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_第1页
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_第2页
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_第3页
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_第4页
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的研究 摘要佛教思想自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相互的融合,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这个和佛学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具有一定的相生性具有米别的关系,佛教的慈悲济世、圆融无碍、利他精神,以及佛教对于生命的关怀和人的重视,也成为起人性修行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本文首先进行了相关理论介绍,认为佛教的对象和企业管理的对象具有相互一致性,都是以人为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企业管理中过度重视人的外在表现的作用,既人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后,本文对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进行了介绍,认为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六波罗蜜”和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机的统一,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正确的善待员工,既通过相关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的约束,更需要给予员工充分的权利,让企业的员工能够主动的去遵守各种制度,让员工能主动的去融入到企业中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接着,本文结合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认为企业需要正取的去平衡企业的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全面的去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慈无量心。在佛教中的慈是一种快乐的表现,是一个给予别人的快乐,企业在进行外部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一种自我商业形象的展示,更需要通过回馈社会来实现自身的快乐的实现。关键词:佛学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实践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起源于上世纪的 80 年代,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力不足,主要还是停留在相关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不足。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激发人在企业管理中的潜能,推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全面发挥,成为企业文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佛教思想自传入我国以来,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相互的融合,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宗教信仰。这个和佛学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具有一定的相生性具有米别的关系,佛教的慈悲济世、圆融无碍、利他精神,以及佛教对于生命的关怀和人的重视,也成为起人性修行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佛教的很多教义思想和企业的管理具有相容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别是佛学文化中的“六和敬”精神、 “四无量心”等核心思想对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如果能将佛教中的重要思想和企业的管理之间进行有机联系和融合,将对企业的管理具有较为深入的推动力,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化。 1现代企业的发展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较为激烈,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很多企业抛弃了诚信和信仰意识,产生了很多道德和诚信问题,使得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 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将宗教的正确引导作用,特别是佛教中的人性向善的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过程中去,能够很好的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危机的问题,特别是佛教并不反对财富的创造只是需要进行合理的价值创造和财富获取,反对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进行财富的获取,和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要求是相互一致的。 3当前,企业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竞争时代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充分的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进而能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佛教的教理及思想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1黄忠瑶.佛教思想和谐观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 20112宋慧娟.我国佛教经济公正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33肖自强.屠隆佛教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 2012(二)研究现状评述1、国外研究综述日本是传统的重视佛教文化的大国,其多年的佛教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的素质提升和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其佛教文化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近年佛学大师铃木正三,企以佛教的“心知佛” , “心知佛”思想,来劝导人们用一颗慈悲济世的心来积极的面对工作和生活,并推动企业和人的和谐关系的建立。铃木还强调了通过佛教中的正念来积极的推动和激励人的发展。铃木正三的佛教文化思想和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融合,并为日本商人和经济和文化属性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4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将佛教文化和企业的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融合,将企业的作为员工的修行的场所,并激励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和谐的企业管理和人的关系建立,推动了企业和谐文化的发展,这种“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使他得到社会的赞誉。 5“经营之圣”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运用佛教中的“六波罗蜜”的方法和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充分的融合,进而引申出企业的“六精进”文化,既付出、谦逊、自省、感恩、积善和利他。稻盛和夫提出了“阿米巴”的管理模式,突出了佛教中的慈悲心,强调了人们中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充分的享受工作,实现圆满人生。 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年轻时代曾进行了多年的佛教禅修,并将第五项修练和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提并将企业管理行为和佛学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提出了 “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 ”的思想。 “苹果帝国”奠基人乔布斯也佛教进行了研究,并和其商业行为进行了融合,将佛教 “本心 ”和其商业行为进行融合,在其产品设计中融合了简单和丰富多彩,也充分的体现出了佛学的禅境之美,体现了禅宗的精神。 62、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将宗教和企业的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间较晚,这个和我国长期经4 Klamm, Bonnie K,Watson, Marcia Weidenmier. SOX 404 Reporte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 Test of COSO Framework Compon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 2009(2)5李玲玲.试论佛教慈悲思想及其当代践履D.郑州大学 20106 Isabelle Walsh,Hajer Kefi,Richard Baskerville.Managing culture creep: Toward a strategic model of user IT cultureJ.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 2010 (4)济发展较为落后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步加大,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越来越对立,使得学者开始逐步重视这种企业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佛教文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来逐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商业团体名称,既“佛商” 。目前,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将佛教文化思想逐步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佛教文虎与企业管理的相关关系。王永会(2003)认为佛教文化中的“诸行无常”思想,要去企业在市场的发展中需要应对各种可能的环境变化,顺势而为,以变化应对变化,并及时的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一定的调整,来适应企业的环境变化的需要,进而不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7觉真(2014) 将佛教文化和企业的管理行为改善进行了相应的联系,认为佛教文化是一种来自人类心灵本源的文化,而企业管理的实质内容就是一种对人的管理行为,对人进行管理就是对人心进行管理,因此,佛教文化和企业的管理之间具有一定的本源相似性。同时,佛教文化中的“众生平等”和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一定的对等性,因此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深入,通过“普度众生”的思想来进行企业战略关系的定位,通过“诸行无常”的思想来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和管理行为的完善。 8陈惠源(2015)对佛教文化中的明心见性思想对企业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明心见性是一种基于佛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的考虑。现代企业的管理是基于组织主导型的管理,强调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通过企业的组织管理行为来不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管理行为和企业的内在管理的相互融合,进而促进企业的个人和企业的集体之间的相互融合统一,这种情况下,可以确保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的个人发展目标之间能够相互的和谐统一。在组织行为中的,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合理的授权管理,并让员工能够自觉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确保组织的目标的实现,并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员工的个人潜能的发挥,进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的相互统一。 9刘林红(2016)通过对澳门的华商佛教文化的研究,发现了佛教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佛教的社会引导力研究,可以促进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对佛教中的 平等、克己、慈悲、利他等问题的研究,可7王永会.佛教管理学成立的依据与特质J.世界宗教研究.2003(01)8觉真.佛教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J.财富智慧.2014(01)9陈惠源.试析佛教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5(07)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行为的提升。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佛教的教义思想来推动企业的员工团队主义的建立,提高企业管理者的遵纪守法意识的提升,进而可以有效的履行好社会责任。 10张国胜(2016)认为佛教中的“六和敬”精神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更具有实践价值,将佛教管理的“六和敬”精神与员工的行为仪表、言语表达、情感态度、见解判断、自身利益,以及公司的规则制度之间进行联系,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管理行为和企业的文化之间相互统一,确保企业的管理行为的和谐统一。 11石薇(2016) 将佛教中的人本思想和企业的现代企业行为之间进行相互联系,将人本管理思想融合到企业的管理行为中去,进而可以有效的树立企业的形象,进而确保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的确立,促进企业的发展。 12(三)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的,对佛学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并对佛学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文献总结,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还采用了系统研究的方法,通过系统的研究佛学文化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的研究出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佛学文化的深入探讨,对于起其对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推动力。二、相关理论概述(一)企业管理的有关概念阐述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是全体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的道德,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具有特定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它可以分为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三大层次。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10刘林红.浅论佛教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借鉴作用J.华商.2016(Z3)11张国胜.抑恶扬善、自度度人的佛教管理思想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6(05)12石薇.浅谈佛教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03)图 1 企业文化层次图企业文化的功能具有凝聚、激励和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它能使员工和企业的各个目标达成共识,这就为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创造了条件,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价值取和企业文化互为补充,如果企业员工和企业价值发生偏离,企业文化能合理的纠正这种偏向,确保企业员工和企业价值取向趋同。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是企业核心理念在员工中的落实,并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企业品牌就是企业文化的“软件”和产品服务的“硬件”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更好的提升企业形象,并发挥出巨大的功能。 132、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的方法体系,是一种促进员工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挖掘的重要手段,进而推动员工价值创造最大化。激励机制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制度来完成。行为导向行为幅度行为规划图 2 企业激励机制图(1)行为导向作用。通过对员工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建立,来推动员工能够按照企业的核心目标方面进行努力,进而推动员工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之间相互协调,进而推动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2)行为幅度制度。通过激励机制的作用,可以对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诱导和激发,进而达到有效控制的作用,防止企业可能出现的效率低下的问题。(3)行为归化制度。行为规划是一种教育培训方面的制度,其主要是通过组织同化的效果,让企业的员工能够通过企业内部教育培训等形式,让其快速的融入到企业中来。同时他,通过相应的处罚和教育活动,来实现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主动能动性的发挥。激励机制对企业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助长性作用,也有负面的致弱性作用。从正面角度来看,激励机制可以促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能够引导员工按照13肖飞.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浅谈J.现代商业.2013(32)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推动企业的战略全面实施。从负面角度来看,企业的激励作用可能对员工具有一定的消弱与抑制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发展受到牵制和阻碍。因此,需要企业的管理层正确认识这种负面的作用,既然不断的化解不利的影响,通过扩大正面效应来推动企业的管理目标的实现。3、企业的外部形象企业外部形象包括了企业的社会认知度以及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等等方面。社会公众政府人员客户关系图 3 企业外部形象外部形象包括了:(1)社会公众多企业的认知和看法,既企业在社会所具有的影响力和认知程度,良好的影响力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的社会形象的树立,进而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 (2)政府人员对企业的印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通过政府的管理行为,可以有效的获得企业的良好关系的确定,并获得法律法规上的认可以及政府对其正面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3)客户对企业的印象。企业发展过程中,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其微观管理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企业如果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可能导致企业的发展受阻,进而影响其市场地位的确立。(二)佛学文化的主要思想特点(1)六道轮回。在佛学文化中,其普遍认为感情思维的生命存在形式是六道,既天人、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六道的世界中具有不断的轮回而不得出离。进行佛学修行的主要目的是脱离六道轮回,而进入更高的生命形态。因此,佛教的最终目标是以出世为目的,通过自我的修行而进行不断的超越。 14天人阿修罗人畜生 恶鬼 地狱图 4 六道轮回(2)因果报应。佛教中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因果规律。是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既所谓的“万法皆空,因果不。在佛学文化中,较为注重因果关系的转化,因果关系的成熟时间不同,但到了一定的时间既因果关系成熟后,将会受到一定的受报。在因果关系的引导下,要求信佛之人,需要不得不慎之又慎,务须断恶行善。(3)世事无常与活在当下。在佛教文化中,认为万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没有规律可以遵循,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正式这种世事无常,佛教更为注重活在当下,既更为珍惜现有的时刻,把握当下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如果要能获得未来的好报应,需要珍惜当下时光,发善念、修善行。(4)持戒离欲与转愚成智。众生在六道轮回中不能出离的主要原因是被五欲六尘所缠绕,众生由于受到贪慎痴的影响,而具有强烈的业习,积重难返。要想摆脱这种影响,需要修戒定慧。而佛教要求人们持戒离欲,最后做到转烦恼为菩提,转愚痴为智慧。 15(三)佛教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佛教的对象和企业管理的对象具有相互一致性,都是以人为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企业管理中过度重视人的外在表现的作用,既人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没有对人在企业发展中的本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忽视了人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复杂性。 16这样的企业管理性将产生治标不治本的后果。而佛教的更为注重对人本主义的探讨,对人的本性思想的探寻,和企业14盛二娟,著.企业遇上禅M. 新世界出版社 ,201315王春霞.佛教信仰与企业管理:以澳门华商为例J.当代港澳研究.2012(02)16郭虹.佛教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契合J.中华文化论坛.1996(04)的人本管理要去是相互一致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佛学文化更为关注管理的教育转化作用,佛学思想并不是对人进行控制和改变,而是通过管理的作用提升,来不断的对人进行教化,并对人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管理,既因人而异,进而不断的发挥出人的个体潜能的作用。(2)佛教更为注重人的内在和谐作用和外在统一。 “六和敬”思想中对人和人之前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人需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提炼,注重人的内在世界和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要求人将道德纳入其日常的修行过程中去,进而以一种奉献精神为主体的目标,更为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确立,进而实现了人的无我忘我的思想的和谐统一。同时,佛教通过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来不断的将企业的管理行为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实现企业的内外和谐统一,提升企业的主我控制和自我实现的作用。 17(3)佛教以因果来自律人生并指导方向。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因果关系,在企业管理中,认为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具有相互作用的,需要企业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和控制的作用,企业的违规行为虽然能够给企业短时间内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从因果关系角度来看,其最终将为这种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因果关系要求企业需要将自身的道德建设放在首位,讲求诚信经营,将企业的内在价值实现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的提高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4)佛教的“利他”思想可以有效的弱化企业的“利己”行为,进而可以实现企业的正确社会形象的素质,这种“利他”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减少各种“利己”行为的发生,充分的履行社会责任,并实现企业和企业的相互协作和共赢,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18 三、佛学文化与企业管理关系(一)佛教中的管理思想佛教中有很多管理思想。如三慧经中说:“有内治生、外治生。索钱财诸珍宝是为外治生,守意念道是为内治生” ,治生既是古代对于商业活动的一种称呼,既将个人的修行和商业活动进行有机的联系,既指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和个人的修行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性。 19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中的17赵国运.透视佛教中的管人智慧J.企业管理.2012(02)18佛学开启管理智慧“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 文化沙龙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