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ppt-新人_第1页
正式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ppt-新人_第2页
正式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ppt-新人_第3页
正式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ppt-新人_第4页
正式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ppt-新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 细胞工程,高二生物教研组 2007.03.23,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诞生于英国.,这样的生物技术属于何种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什么叫细胞工程?包括哪两大领域?,细胞工程,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2.1植物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课标要求:,能力要求 1、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 内容要求 1、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了解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结果

2、 3、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利用菊花花瓣微型繁殖培养的菊花,探究:,1、为什么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把植物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1、定义:,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2、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3、差异:,(1)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2) 受精卵分化后的细胞中,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低。,4、大小:,一、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探究:,3、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3、说明了什么? 4、生物体内的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 5、为何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表现全能性的条件有哪些?,离体、提供营养物质、激素及其它适宜条件。,细胞核中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的全套基因,并没有因为细胞分化而丢失基因,高度分化的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基因选择性的表达的结果。,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本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1、有关全能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 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 生物体内细胞由于分化全能性不能表达 卵细胞和受精卵一样,

4、细胞未分化,全能 性很高 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 全能性,C,趁热打铁:,2.下列植物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形成层细胞 B.韧皮部细胞 C.木质部细胞 D.叶肉细胞 3下列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 )A植物的卵细胞B植物的精子细胞C被子植物的受精卵D被子植物的的叶肉细胞,A,C,要把一块组织通过培养得到一株完整植株, 应该如何操作呢?,请同学们阅读P34实验完成P35讨论题。,(1)在组织培养实验中,为什么要强调所用器械的灭菌和实验人员的无菌操作?,植物组织培养中用到的培养基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然而各种杂菌同样也可以在上面迅速生长,所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

5、现象经常发生。培养基一旦被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但会和培养物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造成培养基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包括:外植体带菌、培养瓶和各种器械灭菌不彻底、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所以在组织培养实验中用到的植物材料和各种器械都要进行彻底地灭菌,实验人员操作一定要规范,避免带入杂菌。,(2)在本实验中,切取胡萝卜块根时强调要切取含有形成层部分,原因是这部分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请思考一下,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是否也能培养成小植株,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吗?,胡萝卜的其他部分(如茎、叶、花)也能培养再生形成小植株

6、,只是诱导愈伤组织比较困难。,(3)请根据上面的实验过程,概括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试管苗大规模培养,外植体,愈伤组织,新植株,切取 形成层,无菌接种,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试管苗的形成,培养室,移栽,脱分化,再分化,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二、植物组织培养,1、概念,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外植体,脱分化,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再分化,2、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条件:,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一定的温度、空

7、气、无菌环境、适合的PH、适时光照等。,强调几个概念:,愈伤组织: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以后,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一种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又称去分化。,脱分化的实质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实质是恢复细胞的全能性过程。 结果是形成愈伤组织。,植物细胞的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重新分化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1、为什么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应避光培养?,在有光时,往往容易形成维管组织,而不易形成愈伤组织。,能力提高,2、决定植物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植

8、物激素,知识拓展,当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共同使用时,能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而通过调节二者的浓度比,就可以调控植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称为“激素杠杆”。 具体内容详见P42拓展视野,反馈练习,1.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未受精的卵发育成植株,A,2.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条件是不需要的( ) A.消毒灭菌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光照 D.适宜的养料和激素,C,3.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不需要(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

9、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C,因为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用传统的有性杂交方法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于是,这些科学家试图用这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进行杂交,来实现这一美妙的设想。,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这幅番茄马铃薯图利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能实现吗?为什么?,1972年卡尔森等通过两个烟草品种之间原生质体的融合,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杂种。,背景资料,1978年梅尔彻斯(Melchers)等首次获得了番茄和马铃薯的属间体细胞杂种“Potamato”。,目前,已得到栽培烟草与野生烟草、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籼稻与野生稻、籼稻与粳稻、小麦与鹅冠草等细胞杂种及其后代,获得了有价值的新品系或育

10、种上有用的新材料。,白菜,甘蓝,白菜甘蓝,1你认为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完成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壁方法呢? 3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4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5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请思考:,杂种植株,融合的原生质体AB,再生出细胞壁,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1、过程,植物细胞的融合,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A,原生质体B,原生质体A,杂种细胞AB,去 壁,去 壁,人 工 诱 导,方法?,促进融合的方法?,融合完成的 标志,植物细胞B,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去壁,去壁,纤维素酶果

11、胶酶,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离心、振动、电刺激、 聚乙二醇,再生细胞壁,杂种细胞,去分化,愈伤组织,杂种植株,激素,筛选,等量,激素,再分化,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2、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3、优势和未解决的问题,优势(与有性杂交方法比较) :打破了不同种生物间的生殖隔离限制,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未解决的问题:未能让杂种植物按照人们 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1.为什么“番茄马铃薯”超级杂种植株没有如科学家所想像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马铃薯番茄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生物基因的表达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调控、相互影响的,所以马铃薯番茄杂交植株的细胞中虽然具备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但这些遗传物质的表达受到相互干扰,不能再像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中的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