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1)_第1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1)_第2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1)_第3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1)_第4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呼伦贝尔东能化工有限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编写:杨应国审核: 贺海军批准:徐达结2017 年 8 月 5 日呼伦贝尔东能化工有限公司2颁布令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的生命。为使本公司的质量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保证公司生产的液氧、液氮产品的质量,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公司组织编写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质量保证手册 。 本质量手册依据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标准编写,质量体系运行时必须严格遵循制度与规程。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贯彻实施,本手册自2017 年8 月5 日起正式生效。总经理:二一七年八月五日3目 录第一章 :管理职责 .51.安全管理制度 .52.安全生产责任制 .63.氧、氮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 .84.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05、各类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136、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3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 .15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 .169、计量器具与仪器仪表校验管理制度 .17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811、充装资料管理制度 .191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制度 .1913、用户宣传教育管理制度 .2014、事故上报制度 .2115、接受安全监察制度 .2216、用户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制度 .22第二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41、移动式压力容器内介质分析和余压检测操作规程 .242、充装量复查操作规程 .2543、低温液体罐车操作注意事项与充 装操作规程 .274、装卸用管耐压试验操作规程 .385、卸载操作规程 .416、事故应急处置操作规程 .43第三章:工作记录和见证材料 .47附录一 介质成分检测报告 .48附录二 危化品装卸安全检查记录 .49附录三 充装记录 .50附录四 超装介质卸车处理记录 .52附录五 设备运行记录 .53附录六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安全检查记录表 .54附录七 员工岗位持证上岗和培训记录 .55附录八 质量信息反馈记录 .56附录九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57附录十 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和讲评记录 .58附录十一 液氧液氮充装站组织机构图 .61附录十二 液氧液氮充装质保体系图 .61附录十三 关于任命液氧液氮充装站人员的通知 .625第1章:管理职责1.安全管理制度1、本单位生产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安全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2、非本单位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对必须进入罐区的人员需经站长或安全员的同意,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进入罐区及生产区的人员必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规定。3、进入罐区的运行人员或操作人员都应是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熟悉罐区设备及使用要求,方可操作,否则不准单独操作。4、罐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罐区应保持清洁。5、运行或检查人员在每次操作或检查后应做详细记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6、严禁拖拉机、电瓶车和兽力车进站。不准在生产区修车、擦车、放水。外来人员不准在生产区乱走,未经批准不许进入充装台、烃泵房、压缩机房,未经批准不准动用站内生产设备。7、生产区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维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8、每年单位至少应进行四次对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下一年的安全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要求。9、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安全巡查,每日作一次巡查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年对重点设备由本单位的在线检验员进行一次6运行在线年度检验,并填写检验报告存档。2.安全生产责任制总则: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公司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工艺操作等方面的安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1.管理组织1、建立健全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2、建立健全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为领导的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负责各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由分管副总经理为领导,公司安环部具体负责,组成公司安全防火领导小组,下设公司义务消防队,负责全公司安全防火工作。2.安全生产责任1、 总经理领导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劳动保护工作和安全防火工作。2、各分管副总经理,对所分管部门的安全职责负有领导责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安全生产责任是:1)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法令、法规、制度和规定。2) 认真做好各自主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73) 定期组织、检查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情况,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关系。4)在编制分管范围内各部门的生产、基建、物资、培训教育等方面计划时,应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计划并贯彻落实。3、 安环部安全生产责任是:1) 落实、检查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执行情况。2) 在拟制本公司工作计划和总结时,应同时计划和安全总结。3) 定期检查安全防火设施和工作情况。4) 经常对职工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制订卫生措施、防止职业病、传染病和食物中毒。5) 加强车辆安全使用工作。6)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 ,在生产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时,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情况。7)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对生产班级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8)负责制订生产中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9) 组织好全公司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10) 作为安全生产的职能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85. 生产技术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是:1) 落实、检查有关安全、劳动保护的法规、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2)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组织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隐患,确保安全运行。3) 负责制订电气、仪表等设备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4) 组织对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防范措施,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相关群众未收到教育不放过。5) 在编制技术培训计划时,应有安全技术知识内容。6) 负责制订化验设备运行的安全操作规程。7) 负责制订各类应急处理预案。3.氧、氮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一、适用范围1、为保证氧、氮充装的安全及充装质量,特制定装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制度。2、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氧、液氮充装站氧、氮装卸过程。二、装车过程关键点控制1、槽车检查。确认槽车有证,人员有证,安全附件齐全有效,检查槽车外观无明显缺陷,是否进行空车过磅,有无提货单等。2、安全告知。对槽车人员进行安全告知,避免人的误操作导致9危险。3、工艺管线检查。确认工艺管线无跑冒滴漏现象,各阀门开关正确。4充装参数设定1)严格检查槽车参数,并熟悉槽车容易,充装系数、工作压力等。2)合理设定槽车充装量,避免槽车过充。3)合理设定槽车排气压力,槽车排气压力必须大于装车环境温度下氧、氮槽车的饱和蒸汽压,避免氧、氮气化后排走,并确保槽车装车过程压力不超过槽车工作压力。5充装流速控制1)槽车刚开始充装时,由于槽车内部压力低,系统与槽车压差大,先靠储槽压力自压装车,到槽车压力接近储槽压力时再开启氧、氮装车泵加压装车,装车过程必须随时检查流速,发现流速过快应调节手动阀,减小装车流量。2)装车过程随时观察槽车流速,保证管道流速在流量计的1/32/3 之间,避免流速超过流量计量程,流量测量不准导致槽车充装量不足或过充。3)注意槽车排气时流量,槽车排气后压力下降,流速会增加。4)关阀提前量,检查槽车是否在设定的关阀提前量,自动将紧急切断阀开度减小,以保证充装准确。6充装压力控制101、刚开始充装时,槽车压力较低,靠自压装车。2、启动装车泵后必须确保装车管线工作压力1.3MPa。3、检查槽车排气是否正常,压力达到排气压力设定值时,槽车自动排气,槽车排气不正常时,必须手动排气,保证槽车气相空间压力不超过槽车工作压力。7复检。充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复检,确保槽车不过充,过充槽车不得放行。三、卸车操作1、装卸臂连接前必须置换合格。2、检查氧、氮回收至液氧、液氮储槽,单体回收装置运行正常,具备单体回收条件。3、汽化回收卸车过程会产生低温,设备管道温度低,人员注意防冻。4、卸车后期,放缓回收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