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_第1页
《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_第2页
《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_第3页
《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_第4页
《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强“ 十二五” 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央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到 2015 年年底,中央企业信息系统要实现所有层级和主要业务的全覆盖;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深度融合;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运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 A级,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这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明的“十二五”时期央企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对比今年年初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央企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新设定的目标不仅包含原先目标中“实现所有层级和主要业务的全覆盖,系统集成、共享、协同性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应用实效明显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而且还增加了一些更具体、更深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将“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扩展为“信息化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深度融合”;其二是增加了“组织体系、运维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内容;其三是从“应用实效明显提高”提升为“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其四是明确了“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 A 级”这一硬性指标。这一系列变化,体现出经过半年的沉淀和摸索,“十二五”时期央企信息化推进思路的微调:在更加明确的目标设定和顶层规划下,在更深层次加快信息化与业务环节的融合,更加注重网络基础能力和运维能力,更加注重信息化应用的整体实效。顶层规划仍是第一要务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与信息化支撑协调统一?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也就无法让企业信息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更无法得到强劲的推动力。信息化专家金达仁对此表示,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工程,成败取决于信息化的主体,就是企业自身,是企业的各级领导,首先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核心成员。只有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标与内涵、理念与方法,这个企业的信息化才能取得成功。其他影响因素,如资金、技术、软硬件等,相比是次要的。意见中格外强调的增强组织体系能力、强化顶层设计,就是看到了顶层规划包括企业体制机制和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关键性。意见中提到,要结合管理提升活动,通过与国际或同行业信息化水平先进企业的对标,从企业发展战略、主要业务、风险管控等方面制订和完善本企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确保规划具有战略前瞻性、整体协调性和应用实效性。要滚动编制年度计划,持续深入开展信息化发展“登高计划”,确保信息化规划具体落地。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重点应用与整体推进、单项应用与发挥整体职能的作用的关系,实现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要找好着力点作为两化融合的主体,央企是实践两化深度融合的急先锋,也确实有很多央企已经在国际上位居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前列,但是如何把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以普适推广的模板,实现意见中提出的“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A 级,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目标,还是需要在如何深度融合上下工夫。从意见对业务融合的细化来看,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这些环节,将成为央企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信息化如何有效推动集团管控体系?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建立、优化与重组如何进行?如何构建和深化应用基于产业链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各央企信息化的进程、深度、广度和水平的不平衡如何解决?现代服务、智慧企业、先进制造等理念与技术如何应用?对于这些央企信息化中凸显的问题,意见提到,要“全面提高信息化对主要业务的覆盖面,重点加强集约化人财物管理、国际化运营、辅助分析决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全面风险管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应用。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开展信息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化和应用评价等工作,推进信息系统在企业各层级的纵向贯通。加强信息系统在生产环节与管理环节互联互通的横向集成能力,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的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的转变。积极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信息化系统对业务的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将使央企信息化建设呈现两方面的特点和趋势。首先,集成、共享与协同的要求将使全集团统一集中的信息化建设方式成为必然选择,有助于优势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提高。其次,业务融合与深化应用的需求使应用集成成为主流,通过套装软件+定制化开发来满足企业对于业务和管理方面的深度需求。这将为具备较强专业化能力和客户基础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商提供更大的业务发展机会。网络运维能力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在阐释重点工作任务时,以专门章节提到了“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和“着力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水平”,这说明随着央企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的重要性。意见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网络覆盖度和运行可靠性,到十二五末实现所属各级单位全部接入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软硬件资源利用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统一开发平台和开发标准,强化技术架构管控,促进流程优化,推进业务协同,为企业集成应用和数据贯通提供基础保障。构建公共数据资源池,强化主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推进数据深度共享,并做好与国资委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信息共享。”按照这一要求,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央企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大数据”等新兴理念也将融入央企日常运行管理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运维能力是意见中特别提出的新要求,意见要求“围绕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健全与自身信息化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强化运维组织体系建设,优化运维制度流程。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系统,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和趋势分析,提升信息系统运行风险预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可靠运行。”这说明曾经“财大气粗”的央企也开始重视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生命力,虽然他们“不差钱”,但是对于体量庞大、信息化需求复杂的央企信息化市场,一味的只购买不维护显然是行不通的。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资发201293 号各中央企业:“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按照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信息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在变革管理体制、创新业务模式、引领战略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较弱,难以适应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迫切需要;信息化与企业战略决策、主要业务、集团管控等方面的融合度不深,难以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增强集团控制力的迫切需要;信息化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建设企业具有全局性、集成性信息系统的重任;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难以适应信息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强,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瓶颈,等等。“十二五”时期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优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登高上水平的关键时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信息化战略部署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为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助推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现就“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以信息化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度融合和深化应用为主线,以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以强化信息安全为保障,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二)基本原则。1.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始终把支撑企业改革发展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坚持把信息化规划作为企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确保信息化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2.信息化工作与管理提升相结合。始终把促进管理提升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管理提升的促进作用。3.信息化建设与深化应用相结合。始终把推进深化应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充分体现信息化效能,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4.信息化发展与信息安全相结合。始终把保障信息安全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支撑点,坚持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与信息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确保信息化发展安全可控。(三)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底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信息系统要实现所有层级和主要业务的全覆盖;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过程、风险管控深度融合;组织体系、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运维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大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达到 A 级,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二、重点任务(一)着力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站在国家信息化发展高度,着眼于“十二五”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及本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结合管理提升活动,通过与国际或同行业信息化水平先进企业的对标,从企业发展战略、主要业务、风险管控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本企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确保规划具有战略前瞻性、整体协调性和应用实效性。滚动编制年度计划,持续深入开展信息化发展“登高计划”,确保信息化规划具体落地。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重点应用与整体推进、单向应用与发挥整体职能的作用的关系,实现信息化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着力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提高信息化对主要业务的覆盖面,重点加强集约化人财物管理、国际化运营、辅助分析决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全面风险管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关键生产环节的应用。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开展信息系统功能完善、性能优化和应用评价等工作,推进信息系统在企业各层级的纵向贯通。加强信息系统在生产环节与管理环节互联互通的横向集成能力,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的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的转变。积极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三)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基础。不断提高信息网络覆盖度和运行可靠性,到“十二五”末实现所属各级单位全部接入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软硬件资源利用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统一开发平台和开发标准,强化技术架构管控,促进流程优化,推进业务协同,为企业集成应用和数据贯通提供基础保障。构建公共数据资源池,强化主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推进数据深度共享,并做好与国资委业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和信息共享。建立并完善使用正版化软件工作的长效机制。(四)着力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认清信息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健全信息安全和应急处置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安全统一归口管理。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保障,做好网络边界、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桌面终端信息安全状态的监测预警和加固防护。加强异地灾备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开展涉密系统的分级保护和非涉密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军工、能源、电力、交通、通信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要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五)着力提高信息系统运维水平。围绕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健全与自身信息化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强化运维组织体系建设,优化运维制度流程。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综合监管系统,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和趋势分析,提升信息系统运行风险预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可靠运行。三、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一)深化认识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将信息化作为企业“做强做优、实现世界一流”目标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实施“五大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要将信息化作为实现企业变革与发展的驱动力,建立支撑企业创新、转型和变革的信息化体系和工作机制。(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企业总信息师(CIO)制度,大力提高专职率;明确信息化专项预算,确保投资质量,依法规范操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和集团管控力度,形成“一把手”挂帅、总信息师具体领导、信息化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业务部门有效参与、全体员工深度配合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和体制。(三)全面建立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要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评价,层层落实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升级和优化责任;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信息化先进表彰等形式,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四)持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明确信息化工作岗位序列,培养和打造人员配比合理、自主可控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运维和安全的队伍;加强复合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