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空间形态_第1页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_第2页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_第3页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_第4页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10 级建筑学 3 班程轶学号 1002020311182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1 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 世纪80 年代的32km2,发展到目前的250km2,面积扩大了近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态愈发明显(图1)。34二:城市空间形态的症结2.1昆明城市空间“单中心同心圆”的拓展模式使多种功能混合在一起,随着各功能的强化,不同功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以至城市的复合职能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中心区过度密集相伴的是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绿化用地的蚕食及交通负担的加重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大,长此以往必然降低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2.2 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脱节昆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和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发展脱节。城市产业与城镇发展未形成互动态势,郊区工业化、居住化先于城镇化,郊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益低、布局分散,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的发展。2.3 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 。昆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增长,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和结构性失衡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昆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形条件所限,滇池北岸的发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大等,已成为昆明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从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三: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3.1 区域层面 轴向延伸:跳出昆明市域的界限,着眼于省域城镇及“滇中城镇群”的共同发展,形成未来空间发展的基本构架省域层面。“轴向延伸”表明昆明与区域的产业和空间的拓展方式是以昆明为中心,沿三条重要交通轴线向外部延伸。从省域的角度看,重要交通轴的沿线成为相关城市与昆明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地带,这些轴线未来将成为省域的重要发展骨架。在省域层面,形成以“三轴”经济增长轴带动“三圈”的发展,对内连接内陆腹地,对外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空间发展模式(图3)。“三轴”,即以高速公路为轴向延伸的通道形成三条经济增长轴,包括中轴、西轴和东轴。中轴(主轴),即昭通曲靖昆明玉溪思茅,是云南省乃至泛亚的重要经济大通道,向北连接内陆经济腹地,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经济圈,是昆明城市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和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西轴,即潞西大理昆明,是连接滇中城镇群、滇西城镇群与南亚的重要经济增长轴;东轴,5即昆明蒙自河口,是连接滇中城镇群、个开蒙城镇群与东南亚的重要经济增长轴。“三圈”,即依托“三轴”逐层推进的三个梯度经济圈,包括以昆明都市圈为主的核心经济圈,以玉溪、曲靖、楚雄为主的滇中经济圈,以大理、蒙自为主的第三层次的经济圈,形成以昆明为核心,辐射带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2)滇中区域层面:形成“昆玉曲”城市带。城市群(带)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昆明和它所在的滇中城镇群的经济指标总和基本占据了云南省经济指标总量的60,其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城镇密度相对较大,为城市的集聚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但目前滇中城镇群的结构失衡,难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昆明的发展离不开所在区域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滇中城镇群的有序构架应增强昆明、玉溪与曲靖的互补发展联系,将滇中最大的“三个增长极”转化为最大的“经济增长带”,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功能互补,对区域发展形成更强的带动作用。从滇中区域的空间格局分析,“昆玉曲”城市带的交通建设对昆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起到引导和拉动作用,促城市空间沿昆曲、昆玉交通轴向南北拓展,通过在昆明与玉溪、曲靖之间建立两个新城,变蔓延扩散为有重点的轴向增长,促进新的产业增长空间的整合,为城市中心城区的扩展及“昆玉曲”城市带的发展奠定空间基础(图4)。3.2 市域及都市区层面 轴向发展:在市域范围内重新把握昆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基于生态指向的城市空间发展。通过对昆明市域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可以看出,生态适宜区和生态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东南部、东北部及现状建成区;生态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拱王山系、东部的梁王山系、水源及水源涵养区(图5)。未来将以自然地形分隔所形成的地理单元作为城市发展单元,城市空间沿拱王山系与梁王山系之间的谷地南北轴向展开,组团轴线沿昆曲高速公路、昆玉高速公路延伸;城市组团与生态资源保护区间隔分布、平行发展,形成开放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图6)。从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分析,采取沿轴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将有利于昆明城市空间发展与自然空间相契合,充分体现昆明城市空间形态的自然特色和地域性。6(2)基于产业指向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在昆明市域内,通过强调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产业要素组合,形成两条“十字”型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带。第一条是南北向的新型产业带,北起曲靖、经空港经济区,到昆明主城,南连经开区、信息产业园、物流园区、新加坡工业园、马金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向南延伸到玉溪,将已经有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新兴第三产业联合起来。第二条是传统产业带,西起安宁,经马街工业区、昆明主城,到宜良工业区。这两条产业带在昆明交汇,昆明应该成为区域性的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种区域性综合服务的优势区位将为昆明带来更多的产业发展机会。从市域产业发展的态势上判断,采取沿轴拓展的空间发展模式有利于昆明将自身的产业发展有机地融入区域中,通过产业的统筹安排,拓展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空间发展模式调整的机遇与动力,并体现出昆明在区域经济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图7)。3.3“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通过对昆明在三个不同区域层面的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圈层蔓延相比,轴向发展更适合昆明城市的快速发展,以交通线为导向的跳跃式发展,城市不是连续的蔓延,而是相对独立组团的串珠状成长。这种模式有利于完善基于滇中区域协调发展所必需的职能优化重组,有利于适应“昆玉曲”城市带的产业拓展与联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蔓延发展的过高成本,有利于处理好土地、生态资源保护与主城区发展的宏观矛盾问题。3.4 城市空间形态结构7昆明必须突破传统的拘泥于市区的“同心圆”式的封闭格局,将市区的中心组团、边缘的开发区、卫星城和小城镇,视为区域城市的空间构成要素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选择,根据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需求重新整合,形成“一核、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图8)。(1)“一核、两轴”,即以昆明作为核心区域,向外放射形成的两条空间发展轴线,分别联系区域其他重要城市,为昆明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核心区是由一主(主城区)、两次(呈贡、小哨新城)组成的带状区域。鉴于目前中心区各种功能空间高度密集,已经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综合效应,未来主城区应以整合城市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为空间发展的重点,重视改造和完善现有城市建设。新城,即位于中心城南、北两个发展方向的呈贡、小哨,其作为城市新的增长点,逐步构建两个综合性次中心。该区域是昆明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是未来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并承担区域物流、商贸、专业服务、交通枢纽和居住等城市职能。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连接主城区以东的嵩明、小哨等城镇;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连接呈贡、晋城、昆阳等城镇,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向东北通往曲靖以至内陆腹地,向东南通往玉溪以至东南亚腹地,是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经济大通道。东西向发展次轴。由位于主城区西南的安宁、东南的宜良等次级城市相互联系而成,向西通往楚雄、大理以至缅甸等南亚国家,向东通往滇南的个开蒙城市群以至东南亚国家,是一条中国至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大通道。(2)“两带、多中心”,即城市空间与生态资源保护区间隔分布、平行发展,形成开放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8“两带”,即与城市发展空间平行布局的两条生态控制带,由拱王山系地带、梁王山系地带组成。拱王山系地带是昆明城市西部形成的以拱王山系为主的山区地带,属于生态敏感区,城市化水平低,集中了山、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梁王山系地带是在昆明城市东部形成的以梁王山系为主的山区地带,属地域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带,集中了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要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带。“多中心”,即在拱王山系与梁王山系之间带状谷地内,依托城市发展轴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