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_第1页
同等学力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_第2页
同等学力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_第3页
同等学力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_第4页
同等学力卫生事业管理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一、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即是一些为人民健康服务或与人民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组织和措施。影响因素: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体制就存在差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方针政策及管理方法都会不同。2、经济基础卫生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落后的国家往往难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卫生事业,其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然收到影响。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比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投入程度3、管理水平管理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倘若资源无限,管理的重要性就小朵了。卫生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卫生事业的

2、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水平,如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等4、文化背景(1)卫生人力资源:即培养的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的质与量(2)健康教育水平:人们实施或接受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都与文化背景有关(3)卫生保健的可接受程度:卫生保健措施在文化背景高的国家和地区,其接受程度相对较高5、人口结构(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6、科技发展水平7、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卫生事业的性质:政府实施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公益事业;同时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都应明确给予卫生

3、事业合理的投入,并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投入的比例。1、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卫生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2、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福利性是卫生事业的社会性质,体现我国卫生事业承担一定社会分配职能的特性。三、卫生事业管理学定义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通过最佳卫生服务把科学技术和卫生资源及时提供给全体人民,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保健需要的科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2、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3、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卫生事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建设5、卫生资源

4、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6、卫生服务的模式和组织。四、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1、实态性调查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有关客观存在的事实的资料,通过分析找出其规律或发现问题的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现况调查,也称横断面调查,它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的范畴,现况调查又分普查、抽查、筛查和典型调查,其中抽查和典型调查在卫生管理研究中用的较多。2、实验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某一措施,比较两组的变化。类实验研究不设对照组3、资料分析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国内外各种已有资料,依据所要研究问题的目的,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卫生管理决策及管理过程的科学依据。4、理论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把实践经验上升成理

5、论,是研究的内容之一;国外历史上的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经验都可以成为理论研究的内容。第二章 卫生资源一、卫生资源1、人类开展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包括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卫生财力资源、卫生信息和技术。卫生资源是卫生部门开展卫生保健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2、卫生资源的利用应满足公平要求和效率要求。(1)公平要求,有等量卫生服务需要量的人应获得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卫生服务,同等收入和支付能力的人实际发生的支付应相等;(2)效率要求,有限的卫生资源应当获得最大的卫生产出。从社会效益出发,应考虑公平;从经济效益出发,应注重效率。二、特性:1、有限行任何国家的资源数量不论多大,其卫生资源总是有

6、限的2、多样性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和差异性3、选择性卫生资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是被有选择性地投入到某个卫生服务领域,而不是在所有卫生服务领域内平均分配三、卫生人力资源:指那些已经接受或正在接受某种医疗卫生专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员。四、特性1、卫生人力资源是一种专业性较高的高质量人力资源;2、卫生人力资源具有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组合结构;3、卫生人力资源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时间长,制约条件多)五、卫生人力资源研究内容1、数量绝对数表示卫生人力资源的实际拥有量。为了描述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卫生人力资源的水平,通常用相对数

7、表示,如每千人口医师数。2、结构反映人力资源的质量,说明人力资源构成的合理性。(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3、分布(城乡分布、地区分布、部门分布)六、卫生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1、卫生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1)现有卫生人力资源通过现况调查获得基本情况;(2)未来卫生人力资源未来的增加量:a、必须预测一定时期内,每年有多少大、中专毕业生,多少非专业转来或移民、调入的卫生人员,其数量是不断增长还是保持相对稳定;b、掌握必要的分析数据,包括:入学人数、在校生人数、退学人数、教师人数,教育经费和投资,学校培养能力,专业结构、教学内容的变化,国外留学生、毕业生数等。C、选择预测方法,测算今后专业

8、人员的增长趋势。未来卫生人力资源流失量:a、寿命表法。运用简易的寿命表,计算离职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用以预测今后卫生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化;b、队列分析法,以历年来毕业人数与正在从事卫生工作人数相比较,求出各年的减少率。在此基础上,用各年减少率及基期每一列队卫生人力资源的实际人数,预测规划期末各队列人员数,以此推算卫生人力资源减少情况;3、近似法,在缺少精确资料的情况下, 可采用合理的近似法,每年卫生人力资源减少率大体是2%左右。2、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卫生人力资源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劳动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研究卫生部门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需要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1)人口比值

9、法。以本国较好地区的现状为标准或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按照预测期的人口数量,测定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2)健康需要法。以人民达到一定健康水平为目标,分析预测实现目标需要什么和多少卫生服务,它是由卫生专业人员根据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结合卫生资源可供量,科学地测定各种定额、标准与参数。步骤:a、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病种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死亡率;b、指定服务标准,包括服务数量、质量要求;c、判定卫生人力标准,将卫生服务数量转化为卫生人员的人时数;d、根据病种发病率,每一病人需要的卫生服务种类及数量,提供每项服务所需要的卫生人员的人时数量,并按照预测期内计划人口数,推算卫生人员的总人时数量;e、将总人时数

10、量除以平均每人每年工作总量可得到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3)卫生需求法,按照人口结构、人们的收入水平及健康状况的预期变化,预测卫生服务需要量,并用卫生人员的劳动效率标准将卫生服务需要量转化为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以此估算计划期的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4)服务目标法,将人口数、发病率、死亡率、服务要求、管理能力等有关数据联系起来比较,提出卫生服务目标,然后将这个目标转化为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量。七、卫生人力资源规划1、对未来卫生人力资源的需要(需求)量、供给量和拥有量进行预测,对未来卫生人力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预测,求得卫生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2、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程序八、卫生财力资源是指国家、

11、社会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在卫生保健服务方面所投入的经济资源。(卫生费用)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所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卫生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以货币来计量;侠义的卫生费用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九、卫生费用研究1、卫生费用的来源国家、集体和个人;2、卫生费用的分类直接费用包括国家、集体为提供卫生服务而支付的费用,病人看病支付的各种服务费、检验费、药费、材料费等;间接费用包括因病伤误工的工资、车旅费、营养费、照顾病人的误工费等。3、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1)卫生费用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百分比:反映卫生

12、费用的数量是否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提供了必要费用来保证卫生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2)人均卫生费用:反映一个地区卫生资源的平均水平,反映卫生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分配是否合理。(3)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投资比例:反映卫生费用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分配是否合理。(4)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构成: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费用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5)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比例(6)农村和城市卫生费用的比例、通科医疗和专科医疗费用的比例、常规服务和高级服务费用比例等。十、卫生物力资源:是卫生服务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总称,六大类:1、房屋建筑物,2、医疗仪器、设

13、备,3、药品,4、材料,5、低值易耗品,6、其他卫生物力资料十一、卫生信息1、包括医学科技信息和卫生管理统计信息,是卫生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十二、卫生信息的基本功能(1)卫生信息是卫生事业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2)卫生信息是监督、评价卫生规划实施进展的依据(3)卫生信息能使开发利用卫生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更有效率十三、中国卫生信息系统的构架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和医学科技信息系统组成。(1)中央一级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的管理由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负责医学科技信息系统最高的管理机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有关疾病监测、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信息与预防医学科学信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

14、关信息部门主管。(2)中央一级三个卫生信息管理机构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级以下行政区内各有其管辖或联系的单位,行程了三个子系统,即卫生统计信息系统、医学科技信息系统以及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与预防医学科技信息系统。第三章 卫生规划一、规划工作规划工作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或目标而建立一整套有效分配资源的综合协调机制的过程。二、规划是规划工作一种实体化的产品,是一种规范化或法律化的文件,为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或目标的蓝图。规划没有特定的固定,需要持续修改和改进,才能符合实际需要。规划人员或者是决策者更多地关注规划工作的过程而不是规划工作的产品(规划)。三、卫生服务规划工作1、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是一个过程

15、。在这一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健康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存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2、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作用(1)通过卫生服务规划工作,可以定义卫生组织或系统进行某项卫生活动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结合全局战略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2)通过卫生服务规划工作,可以给出卫生系统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促使卫生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影响,制定适当的对策,减小外界环境变化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冲击。(3)卫生服务规划设立了各类卫生活动所需达到的目标和标准。由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活动,将各类卫生活动实际取得

16、的卫生成效与既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可能存在的偏差,采取必要的校正行动。(4)卫生服务规划还可以减少重复性和浪费性的卫生活动,使得卫生资源的利用更为合理和有效,减少浪费和冗余。(5)卫生服务规划能够使得所有有关人员了解某项卫生活动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他们必须做出什么贡献,在此基础上,有关人员就能开始协调他们的活动,互相合作,结成团队。缺乏有效的卫生服务规划工作则会走许多弯路,从而使实现目标的过程失去效率。四、卫生服务规划工作与一般规划工作的不同之处1、卫生服务在许多方面有着独特的性质。这些特质对规划工作有着特别的要求。例如,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医疗机构的布局、在医疗机构等候时间的长短,

17、等等。这些复杂因素往往会对卫生服务规划工作人员提出挑战。2、卫生服务提供者,经常面对着病人及其家属的生离死别,这通常要求卫生服务规划工作中添加一些情感因素。3、在一个社会中,很多社会性的服务在提供方式上是比较单纯的。卫生服务,以及提供这些卫生服务的机构,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横交错、相互纠缠”的服务提供格局。医疗机构不仅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有预防保健职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仅提供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还要承担预防性诊疗服务,甚至是医疗服务。五、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理念1、协调发展的理念规划是一种协调过程,它给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指明方向。制定卫生服务规划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实施卫生服务规划,

18、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所以在整个卫生服务规划工作过程中必须贯彻协调原则,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任何一项卫生规划,必须既满足当前卫生需求,同事要兼顾将来的卫生需求;不仅能够解决现有的卫生问题,还必须尽可能地防止卫生问题的再次出现,解决可预见的将来的卫生问题,或者避免新的卫生问题的出现。3、系统的理念对于规划者来说,需要将卫生事业或其各个组成部分视作相互联系的系统,相互之间,其与外部环境(社会其他系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相互碰撞和相互影响。卫生系统的功能发挥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卫生系统中各类子系统功能的发挥也服从于类似

19、法则。在明确卫生系统和各子系统与周边系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机制使得卫生资源的利用更为有效率,建立起普遍的联系使得卫生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子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甚至卫生系统及其外部世界能够有机整合。4、目标和过程的理念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基础是一系列目标。目标为所有规划所涉及的卫生活动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一般而言,卫生服务规划工作都以提高居民健康状况为中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中心目标,又有许多中间目标。卫生服务规划工作同样是一个过程。随着规划环境的变化,需要对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修正,使之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可行、更有效。六、卫生规划过程1、确定目标目标是期望的成果。每一

20、个规划都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应包含的要素(5W1H)要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谁来做who,在什么地方做where,什么时候完成when,做到什么程度how2、分析环境:a、制约卫生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地理、人们的生活方式、疾病分布等;b、环境分析,发现本地区在疾病、卫生服务利用和经费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明确实现规划目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确定规划的重点。(1)回顾性分析;(2)前瞻性分析:未来五年、十年或更长时期内,特定卫生问题是否继续存在,抑或越来越严重?特定卫生问题是否继续影响着特定人群?上述人群未来社会和经济条件会呈现何种变化,这些条件变化对于特定卫生问

21、题的解决有何作用?整个社会、经济、地理、自然条件会呈现何种变化?这种变化对解决特定卫生问题有何影响?用上述答案和回顾性分析作对比,他们之前有无区别,区别的症结在哪里?3、分析资源4、修正目标 通过步骤二和步骤三,就可对规划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进行再评价,通常称为SWOT分析,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0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卫生组织可以开展活动的空间。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即分析组织的外部环境,找出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利用机会规避威胁;分析组织的内部资源,确定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发挥组织的优势,确定核心

22、竞争力,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5、制定战略 目标能够持续地得以实现,需借助实现目标的战略。一般分为稳定性战略、增长性战略和收缩性战略,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各种战略可能同时被使用。6、实施战略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注意:各部门协作关系完成规划活动的人员经费支持时间进度,制定适应的时间进度表,明确什么时间开始做哪些事情,在什么时间内必须将哪些事情做完,常用方法是甘特图。甘特图表示项目中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的条形图。甘特图用横轴表示时间刻度,纵轴表示活动,而用一条“横条”表示该活动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展示规划所确定各项活动在时间进度

23、上的安排。甘特图的作用体现在通过甘特图,管理者能清楚地明确卫生规划所定各项活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并据此进行过程评估和监测。7、监测评估 监测或评估的主要内容有:适合程度、足够程度、进度、效率、效果、效益和影响。卫生规划监测评估:要保证规划的实施是朝向既定目标,要确定它们没有被改变形式,还要确定它们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或修改,或者是否需要马上结束等。监测或评价的主要内容分为7个方面:适合程度,该类型的评价一般放在规划实施前,目的是论证规划的适宜性和可行性。规划所提出的卫生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是否与公众的客观需要相符合?符合程度如何?是否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24、适应程度如何?规划是否与当前卫生政策或其他卫生规划相匹配?匹配程度如何?规划目标与规划的各项活动是否具有明显的关系?相关程度如何?规划的各项策略在社会范围内是否可行?可行程度如何?规划所需要的资源能否得到充分的供给?供给程度如何?足够程度,是指规划环境和资源分析中明确的重大问题和障碍,在卫生规划制定过程中是否给予了足够重视,相应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或缓解这些重大问题和障碍;各项具体实施计划是否定得妥当,有无疏漏。进度,进度评价的目的在于督促各项规划确定的活动按期完成,其主要方法是比较各项活动的现状同原定时间计划之间的差异,分析提前或延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及措施。效率,是对花费的精力和资源所

25、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改进具体的实施工作,提高效率,推动进度。效果,指规划对于解决某一卫生问题或改善不良卫生状况所取得的预期成果。效益,用货币来衡量,或可以将其产出的效果转化为可用货币计量的值。影响,指规划对其目的之内、之外的卫生和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七、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最终目标是要使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

26、健康需求,同时又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周期一般为5年。八、区域卫生规划的特点1、针对特定区域地理学概念:地理环境和气候等特征, 社会学概念:行政管理体制、经济发展结构、人口结构、文化传统及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2、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解决医疗保健服务供需平衡的重大举措和主要手段,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3、涉及社会各个部门。不仅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配合。4、从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区域卫生规划更多地是对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作出筹划和抉择,站在战略层面上

27、考虑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九、现阶段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目标目标是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1)要从国情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2)要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重视和发挥传统医药在卫生服务中的作用。(3)要符合成本效益,提倡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解决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矛盾。(4)要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

28、制的改革,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5)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敢于冲破现有条条框框的束缚,边规划,边调整。十、区域卫生规划研制程式:1、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分析和定位区域卫生规划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在分析社会环境变化和要求基础上,寻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与社会协调的卫生事业发展途径。在规划的研制中,首先应作形势分析:(1)分析当地宏观经济改革的进程;(2)分析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和具体指标,(3)分析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进程和社会坏境变化;(4)分析当地卫生事业与上述宏观环境不相适应之处。以确定:(1)当地卫生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定位,(2

29、)当地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调整任务,(3)体系之间的协调,(4)各体系的管理职能、机构配置、质量效益、人力物力结构调整等。2、建立能反映宏观战略定位的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围绕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监督执法体系、科研教育体系和卫生产业体系展开,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四阶段论证:(1)论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论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灵敏性和特异性,指标的量化单位。(1)(2)精选指标(3)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和优先顺序。(4)论证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3、目标差距分析:根据规划目标值和现值之间的比较,建立“目标差距模型”六个维度(1)专家咨询结果;(2)世

30、界相同经济水平地区指标值;(3)国内同类地区指标值和规划目标;(4)当地人民政府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5)根据以往情况得出的指标值自然发展趋势;(6)文献报道的关于指标值的论述和观点。 进而运用差距分析法,分析目标指标值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建立当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差距模型。4、确定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依据目标差距、重要性和严重性等指标,确定要达成区域卫生规划目标需解决的战略重点问题(中期目标和计划)(1)确定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的逻辑关系;(2)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和战略重点5、区域卫生规划战略重点的政策策略研究分析战略重点的影响因素、根源和作用机制,确定针对根源解决战略重点问题的政策思路,以确定

31、短期工作重点和行动计划横向:遵循紧迫、可行原则,依据远景规划目标的逻辑顺序,针对性确定短期、中期和远期的研究重点和工作目标。纵向:两种模式:1、直接指向规划目标的宏观战略思路研究;2、为实施战略思路的逻辑步骤和阶段目标研究。具体步骤:(1)分析战略重点的影响因素、根源和作用机制,确定实施目标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2)针对问题根源及主要影响因素,拟定解决(弥补)差距的宏观战略思路,分析宏观战略思路对其他目标的潜在影响;(3)研制宏观战略思路实施的逻辑步骤和阶段目标,(4)分析各逻辑步骤和阶段目标的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确定工作重点,拟定政策方案,(5)论证政策方案和阶段目标实现的可行性;(6)严

32、密政策逻辑执行程序,研制控制、评价和反馈机制,(7)在此基础上,分析阶段目标实现对下一个阶段目标、总体目标以及其他目标的影响程度,(8)1-7循环执行至目标实现。第四章 卫生政策一、政策1、广义的政策又被称为政策方法,是指全面考虑和分析问题的方法。2、侠义的政策是指管理部门为了使管辖范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行为规范和行动依据。3、具体表现形式:法令、法规、规划、计划、方案、措施和条例。二、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2、特点(1)公共政策主体是社会政治组织,具权威性和政治倾向特点(2)公共政策任务目标是统治和处理公共实务,具

33、选择性特点(3)公共政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具阶段性特点(4)公共政策是社会规范,具有普通性和强制性特点(5)问题解决性和未来导向性特点三、卫生政策1、卫生政策指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医疗卫生需要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和行为依据。2、卫生政策的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特点(1)研究卫生政策制定者的政策行为(2)研究卫生政策制定者与社会公共卫生权威相互关系的发生运行机制3、卫生政策的研究范畴(1)卫生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包括经济资源环境、政治法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2)卫生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题是卫生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决策者、参议者和参与者等的统称,客体指卫生政策所作用的对象(3)卫生政策的运行

34、机制,(4)卫生政策的方法学研究,主要方法有:调查研究法、试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四、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五、以农村为重点1、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2、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责,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对农村卫生工作实行全行业管理3、健全卫生服务网络,要优化县(市)、乡、村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4、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5、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6、加强药品供应与使用的管理,7、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村居民健康

35、保障办法,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的原则8、重视做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工作,六、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因为预防保健费用低、效果好,是卫生工作低投入、高效益的关键所在。1、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所取得的成绩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集中力量消灭了许多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天花病、血吸虫病、脊髓灰质炎病例、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丝虫病、防止碘缺乏病等等2、坚持预防为主的意义目前我国多种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各种因素依然存在。除在全球已经宣告消灭的疾病外,对在国内已基本消除的疾病,仍需话费相当人力和财力进行检测的巩固工作,否则,可能使已有的防治成果前功尽弃。同时,随着疾病谱的变化,高

36、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光在城市成为预防工作的重点,在农村也出现类似趋势。应按照各项预防保健规划的要求 ,对其进行防治。3、预防保健工作的具体要求(1)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要保证必需的资金。(2)预防保健机构要做好社会群体的预防保健工作,要宣传、动员群众采取综合措施,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一些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加强对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增强对突发性时间引发的伤病及疾病暴发流行的应急能力,重视对境内外传染病发

37、生和传播动向的监测。(3)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改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娱乐等场所卫生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不容许以污染环境、危害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4)依法保护重点人群健康,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积极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和伤残预防、残疾人康复工作。七、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中西医结合。各民族医药八、依靠科技和教育医疗卫生是科技密集型、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行业,防治各种疾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都离不开医学科

38、技的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九、动员全社会参与1、全社会参与的例证:爱国卫生运动(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2、健康教育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卫生方针的核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它既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卫生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把卫生工作明确地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规划体系,并要求卫生事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3)卫生事业与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卫生事业即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经济发展的

39、直接体现。十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济,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2)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3)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4)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

40、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十二、有关卫生改革的政策1、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原则:a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b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c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d基本医疗保险几斤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2)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决定要求:a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b保障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c保险费 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

4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1)试点目标: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试点原则:a要坚持低水平起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b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c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3)参保范围: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4)筹资水平(5)缴费和补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6)费用

42、支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3、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现行卫生资源是按照行政区划、隶属关系配置的。这种配置方式缺乏全行业统筹,使得大中城市获得的卫生资源比较多,甚至供大于求,而广大农村以及边远地区获得的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必须制定和逐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卫生行业管理。要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对区域内卫生发展实行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对现有卫生资源要逐步调整,新增卫生资源要严格审批管理。4、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基

43、层卫生机构要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工作。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有计划地分流医务人员和组织社会上的医务人员,在居民区开设卫生服务网店,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5、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卫生机构要通过改革和严格管理,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卫生机构实行并完善院(所、站)长负责制。要进一步扩大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经济手段,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广大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加快制定卫生

44、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标准,规范财政对卫生机构的投入,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价格体系。调整医疗机构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收入在医疗机构收入中的比重,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实行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第五章卫生组织一、古代卫生组织周代的卫生组织、秦汉王朝的卫生组织、古代医学教育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卫生组织新中国成立以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卫生组织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变革。三、中国卫生组织的现状不仅指卫生部门所属的各级卫生组织系统,还应包括工业卫生组织系统、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卫生组织系统、军队卫生组织系统(1)卫生部门组织系统:医疗、预防、科

45、研、教育等机构;主体(2)工业卫生组织系统: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单位(3)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卫生组织系统:初级卫生保健工作(4)军队卫生组织系统(5)其他卫生部门: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和国家中医管理局。我国卫生组织分类: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事业组织、群众性卫生组织四、卫生行政组织基本框架是国家卫生部和地方卫生厅(局),地方卫生厅下属: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市(地)卫生局县市(区)卫生局乡(镇、街道)文卫办五、卫生事业组织1、医疗预防机构医疗预防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疗保健所、门诊部、疗养院及康复医院等、特点是种类复杂、数量众多。2、卫

46、生防疫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包括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构3、妇幼保健机构(1)妇幼保健所、站、产院,儿童医院,妇女保健所,儿童保健所等(2)有关计划生育的专业机构如计划生育门诊部、咨询站等4、有关药品、卫生材料的生产、供销及管理检定机构生物制品的生产、供应工作由卫生部所属生物制品所负责药品检定所、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保证药品及生物制品的质量5、医学科研机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医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地方附属医学科研机构等。六、群众性卫生组织1、由国家机关及人民团体的代表组成,通过协调和组织各有关方面力量,推进卫生防病的群众性卫生组织,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2、

47、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学术性团体,如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等3、有广大群众卫生积极分子组成的基层群众性卫生组织,如红十字会。第六章 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管理一、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管理1、指对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机构及其所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管理。2、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机构,在我国指县(包括县级市)、乡(镇)、村三级卫生组织机构。3、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中医中药和初级卫生保健,是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五大特色二、我国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经验:1、国家重视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关键,2、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普遍建立是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3、

48、多层次、多渠道建设农村卫生队伍是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因素包括:根据我国国情造就了一支庞大的乡村医生队伍,积极培养中医中药人员,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制度,联合办学及县办卫校加速了农村卫生人力的培养。4、统一领导,多部门合作,群众参与,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5、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工作的龙头,6、国家、集体、群众多方集资办医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7、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合作医疗发扬互助共济精神,坚持民办公助原则,筹资以农村居民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助。8、城市支援农村,军队支援地方,是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坚强后盾

49、。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组织体系三、县级卫生机构县卫生局是县政府的职能部门,是全县卫生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县级卫生机构一般设县人民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所、县卫生进修学校、县中医院,县药品检验所。有些地方还设立有关专科防治机构,如血吸虫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站、麻风病防治站等。1、县人民医院(1)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医疗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代表一个县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其主要任务是诊治疾病,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也包括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和危害疾病的抢救。(2)县人民医院还承担全县医疗业务技术指导工作,通过接收进修生,下乡巡回医疗、会诊和抢救重危病人,举办学术讲座和学习班等形式指导全县医疗

50、业务技术。(3)县人民医院在县卫生局统一领导下,与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所等单位密切配合,开展社会卫生工作。(4)人民医院还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工作。县人民医院的软、硬件建设,遵循国家等级医院标准中的二级医院标准。2、县卫生防疫站(1)县卫生防疫站是县卫生防疫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并承担该地区卫生防疫管理职能(2)基本任务是防止疾病流行,实施卫生监督和管理,进行健康教育,对全县乡镇卫生防疫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3)许多县卫生防疫站还承担建立和管理计划免疫保偿制度3、县妇幼保健机构(1)县妇幼保健机构是全县妇幼保健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并承担该地区妇幼保健管理智能(2)基本任务是对全县妇女儿童

51、进行经常性的预防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3)县妇幼保健机构的类型a县妇幼保健院,设有住院部、门诊部、保健科室b县妇幼保健所,设有门诊和保健科室c县妇幼保健站,仅承担保健工作(4)承担妇幼保健保偿制度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建立和维持工作;乡镇妇幼保健医生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4、县卫生进修学校县卫生进修学校是乡、村两级卫计人员进修教育的基地,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中、初级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在职进修5、县中医医院(1)县中医医院是用中医中药进行诊治疾病的中心(2)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意见,县中医医院应设立基层指导科,负责全县中医药人员的进修培训以及对乡、村中医药工

52、作的指导工作。(3)县中医医院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上起着重要作用。(4)县中医医院的软、硬件按照二级中医医院的标准建设6、县药品检验所及有关专科防治机构(1)县药品检验所是对辖区内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药品,以及部分医疗器械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伪劣药品及有病有害产品危害人民健康的机构(2)其他防治机构,如血吸虫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站、麻风病防治站、结核病防治所等,承担相关专科疾病的防治和管理任务四、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处于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间层次,是连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级卫生组织的枢纽。它承担本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社区卫生管理等任务。1、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与任务

53、(1)预防保健a做好地区内卫生防疫工作,包括计划免疫及传染病、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在县卫生防疫站的指导下,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b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开展妇幼、婴幼儿多发病的普查普治,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推广科学接生等工作。c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和技术指导工作。D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危害辖区内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2)医疗服务a完成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住院(家庭病床)诊治任务,进行急、重、危病人的救护,并组织转诊。b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技术,院内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c根据条件开展辖区内的康复医疗、精神卫生服务、慢性非传染性

54、疾病的人群防治。(3)卫生行政管理a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助制定和实施初级卫生保健规划b配合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逐步改善卫生状况c贯彻执行国家各种卫生法规,对辖区有关行业实行卫生监督管理d负责村级卫生组织和个体开业医生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培训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2、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1)行政管理体制a县卫生局管理b乡镇政府管理c县卫生局(人事和业务)和乡镇政府(经济和党务)分工管理(2)业务管理体制(包括接受上级的业务管理和本院的业务管理)a接受县卫生局及县级卫生机构的业务管理,包括接受布置的任务、业务指导、人员培训b乡镇卫

55、生院一般设置医务、防保、后勤三个科室;一般建有三方面制度:工作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经济管理遵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民主管理”的原则。综合目标管理五、村卫生室管理1、村卫生室的地位与性质村级卫生组织一般称为村卫生室或村卫生所,又称村卫生站。村卫生室是在村民委员会领导下,依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群众共同筹资建立起来的社会公益性的基层卫生事业单位,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最基层组织,是国家卫生体系与农村居民发生联系的第一级接触点。2、村卫生室的功能与任务(1)以初级卫生保健为中心开展各项卫生工作,落实各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任务,完成上级卫生部门下达的各项任

56、务。(2)做好计划免疫、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和管理工作(3)开展妇幼保健、实行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及新法接生,有计划地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4)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承担危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和及时转诊任务;进行家庭康复指导。(5)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促进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6)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改水、改厕、管粪的技术指导(7)开展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技术指导工作(8)参与合作医疗的管理工作(9)完成村级卫生统计信息的记录、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3、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在行政上村卫生室隶属村民委员会领导。村民委员会根据县、乡政府和卫生部门的要求对卫生室实行全面领导和管理,关心和支持其开展各项工作。在业务上村卫生室接受乡卫生院的指导和管理,完成乡卫生院下达的各项业务工作和指标,并定期总结和报告工作进展情况。4、村卫生室的人员与房屋配备(1)人员配备主要根据本村居民数量和服务半径来确定,一般以每500左右人口配备1名乡村医生为宜;500-1000人口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