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阶段报告_第1页
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阶段报告_第2页
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阶段报告_第3页
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阶段报告_第4页
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阶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2011.72012.12)小路口镇中心小学课题组走进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课题,是我校开题并着手研究的。在教办的关怀下,在教科室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自然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毋庸讳言,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只注重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甚至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取得所谓的发展。党和政府从重视国计民生和促进科学、人文、持续、和谐发展出发,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自然友好型社会。 ” 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注重“增强公众的自然意识,普及环保理念” ,通过开展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宣传自然卫生综合整治工程,加大自然保护基本国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群众提高自然忧患意识,树立“保护自然积德,污染自然缺德”的社会风尚,做到“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更加应该重视此项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重视自然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保知识” 。自然保护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学校教育的普遍重视。2、 “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给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物质基础。然而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资源枯竭、自然污染、生态失衡,还有随之而来的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而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就在于“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优良的传统美德、高尚的情操、善良的心灵、丰富的情感、自强不息的性格、平衡的心态。而这些,仅仅靠科学知识的硬性灌输是达不到的,所以我们必须呼唤人文教育,发扬人文精神。3、立足自然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是立足校情、生情的需要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没有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垃圾随手乱扔、随地乱倒、随处乱堆。在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周边居民生活自然和生活质量受到较大挑战,我们学校和师生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十五” 期间,我校顺应国际、国内关注“自然与发展”这一形势,结合学校地域特点,开展了走入大自然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环保养成教育研究的宝贵经验,探讨了环保养成教育中还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整个关心社会、关心人文的大自然观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还不够稳定,自然教育和保护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影响力还不大,如何改善在自然自然差、人文氛围滞后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乐观生活、热情待人等方面,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因而,这些方面就成为我校开展新研究的生长点。二、相关研究自然的变化,观察人文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那时“人文”隐喻“精神文明” 。 老子第五十四章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隐喻人要“自己认识自己” 。现代著名学者张恺之认为,中华人文精神是“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究本探源的辨证精神;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当代的丰富与发展” 。他还指出,讲道德、讲文明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石;为天下着想的道德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命脉所在;还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哲学的永恒主题。季羡林则认为中国优秀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叫做爱国主义,二叫做有骨气。毋庸置疑,学校教育,尤其是打好人生底色的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如何避免唯科学主义影响下的心灵失衡?这是一个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人文精神并不是一种通过理论探讨与口号的呼吁就能实现的目标,人文精神在社会价值体系上的重建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更需要教育实践中对人文精神的落实,需要从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就在各种教育途径与内容上呈现符合人文精神的内涵。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孩子的未来”的根本改革方向和目标。处在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在情感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与敏感期,情感细腻,联想丰富,心灵纯洁,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发展期。尊重情感的自由,才能有真挚的情感抒发,而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获得广泛的社会化的情感共鸣。显然,人文教育需要从小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撒上人文精神的种子。叶澜教授曾讲过,要让中小学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工具性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生命的真实境况中来。 “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我们认为,这就是教育对人性之觉悟,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未成年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智能的发展,同时也是健全人格与健康情感的发展。而情感与人格的完善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滋润,这方面的教育并不是在理智的教学范畴中,简单地加上情感、意志、直觉、信仰或非智力因素之类就可以完成的。它还必须包括那些不可言说的、只能以现实的生命活动表达出来的生长发展与感动当一个人在他的童年阶段不能为美好的情怀所感动时,我们不可能奢望他在走上社会以后能有一个健康人格与美好情怀。显然,这就是中小学和幼儿园阶段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所在。也由此可见,中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人文教育过程,不可言说的情感交流和感动是至关重要的。融情感、激情、意志、关爱于教育过程,这是中小学和幼儿园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层面。目前,在小学自然教育中立足自然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还较为鲜见,多数在理论层面谈自然保护,即基本环保意识和行为。我们提出小学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 ,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我校的实证调查,通过我校学生这个特殊人群,在文化层面、价值观层面唤起受教育者的自然意识,使其能够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获得解决自然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自然价值观和自然态度,即自然保护方面的人文精神,构建一套具有一定意义和架构的学校文化教育体系,包括具体的目标体系、操作途径和实施策略,以此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从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我们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初步意识和能力。三、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一)研究目标通过实施自然教育,努力探究小学自然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人的关系,适时调整行为方式,努力深化学校办学理念中提到的“关爱、坦诚、责任、和谐” ,在整个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顺利地从文化精神层面融入城市自然,同时积极地借助城市自然提升自身素质,发展自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为确立我校独特的自然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纵深化、人性化、创新化发展。(二)研究内容1、明确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和作用。2、进行小学生在自然教育中形成的人文精神调研分析。3、探索在小学生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目标体系、操作途径和实施策略,构建一套具有一定意义和架构的学校文化教育体系。4、小学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序列研究。5、小学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主题活动研究。6、小学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实践案例研究。7、小学自然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校本课程研究。(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从多学科、多角度开展对国内外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小学自然教育的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深化课题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2、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分析小学自然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3、个案研究法。在小学自然教育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分析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4、实验研究法。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思维方式构建理论假设,做好试验设计和实施,揭示因果关系。5、经验总结法。在小学自然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四、研究成果与分析(一)实施课程接近策略,从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着眼,培养学生自然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我们都知道课程是指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而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富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因此,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校本教材开发为重点来实施课程接近策略,这对于提高学生自然教育的知识、能力,进而上升到“理性与良知”高度,培育人文精神有着积极主导作用。1、立足本校特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1)将“自然教育”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规范管理。 (2)配备专门教师承担教学,专设主任分管自然教育的指导、管理工作。(3)立足校情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我们一方面积极研究,一方面不断学习和吸纳武汉市教科院甘金福主编的身边的自然以及其他地方的自然教育校本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编写出具有区域乡土气息的学校自然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读本(试用参考版) ,立足“自然知多少” 、 “生活与自然”和“自然实践行”三个层面,包括环保标志 、 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 绿色节日和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 社区自然实践行 、 设想未来的大自然等 24 课,涉及我们的校园、课堂、生活、社会等方方面面,引领着学生不断认识生活、自然及生活与自然、人、社会的关系;引导着学生探究人们生活对周围自然的影响,探究人们如何担负爱护“家园” 、保护和改善自然的责任,一起为保护和改善我们的“家园”的自然而尽心尽力。(4)请县市专家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教材开发。我们与专家一起谈课题研究举措,一起探讨教材如何融合、开发,一起“头脑风暴”某课的思路有力支撑了课题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5)根据课题总体安排,在经费中单列专项支出,确保研究持续性发展。(6)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克服人员特别是分管干部、实验教师基本借调或轮岗、变换大的各种不利因素,注意全员培训,注重基本队伍有保证。(7)加强研究过程的精心管理, “滋润”教艺,切实落实“节节课好” 。例如:我们通过“学校主导、年组自治集体研讨、同课异构自修反思、同伴互助一科一策、分类指导”等加强“备课组建设”这个基础性工程,确保校本课程研究好、落实好。(8)立足学科课堂教学渗透,促进学生增强自然教育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张丽教师执教的黄河源一课中,把“小燕子吃蚊子”和“青蛙吃害虫”等内容与枯燥无味的数学结合起来,学生学到计算方法又增长保护益鸟、益虫的知识;把统计的教学与调查自然污染相结合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减少污染的意识等;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学习资料,进行学科整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重视课程落实中教材与现实的整合自然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丰富。其教学的任务不是将这些像竹筒倒豆子般一古脑儿地输送给学生,而是既要考虑自然教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又要注重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从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勃发、创造能力的发挥准备充足的原动力。从客观上看,自然教育没有现成教材,我们立足校情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