:具有双向对称的传输容量,人们能够完全实现独立收视,适时地控制节目的播放 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