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_第1页
xx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_第2页
xx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_第3页
xx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_第4页
xx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年来,企业日益重视信息化对于企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很多行业企业已经将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系统的规模及互联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系统集成(IT 行业称为 EAI)已经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大课题。由于涉及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集成一开始就要面对的难题。一、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的困惑以往的需求分析方法如图 1 所示。这种方法大量采用访谈、引导、确认等讨论方式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整理和需求确认,受到空间、时间、思维深度等诸多方面因素限制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图 1 传统的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方法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家都谈需求、讲功能,却此人需求非彼人需求,此时功能异乎彼时功能,难有统一说法;甲乙方都非常努力,需求分析却总是停留在讨论声中,难以落到实处;付出巨大努力编制出需求分析报告,却鲜有愿意通读数长篇大作的用户,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以往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1、需求不明确。以往多采用现场访谈方式,需要投入大量人员和时间,需要整理大量的文字材料以反映访谈分析成果。分析过程中,参与访谈各方对系统需求的理解和讨论往往局限于企业生产或管理的某一局部,而且不同人群对同一个局部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偏差,组织方缺乏将零散局部需求汇总为明确整体需求并发现偏差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其结果必然是遗漏、模糊和矛盾。2、重点不突出。很多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对单系统功能点的分析较多、较细,对系统之间嵌套和流程的分析较少、较粗,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变成了多个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组合,忽略了集成的重点问题,没有取得全局最优。3、形成集成桎梏。在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过程中,往往以信息系统现实为蓝本,关注用户当前需求或系统的当前功能,少有考虑未来需求,更难以将未来需求及时、动态地融入需求分析的过程。造成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在确认之时即为过时之日,无形中变成企业持续改进业务的阻力。缺乏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是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二、BPM 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方法以 BPM(业务流程分析)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方法如图 2 所示。图 2 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方法其步骤如下:1、观察真实世界,进行讨论。2、利用计算机工具,表示信息系统业务模式。3、通过模型检察,得出反馈意见,修正模型,并不断在步骤 1步骤 2步骤3 之间循环调整。4、确认需求。5、进行系统设计和集成。6、运行并检验系统。这种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分析信息系统的全局业务流程,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整体建模,建立了需求分析的沟通平台。参与需求分析的各方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通过观察讨论、模型表示、模型检验三个步骤的循环迭代,对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展开了逐步求精的分析过程,最终在模型库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确认。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利用流程管理工具进行业务流程建模。在建模体系中,对信息信息系统的应用建立模型,包含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资源,如组织、数据(系统)、功能、产品与服务。为了降低模型的复杂性以便于与各层次的用户进行交流,将相关资源划分为若干互相独立的视图来描述。如图 3 所示,分别是组织视图、数据视图、功能视图、产品与服务视图。图 3 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架构有了这种划分,每个独立视图的内容都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来说明,然后与信息系统流程控制视图建立联系。对信息系统全局进行这种描述后,应用角色与系统功能之间就建立起了有效的关联,形成了全局的、多角度的、体系化的描述,可以作为不同场合下、不同角色之间讨论信息系统应用流程的平台,从而保证各层面的用户能够在一个系统化的模型平台上讨论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和各部分需求并保持讨论成果及时更新到模型平台中。这种分析方法,如同建立了一个图形化的“模拟机”,“实物化”地向参与需求分析的各方演示不同角色、不同功能、不同系统、不同流程的多层面关联,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有效的交流平台,并能够不断回溯、更新和调整。XX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涉及 14 个内部信息系统和5 个外部信息系统的集成。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的难度、深度及工作量非常大,对 IT 部和集成商都是巨大的挑战。经过多方面考察分析, XX 企业以科研项目的方式与咨询公司合作,以 BPM 为核心手段,采用 ARIS 流程分析软件,以约定的规则描述信息系统的应用流程,对 XX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进行了需求分析,涵盖以下几类流程:1、A2、B图 6:集成后的数据流向以 BPM 为核心的需求分析的过程是:按照以下步骤编制了 76 个流程:1、在模型中定义信息系统运行组织和角色。2、列举现有系统、未来系统。3、根据现有流程编制ARIS 流程图并与系统关联。4、讨论流程并根据未来需求进行调整。在此期间,就 76 个流程与集成商专家进行了专题流程讨论。76 个流程图成为了各个信息系统承包商讨论合同工作范围和接口需求的重要平台,Aris 软件依据 76 个流程图自动生成的 525 页报表也成为后续系统设计的重要参照。通过流程分析并建立模型,基本上解决了传统方法所存在的问题。76 个流程图不仅给参与需求分析各方提供了有效的沟通平台,而且建立了全局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蓝图,清晰地描述了 3 大关系:业务角色与业务功能之间的关系、业务功能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数据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明确了集成的重点,及时地体现了未来的业务需求。我们总结了基于 BPM 的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方法的几个优点和经验:1. 与文字相比,流程图能够有效地、直观地传递大量信息,提高了沟通效率,缩短了需求分析周期。2. 采用场景式的流程图描述方法,更加贴近用户的阅读和思维习惯,门槛低,便于相关人员充分参与需求讨论。3. 流程图的更新和调整非常便捷,有利于随时跟踪不断变化的需求。4. Aris 软件依据流程图自动生成的多维报表,便于系统化地核查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接口设计。5. 系统化的工具,培养了系统化的工作方法,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为持续改进项目管理奠定了基础。四、 BPM 方法对于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意义BPM 分析方法意义仅仅限于信息系统集成需求分析吗?我们认为,BPM 分析方法对于提升 XX 企业竞争力的意义是深远的。首先,BPM 分析方法将提高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企业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流程是企业与用户交互的一组活动,企业人员和企业客户都具体地参与活动之中。通过 BPM 分析方法优化组合一组活动的过程就是提升企业人员工作质量和客户服务的过程。其次,流程是一组贯穿组织界线的活动,信息系统的数据也贯穿于组织体系的每一个部分,BPM 分析在很多时候就是贯穿部门壁垒的总体组织体系分析。再次,XX 业务高度依赖于系统,系统对业务模式影响巨大。BPM 分析的过程必然是一次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使企业的信息部门更多地深入到企业全局流程中更贴近地服务于企业业务。五、趋势在哈佛商业评论一篇标题为“IT 不再是个问题(IT Doesnt Matter)”的文章中,作者 Nicholas Carr 提出一个富有争议的议题:随着技术的标准化,拥有 IT 知识不会获得竞争优势。IDS Scheer 公司创始人 Scheer 教授认为,CPO(首席信息官)应根据业务流程进行思考并付诸行动,对“数字化”流程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相互结合。未来,企业信息部门将更多地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企业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职能,也许 CIO 首先应该是 CPO。谁知道呢?、为业务分层信息系统顾名思义就是管理数据的系统,而数据就是企业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围绕企业的业务展开。企业的业务数不胜数,如何来组织?答案就是:根据业务的重要性,划分业务层次。一般情况下,四层就足够了,分别为:“A 基本业务”(企业最核心的业务),“B 重要业务”,“C 一般业务” ,“D 延伸业务”。在分析企业业务的过程中,只要业务按照 ABCD 的层次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层次投入不同的资源。二、业务分析方法具体到某一个业务上该如何分析?1.首先是以数据为中心,整理出该业务涉及到的所有数据。2.以数据流为主线,标示出数据处理过程。3.根据业务在数据流上建立处理节点,并标示出数据流节点对数据的影响。根据业务、数据、数据流、数据流节点,不但可以深入到企业的业务中,也为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最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即系统调研分析、数据库设计实现、界面设计实现和系统功能设计实现。其中系统调研分析阶段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开发人员忽视的环节。下面通过为假设的 ABC 公司开发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轻松地学会如何有效地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和分析的方法。1、如何制定用户需求调研计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户需求调研涉及到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双方,为了使用户需求调研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事先制定一个调研计划,以便双方有关人员,特别是用户方面的人员,安排好工作时间。由表 1 中可知,调研计划中包含了调研计划基本信息、时间安排、调研内容、接待部门和人员、调研成果等 5 个方面的信息。时间安排调研内容 接待部门和人员调研成果8日下午了解公司概况和发展目标了解公司组织结构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公司概况组织结构图人员分工表9日全天了解公司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信息中心负责人硬件现状报告软件应用现状报告网络应用现状报告10日上午了解公司库存管理现状 计划部门负责人公司库存管理现状报告10日下午了解零部件库存管理业务零部件仓库管理员计划部门负责人零部件仓库业务流程图入库单出库单 零部件台账库存报表 其他单据资料11日上午了解成品库存管理业务 成品仓库管理员计划部门负责人成品仓库业务流程图出库单入库单零部件台账库存报表其他单据资料11日下午到各相关业务部门调研 生产、采购、销售、财务等部门负责人生产与库存采购与库存销售与库存 财务与库存等相关业务流程图12日全天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计划部门负责人相应报告的编写13日全天细化零部件库业务图细化成品库业务图零部件、成品库管理员相应报告的完善14日上午调研报告的鉴定评审 总经理、总师、专家、部门负责人、库管员提交调研报告表 1ABC 燃器具制造有限公司库存管理信息系统调研计划表项目经理:陈兆京调研方式:座谈、调查表/卷、资料收集、现场观察项目参加人员:李小梅(女),陈书勤调研时间:2002 年 10 月 8 日至 14 日2、如何进行用户需求调研 制订好详细周全的调研计划后,就着手确定使用什么样的调研方法和工具开展调研、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资料、如何绘制各种业务流程图等。1)选择调研方法和工具经常采取的调查方法主要有表格调查法、座谈调查法、查阅资料法和现场观察法 4 种,同时还要使用与之相匹配的调研工具,比如统计表格、图形等。表格调查法:对于那些结构性强、指标含义明确并且有具体内容的调查,适合使用表格来调查。一般可利用目标调查表、组织机构调查表、任务调查表、文件类信息调查表、报表数据调查表、计算机资源调查表、计算机应用项目调查表等 7 种表格来配合调查。表 2 是 ABC 燃器具公司计算机应用现状调查表示例。编号 计算机型号操作系统及版本主要用途所在部门备注PC001 奔4,256MB 8.3GBWindows 982000办公,上网市场部 PC006 奔5,256MB 8.3GBWindows 982000办公,上网人力资源部 PC041 奔4,256MB 8.3GBWindows 982000财务管理财务部 PC055 奔4,256MB 8.3GBWindows 982000办公 企划部 表 2ABC 燃器具公司计算机应用现状调查表填表人员:陈兆京填表时间:2002 年 10 月 8 日现场研究座谈调查法:这是一种通过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面对面的有目的的谈话获取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一般有按纲问答法和自由畅谈法两种常用座谈方式。表 3 是零件仓库业务流程及管理座谈提纲。查阅档案资料法:就是查阅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定性的和定量的文件,在 ABC 燃器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过程中,可以查阅有关库存管理的各种入库单、出库单、台账、盘点报告等档案资料。现场观察法:是一种深人现场直接对调查对象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观察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对人的行为观察和对非行为的客观事物的观察。在 ABC 燃器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过程中,可以实地观察公司的出库、入库、盘点、制作统计报表等实际业务的操作 2)进行资料收集经过调研,收集到了相应的入库单、领料单、台账、物料卡、报表等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用作数据库设计的依据。序号调研座谈提纲1 零件仓库划分成多少个区域?2 每个区域有多少个货架?3 每个货架上分多少层?4 架子上的每一层有多少个格子?5 零部件是如何进行物料编码的?6 仓库管理人员人数有多少?7 日均处理入库单数量大约有多少?8 日均处理出库单数量大约有多少?9 领料退回的处理方法?10 是否每天都要登记库存台账?11 库存台账有多少类型?12 仓库之间是否可以进行调拨?13 每次盘点间隔时间多长?14 如何处理零部件盘亏?15 如何处理零部件盘盈?16 是否有零部件物料缺货警戒线?17 统计报表的种类和填报频率?表 3ABC 燃器具公司库存管理业务座谈提纲地点:ABC 公司零件仓库时间: 2002 年 10 月 16 日参加人员:零件仓库保管员吴键记录人员:陈兆京入库单是入库单位在把相应的零部件送人仓库时必须填写的单据;领料单是领料人员从仓库中领取零部件时必须填写的单据;零部件台账实际是一个流水账,用于记录每天发生的入库、出库信息;物料卡的作用是记录某一种零部件的数量变化,以便库管员盘查;报表是仓库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定期提交的零部件库存汇总信息。从 ABC 公司收集到的入库单、领料单、零部件库存台账、零部件物料卡等单据和报表的实物样式在此略去,有兴趣者请参考有关类似企业的样本即可。3)绘制业务流程图在 ABC 公司的调研过程中,已了解到所涉及的业务主要是入库和出库。下面给出绘制业务流程图绘制方法。绘制业务流程图的工具选择。常选用可视化图表工具绘制业务流程图。绘制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图 1 是 ABC 公司入库业务流程图。当然,流程图也完全可用其他方式绘制,但必须要准确地描述系统的业务流程。这种描述不仅仅是对系统原流程的机械拷贝,而应该是对原有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设计、再造。3、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就是在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完成相应的需求分析报告。在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过程中,包括确定应用程序的结构、系统开发环境和系统的功能模块。用户需求调研结束之后,应该立即进行用户需求分析。1)应用程序结构确定从用户应用角度来看,可把应用程序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成数据存储层、业务处理层和界面表示层等 3 个层次,而应用程序结构可归纳为:集中式应用程序结构、单用户应用程序结构、多层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浏览器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等 5 种类型。ABC 公司的库管系统就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结构,此时,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请求作出回应。通过对服务功能的分布实现了分工服务。数据存储层放在服务器上,业务处理层和界面表示层放在客户机上,因此又被称为“灵敏的客户机”结构。许多操作可以在本地的客户机上执行,只是当需要数据时,才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使应用程序的处理更接近用户,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并行地处理应用程序的请求、减少了数据传输量、降低了服务器的负荷。2)确定系统开发环境调研发现 ABC 公司内部使用的计算机平台都是基于 Windows 环境的。为了降低系统成本,应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兼容现有的环境,可确定使用下面的开发环境: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 ;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SQLServer2000;服务器平台:Windows2000 ;客户机平台:Windows9598NT2000 ;前端开发工具:visualBasic;数据访问对象:ADO。3)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通过分析确定 ABC 公司库存系统将包含 8 个功能模块,即综合信息管理模块、仓库定位管理模块、入库业务管理模块、出库业务管理模块、退料业务管理模块、盘点业务管理模块、客商关系管理模块和数据统计管理模块。对于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包含了数据录入、编辑、查询、统计、打印、应急、帮助等功能。该库存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如图 3 所示。 4)调研结束后提交的报告文档在用户需求调研和分析结束之后,应该向用户提交相应的文档报告。比如:ABC 公司概述 ;ABC 公司现有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报告 ;ABC 公司仓库管理业务流程调研报告;ABC 公司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报告;ABC 公司资料清单。最后请切记,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必须遵纪守法,严守用户的商业机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统一性分析摘要:本章主要在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作简要介绍的同时,叙述了三种常用的开发方法,即:结构化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 在此基础上,将这三种方法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比较,提出了它们的统一性问题。一是,通过比较这三种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论述它们的统一性;二是,从开发广度和开发深度进行比较,论述它们的统一性,同时提出了这三种开发方法的开发过程模型,及完善程度函数 H(t)。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过程 开发方法 统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需要,急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形成一个由单项向综合,由分散向集中,由局部向全局,由管理型向决策支持型过渡,建立企业级资源共享网络化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从模拟现行管理体制到推动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我国各行业、企业的管理信息现代化。因此,大力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开发适用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经济的、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1.MIS 开发的一般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相当强的工作,其开发过程涉及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组织、调度和使用,涉及到组织管理工作的改进及工作模式的变迁。对于做任何一个项目,都有一个从问题的提出、论证到问题的分析、方案的设计,直到方案的实施和评价等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有其一般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系统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系统开发的上一步骤的输出作为下一步骤的输入,同时此输出又作为前面步骤的动态反馈。系统就是在这种运动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高、完善。2 MIS 常用开发方法分类在系统开发的早期,由于缺乏系统开发思想,没能形成工程的概念,以至于 60 年代出现了所谓“软件危机” ,也促使了一门新科学“软件工程”的诞生。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者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开发方法,其中常用的有结构化法(Structured Development) ,原型法(Prototyping Development) ,面向对象法(Object_Oriented Development)三种。21 结构化法结构化法体现了自顶向下、结构化、生命周期思想的系统开发方法,主要包括:1) 结构化分析设计技术(structured analysis design technique) ;2) 约当(E. Yourdon)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3)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4) 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 提出的战略数据规划法;5) 我国专家提出的映射模型设计法(RMDM)和信息系统设计工程综合分析法(IDEA) ;6) 杰克逊提出的 JSP(Jackson structured program)和 JSD(Jackson system development);7) 哈兰.米尔斯(Harlan D. Mills)提出的系统开发的黑箱 (black box)理论及其相应的分析设计方法等。结构化法是基于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以用户至上为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等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对应于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见图 1) ,主要应用的结构化设计方法有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 ,结构化编程(Structured Program) 。结构化分析(SA) ,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采用结构化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分解”和“抽象”两种方式。在这一阶段采用了诸如数据流程图(DFD) 、数据字典(DD) 、处理逻辑表达(PL) 、数据存储规范化(NF)及数据立即存取图(DIAD)等工具或理论。通过 SA 过程就能得到一个系统的抽象的逻辑模型。结构化设计(SD)是对 SA 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进行计划性的设计。通过 SD 工作过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变性、可控性和工作质量。SD 的工作主要包括代码设计、文件/数据库设计、I/O 设计、模块功能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SD 提供了一整套设计工具、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采用影射思想由 DFD 图得到 SC 图。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可实施的系统的逻辑模型。结构化程序设计(SP)是采用一些基本的控制结构(IFELSEENDIF、DO WHILEENDDO、DO CASECASEENDDO 等)工具,采用自顶向下地扩展、模块化、逐步求精原则从事程序代码设计,以得到一个现实的物理模型。22 原型法原型法基于新一代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快速开发方法, 主要包括:1)原型方法及其分支(如瀑布型和快速型方法);2)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 方法) ;3)为建立专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生成工具的环境,用于定义和生成实际系统的方法。原型法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 LC 相比摈弃了一步步周密细致地调查、分析、整理文档、再进行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繁琐过程而快速构造系统的物理原型。但是,并不能说开发人员用原型法就没有一个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实际上开发人员在运用原型法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系统进行了一个分析、设计、比较的过程,才能快速构造一个原型系统,这个原型系统蕴含着开发人员分析、设计、比较的思路,只不过开发人员直接用物理模型表达了对系统的理解,而省却了结构化法中的大量的文档资料。23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法(OO)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开发方法, 它与原型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不同的是,面向对象法是一种从系统调查分析之后就开始面向对象进行分析的开发方法。它强调系统设计之前的系统分析,强调以系统中的数据或信息为主线,全面、系统、详尽地描述系统的信息,建立系统的信息模型,指导系统的设计。面向对象法按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见图 3-1)分为面向对象分析(OOA) 、面向对象设计(OOD) 、面向对象编程(OOP) 。OOA 试图利用对象(Object)概念,来描述系统做什么;OOD 则试图描述怎么做。在OOA 和 OOD 中主要采用了类图/模板(Class_Chart/Template) 、对象图(Object_Chart) 、对象状态图(Object_Status_Chart)三种工具。OOP 利用类(Class) 、对象(Object) 、数据封装( Data Encapsulation )等概念及面向对象语言的继承性、多态性等特性进行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三、MIS 开发过程的统一性问题从对结构化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法的简单描述可以看出:如果将这三种方法分别对应于系统的开发(不同的开发方法对系统开发的适宜程度不同,由于篇幅有限,不加深探)的一般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个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如表 1:结构化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开发过程的比较 (表 1)方法过程结构化法 原型法 面向对象法分析 SA PAaOOA设计 SD PD OOD实施 SP PP OOP工具DFD、DD、PL、NF、DIAD、SC、结构化语言等4GLs、快速生成器、CASE 软件等Class_Chart/Template、Object_Chart、Object_Status_Chart,面向对象语言等:利用原型法开发系统,开发人员实际上也有一个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分析、设计、a实施过程 。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三种常用开发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开发过程的统一性。开发人员不论运用哪种方法于实践,只要明白它们具有的一般共性和各自的特性,就能把握系统的开发,工作起来就应心得手了。四、MIS 系统的完善程度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探讨这三种常用开发方法在系统完善程度上的统一性。任何系统的完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水平方面的完善开发,既对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界定范围的完善程度,称之为广度开发或水平开发;另一方面是在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深层次开发对系统具体某一模块的细节的完善,称之为深度开发或垂直开发。如图 2 所示:0 mn m1 21 2 2n 1 12 1n图 2: 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示意图深度开发首先选定用户提出的系统的所有的功能模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模块,对此进行全过程的周详细致的工作,并尽可能完善,力争做到开发出的系统原型能体现开发人员的最高水平。广度开发首先分析用户提出的所有要求,并将所有要求作为目标,然后考虑具体每一模块的功能,可以用几条曲线形象地表示原型法和结构化法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开发过程。如图 3 所示:dwhd(t)w(t)d0w0h0t123图 3: MIS 系统完善程度示意图其中: w广度; d深度; h完善程度; t时间 用户要求的完善程度; 用户要求的完善广度; h0 0用户要求的完善深度;若采用广度开发模式,则系统开发的广度表示为:(1)wtftfdtw()(,)其中 表示采用广度开发时,来自深度方面的影响;fdtw(,)若采用深度开发模式,则系统开发的深度表示为:(2)tftfwtdd()(,)其中 表示采用深度开发时,来自广度方面的影响;fwd,则:系统开发的完善程度 h(t)可用 w,d,t 来表示为:(3)htft(),)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系统开发过程描述为:(4)(t)=f,dt)w(,()()fttfthtdwtdd000从图 3 中,可以看出曲线 1 和 2 符合快速原型法的特点。它们分别从广度(width)或深度(depth)上快速地达到用户的满意程度后,然后从深度或广度方面完善程度,使用户最终满意于整个系统。 曲线 1 是深度开发模式,从曲线 3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在不断地完善。 但在系统开发的前、中期,系统开发在深度上进展十分迅速,在广度上做的不够;进入系统开发的后期,正好相反。 同理,广度开发模式中,系统开发与深度模式正好相反。对于曲线 3,不难看出其符合结构化法工作步骤严密、步步为营的开发特点,既注重广度,亦注重深度。MIS 的总体结构向网络化发展, 新的系统逐渐代替旧的系统,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子系统和功能模块都要从头设计, 所有程序都需要从头编程。 现代信息技术已走上集约化的道路,有各种各样的软件包可供选择,和 MIS 进行无缝集成, 现有的子系统有些应用效果好的也可以直接移殖和改造, 在系统配置和设计中应体现出集成的特点, 这也是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改进更新系统中要考虑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 The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MIS Development MethodsAbstract: While introducing briefl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the thesis depicts three kinds of development methods which in common use, such as the Structured Development,Prototyping Development and Object_Oriented Development. On the base of this, it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 of oneness about them by comparing three development methods through two approaches. At first, it discusses their oneness 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ree kinds of development methods. Secondly, it depicts their oneness 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width and deepness and brings for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model, perfect degree function H (t) of the three kinds of development methods.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Development MethodsOneness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风险类型 1、环境风险。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环境风险是指信息系统实施或运行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信息系统未达到预期目标进而招致失败的可能性。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软件产品蕴含不符合当前宏观环境运行要求的应用模块,与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或行业的要求相抵触。经营环境恶化使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滑坡,企业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继续投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使前期的工作半途而废。企业因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变化,重新调整战略规划、内部组织结构、业务处理流程,而原先花巨资构建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刚性强,不能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致使原有投资付诸东流。 2、决策风险。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决策风险主要指选择管理软件或软件供应商的失误而造成系统实施的失败。引发决策风险的原因在于企业决策层未能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充分客观地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对当前中国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管理软件,品质参差不齐,一些软件供应商为了能得到企业的定单,在给客户介绍软件产品时,往往扩张自己的实力和软件的功能,甚至以次充好。而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不清楚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目标,缺乏全面评估软件适应性的经验。对管理软件的选型与软件供应商的选择容易受到商家的诱导,致使所选购的软件质量存在缺陷,软件功能不适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公司的实力不足,缺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运驾能力,致使信息系统实施出现问题。 3、实施风险。实施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管理软件过程中由于组织失误导致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成本超过原有的预算、软件的运行质量不能达到理想要求。引发实施风险的一个原因是项目没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理解与配合,致使项目进程的组织遇到障碍。一般来说,业务部门的主管人员会认为企业计算机应用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应由企业信息部的专业人员和软件开发商负责,业务部门只管使用就行了,往往将自己处于旁观者位置,却不知计算机技术应用仅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部分内容,核心是管理软件所蕴含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能否得到有效应用。 4、运行风险。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运行风险包括营运风险、授权风险、信息风险、系统安全风险。 营运风险: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处理流程集成一体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后续运行和信息输出的质量,这是与部门级的计算机应用的根本区别。管理软件运行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对新的业务流程的本质了解不透彻,没有做好管理思想转变的准备工作,很难有效操作管理软件,这些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连续性和工作质量,最终将出现管理混乱状况。 授权风险:在新系统运行后,原有手工信息处理方式下所设置的岗位分离、相互牵制、授权控制的制度与控制方法在新的运行环境下将发生变化,有些功能会丧失作用,如果没能及时建立一套与新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数据存储的集中性,数据修改的便捷性和不留痕迹,可能给内部人员舞弊提供机会,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信息风险:信息风险产生于企业的管理软件开发未经过严密的可靠测试,数据结构、程序结构隐含的问题会在后期系统运行中被触发,从而产生诸如计算结果错误等问题乙由于企业信息化使得业务处理与财务处理、计划管理、过程控制溶为一体,失真的数据在流经各流程后被不断加工处理,错误被不断放大,影响输出报表真实性,误导信息使用者经营决策与过程控制。 系统安全的风险: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所有的数据都将以电子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在信息化后企业许多经营活动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可以说离开了计算机企业系统就很难正常运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安全风险主要由两方面引起:一是技术因素。如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脆弱性,软件系统内部缺陷没被测试出来。二是管理因素。组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使用人员操作缺乏操作规范,无控制标准与安全防范标准,如操作人员可以随意下载程序和数据文件,在工作站上安装非正规渠道获得各类软件。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的风险控制 为确保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实现,从源头上防范信息化风险,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危害,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应着重考虑下列五个方面工作: 1、构建与管理信息化相协调的企业营运环境。构建与信息化相协调的企业营运环境是防范信息化风险、保证管理软件实施与运行的基础。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到各部门的员工都应认识到信息化意义在于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在新的信息技术面前,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都面临观念转变、方法变革的问题,需要营造一个基于数字化的运营环境,使企业所有成员的思维、品性、价值观、能力与信息化要求相一致。 营造这种企业环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它涉及下列工作内容:结合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员工进行各层次的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使企业具有良好的信息化的氛围。鼓励内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的各类活动。建立与信息系统环境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减少中间层级和环节,强调内部团队的重要作用,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变革依赖于团队的合力。 2、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风险评估工作。企业信息化过程的风险评估就是要求评估人员仔细分析企业内部、外部经营环境,针对企业的实现目标类型,如财务报告目标,业务运行目标,符合性目标和其他目标,评估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各类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影响的程度,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防范措施。风险评估的要点在于它的客观性。在信息系统开发初期,评估人员应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收集企业人、财、物、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业务流程、企业实力等方面信息,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按企业信息化进程的计划内容,评估各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种类与概率,设立可辨别、分析和控制相关风险的机制,并以此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