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曾琳玲_第1页
学习体会曾琳玲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小学数学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堂转型,实现以学定教研讨会观摩有感德阳市一小 曾琳玲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2014年3月21日,我有幸来到成都观摩了五堂精彩的课堂转型示范课。在和大家分享课堂的精彩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思想。首先,以“大问题”教学的主题曲开始。唱完这首歌,理解一下歌词,想必大家都会有所思考。关于 “大问题”教学思想,我回来也上了网站和黄爱华博客了解了一些,对理念的精髓还不能完全领悟,我把“大问题”教学的部分理念呈现给大家,和大家共同学习。怎样提出“大问题”提出大问题,首先要研读教学用书。在用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再结合知识结构体、

2、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等思考大问题的提法。借鉴“三W教学法”来初步思考,再进行筛选和优化。 这节课学什么?(What)这个问题怎么学习?(How)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Why)“大问题”导学策略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步骤: 第一: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第二: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或合作学习);第四:展示分享(充分利用黑板、实物展台、墙壁或其他空间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下分享,教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五:共同概括(师生围绕“大问题”及“大

3、问题”的解决过程,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六:问题延伸(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设疑解答等多种形式对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延伸。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黄老师还现场以倒数的认识为例,指导了一名都江堰的老师实施“大问题”教学,如何将开课时,学生的提问引导向“大问题”的策略。这种现场演绎,比单讲理念来说,学习者也许更受益。师:看到课题,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1:倒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2:倒数有什么性质? 生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乘得到什么结果? 生4:整数的倒数是什么数? 生5:认识倒数有什么用?当学生问到这些问题时,老师应该怎样引向本节课的“大问题”。这时需要教师主动倾听,接

4、纳学生的问题,换位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通过判断和调整引导出本节课的“大问题”,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启发学生思考,面对学生的刁钻问题,可以通过追问、迂回来转向,从而引向“大问题”。黄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一如既往的诙谐幽默,完全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方程的意义。孩子的天性确实是玩,在枯燥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没兴趣,但是黄老师从课前谈话就预设了铺垫,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下了老师和学生的名字,并问这两个人有什么关系。开课从等号入手教学,让孩子们表演“左边=右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出示主题图,让4个孩子就每一幅图片“编连续剧”,但是提出了要求,必须用到几个词语,这样层层深

5、入,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孩子们在“玩”中参与到学习中来,孩子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快乐。黄老师课堂中语言的诙谐幽默,不但让孩子们身心愉悦,更让与会老师捧腹大笑,像说“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而100+X200这样的不等式叫什么呢?学生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听老师说“叫什么”时,黄老师却幽默的说,还是叫不等式嘛!让学生瞠目结舌。他还对孩子们说,数学很偏心,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还叫不等式,对孩子们来说,方程的特征印象就很深刻了。这堂精彩的课结束后,居然好多学生冲上去请黄老师签名,可见,黄老师给孩子们留下了多么好的印象呢!黄老师课后,也给我们展示了自己

6、这节课对教材的理解。(课件)“大空间”不只是学生有了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还包括他可能拥有讲台,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 因此,建议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先生”。课堂“小先生”常说的四句话: 1.请大家听我说;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 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让学生做“小先生”,教师该怎么做? 1.相信学生能说清楚,把讲台交给他。2.离发言学生远一点,不需要总插嘴。3.回应发言要慢一点,坚持先生后己。4.总结是学生的事情,不越位才到位。这种理念,在芳草小学的杜琳老师的课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杜琳老师的正反比例练习课,她的教学设计简洁,力求学生参与深度。通过“问题思考分

7、享“的教学单元,为学生开辟出极度的思考空间、表达空间、对话空间。课前完成题单课中独立改错-讲评分享-变式挑战。整节课给了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讲评分享环节,把学生推到了前台,成就了这堂课的精彩,在变式挑战环节,我们感受到了练习课上的热闹和学生思维的碰撞。对于“两个成反比例的量,一个减少20%,另一个怎样变化?”一题,大部分学生答案为另一个增加20%,学生讲评分享中,列举出了很多种纠错方法,证明此题的答案不是增加20%,而是另一个要增加25%。整个过程,杜老师一言不发,全由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提出意见。老师的讲台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整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分享式课堂中的老师真轻松呀!然而,这些都是

8、需要平时的培养与养成的!杜琳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得很细,四人学习小组没有组长,但各有分工,技术员是小组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同学,负责出题;分析师负责分享后的总结;还有一名管理员和一名发言人。发言人一般是小组内相对较弱的同学。并且随着学习过程的变化,四人也可能改变身份。她的课上,除了关注知识的掌握,还关注孩子持续发展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发言。她的课堂上,听得最多的是:我有补充、我有表扬、我有提醒。当然这些声音都是由学生发出来的。我们习惯静听的课堂,顺从的课堂,被动的课堂,一旦是开放的课堂,以学为中心的时候,就会很凌乱。但学习一段时间后,会从凌乱到灵动。灵动,就是有了灵气。灵动

9、也意味着,它有方向感,它有秩序感,它有重点的意识。 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资源,有时要利用比较薄弱学生的资源,能够解决浅显的易出差错的问题,有时要利用那些先行者,利用他的资源让学习更有深度、更有难度,更有挑战性。下午的课是来自深圳市的骆奇老师执教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他别具匠心地创设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索位于正多边形上猴子的身体和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情境巧妙、引人入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老师通过“大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思考“猴子尾巴和身体重新接回的奥秘到底什么?”让学生自主探究游戏活动背后的数学原理,从而将情境、问题与“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堂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有条不紊,独立思考、小组探讨、生生沟通、师生对话、全班交流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充分、思考深入,学习高效!整节课情境创设巧妙独到,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教师放手学生自主探究、归纳,不仅学生深入其中,现场观摩教师、也被深深地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