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_第1页
心肺复苏_第2页
心肺复苏_第3页
心肺复苏_第4页
心肺复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杨,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200520102015,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s Elam医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背景,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病因:,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甚多,如新生儿窒息、婴儿猝死综合征、喉痉挛、喉梗阻、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严重肺炎及呼吸衰竭、药物、严重心律失常、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过程、各种意外损伤等。心跳呼吸骤停难以预料,但触发的高危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最危险因素包括: 1、心血管系统的状态不稳定,如大量失血、难治性心衰、低血压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2、急速进展的肺部疾病,如严重的哮喘、喉炎、重症肺炎、肺透明膜病等。3、外科手术后的早期,如应用全身麻醉及大量镇静剂足以使患儿对各种刺激的反射能力改变。4、安有人工气道的患儿气管插管发生堵塞或脱开。5、患儿神经系统疾病有急剧恶化时,如昏迷病人常无足够的呼吸驱动以保证正常的通气。,(1)气道的吸引:能引起低氧、肺泡萎陷及反射性心动过缓;(2)不适当的胸部物理治疗(如拍背、翻身、吸痰等),可使更多的分泌物溢出,阻塞气道,也可使患儿产生疲劳;(3)任何形式的呼吸支持(如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的撤离:使病人必须从以前的人工呼吸转变为自主呼吸做功,如降低吸人氧浓度、撤离CPAP或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等;,另外,临床的一些操作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能加重或触发心跳呼吸骤停,包括:,(4)镇静剂的应用:如麻醉剂、镇静药和止咳药的应用所致的呼吸抑制;(5)各种操作:腰穿时使呼吸屏住,可使心跳骤停;(6)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一些临床操作可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如鼻胃管的放置、气管插管操作等。此外,高危婴儿喂养时由于吞咽呼吸的不协调也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应特别注意循环 的失代偿表现,包括外周循环不良、心动过缓、呼吸形式的改变或呼吸暂停、发绀、对刺激的 反应性下降等。有上述表现时应尽可能停止相关的操作,并给以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果,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对心脏骤停患者所采取的一切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抢救措施,包括: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BLS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主要是指徒手实施CPR。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3、长期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诊断:,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部分有一过性抽搐,呼吸停止,面色灰暗或紫绀,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在患儿突然昏迷及大血管搏动消失即可诊断,而不必 反复触摸脉搏或听心音,以免延误抢救时机。,触摸颈动脉搏动,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2、方法: 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可先触及喉咙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抢救:1个月以内为新生儿,1岁以内为婴儿,18岁为小儿。8岁以上儿童心肺复苏程序及方法基本同于成人。年长儿心率30次/分,新生儿心率60次/分为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及用80%浓度的氧仍有中心性紫绀时即可进 行正压通气复苏。,时间就是生命,尽早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 成功率1分钟 904分钟内 606分钟内 408分钟内 2010分钟内 0,治疗:,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抢救(first aid )十分必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及建立人工循环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及氧供应。,操作:,(一)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1、双掌按压法 适用于成人和8岁以上儿童,急救者应将患儿置于硬板上,手掌重叠置于患儿胸骨中下1/3交界处,操作者肘关节伸直,肩臂力量垂直作用向患儿脊柱方向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时手指不触及胸壁,避免压力致使肋骨骨折。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患儿胸骨,以免按压处移位。,2、单掌按压法 适用于18岁的小儿。仅用一手掌按压,一只手固定患儿头部,以便通气;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半段(避开剑突),手掌根的长轴与胸骨的长轴一致。3、平卧位双指按压法 急救者一手置于患儿后背,另一手食指和中指置于两乳头连线下方,向后背方向按压。,4、单掌环抱按压法 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急救者按压时可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将另一手两手指置于乳头线下一指处进行按压。(图7)5、双手环抱按压法 用于婴儿和新生儿。急救者用双手围绕患儿胸部,双拇指并列或重叠按压。(图5)小儿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值,单人复苏时同成人为30:2,双人时为15:2。,每次按压与放松比例为1:1,按压深度为胸部厚度的1/31庀,频率在新生儿为100次、年长儿为80次份。胸外心脏按压与呼吸的配合在新生儿为3:1,年长儿为5:1。按压后1分钟判断有无改善,观察颈动脉(对于18岁儿童)、股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皮肤颜色等。在临床上当触及大动脉搏动提示按压有效;如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二)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小儿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可能引起或造成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下颌骨的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当颈椎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开放状态。 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去除气道内异物(呕吐物、异物等)舌根后坠,(三)建立呼吸(Breathing,B),常用的方法有:1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法适合于现场急救。操作者先深吸一口气。如患者是1岁以下婴儿,将嘴覆盖婴儿的鼻和嘴(口对口鼻)如是较大的婴儿或儿童,用口对口封住(同成人)拇指和食指紧捏住患儿的鼻子,保持其头后倾;将气吹人,同时可见患儿的胸廓抬起。停止吹气后,放开鼻孔,使患儿自然呼气,排出肺内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儿童1820次/分,婴儿可稍加快。口对口呼吸即使操作正确,吸人氧浓度也较低(18%),操作时间过长,术者极易疲劳,故应尽快获取其他辅助呼吸的方法替代。,2复苏囊的应用在多数儿科急诊中,婴幼儿可用气囊面罩进行有效的通气。常用的气 囊通气装置为自膨胀气囊,递送的氧浓度为30%40%。气囊尾部可配贮氧装置,保证输送高浓度的氧气。带有贮氧装置的气囊可以提供60%95%浓度氧气。气囊常配有压力限制活瓣装置,压力水平在3540cmH20。将连接于复苏皮囊的面罩覆盖于患儿的口。正确的面罩大小应该能保证将空气密闭在面部,从鼻梁到下颏间隙盖住口鼻,但露出眼睛。用一只手将面罩固定在脸上并将头或下颌向上翘起。对婴幼儿,术者4、5指钩住下颌角向上抬,第3指根部抵住下颌,保证面罩与面部紧密接触。在面罩吸氧时,一定程度的头部伸展能保证气道通畅。婴儿和幼儿要最好保持在中间的吸气位置,而不要过度伸展头部,以免产生气道压迫梗阻。,3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法当需要持久通气时,或面罩吸氧不能提供足够通气时,就需要用气管内插管代替面罩吸氧。小于8岁的患儿用不带囊气管内插管,大于8岁的患儿用带囊插管。插管内径的大小可用公式进行估算:内经(n皿)二(16+患儿年龄)/4。插管后可继续进行皮囊加压通气,或连接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四)进一步处理:大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