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_第1页
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_第2页
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_第3页
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_第4页
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开课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设计终稿执教:王 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3、74 页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范畴。前期相关知识:认识钟表表示的所有时刻;认识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体验时间的长短;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后续学习中(小学阶段)没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出现。故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24 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教材提取了大量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 24 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接着探索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学以致用综合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以问卷题的形式对 255 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内容涉及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调查情况显示:84.3%的学生知道一天有 24 时;41.6%的学生同时知道时钟一天走 2 圈;42%的学生知道 12 时记时法;40%的学生知道 24 时记时法;18.4%的学生有两种记时法的转化知识基础;半数学生对一天的起点不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和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和 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教法学法:教师指导实践、交流点拨。学生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1 套、板贴若干、钟表 1个。学具作业纸。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感知 12 时记时法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时间”有关的知识。王老师还带来了你们的一位老朋友,请看!【点击课件出示钟表出示一个时刻:6:00】(学生回答:钟表)师:知道这是几时吗?(学生回答:6 时)师:【板书:6:00】昨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 6 时;下午 6时)师:【板书:6:00】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噢!原来一天中有 2 个 6 时,那怎么区分这两个时刻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点击课件出示另一个时刻:9:00】现在,又是几时呢?(学生回答:9 时)师:【板书:9:00】这个时刻,你又会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 9 时;晚上 9时)师:【板书:9:00】噢!看来一天中还有 2个 9 时,那怎么区分他们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那大家想一想,一天中还有哪些像这样成对出现的整时呢?(学生回答预设:2 个 1 时、2 个 3 时)师:到底有多少对呢?(12 对)请看大屏幕,这是晚上 12 时【板书:晚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 0 时。当我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新的一天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请注意观察时针的转动!同时思考这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一天有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 圈。 】【点击课件出示:转 1 圈停至中午 12 时】师:现在到了什么时刻?(中午 12 时) 【板书:中午 12:00】一天过完了吗?(没有)继续转动!【点击课件出示:转第 2 圈至晚上 12 时】师:一天结束了。那一天一共有几时呢?(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几圈呢?(2圈) 【点击课件:完成填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天的时间” 。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 12时记时法却没有明确的认知,故在巩固旧知辨认时刻的同时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寻求区分之法,感知 12 时记时法;从“设疑”到“验证”引发学生带着思考直观感受“一天的时间” 。 】二、 探索交流,认识 24 时记时法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走了 2 圈,那我们想一想,当时针走过了第一圈,第二次指向1 时,是什么时刻呢?【点击课件出示:钟面作业纸】(学生回答:下午 1 时)师:【板书:下午 1 时】为了与第一圈中的 1时区分,需要用时间词“下午”来帮忙,那有没有新的办法,不用时间词的帮忙,也能表示下午 1 时呢?【点击课件出示:作业纸】(学生说出 13 时则追问:为什么是 13 时?)师:【点击课件出示:13】那下午 2 时呢?(14 时) 【点击课件出示:14】这个方法不错,同学们你能用这种方法在钟面上写一写第二圈的时刻吗!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试试吧!(同桌合作探究 24 时记时法,教师巡视)师:好了孩子们【边说边板书】下午 1 时是13 时,那下午 6 时呢?(18 时)晚上 9 时呢?(21 时)晚上 12 时呢?(24 时)好办法!那下午 2 时 30 分呢?(14:30)晚上 10 时 30 分呢?(22:30)晚上 11 时 40 分呢?(23:40)【设计意图: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 1 时”,从该时刻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24 时记时法”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规律,为下一步研究两种记时法的互化奠定基础;板书提问的几个时刻从“整时半时非整时半时” ,符合学生思维迁移的规律。 】三、两种记时法的互化与区别师:你们说的这么快,有什么规律吧?(学生回答:加 1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结合板书进行验证,适时板书+12)师:这些都是时针走第二圈时经过的时刻。那第一圈的时刻也是这样转化的吗?(不)比如:上午 6 时6:00;上午 9 时9:00;中午 12 时12:00;【板书:上午时刻所对应的 24 时记时法时刻】师:我们发现了这两种记时方法之间是怎么转化的。这种方法叫做“12 时记时法” ,而我们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叫做“24 时记时法” 【板贴:24 时记时法】师:知道了名字,我们再来认真观察,看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点?(形式和本质的区别)(学生回答预设:如果学生说出刚才的转化,则评价:这是我们刚才研究过的转化问题,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如果学生说出 24 时没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 12 时要加上呢?如果学生说出 12 时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24 时不需要写呢?)师总结:同学们真棒,不仅学会了转化,还找出了这 2 种记时方法的不同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考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学会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而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名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种记时法在形式和本质上的不同。通过这样联系对比的思考交流,不仅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有进一步明确的认知,还让学生经历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培养其找出事物简单规律的能力。 】四、生活中的 24 时记时法师:那么我们发现的这种“24 时记时法”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点击课件出示:生活中的 24 时记时法】(生说一说)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啊,由于 24 时记时法简单明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比如:【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场所】师: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先来研究它!【点击课件出示:节目单】这是少儿频道某天节目单的一部分,(师生合作研究解决问题)师:电视节目中的 24 时记时法你认识了,到邮局去看看吧!师:【点击课件出示:信箱图】这是邮局一天中的 3 次取信时刻,谁来读一读?(生读一读)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时分】想一想!算一算!(学生思考展示算法)师:取信的时间看懂了,快来图书馆看看吧,这里也使用 24 时记时法呢!【点击课件出示:图书馆】一天中的阅览时间,谁来介绍?(指名介绍说一说)师:那我们知道图书馆全天共开放 时 分?想一想,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师小结:一个人有一种方法,大家一交流就有了多种方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的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越来越聪明。【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 24 时记时法,联系生活使其体会应用价值;接着研究生活中几处使用 24 时计时法的地方:“节目单”是对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行巩固练习;下面几个地方旨在练习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经过时间,题目设置依据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 】五、 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天的时间,看看黑板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生说一说,师进行恰当评价。 )结束语:每天都有 24 时, “一天的时间”给勤奋的人带来的是智慧和收获,而懒惰的人却一无所获。希望大家都是勤奋的孩子,珍惜每天的 24 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执教:王 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3、74 页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范畴。前期相关知识:认识钟表表示的所有时刻;认识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体验时间的长短;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后续学习中(小学阶段)没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出现。故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24 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教材提取了大量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 24 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接着探索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学以致用综合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以问卷题的形式对 255 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内容涉及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调查情况显示:84.3%的学生知道一天有 24 时;41.6%的学生同时知道时钟一天走 2 圈;42%的学生知道 12 时记时法;40%的学生知道 24 时记时法;18.4%的学生有两种记时法的转化知识基础;半数学生对一天的起点不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和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和 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教法学法:教师指导实践、交流点拨。学生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1 套、板贴若干、钟表 1个。学具作业纸。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感知 12 时记时法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时间”有关的知识。王老师还带来了你们的一位老朋友,请看!【点击课件出示钟表出示一个时刻:6:00】(学生回答:钟表)师:知道这是几时吗?(学生回答:6 时)师:【板书:6:00】昨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 6 时;下午 6时)师:【板书:6:00】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噢!原来一天中有 2 个 6 时,那怎么区分这两个时刻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点击课件出示另一个时刻:9:00】现在,又是几时呢?(学生回答:9 时)师:【板书:9:00】这个时刻,你又会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 9 时;晚上 9时)师:【板书:9:00】噢!看来一天中还有 2个 9 时,那怎么区分他们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那大家想一想,一天中还有哪些像这样成对出现的整时呢?(学生回答预设:2 个 1 时、2 个 3 时)师:到底有多少对呢?(12 对)请看大屏幕,这是晚上 12 时【板书:晚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 0 时。当我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新的一天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请注意观察时针的转动!同时思考这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一天有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 圈。 】【点击课件出示:转 1 圈停至中午 12 时】师:现在到了什么时刻?(中午 12 时) 【板书:中午 12:00】一天过完了吗?(没有)继续转动!【点击课件出示:转第 2 圈至晚上 12 时】师:一天结束了。那一天一共有几时呢?(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几圈呢?(2圈) 【点击课件:完成填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天的时间” 。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 12时记时法却没有明确的认知,故在巩固旧知辨认时刻的同时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寻求区分之法,感知 12 时记时法;从“设疑”到“验证”引发学生带着思考直观感受“一天的时间” 。 】二、 探索交流,认识 24 时记时法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走了 2 圈,那我们想一想,当时针走过了第一圈,第二次指向1 时,是什么时刻呢?【点击课件出示:钟面作业纸】(学生回答:下午 1 时)师:【板书:下午 1 时】为了与第一圈中的 1时区分,需要用时间词“下午”来帮忙,那有没有新的办法,不用时间词的帮忙,也能表示下午 1 时呢?【点击课件出示:作业纸】(学生说出 13 时则追问:为什么是 13 时?)师:【点击课件出示:13】那下午 2 时呢?(14 时) 【点击课件出示:14】这个方法不错,同学们你能用这种方法在钟面上写一写第二圈的时刻吗!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试试吧!(同桌合作探究 24 时记时法,教师巡视)师:好了孩子们【边说边板书】下午 1 时是13 时,那下午 6 时呢?(18 时)晚上 9 时呢?(21 时)晚上 12 时呢?(24 时)好办法!那下午 2 时 30 分呢?(14:30)晚上 10 时 30 分呢?(22:30)晚上 11 时 40 分呢?(23:40)【设计意图: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 1 时”,从该时刻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24 时记时法”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规律,为下一步研究两种记时法的互化奠定基础;板书提问的几个时刻从“整时半时非整时半时” ,符合学生思维迁移的规律。 】三、两种记时法的互化与区别师:你们说的这么快,有什么规律吧?(学生回答:加 1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结合板书进行验证,适时板书+12)师:这些都是时针走第二圈时经过的时刻。那第一圈的时刻也是这样转化的吗?(不)比如:上午 6 时6:00;上午 9 时9:00;中午 12 时12:00;【板书:上午时刻所对应的 24 时记时法时刻】师:我们发现了这两种记时方法之间是怎么转化的。这种方法叫做“12 时记时法” ,而我们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叫做“24 时记时法” 【板贴:24 时记时法】师:知道了名字,我们再来认真观察,看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点?(形式和本质的区别)(学生回答预设:如果学生说出刚才的转化,则评价:这是我们刚才研究过的转化问题,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如果学生说出 24 时没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 12 时要加上呢?如果学生说出 12 时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24 时不需要写呢?)师总结:同学们真棒,不仅学会了转化,还找出了这 2 种记时方法的不同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思考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学会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而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名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种记时法在形式和本质上的不同。通过这样联系对比的思考交流,不仅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有进一步明确的认知,还让学生经历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培养其找出事物简单规律的能力。 】四、生活中的 24 时记时法师:那么我们发现的这种“24 时记时法”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点击课件出示:生活中的 24 时记时法】(生说一说)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是啊,由于 24 时记时法简单明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比如:【点击课件出示:各种场所】师: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先来研究它!【点击课件出示:节目单】这是少儿频道某天节目单的一部分,(师生合作研究解决问题)师:电视节目中的 24 时记时法你认识了,到邮局去看看吧!师:【点击课件出示:信箱图】这是邮局一天中的 3 次取信时刻,谁来读一读?(生读一读)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时分】想一想!算一算!(学生思考展示算法)师:取信的时间看懂了,快来图书馆看看吧,这里也使用 24 时记时法呢!【点击课件出示:图书馆】一天中的阅览时间,谁来介绍?(指名介绍说一说)师:那我们知道图书馆全天共开放 时 分?想一想,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交流反馈,教师引导。)师小结:一个人有一种方法,大家一交流就有了多种方法,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的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越来越聪明。【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见过 24 时记时法,联系生活使其体会应用价值;接着研究生活中几处使用 24 时计时法的地方:“节目单”是对两种记时法的互化进行巩固练习;下面几个地方旨在练习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经过时间,题目设置依据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 】五、 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天的时间,看看黑板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生说一说,师进行恰当评价。 )结束语:每天都有 24 时, “一天的时间”给勤奋的人带来的是智慧和收获,而懒惰的人却一无所获。希望大家都是勤奋的孩子,珍惜每天的 24 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执教:王 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3、74 页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范畴。前期相关知识:认识钟表表示的所有时刻;认识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体验时间的长短;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钟面说出经过时间。后续学习中(小学阶段)没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出现。故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24 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学习。教材提取了大量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会 24 时记时法及其应用价值,接着探索两种记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学以致用综合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以问卷题的形式对 255 名学生进行了前测,内容涉及相关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调查情况显示:84.3%的学生知道一天有 24 时;41.6%的学生同时知道时钟一天走 2 圈;42%的学生知道 12 时记时法;40%的学生知道 24 时记时法;18.4%的学生有两种记时法的转化知识基础;半数学生对一天的起点不明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和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和 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教法学法:教师指导实践、交流点拨。学生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1 套、板贴若干、钟表 1个。学具作业纸。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感知 12 时记时法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时间”有关的知识。王老师还带来了你们的一位老朋友,请看!【点击课件出示钟表出示一个时刻:6:00】(学生回答:钟表)师:知道这是几时吗?(学生回答:6 时)师:【板书:6:00】昨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 6 时;下午 6时)师:【板书:6:00】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噢!原来一天中有 2 个 6 时,那怎么区分这两个时刻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点击课件出示另一个时刻:9:00】现在,又是几时呢?(学生回答:9 时)师:【板书:9:00】这个时刻,你又会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预设:上午 9 时;晚上 9时)师:【板书:9:00】噢!看来一天中还有 2个 9 时,那怎么区分他们呢?(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师:那大家想一想,一天中还有哪些像这样成对出现的整时呢?(学生回答预设:2 个 1 时、2 个 3 时)师:到底有多少对呢?(12 对)请看大屏幕,这是晚上 12 时【板书:晚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 0 时。当我们还在睡觉的时候,新的一天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请注意观察时针的转动!同时思考这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一天有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 圈。 】【点击课件出示:转 1 圈停至中午 12 时】师:现在到了什么时刻?(中午 12 时) 【板书:中午 12:00】一天过完了吗?(没有)继续转动!【点击课件出示:转第 2 圈至晚上 12 时】师:一天结束了。那一天一共有几时呢?(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几圈呢?(2圈) 【点击课件:完成填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天的时间” 。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 12时记时法却没有明确的认知,故在巩固旧知辨认时刻的同时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寻求区分之法,感知 12 时记时法;从“设疑”到“验证”引发学生带着思考直观感受“一天的时间” 。 】二、 探索交流,认识 24 时记时法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走了 2 圈,那我们想一想,当时针走过了第一圈,第二次指向1 时,是什么时刻呢?【点击课件出示:钟面作业纸】(学生回答:下午 1 时)师:【板书:下午 1 时】为了与第一圈中的 1时区分,需要用时间词“下午”来帮忙,那有没有新的办法,不用时间词的帮忙,也能表示下午 1 时呢?【点击课件出示:作业纸】(学生说出 13 时则追问:为什么是 13 时?)师:【点击课件出示:13】那下午 2 时呢?(14 时) 【点击课件出示:14】这个方法不错,同学们你能用这种方法在钟面上写一写第二圈的时刻吗!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试试吧!(同桌合作探究 24 时记时法,教师巡视)师:好了孩子们【边说边板书】下午 1 时是13 时,那下午 6 时呢?(18 时)晚上 9 时呢?(21 时)晚上 12 时呢?(24 时)好办法!那下午 2 时 30 分呢?(14:30)晚上 10 时 30 分呢?(22:30)晚上 11 时 40 分呢?(23:40)【设计意图: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 1 时”,从该时刻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24 时记时法” ,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规律,为下一步研究两种记时法的互化奠定基础;板书提问的几个时刻从“整时半时非整时半时” ,符合学生思维迁移的规律。 】三、两种记时法的互化与区别师:你们说的这么快,有什么规律吧?(学生回答:加 12.)师: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结合板书进行验证,适时板书+12)师:这些都是时针走第二圈时经过的时刻。那第一圈的时刻也是这样转化的吗?(不)比如:上午 6 时6:00;上午 9 时9: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