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育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各学科之间都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样统一的教材内容,封闭的课堂模式,僵化的学习方式,禁锢的思维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同时消弱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传统的作文教学就必须要改革。 “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力求挖掘其他学科与习作教学相关的融合点进行整合,来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关键词:整合 挖掘 素材 能力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知识的增长速度,科学技术的发明及成果的综合性,迫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育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各学科之间都界限分明,互不联系,这样的封闭式的教学,是否还符合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是否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于是,在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组织和国内的教育研究机构,纷纷进行研究,采取措施,把各学科整合作为组织教育内容,推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即使许多语文教师花费了比较大的精力,但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二条:一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每天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从家到学校。虽然通过电视、电影等诸多媒体接受信息,但他们很少有时间欣赏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倍受宠爱,处处由父母包办代替。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材内容,封闭的课堂模式,僵化的学习方式,禁锢的思维形式,也同时消弱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传统的作文教学就必须要改革。思考如何正确地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第五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改革的新动力。 二十一世纪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工具课程。要树立“大语文”的概念,语文教学要面向社会生活,面向学生实际,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去结识同伴,发展自己,领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师生双方都把作文当作两节作文课的事,只当作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甚至是应试的工具。那么要改变当前的状况,解决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写什么” 、 “怎么写”的两大难题,我们就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捕捉丰富多彩的生活,亲近周围的朋友,充满亲情和友情。最佳的途径就是利用各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习作素材,拓展习作的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学科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它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把学生从统一的教材,僵化的学习方式禁锢的思维之中解放出来。它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实现“大语文观”目的是为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一)研究内容1挖掘学科整合的融合点。2构建利用学科整合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3构建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二)研究假设1如果通过实验,习作就能成为学生的乐趣。2如果通过实验,学生习作的素材就能丰富;语言表达更为严谨、生动、形象。3如果通过实验,学生习作的能力就能提高。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即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研究方法。四、研究的结果1挖掘了学科整合的融合点。 (见附件 1) “利 用 艺 术 学 科 与 习 作 教 学 的 整 合 , 丰 富 习 作 素 材 , 提 高 习 作 能 力 ”子 课 题 力 求 挖 掘 与 美 术 、 音 乐 、 舞 蹈 等 艺 术 学 科 的 融 合 点 进 行 习 作 指 导 。例 : ( 1) 我喜欢的颜色 利 用 美 术 知 识 , 如 : 颜 色 的 冷 、 暖 色 调 ; 颜 色 的 选择 、 搭 配 、 象 征 通 过 老 师 的 引 导 、 启 发 , 运 用 到 习 作 中 来 。( 2) 春 天 与 美 术 、 音 乐 学 科 的 融 合 。 通 过 观 察 春 之 图 , 欣 赏 春 之 曲 ,调 动 多 种 感 官 : 看,摸,闻,听,想,来感受春天的美,并进行习作。(3) 我喜欢的一件衣服利用美 术 知 识 , 劳 动 技 能 进 行 整 合 。 通 过 照 样 子画 衣 服 、 设 计 衣 服 、 裁 纸 样 由 说 到 写 。( 4) 听音乐想像作文 , 结合神奇的鸟岛一课,听鸟的一段音乐, 想像一个关于鸟的小故事。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整合。 “利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子 课 题 力 求 挖 掘 与 与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相 关 联 的 融 合 点 进 行 习 作 指 导 。例 : ( 1) 习 作 “救 小 鱼 ”通 过 与 自 然 科 学 学 科 、 实 践 活 动 的 整 合 , 让 学 生通 过 观 察 、 亲 自 实 践 来 感 受 劳 动 的 快 乐 , 体 会 成 功 与 失 败 的 感 受 。( 2) 学 习 壁 虎 一 课 , 挖 掘 其 与 自 然 学 科 的 相 融 点 , 通 过 开 展 收 集 资 料的 实 践 活 动 , 了 解 壁 虎 的 外 形 特 点 与 捉 虫 活 动 的 联 系 , 并 写 出 考 察 报 告 。( 3) 学 习 寓 言 狐 假 虎 威 一 课 , 挖 掘 其 与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的 相 融 点 , 通过 学 生 由 演 课 本 剧 到 写 课 本 剧 , 激 发 学 生 创 作 与 表 演 的 欲 望 及 情 感 , 以 此 提 高 学 生习 作 的 能 力 。 “利用科学学科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丰富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子 课 题 力 求 挖 掘 与 自 然 、 科 学 等 学 科 的 融 合 点 进 行 习 作 指 导 。例 : ( 1) 学 习 捞 铁 牛 一 课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准确运用动词,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的方法。与自然、科学学科及实践活动进行整合。( 2) 想 像 作 文 “未来的学校” ,教学中有机地和社会科学学科相融合。通过学生调查,发现不同时期学校的现状以及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想像作文的合理性以及语言的逻辑性。(3) 鸟语一课挖掘课文中小作者通过鸟语产生的合理想像,与科学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合理想像的能力。2构建利用学科整合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的做法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找出各个学科与习作训练相关的知识内容作为融合点,并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结合。通过建构学习、问、想、做、评,加以完成。做到在知识内容的框架内,在模仿的基础上,以编写的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系列训练活动为依据,进行习作训练。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系列训练活动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1.字词练习;2.句子练习;3.片断练习;4.创意写作。同时要求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系列训练活动设计具有五个特点:1.多样性;2.趣味性;3.挑战性;4.互补性;5.适度性。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地理解课文,即实现知(课文讲什么) 、明(课文的写作方法) 、悟(对课文的体会) ,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段段串讲,段段清的习惯模式。3.构建利用学科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基本途径。 “利 用 艺 术 学 科 与 习 作 教 学 整 合 , 丰 富 习 作 素 材 , 提 高 习 作 能 力 ”子课 题 的 基本途径(1)抓住教材中美术学科与习作教学的融合点,让学生在画中写。(2)紧扣音乐学科与作文教学融合点,让学生在音乐想像中练笔。(3)利用教材中表演与习作的融合点,让学生在演中练笔。 “利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子 课 题 的 基本途径(1)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2)把寓言故事改编成剧本的形式,接触不同体裁,丰富学生写作形式。(3)课后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并写调查报告。 “利用科学学科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丰富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子 课 题 的 基本途径”(1)开展具有科学性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2)创设与有科学性的课堂实验,训练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3)抓住语文教学中具有科学性的语段,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五、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学生方面:1.习作兴趣愈来愈浓由于我们所挖掘的习作融合点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如:学习雨一课,学生利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观察一周里的天气,记下印象最深的一种天气。学习丰碑一课,带领学生参观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人民英雄纪念碑,读读碑文,然后想像一个故事写下来。学习奇妙的鲤鱼溪一课,围绕“多”来展开,写一写生活中什么多?怎么多?我们所挖掘的习作融合点还来自于学生所学的科目,如:学习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让学生在家庭中、同学之间去做一做,体验当时的情感。并记录下来。学习放风筝一课,与美术学科整合,运用美术知识给风筝配色、填色,写出制风筝、放风筝的感受。学习大海的歌一课,与音乐学科整合,运用音乐想像大海的情景写出歌词,并运用音乐知识为歌词谱曲。又如,将语文教材中赵州桥 ,美术教材中家中的桥01020304050607080优 秀 良 好 合 格 待 合 格前 测后 测初 测 作 文 成 绩 (2001.10)0102030405060优 良 合 格待 合格人数初 测 作 文成 绩(2001.10)、 我为祖国造大桥 、常识教材中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畅想桥”这个探究主题,再让学生了解桥的历史与特点,明白拱桥、拉索桥、引桥的力学道理,运用泥塑塑造想象中的大桥。通过“桥”的多角度畅想,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畅想桥”等等。这些习作内容就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感觉亲切、自然。有时还能再现情景,学生在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徜徉。还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官,眼看、鼻闻、耳听、嘴尝、心想、手摸在活动中感悟习作的快乐。所以学生写的欲望强烈,由实验前喜欢习作的 20%上升到 98%,每学一篇课文,学生们就做好习作的准备,开始跃跃欲试。 习作的形式也不拘一格,可以写诗歌、祝词,改写古诗、续编故事,文言文改写,填写歌词,扩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学生习作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使之体会到习作的乐趣,从而不断有意识的主动提高习作能力。现在经常有学生主动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日记或小诗等形式记录下来。学生们还能把自己的习作主动投给报社,在铅字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如表所示:前测作文根据颜色想像写一段话 后测作文给圆加几笔编故事从“利用艺术学科与习作教学整合,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具体生动的表达能力”子课题前后测作文成绩的统计图可以看出,学生的优秀作文有了明显的提高,前测中占大多数的合格的学生向优良迈进。2.学生思维活跃,抒发真情实感,质量明显提高习作中,我们力求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自主选择表达方式,真切反映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地写,自主地尝试。如:学生写小实验。有写成功的,有写失败的,改变了过去一律成功的套路,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还能做到观察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做到不趋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作 文 后 测 成 绩 统 计 ( 2003.7)020406080优 良 合 格待 合格人数作 文 后 测成 绩 统 计( 2003.7)上表是“利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激发学生写作情感”子课题的前测与后测。同一习作写一件难忘的事 。通过统计,前 测 学 生120 人 有 70%的 学 生 写 的 作 文 内 容 都 是 做 好 事 很 难 忘 。 后测学生 120 人有 70%的学生写的作文内容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经历的事情,即便是所写的事情大体一样,但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可见,学 生 的 习 作 能 力 明 显 提 高 。3.语言表达更为严谨、生动、形象“利用科学学科与习作教学的整合,丰富习作素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子 课 题 通 过 实 不 断地挖掘教材中可以与科学学科整合点,有目的的加强学生的习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前测:习作题目“北京今年春天的气候”类型 使用人次 比例1、数字法 6 人 5.9 %2、举例法 8 人 8.7%3、对比法 11 人 10.4%4、运用资料法 10 人 9.9%5、联想法 14 人 13.4%学生的习作成绩(共 105 人)优 秀26%良 好46%合 格20%待 合 格8%优 秀良 好合 格待 合 格后测:习作题目:“地球的变化” 类型 使用人次 比例1.数字法 95 人 90.5%2.举例法 72 人 68.6%3.对比法 81 人 78.1%4.运用资料法98 人 93.3%5.联想法 89 人 84.8%学生的习作成绩通过这两次的测试、调查和分析,确实看到了学生的可喜变化。由原来在习作中的盲目下笔,不知如何描述,以及对习作的畏难,变得喜欢习作、愿意习作,在习作的过程中能从容下笔,大多数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去描述,并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4.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小学生心理是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较差。通过活动,逐步使学生敢于面对挫折,面对挑战。如有的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刚发芽的植物死了,孩子很失望,失去了观察的信心。在老师不失时机地鼓励与启发下,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承受了失败,增加了信心。有的学生在调查活动中,不被理解,别人不搭理,或是说些不好听的话。在老师的帮助与启发下敢于面对困难,逐步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5.学生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备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对别人关心爱护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不懂得怎样去关心、理解、帮助别人。在集体生活中他们渴望得到爱而往往又不知或不会给人以爱。通过活动,如:到社区做调查、到社会上去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等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许多具有爱心的好人、也有许多需要帮助、需要理解的人们。通过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知道了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而且通过活动,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本领。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但是几次活动后,这样的学生变了,敢于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了。有的学生总爱自己独来独往,现在变得爱和小伙伴交流了教师方面:优 秀49%良 好30%合 格18%待 合 格3%优 秀良 好合 格待 合 格1.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1)深钻教材,优化教学结构 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小学阶段的 300 篇左右的课文,都是创造性的“文” ,每篇课文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造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创新的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以上认识,老师们遵循课题的指导思想、原则挖掘教材中与其他学科利于学生习作的相融点。按照“题目、整合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步骤、习作范例、课后反思”等环节汇集成册。为非实验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资源。 增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例如语言的魅力一课为学生提供综合应用实践活动。首先,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生活修改“禁止践踏草坪!”警示语,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感悟语言的魅力之所在。其次,让学生自选课后三幅图其一,来写警示语,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写、去交流。在活动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最后通过留作业的形式,使课内语文实践活动向课外延伸。(2)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孩子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想习惯。 ”学生所学的知识本身无所谓创造,但学生认识这个结论的过程则很有创造的余地。所以创造教育的因素往往寓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质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老师们充分认识到,要注重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关注学生识字、写字;关注学生读书;关注学生思维;关注学生回答问题;关注学生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作业等几反面去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2.教师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丰厚自己的内涵(1)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这次我们研究的课题,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入手,而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以学生的兴趣点为突破口,从实际中来,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实践,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生会怎样想,这样的教学他们喜不喜欢接受的教学思路。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地学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创新思维的沃土,参加课题组的学习交流,老师们意识到每节课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的重要,如:老师读的怎么样,请你评一评;你提的建议很好,谢谢你;我能参加你们的讨论吗? 等话频繁地出现在课堂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轻松地学。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过去教师总是不敢放手,怕学生说歪了,耽误了课上时间。通过课题的实践及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老师们越来越敢于放手了。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灵活引导学生探索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用结合,加强语文的实践性,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加强语文的实践性在新课程标准中,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提了出来,在课题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学用结合的意识大大增强。如:学做贺卡,不仅让学生剪、贴、画、写,还进行如何送贺卡,送贺卡时如何说,收到贺卡时如何表达的实践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利用学科与作文教学整合,丰富了习作素材,提高了习作能力,更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能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从而提高了习作的兴趣。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过去的教学,我们关注分数太多,学习效率低。我们作了一项调查,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在干什么,95%的孩子 80%以上的时间在看电视,看动画片。有每天看课外书习惯的孩子了了无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这个课题就是从学生兴趣入手,在训练中使学生乐写会写,养成习作的习惯。在问卷调查中,初测和再测都有一道题;“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你会经常写日记吗?”从前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主动写的进步。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这个课题的宗旨。(2)教师由教学型逐渐向科研型转化老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转变,是新时代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总结、积累。撰写了大量个案,教学随笔,论文,反思性总结等,能够发挥团队精神,合作交流、研究,使得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