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_第1页
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_第2页
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_第3页
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_第4页
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2, 6 ( 1) : 24 28 http: / /xb. ynau. edu. cnISSN 1004 390X; CN 53 1044/S E mail: sk ynau. edu. cn收稿日期 : 2011 09 18 修回日期 : 2011 09 29 网络出版时间 : 2012 01 11 10: 21: 00*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 ( 农业 ) 科研专项 ( 201003074) 。作者简介 : 邹正兰 ( 1989 ) , 女 , 云南屏边人 , 主要从事芦笋组织培养研究 。通讯作者 : 毛自朝 ( 1969 ) , 男 , 云南东川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 : http: / /www. cnki. net/kcms/detail/53. 1044. S. 20120111. 1021. 201201. 24_ 006. htmlDOI: 10. 3969/j. issn. 1004 390X ( s) . 2012. 01. 006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邹正兰1, 董玉梅1, 李 勇2,吴毅歆1, 何月秋1, 毛自朝1( 1 云南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01; 2 云南省弥勒县 植保植检站 , 云南 弥勒 652300)摘要 : 云南芦笋规模化种植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 以玛丽 华盛顿和 UC157 为主栽品种 , 至 2011 年栽培面积达 1334 万多公顷 。当前云南芦笋栽培技术还较落后 , 销售产品类型单一 , 商品市场发育不全 。生产上茎枯病 、根腐病等病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 病害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 。云南省独特的地理条件适于芦笋周年生产 , 邻接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旅游品牌效应有利于芦笋市场的形成 。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 发展云南省的芦笋产业 , 云南应加大投资力度 , 提高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水平 ; 打造 “企业 + 基地 ”模式 , 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 适当规划引导 , 推进精深加工等产业提升对策 。关键词 : 芦笋 ; 生产 ; 云南 ;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 : F 32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390X ( 2012) 01 0024 05Current Status and Further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Asparagus officinalis Production in YunnanZOU Zheng-lan1, Dong Yu-mei1, LI Yong2,WU Yi-xin1, HE Yue-qiu1, MAO Zi-chao1( 1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2 Station of Plant Puarantine and Protection, Mile County, Mile 652300, China)Abstract: Large scale production of Asparagus started in early 1990s in Yunnan with Mary-Washing-ton and UC157 as major cultivars Asparagus, however, has developed so fast since 21 century and itreached up to about 1 334 hectares in 2011, The producing techniques of marketing level of YunnanAsparagus is not as developed as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 Diseases, such as stem blight caused byPhoma asparagi and root rot caused by Fusarium spp were major limiting factors of yield and the dis-eases controlling, was relied on simple treatment of antifungal chemicals, in Asparagus productionYunnan, an attractive site for tourists because of its good climates and geographically adjacent toSoutheast Asia, is a suitable place for both Asparagus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 all seasons of theyear For further developing the business of Asparagus of Yunnan, there are several suggestions, suchas increasing investments from both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level to“Green”agriculture, building an“enterprise + base”management model to fully develop domestic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promoting deep processing of Asparagus, were proposedKey words: Asparagus; production; Yunnan; developing strategy一 、云南芦笋生产的现状芦笋又叫石刁柏 (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 ,起源于欧洲 、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 ,已有 2 000 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1。芦笋大约清朝末年随传教士传入中国 , 仅约 100 余年的种植历史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西方国家 ( 主要是美国 )的部分芦笋新品种被引入我国 , 在沿海地区各大城市近郊及台湾省零星栽培试种 , 并以自给和当地鲜销为主要消费模式 。在台湾省 , 因外销量逐年增多 , 到 1978, 其芦笋出口量为 4 344 千标准箱 , 占世界出口量的 70% 2。但因台湾省芦笋品质不佳 , 种植地广泛发生流行的茎枯病等病害 ,减产严重 , 芦笋种植面积萎缩 , 经济效益下降 ,甚至拉动国际市场芦笋价格 。该形势促使我国福建 、河南 、陕西 、安徽 、四川 、天津等地大规模地发展芦笋生产 。仅在 1990 年初 , 全国栽培面积达 6. 6 万公顷以上 , 年产罐头超过 8 万吨 , 成为我国蔬菜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生产国之一 3。2008年因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出口下滑 , 导致我国芦笋种植面积有所降低 。据不完全统计 , 2010 年末我国芦笋栽培面积在 4. 6 5. 3 万公顷 , 采摘面积超过 3. 3 万公顷 。本文就云南芦笋产业的历史 , 优势 、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 一 ) 云南芦笋栽培历史与发展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 , 云南芦笋种植产业起步较晚 ,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 主要在曲靖市的师宗 、沾益 、马龙等县 ; 昆明市的呈贡 、嵩明等县 ; 红河州的个旧 、弥勒 、泸西 、开远等县 ; 西双版纳等地引种试种 。因政府扶持少 、国外种子昂贵 , 初期引种试种的种子主要通过 F1代UC157, UC800, UC72、玛丽华盛顿等自由授粉获得 , 因而导致这些芦笋植株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弱 , 加之笋农栽培经验与技术不足 , 在第一和第二年度的试种中过度采收 、母茎用于花卉配料等原因而导致大部分地区生产的芦笋品质低 、收益少 ; 仅在昆明的呈贡 、红河州的个旧 、开远等地区栽培较好的 F1代品种 ( 如 UC157 F1等 )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芦笋栽培的 F1代新品种引进 , 如美国阿特拉斯 、格兰特 、泽西骑士等 , 在弥勒 、个旧鸡街 、乍甸等地开始了规模化的种植 , 生产模式上主要以 农户 + 芦笋合作社的方式 , 如目前红河芦笋合作社现入社会员 100 户 , 带动种植农户 1 000 余户 , 涉及蒙自 、开远 、建水 、个旧 4 个市县 , 仅 2007 年芦笋产品销售额达 630 万元 。合作社生产模式加快了云南芦笋产业的发展 。目前 , 芦笋种植生产在蒙自 、开远 、建水 、个旧等县已形成产业化 、规模化的订单农业 , 栽种面积约 667 公顷 。自 2008 年始 , 红河州的弥勒县引进了浙江省杭州富阳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成立了弥勒县 “铭卉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 以租赁土地方式在禄丰村委会太和营 、三家村连片发展特色芦笋生产基地 20 公顷 , 形成了特色芦笋农业科技园区 。2009 年 3月 , 弥勒县又引进外地公司注册成立弥勒县 “云浙蔬菜发展有限公司 ”, 着力打造弥勒县芦笋产业 。2009 年 , 在这些的公司带动下 , 弥阳 、竹园 、朋普镇等乡镇将芦笋种植面积扩大到 200 公顷 , 到 2011 年止 , 已发展设施栽培芦笋近 333. 3公顷 , 且栽培品种多为 F1代 , 如阿特拉斯 、泽西骑士 、阿波罗 、格兰特等品种 , 采用公司 + 农户+ 基地的模式运营 。目前产品远销澳大利亚 、欧洲国家 , 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红河芦笋种植的带动下昆明 、德宏 、大理 、昭通 、曲靖等地州市均有数量不等的引种试种 , 或已初具规模的种植 。( 二 ) 云南芦笋种植区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经我们研究组近两年的实地调查与统计 , 目前云南芦笋真菌性 、病毒性病害和虫害发生较重 ,是产量限制因素 ; 而细菌性和其他病害发生较轻 ,危害较少 。1. 真菌性病害( 1) 茎枯病茎枯病是云南非避雨栽培 ( 非设施 ) 中危害芦笋最严重的病害 。在种植较早云南个旧等 ( 使用 UC72, UC800, UC157 的 F2代种子 ) 产区 ,导致 50% 75% 的产量损失 , 有些地块全园毁灭 , 产量绝收 , 给广大笋农造成巨大损失 。该病害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 在我国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 , 被称为芦笋的癌症 4。茎枯病由天门冬茎点霉 ( Phoma asparagi Sacc ) 侵染所致 。阴雨多湿的条件下 , 病斑可迅速在感染的嫩茎上扩大蔓延 , 致使上部的枝茎枯死 。病原侵染小枝梗和拟叶时 , 病部先呈褪色小斑点 , 而后病斑边缘变成紫红色 , 中间灰白并着生小黑点状的分生孢子器 。因病斑能迅速扩大 , 并侵入枝 、茎 , 致使茎内部粗糙 , 呈灰白色 、植株易折断或倒伏 , 并最终枯死 。目前 , 在防治上 , 主要采用抗病品种 ,如选用全雄的抗性品种 NJ977, 移出感病母株 ,52第 1 期 邹正兰 , 等 : 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喷施无公害生产许可的杀菌剂等 。( 2) 根腐病芦笋根腐病是目前云南设施栽培最为严重的病害 , 该病 2010 年零星发生 , 2011 年在弥勒各栽培基地的大棚中危害严重 。该病发病病株茎基部的皮层腐烂 , 吸收根受到破坏 , 主茎变黄 , 植株衰弱 , 最终全株死亡 。该病是除茎枯病外 , 云南芦笋的第二大病害 。初步估测根腐导致 30% 左右的芦笋设施栽培的产量损失 , 在设施栽培占云南芦笋栽培面积的 30%, 且还在不断增加 ( 产量及近 50% 左右 ) 的条件下 , 其危害已十分严重 。该病目前尚未有较好的防治方法 。初步的病原检测表明云南的根腐病可能为镰刀菌 ( Fusariumsp ) 。该病在云南大棚设施栽培中普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当前的主要栽培品种不抗 ( 耐 ) 病 , 周年生产病原种群积累较快 , 生产上利用漫灌方式导致根系通气不畅有关 , 另外 , 该病是否有除镰刀菌以外 ( 如疫霉 、腐霉 ) 的复合浸染 , 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该病目前没有较好的防治措施 ,推荐的处理方法是 : 在发病的田块 , 及时连根挖除病株销毁 , 并用石灰进行消毒 ; 重病期 , 每隔一周 , 用托布津 ( 用 70% 甲基托布津 1 000 倍液 ) , 敌克松 ( 70% 可湿性粉剂 , 2 500 3 000倍 ) 和甲霜灵 ( 70%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1 000 倍液 ) 交替液灌根处理 , 控制病原菌传播蔓延 ; 同时在栽培措施上 , 推荐使用该病耐受品种 , 增施有机肥 , 提高土壤腐殖质含量 , 疏松根系土壤 , 促进根系的生长 。( 3) 其他零星发生的真菌病害在云南的芦笋产区还发现有零星发生或危害不大的其它真菌病害 , 如由芦笋尾孢霉 ( Cerco-spots asparagi Sacc ) 引起的褐斑病 , 由半知菌亚门 , 葡 柄 霉 菌 ( 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 Roth) 侵染而导致的叶枯病 , 锈菌目的芦笋双胞柄锈菌 ( Puccinia asparagi DC ) 导致的锈病 5;由黄花菜匍柄霉 Stemphylium vesicarium ( Wallr )Simons浸染导致的紫斑病 6, 由尖孢镰刀菌芦笋转化型 (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asparagi)引起的立枯病 7等 。2. 病毒病害因云南周年气温较高 , 初期引种试种的种子因多为劣质种子 , 携带病毒 , 病毒病时有发生并造成危害 。病毒侵染使芦笋病株生长瘦弱 、弯曲 、黄化 , 产量明显降低 。发现的病原有芦笋病毒 1号 、2 号 、3 号 ( Asparagus virus 1, 2, 3) , 目前已确证种子和汁液可传毒 , 而害虫传毒尚未报道 8。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笔者的实际调查结果表明 , 在云南的主要芦笋产区 , 露地栽培地区 ( 如个旧县 ) 病毒病往往与茎枯病菌复合浸染 , 而大棚设施栽培 ( 如弥勒县 ) 病毒病与根腐病菌复合浸染造成毁园 。目前防治方案中主要采用优质的脱毒种子和媒介昆虫的控制来进行病原控制 。3. 虫害芦笋营养多样 , 可为植食昆虫提供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 9。经不完全的实地探查 , 云南芦笋的害虫主要有蓟马 、桃蚜 、甜菜夜蛾 、甘蓝夜蛾 、玉米螟 、蚜虫 、飞虱以及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上 , 目前提倡挂银灰色反光膜 , 罩 30 目防虫网 , 黄色粘帖板等物理措施 , 并辅之以喷施无公害蔬菜生产所许可的杀虫剂 。( 三 ) 云南芦笋的加工与销售情况云南芦笋主要以冷藏或冻藏鲜销为主 , 大宗产品只开展清洁 、分级 、包装 、冷藏和冻藏等初级加工 , 销售时优级或一级芦笋主要远销澳大利亚 、欧洲和香港等地 , 其余产品鲜销于国内市场 。目前尚缺专门的芦笋加工厂和罐头加工厂 。二 、云南芦笋存在的问题 、发展优势及战略( 一 ) 存在问题云南的芦笋产业存在种植规模小 , 种植技术不高和品种不良及芦笋产业研究较少 , 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 具体论述如下 。1. 品种杂乱 , 栽培技术措施不力目前芦笋栽培品种杂 、乱 , 管护过程中施肥 、用药不科学 。有的地区笋农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 用管理传统作物的思路来管护芦笋 ,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 严重影响了芦笋的产量和品质 。2. 茎枯病和根腐病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目前在云南的设施栽培中面积达 30%, 产值达 50%, 且新增的芦笋种植区主要以设施栽培为主 。茎枯病因避雨栽培得到控制 , 但因品种 、化肥施用过量 , 土壤板结等原因 , 导致根腐病的蔓延和爆发 ; 在非设施栽培种 , 茎枯病的流行使得多处种植区在 3 5 年内出现毁园的情况极大地挫伤笋农的积极性 。3. 加工能力和加工深度不足云南基本没有芦笋加工业 , 深加工产品如芦笋汁 、芦笋片 、芦笋茶 、芦笋醋 、芦笋酒等未见开发 。另外鲜销芦笋的初加工中 , 不但有大量含6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6 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芦笋下脚料被丢弃 10, 而且这些丢弃物还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4. 政府政策与科研扶持力度不足云南农业从战略上主抓粮食作物 、烟草 、花卉 。相比较而言蔬菜产业及规模化生产相对较弱 ,而芦笋在蔬菜产业中除红河州的开远 、个旧 、弥勒 、泸西等县外 , 均处于试种或规划阶段 , 因此许多地区种植规模不大 。芦笋因每天亩产不高( 平均约 10 20 千克 ) , 但采摘天数较长 ( 大于200 天 ) , 因而没有规模效应很难获得较好的效益 。另一方面因种植规模不够 , 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 目前云南省还没有一个扶持芦笋引种 、生产 、加工等研究科研项目立项 。科研部门还未建立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在整体科研队伍不稳 、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5. 过分依赖外销 , 省内市场扩展不力随着宣传的深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 芦笋的国内市场已逐渐打开并逐年扩大 , 以 “高端蔬菜 ”的身份进入了全国大中型城市的酒店 , 也作为一种时鲜菜进入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但对云南芦笋而言 , 仍过多依赖外销 , 省内市场份额仅占10%左右 。( 二 ) 云南芦笋产业的区位优势1. 优良的气候 、土壤条件芦笋种子萌发最低温度为 10, 最适温度为25, 生长期最低温度为 5, 最高温度为 38。15 25时萌发的嫩茎多质量好 , 30 嫩茎生长速度最快 , 但容易变细 、散头 、老化而引起品质下降 。芦笋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16 20, 超过 30光合积累减少甚至没有光合产物积累 。芦笋喜光 、耐旱 、易遭涝害 , 一般标准大田生长期间 , 母茎生长积温为 2 500 3 000 为宜 11 12。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 , 云贵高原西部 , 进入 4 月 , 云南各地平均气温稳定高于 12, 且云南各地在 9 10 月份平均温度仍在 15 17之间 。据相关研究 , 芦笋大田期间适于生长的气候条件的天数 150 天是判别种植优质芦笋的基本条件 , 这一条件除滇东北与滇西北的高海拔山区外 , 其他地区均能满足上述条件 。事实上由于地膜覆盖或设施栽培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 低气温已变得不是主要栽培限制因子 。7 月是云南气温最高的月份 , 凡海拔高度大于 1 000 米 , 月平均气温都不高于 25 , 极端高温不超过 32 。在云南除南部峡谷外 , 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800 米以上 , 而在海拔 2 000 米以下的滇中以南广大地区 , 冬无严寒 , 夏无酷暑 13。因此 ,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适于芦笋周年生长 。从芦笋种植土壤要求看 , 优质芦笋生产对土壤要求较高 , 以富含有机质 、透气 、土层深 , 排水好 , pH 中性 ( 5. 8 6. 7) 沙质壤土为好 。芦笋对钾需求多且为喜氯作物 。在生长期和采收期氮 、磷 、钾 、钙 、镁的吸收比例约为 3. 3314. 77 0. 52 0. 23 11。王 树 会 14等 对 云 南 12 个 州( 市 ) 91 个县的种植土壤取样分析 , 结果发现 ,土壤中有机质及碱解氮的含量较丰富 , 25. 48% 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 40. 0 g/kg, 78% 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在 100 mg/kg 以上 , 云南省极大部分土壤的 pH 值在 6. 0 6. 8 之间 , 且土壤速效磷含量适宜 , 含钾量总体丰富 , 这些结果表明云南省土壤养分均适合芦笋栽培 。2. 云南是芦笋反季生产的最适宜场所芦笋在不适应的条件如冬季温度低于 5 或夏季高于 38 下 , 则出现休眠状态而不能正常生长 。我国北方 , 如河北 、山西等省或部分南方地区 , 包括福建在内 , 为避免不适气候 ( 严冬或盛夏 ) 通常增加一茬成本较高的反季芦笋 。即根据芦笋的生长发育规律 , 在芦笋休眠期创造适应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 进行假植栽培 15 16。在云南进行芦笋的设施栽培 , 冬季以及盛夏极大部分时间温度均不会导致芦笋休眠 。因此可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在冬季以及盛夏生产成本低廉 , 更具竞争力的反季鲜芦笋 。3. 有利的地理位置可推动芦笋的国内外销售随着昆明国际航空港的建成 , 泛亚铁路的建设以及通往国内的高铁建设 , 云南以昆明为中心 ,玉溪 、楚雄 、曲靖等滇中城市为纽带 , 正成为中国面向南亚 、东南亚 , 甚至面向整个西南部国家的桥头堡 , 充分发挥云南优良的气候和植物资源 ,将云南打造成为面向南亚 、东南亚的休闲 、避暑 、甚至医疗 、康体之圣地 。被誉为蔬菜之王的芦笋 ,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与良好的药用价值 7。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将是芦笋生产 、加工和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的基础 , 如它的产品 , 能快捷地进入南亚 、东南亚旅游饭店 ; 芦笋加工成胶囊 、旅游食品 、保健品等馈赠佳品能很快地进入国内外市场 。同时增加芦笋的人体营养与药理功能的宣传力度等措施引导消费 ; 还可以结合云南的旅游 , 开发观光农业 , 吸引城里人到种植地“采摘游 ”, 品尝鲜芦笋 。72第 1 期 邹正兰 , 等 : 云南芦笋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三 ) 云南发展芦笋产业的几点建议1. 加大投资力度政府要投入科研经费 , 培养较为稳定的芦笋科研人才队伍 , 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开发 , 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接 , 建立研发机构体系并提供一定的研发资金 。此外 , 政府及相关企业要加强芦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做到旱能浇 、涝能排 。加大科研力度 , 建立芦笋种植土壤成分档案 , 以便更好地开展肥水管理 。2. 提高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水平云南芦笋的栽培基本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管理方式 ,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的运用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 。因此 , 必须采取得力措施 , 大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通过组建芦笋协会或合作社并建立培训基地 , 加强对笋农技术培训 。争取云南省甚至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 加大培训设施的投入 , 聘请国内外芦笋研究专家进行讲授 , 把生产基地建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推广基地 。3. 实施一镇 ( 乡 ) 一业 , 一村一品种的策略有计划地进行设施大棚的建设 , 以集约化 、高档次的反季节芦笋生产为主要目标 。通过芦笋协会或合作社 , 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 统一药 、肥的施用 。按照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的要求 , 统一组织化肥农药货源 、统一销售价格 、统一施用时间 、统一施用方式 。协会或合作社在保证供货渠道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 , 将生产物资 ( 如优质种子 、化肥 、薄膜等 ) 微利卖给笋农 , 从而降低因流通环节过多而导致的高生产成本 。4. 打造 “企业 + 基地 ”模式 , 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公司形式运作带动笋农与企业互谋发展 , 注重加工业的发展以延长产业链 , 发展订单农业 ,在继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 , 要积极开发国内市场 , 扩大内需 。结合芦笋具有园艺上的观赏价值与养生的药效价值特点 , 芦笋可种在盆中卖 , 向家庭养生进军 , 具体是芦笋公司可用培养箱或大花盆栽种根系发达 、出笋粗壮的芦笋根盘 , 连箱或盆一起出售 , 获得效益 ; 而购买的家庭只要隔几天浇些水 , 就可收获 2 个多月左右的芦笋产品并经常食用 , 从而实现芦笋养生和室内观赏的双重价值 17。5. 适当规划引导 , 推进精深加工云南目前的芦笋加工 , 仅是按照国外市场的要求进行简单的罐装和清洗速冻等 , 实际上 , 这只是最低级的粗加工或包装 。芦笋加工需要走精深加工的路子 , 生产出食用方便 、有保健功能的高档芦笋产品 。应根据芦笋所含有的成分 , 按照食用 、药用和保健三大类开发新产品 , 如芦笋汁 、芦笋茶 、芦笋脯 、芦笋口服液 、芦笋粉 、芦笋素 、芦笋精等 ,并有计划地依靠新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 。 参考文献 1 FLORY W S Genetic and 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nAsparagus officinalis L J Genetics, 1932, 17 ( 4) :432 467 2 丁振强 , 王思明 台湾芦笋种植历史及其盛衰原因浅析 J 中国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