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断层_第1页
头部(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断层_第2页
头部(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断层_第3页
头部(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断层_第4页
头部(颅脑连续横断层解剖)断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颅脑连续横断层切面的基线 常以眶耳线(眦耳线)为基线,向上连续锯切; 锯切的层厚为 10mm; 层面分颅顶、颅底、颅腔及其内结构(脑及其被膜、脑池、脑血管等)。横断层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胼胝体干和尾状核体出现以上的层面,大脑半球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分,以中央沟和顶枕沟将端脑断面分为额叶、顶叶和枕叶;124537891011121316141517186中部为基底核区和脑室等所在的层面,由胼胝体等连合纤维将左、右侧大脑半球连成一整体,不同层面的中央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为基底核区、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等的位置、形态的变化,层面周边以中央沟和外侧沟将端脑分为额叶、顶叶和颞叶;下部是自鞍上池以下的层面,脑组织被大脑外侧窝池和小脑幕等分为数块,随层面下移则脑组织逐渐缩少,不同层面的中央区之间的差异主要为脑池、脑干和第四脑室等的位置、形态的变化。二、颅脑连续横断层的切面 中央旁小叶上份层面; 中央旁小叶中份层面; 顶枕沟上份层面; 顶枕沟中份层面; 半卵圆中心层面;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压部层面; 上丘层面; 下丘层面; 小脑上脚层面; 小脑中脚层面; 小脑半球下缘层面。 中央旁小叶上份层面1、板障2、硬脑膜3、板障静脉4、 中央沟5、 中央后回6、 中央后沟7、 顶上小叶8、 上矢状窦9、大脑镰10、 中央前回11、 中央旁小叶123456788910111. 经中央旁小叶上份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中央沟、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等;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上矢状窦、大脑镰、中央旁小叶;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等; 影像解剖学特征: 大脑镰前、后端可见三角 形的上矢状窦; 当 上矢状窦内血栓形成 时,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不能达到此 部位,三角形的上矢状窦出现不 强化区,即呈 “空三角 ”征 。 中央旁小叶中份层面 1、 额骨2、顶骨3、 额上回4、 中央前沟5、 中央沟6、 中央后沟7、顶上小叶8、 楔前叶9、上矢状窦10、 额内侧回11、 中央前回12、 中央后回13、 中央旁小叶14、 扣带沟缘支15、 顶内沟16、顶下小叶17、 大脑纵裂池18、大脑镰123456789911121013141515161718冠状逢枕骨及人字缝2. 经中央旁小叶中份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额内侧回、楔前叶、顶内沟、顶下小叶等;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上矢状窦、大脑镰、大脑纵裂池、额内侧回、中央旁沟、中央旁小叶、扣带沟缘支、楔前叶等;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等; 影像解剖学特征: 大脑镰和半球内侧面之间为 大脑纵裂池 ; 中央旁小叶 位于内侧面的中央旁沟和扣带沟缘支之间, 以中央沟的延长线为标志,分为前部的额叶(躯 体运动中枢部分)和后部的顶叶(躯体感觉中 枢部分); 中央沟 上端位于大脑半球上缘 中点后 1.5cm处,下端多未达外侧沟,与正中矢 状线约呈 70角;中央沟全程分为 2个膝状弯曲 ,上 膝位于中、上 1/3交界处,凸向后方;下膝位于中、下 1/3 交界处,凸向前方。中央沟深约 2cm,大部分人的沟壁上可见壁间回。 顶枕沟上份层面 1、 额上回2、额内侧回3、 额中回4、中央前回5、中央后回6、 扣带沟及扣带回7、 顶下沟8、 楔前叶9、 楔叶10、大脑纵裂池11、 额上沟12、中央前沟13、中央沟14、中央后沟15、 顶内沟16、 中央旁小叶17、顶下小叶18、 顶枕沟1245378910111213161415171863. 经顶枕沟上份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额上沟、额中回、扣带沟和回、顶下沟、楔叶;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上矢状窦、大脑镰及大脑纵裂池、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扣带沟、扣带回、顶下沟、楔前叶、顶枕沟和楔叶;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 中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 中央后回、中央后沟、顶下小叶; 影像解剖学特征: 顶内沟 的变化较 大,但多起自中央后沟;顶内沟与大 脑半球上缘平行且弯向后方;顶内沟 将顶叶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也 是语言区即 Wernicke 区的上界。 顶枕沟中份层面 1、额上回2、额上沟3、额中回4、中央前沟5、中央前回6、中央沟7、中央后回8、中央后沟9、顶下小叶10、楔叶11、 顶枕沟12、楔前叶13、顶下沟14、扣带回15、顶内沟16、扣带沟17、 颞肌18、 上矢状窦及大脑镰1712345678910111213141516184. 经顶枕沟中份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断面变化: 中央旁小叶消失,颞肌断面出现;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额内侧回、扣带沟、扣带回、顶下沟、楔前叶、顶枕沟和楔叶;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顶下小叶; 影像解剖学特征: 髓质连成片状, 脑沟移向四周且缩短; 中央旁小叶 消失,尚可见起自中央后沟的顶内沟; 顶枕沟呈直线或 S形走行,多于距 状沟前、中 1/3交界处与距状沟汇合, 如两沟分离则期间常有一过渡脑回存 在。 半卵圆中心层面 1、额上回2、额上沟3、额中回4、 额下沟5、中央前沟6、中央沟7、中央后沟8、 缘上回9、顶下小叶10、楔叶11、楔前叶12、顶枕沟13、顶下沟14、扣带回15、中央后回16、中央前回17、扣带沟18、额内侧回12368945710 12111314151617185. 经半卵圆中心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顶内沟消失,半卵圆中心及缘上回断面出现;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额内侧回、扣带沟、扣带回、顶下沟、楔前叶、顶枕沟和楔叶;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缘上回和顶下小叶; 影像解剖学特征: 大脑髓质增至最 大,大致呈卵圆形; 半卵圆中心在 CT 图像上呈低密度暗区, MRI T1加权像上 呈高信号亮区; 脑内脱髓鞘病变,如 多发性硬化、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和 脑结节硬化症等,常在该区出现单发或 多发病灶。 胼胝体干层面 1、 额下回2、中央沟3、 缘上回4、 角回5、 扣带回峡6、 距状沟前部7、 舌回8、 距状沟后部9、 枕外侧回10、 视辐射11、 大脑大静脉池12、 胼胝体枕钳13、 侧脑室三角区14、 外侧沟15、 胼胝体干16、 胼胝体额钳17、扣带沟和回18、额上回123456 7 8 9 1011121315161714186. 经胼胝体干部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半卵圆中心及顶下沟消失,额下回、胼胝体、侧脑室、角回、外侧沟断面出现;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额内侧回、扣带沟及回(胼胝体干额钳之前);扣带回峡、距状沟前部、舌回、距状沟后部和楔叶(胼胝体枕钳之后);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中央前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外侧沟、缘上回、角回和枕外侧回; 影像解剖学特征: 胼胝体干出现于层面中央,呈 X形,并向前外、后外分别延伸形成额钳和枕钳; 侧脑室位于胼胝体干外侧,其前外侧的灰质团块为尾状核; 中线上的大脑镰被分为前后两部分,近颅骨处有上矢状窦,后部大脑镰的前方有大脑大静脉池及其后的下矢状窦; 一般情况下,外侧沟后支与侧脑室在横断层面上同时出现,故 侧脑室的出现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志 ; 缘上回包绕外侧沟后支末端,角回包绕于颞上沟末端,故 外侧沟后支是识别缘上回和角回的解剖标志 。 胼胝体压部层面 1、额上沟2、额下沟3、 尾状核头4、 岛叶皮质5、 颞上回6、 颞中回 及 听辐射7、 禽距8、距状沟前部9、舌回及 直窦10、大脑大静脉池11、 帆间池12、 背侧丘脑13、 尾状核尾14、 颞横回15、 第三脑室及室间孔16、 内囊17、 屏状核18、侧脑室前角19、胼胝体膝部20、 扣带沟及扣带回1812345678 109 1112131415161719207. 经胼胝体压部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缘上回和楔叶消失,内囊、第三脑室、透明腔、穹窿、禽距和岛叶的断面出现; 中线及内侧面结构: 大脑镰、额内侧回、扣带沟和回、胼胝体膝、透明隔、穹窿、第三脑室、帆间池、胼胝体压部、大脑大静脉池、直窦、距状沟、舌回和楔叶;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外侧沟、颞横回、颞上回、颞上沟、颞中回和枕叶; 深面结构: 尾状核头、侧脑室前角、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皮质、背侧丘脑、侧脑室后角、禽距和尾状核尾。 影像解剖学特征: 第三脑室: 呈正中矢状位,后方的三角形腔隙为帆间池,前方有透明隔和穹窿,两侧灰质团块为背侧丘脑; 内囊和基底核 :背侧丘脑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为内囊,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为外囊,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为最外囊; 侧脑室: 在胼胝体膝后方,与尾状核头、透明隔和穹窿间的腔隙为侧脑室前角,向后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在胼胝体压部的两侧,有侧脑室后角,其内侧可见隆起的禽距; 距状沟: 自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走向枕极,深 1.5-2.0cm,以顶枕沟与其汇合点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距状沟前部的位置及形态较恒定;距状沟前部推顶脑回突入侧脑室后角形成一隆起的禽距,因此, 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的禽距是识别距状沟的重要标志 。 上丘层面 1、外侧沟2、颞上沟3、颞下沟4、 侧副沟5、 枕颞沟6、 窦汇7、直窦8、 小脑幕 及 小脑9、 海马旁回10、 侧副隆起11、 海马12、 上丘13、 丘脑粘合14、 穹窿及内囊15、 透明隔16、侧脑室前角17、胼胝体膝18、扣带沟19、额上沟20、额下沟21、基底节1318 1716151412111097654 83221120198. 经上丘和前连合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角回、距状沟、禽距及帆间池消失,小脑幕、上丘、海马、侧副隆起和内、外侧膝状体的断面出现; 中线、内侧面及底面结构: 大脑镰、额内侧回、扣带沟和回、胼胝体膝、透明隔、穹窿、丘脑间粘合、第三脑室、上丘、小脑、直窦、窦汇、海马旁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外侧沟、颞上回、颞上沟、颞中回、颞下沟、颞下回; 深面结构: 基底节、内囊、外囊、最外囊、岛叶皮质、背侧丘脑、侧脑室前角和后角、侧副隆起、内外侧膝状体等。 影像解剖学特征: 海马、尾状核尾及侧副隆起: 侧脑室下角前外侧壁的灰质团块为尾状核尾,内侧有海马沟推顶脑回形成的海马;后壁上有侧副沟推顶脑回形成的侧副隆起; 小脑及小脑幕: 上丘的后方有呈 “八”形的小脑幕,其间为小脑蚓的上部; 窦汇: 枕骨的前方为窦汇,窦汇与小脑之间为直窦; 岛叶皮质: 自前向后分为额盖(运动性语言中枢)、顶盖(躯体运动和感觉中枢)和颞盖(多为缘上回,听觉性语言中枢)。 下丘层面 1、额上回2、 扣带沟及回3、额中回4、额下回5、 外侧沟及侧裂池6、 颞上、中、下回7、 横窦8、 小脑幕、半球及蚓9、 中脑水管10、 下丘11、 红核12、 黑质13、 大脑脚底14、 海马及海马钩15、 杏仁体16、 视束17、背侧丘脑及第三脑室18、壳核19、尾状核头20、 前联合及大脑前动脉521 346789101112131415161718 19209. 经下丘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内囊、胼胝体、透明隔、上丘及侧副隆起消失,小脑半球、中脑水管、下丘、红核、黑质、杏仁体的断面出现; 中线、内侧面及底面结构: 大脑镰、额内侧回、扣带沟和回、大脑前动脉、第三脑室、中脑水管、四叠体池、小脑幕、小脑蚓部、窦汇、小脑幕、海马旁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 外侧面结构: 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外侧沟、颞上回、颞上沟、颞中回、颞下沟、颞下回; 深面结构: 基底节、外囊、最外囊、岛叶皮质、背侧丘脑、侧脑室前角和后角、侧副隆起、内外侧膝状体等。 影像学特征: 中脑断面: 位于断层中央,自前向后分为大脑脚底、黑质、中脑被盖和顶盖; 脑池: 下丘脑后方为四叠体池,向两侧环绕中脑与环池相续;外侧沟呈 “ ”形,内有大脑外侧窝池(侧裂池)和大脑中动脉; 外侧沟: 由一干五支组成。外侧沟干起自前穿质,经额叶眶面与颞极之间向外侧延伸,达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分为前支、升支和后支;前支和升支连成、或形向上深入额下回。后支向后上走行分为后升支和后降支;后升支终于缘上回,后降支升入颞上回。 小脑上脚层面 1、 额窦2、 眶沟3、 蝶骨大翼4、 嗅束沟5、 大脑中动脉6、颞上、中、下回7、侧副沟8、 乙状窦9、 齿状核及蓝斑10、 枕窦11、第四脑室12、小脑上脚13、 基底动脉14、枕颞内侧回15、 海马16、 下丘脑17、视束18、 大脑前动脉19、外侧沟20、 额上、中、下回21、额内侧回21345678101112131514 916171819202110. 经小脑上脚的颅脑横断层解剖特点 首现断面: 第三脑室、中脑、下丘、壳和尾状核头消失,鞍上池、视交叉、脑桥、小脑上脚和第四脑室的断面出现; 影像学特征: 层面内的结构分四部分,即 外侧沟前方的额叶: 外侧面额叶可见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和额内侧回;在底面,额叶被中间的嗅束沟分为内侧的直回和外侧的眶回。 外侧沟与小脑幕之间为颞叶: 颞叶外侧面自前而后为颞上回、颞中回和颞下回;颞叶内的腔隙为侧脑室下角,其前内侧的灰质团块为杏仁体,内侧卷曲的结构是海马。 两侧小脑幕之间为脑桥和小脑: 脑桥经小脑上角与后方的小脑相连,小脑由小脑半球和小脑蚓组成。小脑髓质内较大的灰质团块为齿状核。 额叶、颞叶和脑桥之间的空隙为鞍上池 :鞍上池呈五角形,由交叉池和桥池组成。内有视交叉(视束)、下丘脑、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等结构。鞍上池向前连通两侧额叶间的大脑纵裂池;向前外侧连通大脑外侧窝池(侧裂池);向后外侧与环池相续。此外,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的深面和侧脑室下角的前方,形态变化较大,多呈扁椭圆形。 杏仁体、海马旁回和侧脑室下角三者之间恒定的位置关系,是横断层面上识别杏仁体的重要标志 。 小脑中脚和垂体层面 1、 直回2、嗅束沟3、 眶回4、 蝶骨小翼5、 颈内动脉6、颞上、中、下回7、侧副沟和枕颞沟8、 骨半规管9、 绒球10、 小脑中脚11、 小脑扁桃体12、 小结13、 蚓锥体14、 第四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